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大三角都市圈框架下的西部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摘要: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西部城,差别和区域差别必须做强工业,做大城市,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用大工业促大农业,大都市带大乡村的方式,推动西部经济空间结构向上提升。
  关键词:都市圈经济;空间开发;综合效应
  
  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目前,西部面临的现实是“以工促农”,工不强,“以城带乡”,城不大。做强工业,做大城市,用大工业促大农业,大城市带大乡村,推动西部经济空间结构向上提升。
  
  一
  
  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西部在发展现代经济的时候必须先择条件适宜,能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都市圈作为建设重点。
  陇海——兰新线、长江是我国经济开发的横轴。是连接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重要纽带。重庆、成都、西安三个特大城市分别在这两条重点开发轴上,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都市经济圈。
  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的特大城市,具备建立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的条件。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黄金水道沿岸,有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湘黔铁路、长江航运及航空线路,与西北、云贵、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关中地区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中段,是西北地区出入东中部地区的门户,我国西部两条南北大通道包头-西安-重庆-贵阳-南宁铁路和银川-宝鸡-成都-昆明铁路分别在西安、宝鸡和陇海线交汇,并连通周边省区和主要城市。
  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交通是关键。www.11665.CoM目前,设计时速300公里的绵成乐城际客运专线,铁道部已同意从江油经广元市、汉中市、延伸至西安市,并在广元与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兰渝铁路交汇。从广元到重庆,只需2个小时即可到达。可考虑再建一条设计时速300公里西渝铁路,始于西安.经商洛市、安康市、万州市到重庆,与成渝高铁相接,形成大三角高速铁路网,把重庆、成都、西安联成一个整体。
  成渝、关中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核心区域。成渝、关中地区经济集聚程度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成渝、关中地区都是我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重庆、成都、西安组合成一个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必将发挥大工业促大农业、大城市带大乡村的功能。成渝地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都是成渝地区的两个节点,关中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西安是关中地区的重要节点。重庆、成都、西安,是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上的三个节点。大三角都市经济圈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12600万,集聚了重庆、四川、陕西90%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
  成都、重庆和西安,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比周边省区发达,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吸引力-大三角都市经济圈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西安、成都和重庆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互补性强,三地可错位发展,在互动中同生,在合作中协调,在协调中共同发展。重庆、西安大力发展汽车,成都可做汽车配套,成都、西安发展航空工业,重庆也可以做好相关的航空配套,西安发展制造业,成都、重庆也可做制造业的研发配套,技术资源共享。
  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可定位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特色农牧业深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空间布局可考虑“三圈、两翼、五带”。三圈,即指成都都市经济圈、重庆都市经济圈、西安都市经济圈;两翼指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五带是指川南经济带、川北经济带、川东经济带、关中经济带、汉中经济带。重点建设“三圈、两翼、五带”,带动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
  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无论发展制造业,还是旅游产业,都着极强的共融性,渝川陕可通过紧密合作,发挥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三维增长极的作用,携手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最紧密、最核心的产业密集带,共同带动川渝陕经济区的成长,成为西部大开发最佳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30年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地区gdp超过15万亿元,仅次于东部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西部经济的第一增长极。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状态看,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空间布局。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可以产生六大经济效应。一是产业集聚效应最强。产业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集聚效应”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城市规模越大,产业集聚效应越强。一个300-500万人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最强。重庆、成都、西安已集聚了一批核心产业,并形成有竞争力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以制造业为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技术和信息资源分享,共同打造大三角制造业基地。

  二是土地产出效应最高。重庆、成都、西安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层,按800万城市常住人口,每人城市用地125平方米设计,只需1000平方公里土地;大都市经济圈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大城市,按300万城市常住人口,每人城市用地130平方米设计,只需390平方公里土地;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大城市,按100万城市常住人口,每人城市用地140平方米设计,只需140平方公里土地;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中等城市,按50万城市常住人口,每人城市用地150平方米设计,只需74平方公里土地;大都市经济圈的城镇,每人城市用地按160平方米设计,将比目前的城镇的土地使用率提高30%以上。从单位城市土地的gdp产出率看,1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只是2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的1/15。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用地每平方公里产出gdp,按10亿元计算,3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可产出gdp,30万亿元。
  三是投资吸纳效应最佳。都市经济圈的集约化程度高,相应的投资风险低,回报率也高。大都市汇聚的信息,提供的服务和生活的质量,创造的就业岗位,远高于中小城市,能吸纳大量的资金流向特大都市。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吸引不同的产业,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集聚,可以获得最佳的边际效用。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制造业若能形成各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的经济体系,货物的运输半径大为缩短,运输量也将缩小,大量货物的配置在都市经济圈内即可解决。运输成本的降低,必将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集聚更多的产业:
  四是规模效应最优。5000万人口的都市圈,以300公里为半径,覆盖8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创造的gdp可达50000亿元。都市圈空间结构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对于发展制造业尤其有利。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都在谋求发展制造业,递过发展展制造业延伸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机械、电子和新材料等等下游产业链,就会在特定区域内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达到规模效应最优。
  五是带动效应最大。构建大三角都市经济圈旨在带动乡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的腹地非常广阔,涉及到重庆、四川、陕西、湖北4个省、市的涪陵、十堰、万州、巴中、南充、达州、广安、安康、汉中9个地级市,习惯上称为秦巴地区,面积128573平方公里,人口3523万。秦巴地区涉及到的行政区域都是重庆、四川、陕西最落后的地区,将它们纳入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在大都市的辐射和带动下,加速这些地区的发展。
  六是旅游效益最好。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三个特大旅游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距成都600公路,距重庆600公里,成都距重庆300公里,三大城市用设计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贯通,形成2小时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在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的200公里辐射范围内构成一个旅游经济圈,分布着12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6个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项目,1个世界地质公园,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百个省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这些旅游名胜,用高速公路连接,重庆、成都、西安的居民在双休日都可以到旅游圈上的任何一个景点观光旅游,持续壮大旅游产业。
  都市经济圈可以蓄积巨大的带动能量,推动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必须大力培育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及小城镇,尤其要重点建设重庆、成都、西安三个特大经济中心,向四周幅射,形成城市包围农村的态势,逐渐缩小包围圈,既能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叉能推动经济空间结构向上提升。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李昌明 [标签: 框架 空间 结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人才培养应适合人才需求的正三角形结构
    “倒三角”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长三角制造业FDI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变
    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引资能力研究
    文化企业跨区域整合策略:以长三角为例
    文化企业跨区域整合策略:以长三角为例
    中国新经济圈调查:产业转移“新三角”
    浅谈三角并购解禁对日本的影响与对策
    关于泛珠三角与东盟贸易合作发展研究
    泛珠三角与东盟贸易合作发展研究
    浅论三角并购解禁对日本的影响与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