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看大象的舞蹈——微软与雅虎的并购博弈
   【摘要】 本文对微软与雅虎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动态博弈分析,由此窥见成熟 企业 并购的必要程序和理性选择。本文在结合多年来国内企业并购实情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试图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并购 动态博弈 理性选择
  
  一、引言
  
  当今,并购已成为国内外企业调整战略业务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并且促进了中外资本市场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购拥有广泛的内涵,一般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本文重点不在于估价和定价博弈模型,而是希望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博弈过程的分析 总结 ,得出一些实践上的理性策略,供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并购活动中 参考 和借鉴。
  
  二、微软对雅虎的并购过程和博弈分析
  
  微软并购雅虎属于收购类型。此次并购以微软放弃谈判而告终,尽管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在并购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从媒体的连篇和专题报道中可知该事件在行业领域内外均备受瞩目,其中 自然 有很多值得我们体会和借鉴的地方。在微软与雅虎为期三个月的谈判过程中,双方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并购交易无法完成。Www.11665.cOm谈判过程即为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过程,博弈的焦点就是成交价格。
  所谓动态博弈,指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采取行动的人可以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所采取的行动。完全信息博弈,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实际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对方各阶段出价的得益情况,本文案例也同样,即属于不完全信息并购动态博弈模型中的一例。
  关于并购估价、并购博弈、并购中的定价博弈模型,已经有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博弈中的每一个决策点,都将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然而博弈是一个过程,更需要全局的通盘考虑,更要从全局上去把握每一步的动向。
  1、事件要览
  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溢价62%收购雅虎,计划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收购案现金加股票,总计涉及446亿美元。微软认为,两家公司的合作可以在四大领域产生协同效应:用户规模扩大产生 经济 效应以及为广告客户增加价值;合并后的工程师团队可加速创新;通过削减冗余支出可提升运营效率;增强视频和移动等新兴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能力。微软已经制定了一项涉及两家公司员工的整合计划,并打算向雅虎工程师、重要领导人和员工提供优厚的薪酬,以尽可能多地留住人才。微软表示,这一交易将会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交易将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微软还对外承诺,将与雅虎管理层、董事会以及股东进行密切合作,共同评估这项收购议案。
  2月11日,雅虎董事会正式回绝了微软446亿美元的收购报价。雅虎董事会表示,44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严重低估”了雅虎的实际价值。雅虎表示,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管理团队以及财务和 法律 顾问一同对微软所提出的收购建议进行了仔细评估,并一致认为该收购建议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最大利益。雅虎在周一发表的声明中称:“经过仔细的评估,我们认为微软提交的收购方案极大低估了雅虎的价值,包括我们的全球品牌、庞大的全球受众、在广告平台方面的大量投入、未来 发展 前景、自由现金流、潜在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全球的投资等等。”雅虎在声明中还表示,公司将继续评估所有的战略选择,仍承诺将改善所有的股东价值。
  2月12日,针对雅虎董事会周一正式回绝了微软446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一事,微软发表声明,表示将不会放弃收购雅虎。微软声明:其向雅虎股东提供了较高的价值,以及参与分享合并公司成长的机遇。两家公司的合并,同样将向消费者、出版商和广告客户提供一整套令人激动的解决方案,并使公司在 网络 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4月6日,微软公司5日对雅虎收购案发出“最后通牒”,微软执行长当日致函雅虎董事会,限雅虎在三周内接受每股31美元现金与换股的收购提案,否则微软将直接诉诸雅虎股东,并且设法选出新的雅虎董事会名单。
  4月7日,针对微软上周六发出的“最后通牒信”,雅虎董事会本周一做出了回应。雅虎董事会在致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的信中重申,微软的报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真实价值;只要报价合适,雅虎原则上并不反对与微软交易。雅虎对所有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方案的态度都是开放的,其中包括与微软达成交易——只要价格充分反映了雅虎的价值,以及雅虎对微软的价值,而且价格高于其它的战略性方案。雅虎将坚定不移地信守自己的承诺,选择一种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不会允许微软或其他任何人以低于雅虎全部价值的价格收购雅虎。
  4月23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周三表示,微软不大可能提高收购雅虎的出价;如果雅虎拒绝接受收购请求,微软很可能撤回收购要约,没有雅虎加入微软照样会“向前”。
  5月3日,微软收购雅虎一案周五终于又有了一点新进展。微软与雅虎正在紧锣密鼓地谈判,并已同意提高雅虎的收购价格。微软便将此价格抬高至每股33美元,这使整体收购价格增加了将近50亿美元。但双方仍未就此事达成协议。
  5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5月3日晚间8点05分,微软公司宣布已撤回收购雅虎公司的提议。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说:“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提出的收购请求无论对微软、雅虎还是整个市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之所以想要与雅虎合并,目的是为了给整个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新,并为双方各自的股东及员工创造真正的价值。尽管自己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其中包括将报价提高了50亿美元,但雅虎还是无动于衷。而对于雅虎要求的价格,经过深思熟虑,微软认为毫无道理可言,撤回收购请求符合微软股东、员工和其它股民最高的利益。即使微软不收购雅虎,同样也能在网络广告业务领域提高自身实力,前提是微软需为此付出更多时间。”
  2、博弈分析
  图1的博弈扩展形对微软收购雅虎的谈判过程作了简要的描述。解释如下。
   
