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选择

 导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 经济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 市场 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 社会 所广泛关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准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 传播 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www.11665.Com”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 政治 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 历史 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某些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1/3的前“ 社会主义 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本文提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 投资 、 金融 、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它是世界经济规律的体现,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成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二战后相继取得 民族 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大多 数学 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也只是上世纪末的事。正如1992年联合国前 秘书 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宣告了“两个平行市场”时代的结束。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 人口 由25%一下子骤增到90%以上,世界市场得到统一。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体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第二,贸易的全球化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性贸易是首当其冲的。二战以来, 国际贸易 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据 统计 ,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仅为610亿美元,到1970和1990年则分别为3120亿美元和31870亿美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增长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到13263亿美元,创下了国际贸易总额为67411亿美元的新纪录。1997~2000年的4年之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的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3%,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又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于1996年5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讲话时说的“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

  在贸易量迅速增大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出口 工业 制成品、进口原料,经济落后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状况正在改变。1963~1985年间,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出口占世界工业品出口比重由83.2%下降到78.8%,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出口所占份额则由4.3%上升到12.4%。此外,国际贸易的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包括商品贸易,而且还包括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的领域在迅速发展。

  第三,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广度上讲,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从深度上讲,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另外,国际分工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有生产资源型分工,而且生产工序型和零部件生产专业化型分工日益增多。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深层上的通过投资设厂,在生产领域里、在生产过程中把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方式。196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680亿美元。到1996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发展到32330亿美元。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在各项 国际经济 指标中是最高的。如90年代的前7年中,国际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11.8%,而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率和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7.7%和3.7%,远不及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第四,企业的全球化

  信奉全球化战略的 跨国公司 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数量已从90年代初的3.7万家增加到1997年的5.3万家,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已从24万家增加到45万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7000多万人,其销售额已突破9.5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内部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1/3,以及国际技术转让的80%和国外直接投资的70%,均为跨国公司所拥有。跨国公司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全球化的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的浪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并有

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兼并数量多,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企业的兼并浪潮,在客观上促进了 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

  第五, 金融 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 电子 技术和 通信 手段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的解除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使经济信息资源在全球迅速、准确地传递,这大大推动了金融 市场 的发展。据 统计 ,目前世界各类资本市场的总规模达35万亿美元,跨国资金流动为7.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1.5万亿美元,远高于同时期世界各国 银行 外汇储备的总额。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信用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信息化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1997年4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报告中得到启发。报告中提到到1997年底,美国和加拿大参与在线购物人数从6个月前的47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到2002年, 电子商务 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第六,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 国际经济 组织日益健全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加快。在欧洲,到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实现了在区内实行商品、劳动、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发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在亚洲,东盟已由原来6国扩大为9国,并决定在2003年之前,使全部商品贸易的关税率降至5%以内,从而建立起“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从产业角度来看,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快;从贸易角度来看,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在一定范围内对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抑制,有利于削弱不公平贸易;从金融角度来看,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能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从而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作为协调和监督世界经济运行的国际性组织,其权威性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上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经济生活的全面概括。它们对现实的经济运行既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过程,正如约翰·邓宁所断言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世贸组织首任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说过,“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无法阻挡和不以任何国家、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在此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现实情况和可能的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 国际贸易 、国际 投资 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 管理 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科研开支、吸收的外国投资均得以大幅度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如韩国的人均gdp由1980的1750美元显著增长到1997年的1055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5.97∶1缩小到2.50∶1(发达国家这两个时期的人均gdp分别为10450和26380美元)。这些国家科研开支所占也逐渐上升,目前韩国已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新加坡也有1.1%(同时期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5%)。另外,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1997年曾高达1380亿美元,占到全球总额的30%。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研究报告表明,1983~1994年的10年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2%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以外的其他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取得年均1.5%的经济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梦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大发展、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和技术大外溢,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起飞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因此而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 环境 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1983~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年均42亿美元,1994年则增加到386亿美元,1996年更是达到510亿美元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也从1985年的5%提高到1996年的14.7%。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各类经济区为数达230多个,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且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而且对解决这些国家的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有资料显示,由于上述经济区的发展,近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提高了14%以上。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

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 工业 化进程;又要利用 经济 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 的发展,使其在世界 市场 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有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出了挑战。当然,从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水平较低,普遍 投资 规模较小,生产规模不大,且产品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

  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 国际贸易 的迅速发展。1995年全球贸易额就逾6万亿美元,此后还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近10年来,世界贸易的增长大大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如1997~2000年的4年之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的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3%。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配置,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全球化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的 管理 经验,这些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所急需的。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还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尽快地提高本国 民族 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 政治 改革,加速 民主 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 免费 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参与者,是不自觉地被卷入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人们都还记得,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 金融 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一场严重的 金融危机 ,然后很快发展成亚洲金融危机,还导致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正如马来西亚一位前副总理所惊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至今仍对经济全球化耿耿于怀。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将失去独立性,全球化将使发展中国家变得更加贫穷,发达国家变得更加富有,两者之间的财富差距将越来越大。韩国总统金大中曾在2000年5月15日的讲话中指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露出来,对此必须加以警惕并预先采取措施,否则“可能面临极大的危险和灾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一份报告中也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少数人有利,使大多数人变得更加贫穷,造成了极端的不平等。而且,极少数国家从经济全球化所获得的利益是以大多数国家的牺牲为代价的。2000年4月,联合国 秘书 长安南在一
  年一度的联合国经济及 社会 理事会会议上指出,在全球化和新技术正给一部分人带来迄今为止无法想像的利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据估计人数更多--却仍然享受不到这些利益,过着极度贫穷、往往营养不良和疾病缠身的生活。

