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6日,
一、问题的提出——来自国有股的历史难题
在我国企业股份化的初期,由于强调公有制在股份公司中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加上绝大部分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因此,就形成了上市公司
受的压力。而解决市场资金不足的理想途径,就是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机构资金入市的渠道,保险资金入市已成为大趋势。
(二)保险资金入市—— 一项双赢的选择。
保险资金的入市不仅可以使保险业走出困境,扩大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减缓因国有股减持对股市带来的冲击,有力地推动国有股减持计划的实施。对于保险资金入市对保险业的影响在这儿就不多说了,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保险资金入市与国有股减持的关系:一方面,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减缓国有股减持带给股市的冲击,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前面分析过,国有股坚持每年需要变现1000亿元,这对目前股市9000亿元的容量来讲,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保险资金入市将极大地减缓这一冲击力。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总资产约3117亿元,按最保守的10%的入市比例来计算,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将达到311.7亿元。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还会提高。日前,保监会已放开中国平安保硷公司、新华人寿保除公司和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连结类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最高比例可达100%。因此我们可以估计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按国际经验,国外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一般可以达50%,那么我国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将达到1558亿元。而且保险资金的入市也不是惟一一次就结束的,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进入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的保险资金也会不断增加。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5年保险资金将保持在13%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就是说保险资金每年向股市供血400亿元左右。这就会大大减轻股市因国有股减持而受到的冲击,从而有助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国有股的减持,国有资产的变现,又可以大大充实我国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而社保基金基于保值增值的需要,又会重新流回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从而将因国有股减持从股市套现的资金重新流回股市,缓解股市受到的冲击,这又有助于国有股减持的顺利实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不仅带来了保险业的春天,而且为国有股减持的顺利实施带来曙光。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入市还受到诸多限制,这主要包括:保监会对保除公司入市资金比例的限制;保险资金投资于同一基金的比例限制;封闭式基金规模和经营管理的限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目前我国基金规模太小。为此,我们应适时推出专门面向保险公司的私募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以满足保险资金入市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国有股减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