  图1 微软收购雅虎的博弈均衡示意图
  (注:m表示微软公司、y表示雅虎公司、加粗线表示本博弈均衡路径。括号内为各方的得益,前一个代数式表示微软的得益,后一个代数式表示雅虎的得益。其中:a表示微软收购后的收益;b表示收购中雅虎的自估价;n表示微软的出价;n'表示微软提升后的出价;v m 表示不收购的情况下微软的利润;v y 表示拒绝收购的情况下雅虎的利润;x 1 ,y 1 ,x 2 ,y 2 ,x 3 ,y 3 表示双方各阶段的谈判成本。)
  该博弈中,博弈双方分别为微软和雅虎。微软的策略为收购和不收购;雅虎的策略为接受和不接受。
  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谈判是一个多阶段协商过程,且并购双方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对方各阶段出价的得益情况,本文案例也同样,所以本例属于不完全信息并购动态博弈模型中的一例。由实际情况可知,n 1 ≤x 2 ≤x 3 ,y 1 ≤y 2 ≤y 3 。

 微软提出并购,既要使自己并购后实现更高的利润,也要使雅虎分享并购的好处,因此必然有:
  a-n>0       n-b>0
  a-n-x 1 >v m -x 1 >0   n-b-y 1 >0
  a-n'-x 2 >v m -x 2 >0  n'-b-y 2 >0
  然而,微软几经努力,都遭到雅虎拒绝,雅虎的理由是:微软的报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真实价值,并购带来的好处还不及雅虎自身创造的价值,即:
   n-b<v y -y 1
   n-b-y 1 <v y -y 2
   n'-b-y 2 <v y -y 3
  《纽约时报》网站援引有关人士的话说,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雅虎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致远等两家公司的高层5月3日在西雅图举行会晤,鲍尔默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33美元,但杨致远坚持每股不能低于37美元。由于在收购价格上无法达成一致,微软公司当天撤回收购雅虎公司的提议。并购事件就此告一段落,博弈结束。
  