  以上这些资料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严峻,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有: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 国际经济 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目前,24小时 电子 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也为金融界的不少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国际市场上每天1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80%都用作短期套利,风险巨大。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再依靠国际互联网作载体,资金可以随时流向地球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而与此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的任务却被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忽略。它们在金融体制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盲目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削弱了政府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凸现,对其金融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无论是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下半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都是在有关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开放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他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 环境 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展阶段,应对已形成的环境污染结果负责。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发展中国家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 成本 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无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

之利。20世纪90年代初,占世界 人口 总数10%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只有0.6%。到1997年则仅占0.3%,达到无足轻重甚至可以不计的地步。鉴于上述情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呼吁人们重新认识 经济 全球化,努力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都要一定程度地让渡和共享经济主权。但实际上,这种让渡和共享是不对称的。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乃至 管理 经验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为发达国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条件。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 市场 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 跨国公司 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安全,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在跨国资本流动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借助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控制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这样就严重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而成立的“超国家”专门性 国际经济 组织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形成约束。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也就是说,为加入世贸组织不得不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甚或在个别问题上被迫屈从于世贸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对 中国经济 主体的制约。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选择

  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 历史 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 民族 工业 机器设备、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面对跨国公司强强联合抢夺全球市场如火如荼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以什么去应对?面对不断开放的 金融 市场中如“洪水猛兽”般的国际游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该怎样应对?面对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技术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目前业已形成的“小、散、低、同”的经济结构应该如何改造?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新经济”的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又该如何迎头赶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又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成败,最终将影响到各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与否。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对策选择。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竞争突破了民族国家主权界限和地域限制,竞争主题在世界范围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同在一条船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 等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竞争和合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相互依存,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2)国家成为竞争与合作的主体,具有浓厚的 政治 色彩,表面上的经济竞争往往成为暗地里的政治较量。(3)手段更趋多样,诸如经济援助、关税同盟、贸易制裁等等。(4)发达国家占据了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看到竞争和合作都是一种手段,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因此,要以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根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手段,建立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遵守“游戏规则”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民族国家主权的弱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渗透性,民族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其主权至少受到五层意义上的挑战:(1)主权实体界限受到由于不同协议分别成立的专门国际组织等“超国家机构”的约束。(2)新的国际分工和劳动分工的潜在威胁。(3)非正式超官方的国际交换形式和非法交易。(4)跨国公司的直接挑战。(5)金融和 税收 的国际化冲击。另外,由于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体现的是大国、强国的意志,保障的是大国、强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被置于不利境地。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作出更大的主权约束和让渡,其主权弱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遵守“游戏规则”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应当以国家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协调二者的关系,争取以最小的政治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取舍上作出选择。要分清哪些符合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哪些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在总体上趋利避害、二者兼顾。但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要以局部利益的受损来换取整体利益,以眼前利益的受损来换取长远利益。如市场开放,虽然发展中国家会因市场开放而失去一部分国内市场,民族经济受到的竞争压力增大,某些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可能受损,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开放、加强经济 文化 交流,符合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市场开放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别无选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与战略选择的问题。

  (四)市场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

  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但伴随市场开放而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环境 中,落后国家如果不能借助一定程度的政府保护,其弱小的经济必将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

  市场开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既不能以市场开放来否定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也不能以保护民族工业免受冲击为由而拒绝市场开放。问题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市场开放要渐进、有序,民族工业保护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必须有限度。(2)保护的目的是提高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3)保护的对象必须有选择。(4)保护力度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

  (五)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发展

流速快、投机性强, 金融 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发展中国家金融 市场 和监控体系不健全,以及国际资本趁机炒作,使发展中国家 经济 运行风险提高,很容易受到金融风险冲击。(3)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其他经济安全问题,诸如 环境 污染加剧、失业 人口 增多等。

  因此,发展

  在正确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战略选择:

  第一,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消极回避或抗拒这一潮流既不现实也无可能,最终受损的只能是自己。面对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中国家惟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是积极参与,依靠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力量,以充分享用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提供的有利条件,尽快走向世界经济的前沿,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和边缘化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集体应对全球化。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微弱,实力根本不足以推动不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 国际经济 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 债务 ,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技术。

  第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保证经济安全

  全球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经济主权是否稳固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增强综合国力是发展中国家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是坚持扩大开放,努力发展 社会 生产力。还要在加速本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垂直分工结构。发展中国家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圈。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发展中国家还应进一步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否则,没有发言权,就不能争取和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也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三,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以 跨国公司 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调整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相互交叉 投资 ,企业兼并,在更大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发达国家间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另一种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控制某一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而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劳动和资源密集的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前,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但这种升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发展中国家两大 历史 任务-- 工业 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时,必须注意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四,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首先着眼于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较为实际、较为稳妥的做法。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以 民族 国家为核心,因而具备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明确的游戏规则,有较完善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证。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有利条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巩固的大后方。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区经济合作既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初始或过渡阶段,也可以用来抵御发达国家的经济冲击。从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利用集体力量一致对外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目前,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些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南亚的东盟,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非洲的“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非加太集团,南美的“共同市场”等,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面向全球化竞争,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有力手段。

  结束语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的学者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经济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中国家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 教育 ,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风险,有学者提出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等应对之策。

  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资料

  1.刘力 《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王跃生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影响 对策 选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面向全球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建筑及环境专业本…
    巧借节庆经济之力 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大连市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研究
    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时代视阈下新闻价值的研究
    斯里兰卡中资码头启用将与全球航运枢纽竞争
    中国经济指数:7月滞胀趋势负面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待探索
    中国经济指数:5月继续下降
    全球贸易规则已落后于经贸新格局
    基于网络全球经济下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两岸经济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