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完善农村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关系到广大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金融体系严重阻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金融运作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推动效应,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二元 经济运行 推动效应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有城乡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症状——城乡金融二元,即农村金融单一扭曲的缓慢发展和城市金融现代化的综合高速发展并存。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对农村经济推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三农问题”深层次发展。因此,农村金融的完善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运作体系现状
  
  如图1所示,我国农村金融运作体系如下,这一体系导致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体系混乱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起支柱作用的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发展银行,但是三者之间作用重心不明,体系混乱,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性金融覆盖面过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其主要功能被局限在涉农大型项目上,对于需求更大的、作用更加明显的中小型项目满足程度不够,甚至没有小型项目规划。二是农业保险体系缺失,庞大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几乎没有农业保险体系,农业资金的吸收及投放完全放任自流,没有风险控制系统。WwW.11665.coM三是商业银行体系混乱,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支柱的农业银行正在股改上市阶段,对农业领域的特定服务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正在改革,其自身效益又较差;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功能被局限在吸收农业存款上,导致整个农业金融体系没有一个针对性强和效益好并存的商业银行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强。
  
  (二)资源供给总量严重不足,融资难问题突出
  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额度的限制,使得农村正规金融供求缺口仍然很大。农村非正规金融被严格限制,不能合法的支持农业发展;闲置资金被正规金融机构吸收,流动到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农业资金的供给被再次压缩。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融资难、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农村邮政储蓄资金漏出、金融产品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较窄、金融政策性效应发挥有限,农发行只能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不能全面承担农村政策性银行的重任。二是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逐步萎缩,已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信贷投放重点由农业转向工商业,竞争的视角也从农村转向城市;针对农村市场的贷款主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放。三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业务过于单一,信贷结构调整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等,农村信用社主要为农户服务,传统的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金融深化效应不大。
 
  
  (三)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低下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储蓄动员能力虽然比较强(图2),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销差率过大,造成已有的储蓄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致使储蓄一一投资渠道受阻,农村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由于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流动”,包括源于某些金融制度规定而形成的农村资金流出,一些银行撤并机构并将资金大量的上存,如国有商业银行除了向央行上缴法定准备金外,还制定了内部的上存准备金制度;此外,由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提高,使得一些农村企业被拒之门外:银行将贷款权集中于省行或总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制约了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从而产生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政策性流出。邮政储蓄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第二,由于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从效益低、风险大的农业领域转向收益率高、效益好的工业及非农领域;农村信贷资金越来越多地被配置到非生产领域,如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总之,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正规金融运行效率低下、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农村金融结构极不完善、信贷管制严重、农村金融主体贷款难、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金融供给,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制约了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村金融运行困局的成因
  
  (一)城乡财税政策差异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税收,城市征收体系为工商税收,农村征收体系为农业税收。农村税收基本没有考虑农业生产成本,没有考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别是分税制改革以来,有限的财力被中央相对集中,省及以下各级政府也采取类似手段来集中部分既得财力、调整“两税”增量的返还比例或部分截留“两税”返还收入,造成作为基层政府的乡镇财力紧缺,成为改革利益的损失者。他们只有通过乱收费、搭车收费来弥补收支的缺口。因此,城乡税费政策的差异不仅没有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负担,还扩大了城乡差距,严重地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财政与金融未能产生互动
  从广义上讲,财政收支政策可以充实金融机能,但是我国农村财政收支机制与金融运作机制几乎完全脱离,特别是作为政策金融核心的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功能逐渐淡化,政策性不断强化。首先是农业发展银行政策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财政拨款,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往来也只是出于政策需要,商业化往来几乎没有,这一状况严重压缩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二是财政与金融资金流通渠道和方式互不协调,极大地浪费了金融资源;三是政策体系和商业体系也没有融合,未能发挥金融政策与金融商业一体化的长处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财政与金融缺乏协调和配合。特别是农业发展项目的政策论证无法与商业论证相结合,以至于项目资金的单一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财政和金融在支农方面未能形成良性互动。
  
  (三)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发展理念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了农村投资与融资体制残缺不全。首先表现在产权制度上,当前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使得农村土地不能便捷的流转、抵押以及实现规模性组合,农业资源收益率极低,且随时面临被政府征用的可能,从根本上阻碍“三农”利用土地获取原始资本,制约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其次是投资环境差,且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特别是大部分地区存在的企业和项目财务管理混乱、外部监管困难、人才大量缺乏等问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当,未能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相应的投融资措施,以至于无法实现融资与投资的有效转化;三是没有健全的风险转移机制,如前所提到农村金融体系只有商业和政策两个方面,没有专业的农村保险体系,农村金融安全体系的缺失使得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弱势体系,其运作本身就存在金融风险。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
  金融生态包括金融内外要素的总和,反应了金融的生态环境特征和金融规律的系统表现度。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信用环境欠佳、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及社会诚信系统建设缓慢等方面。逃避金融债务现象严重,导致银企信用关系扭曲,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机。由于农村金融体系混乱以及“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农村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个人征信制度,对农村个人的信用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也就无法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和财务组织制度,呆账、假账、坏账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现象普遍,企业的真实情况让金融机构难以捉摸,使得贷前调查、风险预测等难以正常进行。
  