  三、事件分析及国内实况对比
  
  1、高昂的咨询费用
  为了聘请智囊团抵抗微软并购,雅虎仅在3月份就花掉了1400万美元的咨询费。在微软雅虎并购案中,双方都不惜花巨资聘请投资公司和律师为自己出谋划策。据悉,微软聘请了贝尔斯登、黑石集团和摩根斯坦利,而雅虎则找到了高盛集团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这些智囊团的建议 自然 价格不菲。
  2005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219万亿美元。然而,目前 企业 并购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有80%左右的公司在并购整合后其业绩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纵观中外企业并购 历史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错误估计无疑是失败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现实中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并购双方关于目标企业真实资产质量状况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准确把握。
  由于成功的并购能给企业带来真实客观的 经济 效益,但也并非所有并购例例成功。因此,在并购之前,企业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明确并购是否能带来业务 发展 上的协同效应、为股东带来更高的收益,以防止盲目并购行为招致损失。另外,在并购类型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资产置换类和股权转让类并购方式,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较好的并购绩效。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并购交易的市场均衡价格受目标企业资产质量、造假成本、并购调查成本和效率及买卖双方机会成本的共同影响。借助于咨询公司的专业性研究分析结论,把事前的论证工作做好,才能充分认清并购的意义,减少盲目性。我国企业往往缺少这些事前准备工作,短暂粗略地考察后就下定论,使得事后失败的几率大大增加。
  2、股东的最大化利益
  在几个谈判回合中,双方始终就价格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反复不妥协的最主要原因是:交易无法实现双方各自股东的最大化利益。
  在并购活动中,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并购公司的管理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股东财富最大化。许多情况下对外扩张并购是管理者代理问题的表现,代理问题导致管理者可能会不顾实施并购是否符合公司的情况而进行更多的对外扩张并购。在这一点上,微软和雅虎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每一个决策的出发点就是实现股东的最大化利益。
  同样,在我国,并购作为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手段,如果运用不好,就会成为公司管理者谋取个人私利、为自己服务的手段,就达不到实施并购重组活动的初衷:提高公司绩效。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机制分别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来约束激励管理者,改变公司绩效与管理者利益不相关的状况。如当前盛行的建立经理人声誉档案及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等建议、做法都很好,亟需切实逐步实行。
  3、果断明智的决策
  谈判持续三个月,微软退让三分,提高收购价格至33美元每股,而雅虎的无动于衷,使得微软果断放弃了这次收购。这个“果断”的结果显然是众多分析师和关注者始料未及的。
  从并购动机上讲,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股东的财富,管理者在目标公司的选取,并购方案的设计,并购后的整合方面都是为了增加公司的价值,并购后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会随着协同效应的实现而不断增加,这称为基于协同动机的并购;而并购的目的只是管理者借此来增加个人利益,并购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以及公司未来的经营绩效并不是管理者所关心的,这称为基于代理动机的并购。
   显然,微软是基于协同动机来收购雅虎的。作为世界两大it巨头,能经受住竞争浪潮的洗礼,足以证明领导者都是站在公司整体利益的立场来作出任何决策的。这种理智的心态是值得我国企业学习的,尤其那些受并购风潮带动、有意试水的企业,否则一意孤行,不但得不到长久发展,反而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结论
  
  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看,企业并购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尽管有研究表明以股价变动、盈利能力等指标衡量并购的失败率高达60%~80%(tetenbaum,1999),而并购活动依然是企业开疆拓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日臻完善的并购理论也为并购实践起到了理论 总结 和指导作用。
  从本质上讲,并购只是企业用来实现战略调整的一种工具,是一种交易行为,受时机和处理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在经济领域中众多变量的交互作用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而对并购的评价,一般认为只要结果达到主体预期的并购目的,就可认定具体并购行为是有效的。
  结合微软收购雅虎的案例,及对该过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级成熟企业应对并购事件的理性分析和选择,即完全站在股东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做决策,尤其是基于此目的的事前详细的咨询工作和在不利状态下的果断放弃。
  并购作为调整企业战略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尝试。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的疏忽和别有用心,也让并购的失败率居高不下。希望通过本文案例的几点分析,能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至于接下来此收购事件的变化,我们视其为一个新阶段,另当别论,但我们仍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审视两家公司的举动,借鉴优点以修正我们的不足之处。
  
  【 参考 文献 】
  [1] 李曜:公司并购与重组导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 腾讯科技频道:微软446亿美元洽购雅虎专题[eb/ol].http://tech.qq.com/zt/2008/msyahoo/index.htm.
  [4] 吴豪、庄新田: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韩志华 [标签: 微软 雅虎 博弈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对语言偏离现象的对比研究
    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的反思与再认识
    从我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经验看大陆企业转型升…
    探析我国高货币化现象的理论
    浅析城市形象的四维定位
    浅谈城市形象的四维定位
    浅议我国高货币化现象的理论
    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的浅议
    财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研讨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
    我国 资源诅咒 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运营商对新技术采用延迟现象的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