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江苏省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摘要:本文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梯度系数等方法,从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两方面着手,对苏北,苏中与苏南分行业的产业梯度、产业优势分布、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措施,以探讨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和模式。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梯度系数;产业转移;优化取向
  
  一、引言
  
  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接受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积极影响,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 2005年,全省人均 gdp达到 3000 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然而,尽管江苏经济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内部各区域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尤其是苏北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 2005 年苏北地区人均 gdp 为 11148 元,是全省人均 gdp 的 44%,仅为苏南人均 gdp 的 22.1%,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因此,要推动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充分做好苏南、苏中与苏北的产业转移的对接工作,对于苏南轻装上阵,苏北聚集要素资源,充实基础实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个地区产业梯度水平的高低,由产业梯度系数来表示。它受创新因子(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集中因子(专业化生产程度,用区位商来表示)的共同影响。WWW.11665.COm同时,专业化生产程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彼此双方都起乘数作用。因此,我们大致可以认为:
  产业梯度系数=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其中:
  区位商=(某地区某行业工业产值÷该地区 gdp)∕(全省该行业工业产值÷全省 gdp)
  比较劳动生产率=(某地区某行业工业增加值÷该地区该行业从业人员数)∕(全省该行业工业增加值÷全省该行业从业人员数)
  区域某产业如果其比较劳动生产率或区位商有一个或两个因子都大于 1,说明该产业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梯度系数大于 1,说明该产业相对处于全省的高端。而两个因子都小于1,则意味着该产业在全省已失去竞争优势,将逐步被淘汰或向其他地区转移。
  
  二、苏北与苏中、苏南产业梯度分析
  
  将产业梯度系数高于1的行业作为各子区域优势产业。通过计算苏北与苏中、苏南各产业的梯度系数,各地优势产业如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苏北地区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有:农林牧渔业、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即苏北地区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主要分布于农业、采掘、食品、建材、能源等行业,这些产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与苏北地区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等基本因素相吻合,反映出苏北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档次。
  (二)苏中地区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石化医药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这些产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反映出苏中产业结构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升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转变过程中。
  (三)苏南地区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有:石化医药工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器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集中于电子、电器、石化、冶金等产业,这些产业基本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结构水平的相对高端。
  通过表一可以反映出苏北与苏中、苏南各地优势产业呈较为明显的梯度。总体上,从生产要素密集度属性看,苏南居于产业梯度的高层,苏中为居中,苏南则处于产业梯度的低层。
  
  三、苏北与苏中、苏南分行业优势分布
  
  为了对苏北与苏中、苏南各产业的优势进行更清楚的对比分析,我们将某地区梯度系数大于1且大于其他两个区域的行业,称为有明显优势的行业;将某地区分行业的梯度系数小于其他区域,但梯度系数大于2的行业称为有一定优势的行业。
  苏北分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行业有7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苏中分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行业有2个,分别是石化医药工业、建筑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有1个,是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有3个。
  苏南分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器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以上分析与通过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分类相一致,即:江苏省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北;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南,三地分行业优势分布的梯度明显。
  
  四、江苏省各行业的优化取向
  
  江苏南北区位特征差异显著,各自比较优势突出。苏南地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邻近上海,有利于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并且有实力强大的经济腹地。该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基础设施齐全,人力资本丰富,公共服务、政府服务效率高。但其地狭人广,资源欠缺,环境容量低,因此,苏南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及其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占有比较优势。苏中地处沿海和沿江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但由于长江的阻隔,其受上海直接辐射影响较少,且与苏南经济融合度并不高。相较于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沿江资源是其突出的区位优势,环境容量较大,加上其原有的产业基础,在发展大用水量、大进大出的临港型重化工业以及物流业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苏北地处长江以北,地域广阔,农副产品、矿产、土地、海洋等资源丰富,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拥有“临港、沿线、依桥、托海”的交通优势。在“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小省”的江苏,苏北在发展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加工业和制造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
  这些便利条件,使得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整体优势,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重心不断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江苏省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会日益凸显。江苏省三区域应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性机遇,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梯度层次,通过产业联合、互补、转移等方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区域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业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实现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向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过渡。
  (一)强强联合,扩大规模,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具体来说,某一行业在三区域各行业比较中均有优势的,三区域应考虑进行联合协作。如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是苏北和苏中进行强强联合,既能充分利用好两区域的资源及区位条件,又能避免因互相竞争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又如,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型电子电信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其产品所需要的大量零部件可由苏中地区的同类企业来生产。这样,既可为苏中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可降低苏南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另外,苏南和苏中,可联合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合作发展大运量、大耗水量的沿江重化工业。优化组合以石化、电力、钢铁、建材和船舶修造为主的基础工业产业群,加强沿江地段的系列重化工基地建设。

  (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
  这些年,因三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产业之间的梯度。为了使各区域利益最大化,根据各自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空间,三区域要进行合理分工、紧密协作、优势互补,这对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就产业定位而言,苏北虽在7个行业中具有优势,但根据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应选择最具有优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进行重点发展。因此其重点应放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如农林牧渔业、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业等行业上。苏中在石化医药工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主要发展大用水量、大进大出的临港型重化工业以及物流业。苏南在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器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方面有明显优势,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2、在三区域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产业梯度进行密切协作,以提高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如苏南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的技术力量雄厚,而苏北该行业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将生产基地设在苏北,而研发和营销基地放在苏南,苏南和苏北在这一行业进行分工协作,可进一步提高苏南和苏北的整体竞争力。又如机械工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苏北具有优势,但上述两行业为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资金技术方面,苏中比起苏北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可与苏北进行协作生产,以利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区域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适时转移,共谋发展,提高三区域整体产业水平
  根据三区域的产业梯度进行合理、适时的产业转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三区域的产业梯度特征,有利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比较优势法则将驱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从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 比如,可将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及皮革羽绒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业等在苏南不适合发展或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或建材行业,按梯度顺序分阶段转移到苏中或苏北。这一方面有利于苏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苏中与苏北产业水平的提高。在苏中、苏北崛起后,苏南将面临一个产业基础空心化的问题,要继续保持竞争力,苏南必须进行产业的转换、必须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在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环保产业上要重点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尽快融入上海都市圈,真正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
  
  产业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它根据各子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条件优劣,按照统筹协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确定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与调整方向,通过横向或纵向整合,重新分工布局区域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江苏省作为我国市场机制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产业区际转移和梯度推进作为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已初见端倪。但是,尚存在如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等制约产业分工的因素。由此看来,产业转移的关键在于政府,因为能否切实执行统一的产业政策,理顺各区域间的利益博弈,涉及到政府的强制力。各级政府今后在产业区际转移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将直接关系到产业区际转移的成功与否。
  
  参考文献:
  [1]戴宏伟 田学斌 陈永国 .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2]王秉安 陈振华 叶穗山 .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3]郭文轩 郭军 .区域经济协调与竞争[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4]杨家栋 秦兴方 .区域共同发展及其分类指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朴银哲;金兆怀 [标签: 江苏省 转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江苏地方志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2013年第…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2013年第2期目…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江苏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3期目录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