  三、农村金融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推动效应表征
  
  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要素的增加以及配置效率的提高等方面,手段是通过资金与其他要素的融通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健发展:
  
  (一)增加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
  农村金融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实现农业闲置资金向农业资金需求的转化,并提高转化的效率。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取决于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增长;作为影响资本投入量的重要因素——农村金融规模,其增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投入量的增加提供源泉,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对满足农村资金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网点的高覆盖率增加了对农业闲置资金的吸收率以及对农业小规模资金需求的满足率;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提高了农业资金的转化效率,能及时满足农村资金的需求;能高效率地实现资金的区域调度,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的资金需求。
  
  (二)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金融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金融促进了资本的流动,节约了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提高了资本效率等。金融结构的优化在促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是与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农村金融对提高农村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表现主要有:提高涉农资金的流动速度,使得每一笔资金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按照农业发展的不同特性,设计不同的农业贷款,特别是满足小型贷款的需求,增加涉农资金贷款的回报率;全程的金融服务能保障涉农资金使用的正确方向,缩短涉农贷款的使用周期。
  
  (三)农村金融安全体系能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金融安全体系是金融发展的保障,也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防护器。我国脆弱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更离不开有效的农村金融安全体系的保障。农村金融安全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表现,还能监督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提高涉农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农村金融安全体系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保障涉农资金沿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进行投入和使用,并能补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损失;监督政策性资金的到位及使用效率情况,及时反应其运作状况,增强国家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了解;推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系机制构建,进一步融化非正规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四)强化经济发展的行业和区域联系
  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可以通过畅通的资金融通渠道增强信息的流动,提高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区域联动和产业联动,主要表现在:通过资金在产业之间的流动情况,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地区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涉农资金的区域流动,可以很好地融合区域产业结构,培养更大范围的区域产业体系,特别是可以推动区域特色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通过资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流动,可以把城市先进的理念、经营方式以及技术等转移到农村,推动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以此带动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民生的改善。
  
  四、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在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此外要利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来解决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的问题。
  第一,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目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仍然应该走合作金融的道路,坚持其“以民为本”的原则;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的差异,改革要因地制宜;在经济发达地区,商业化和股份制改造是其必然趋势。另外,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来结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农信社的跨县跨区经营,促进竞争;通过建立全国联网建立支付结算网络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其运作效率。在业务领域,要积极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制度缓解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拓展服务领域,发展中间业务以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促使农业发展银行转变发展观念。
  农业发展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拓展业务范围,在搞好其传统的棉粮油收购业务的基础上,作为国家的政策窗口,应该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改善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要积极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适时调整信贷流向;同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在资金流向上,要尽可能多地将资金转向农村经济的生产环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差距。在筹资渠道上,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尽可能多的成本较低的财政存款;在向中央银行再贷款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第三,引导商业银行拓展支农业务。
  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中,要在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扩大其业务范围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国家可以适当规定其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投向农村。另外,邮政储蓄在农村一直以来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成为存贷差的一项重要来源,大大地削弱了支农的力度。因此,要大力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变资金的“漏水池”为“蓄水池”,改善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状况。
  
  (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第一,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约束较少,因而其表现出比正规金融更加灵活有效。可以吸收其经验进一步放开正规金融的利率限制。但这可能造就了高利贷的土壤,可以通过各种市场竞争来破坏这片沃土。政府为了有效地增加金融供给,鼓励农信社、民间借贷、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等多种融资形式遍地开花。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制度创新,从而促进竞争环境的建立。另外还特别提出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小额信贷市场以提高金融市场的供给。为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就要积极调整融资结构,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融资体系。
  第二,通过创新增加金融工具类型。
  金融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屈指可数与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矛盾尖锐,迫切需要一些更灵活、更便捷的金融工具。为此,部分农村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这种直接融资的形式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同时可以适当运用股权融资方式,鉴于农村的实际,可以将农民具有明确产权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等作为股本。考虑到农户在资金、信息方面的劣势,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提供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以扩大结算业务的范围,强化农村代收、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加强股票、债券、保险等相关的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第一,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高运作效率。
  首先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机构长期存在的产权模糊等问题是其经营行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根源。其次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农村金额机构要通过利益相关者群体建立起相互的约束制衡机制。再者,作为真正有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应该在坚持效益目标的同时,始终明确其以“三农”为本的根本初衷。否则,就远离了其贴身农村金融服务的根本着眼点。
  第二,通过金融创新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
  大力推广小额信贷公司等一批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与广泛性。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抵押担保形式,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使机器、农作物收获权等作为抵押或质押;对于农户,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等特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要和其他涉农机构如期货交易所等有机地配合来创新产品。像印度期货交易所就努力让银行给农民贷款,实现农产品的高价出售。农村金融机构也应该探索与其他市场主体联合开发金融产品,提供更好更全的服务。因此,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要以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为终极目标,不断前行。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张俊刚 [标签: 经济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环境生态游建设需要公益林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
    农村转户移民群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命题探析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新媒体对农村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
    加强农村有线电视施工安全的管理
    地方债审计启动完善监管制度迫在眉睫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处理意见
    浅谈农村空心化的治理研究
    构建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