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浅析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r&d投资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权市场、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以及经理报酬契约等公司治理方面。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对分析框架进行了扩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0引言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2005年进行了“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结果显示,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影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第一位因素,所以从企业管理层面研究激励约束条件,有利于揭示现阶段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而企业层面的激励约束问题一般都是围绕公司治理展开分析的。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层去实现那些符合股东、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奋斗目标,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督,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本(李维安,2002}。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下面就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要评述。
  1国外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压力和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报酬契约两个层面展开。
  1. 1接管压力与企业技术创新
    holmstro亩’二认为,由于;r&d项目较高的失败率,经营者通常不愿冒险投资。wWW.11665.Com如果创新失利,公司短期内的经营业绩就会大受影响,经营者的收人、地位、声誉不但会随之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面临解聘的威胁。在证券市场发达的背景下,控制权市场里频繁发生的接管活动可能会给经营者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加大研发投人的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stein基于经理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证明来自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威胁会减少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在实证方面,meulbroek et al.发现,r&d投资强度和企业反接管条款的设置呈现负相关关系。atanass-ov实证检验了接管压力的减轻是否导致企业经理更为享受平静的生活还是摆脱了“管理近视”,结果发现接管压力和企业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上面两篇文献都证明了接管压力和企业创新强度之间的单调正相关。与上述文献不同的是,sapra etc.从理论及实证上证明了对控制权市场带来实质影响的反接管法的出台,影响到企业经理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监管强度以及报酬契约三者对企业创新的相互作用。作者首先通过构建模型证明,企业创新与所面临的接管压力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来自股东的监管强度增进了企业的创新行为,而更高的监管强度降低了创新对接管压力的敏感性。随后,作者利用r&d投资强度(r&d投资比销售收人)测量了企业事前的创新强度,利用申请的专利数量测量了事后的创新强度,证明了上述假设。
  1. 2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
    股权结构是基础性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同的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技术创新决策。股权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la porta等的研究表明,berle和means’提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问题并不如想象的严重,所有权分散不是很普遍的现象,相反,大部分国家的公司所有权结构相对集中,并由控股股东控制,传统的管理层与股东间的代理问题已演变为控股股东或管理者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在la porta研究的基础上,claessens et ai.的结果显示,在东亚9国,超过2/3的公司被单一股东独家控制。
控股股东的存在有利于解决在监督经理过程中的“搭便车”问题,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缓解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由于监督力度的加强以及本身具有长期投资的动机,stein (1988)认为大股东和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减轻企业r&d投资的不足。同时,绝大部分实证文献都发现所有权集中(包括机构投资者)和r&d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大股东由于拥有较大股份而关心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给企业经理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及资源上的支持。
    aghion, reenen和zingales调查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层面创新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企业创新正相关,并且在解决了机构投资者所有权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是成立的。eng和shackell(2001) , bushey}等学者也都找到了机构投资者和r&d正相关的证据。这至少说明,那种认为机构投资者仅追求市场中的短期交易利益而对企业长期发展漠不关心的观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 3黄事会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
    董事会常被看作是由市场诱导并演进产生的经济组织,它的中心任务是要协调各种利益矛盾,并最有效率地对代理关系进行控制。决策管理的任务交给了高级管理人员,而决策控制工作则是董事会的责任.lorsch(1995)认为,董事会要成为有效的监督者必须做到3点:①确保公司管理者和雇员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伦理要求;②批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考核其进程;③选择、考核和激励ceo,并在必要时更换ceo,以保证正确的高级管理者继任。自主创新是企业取得战略优势的关键环节,而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其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的董事会结构才是合理的并体现出治理效率呢?这需要从董事会规模、内外部董事比例及领导权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是不明确的。一方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董事会成员背景、经历以及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所需知识的互补,在知识层面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另一方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加大了董事会成员之间沟通与协调的难度,对于决策和创新效率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董事会成员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多元影响。内部董事更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所处行业竞争状况,更清楚地了解企业需要采用的竞争战略,更能发现、识别和把握技术创新机会。但是,内部董事带有和经营者类似的行为短期化的特点,而外部董事的特点在于能够向董事会引人独立的声音以及新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他们还不能像内部董事那样如此熟悉地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实证方面,baysinger etc.发现,内部董事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r&d投人具有正的影响。
    管家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开始就否定了代理理论,他们认为管理层并非都是完全自利,管理层也有职业道德,也有成就感和认同感;管理层首先忠诚于公司,为使公司价值增加而努力。因此,内部董事增加或者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能够强化对公司的控制权,并因为这些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公司更多获利,同时,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两权合一利于加强经营者的创新决策权以及所需人力物力的支配权。实证上,cannella和lubatkin发现两职合一的领导权设置更利于作出灵活的创新决策,而mal-lette和fowler的研究发现两职合一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1. 4经营者报酬契约与企业技术创新
    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经营者的创新观念和创新动力至为重要。在一般意义上,创新投资对企业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创新投资会影响企业短期的财务收益,因此,经营者报酬契约的性质直接关乎到经营者创新的激励程度和方向。
    manso证明,能够激励ceo创新的报酬契约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短期内业绩下降的容忍,二是对长期业绩的奖励。既然以短期财务业绩为基础的报酬计划会阻碍企业经营者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将个人报酬与企业长期价值相结合的经营者持股方式,有可能拉大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技术创新投资。zahra etc.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经理的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显著正相关。可见,薪酬激励的要点在于使经营者的创新观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不再处处回避那些具有风险的创新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不同(lee, o’neill)。上述文献大部分以英美治理结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其特点是证券市场发达,企业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以控制权市场为代表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得到的实证结论是否适合其它类型的治理模式尚需要验证。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英美股东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同于日德债权人主导型和东南亚以家族治理为特征的公司治理模式,而需要依据我国的制度背景和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深人研究。譬如,在我国,由于控制权交易市场尚不完善,难以发挥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公司接管的威胁不足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另外,就证券市场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在公司治理方面与西方国家最为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国有股具有“一股独大”的控制地位,而且这种局面至今并没有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得到彻底改变。那么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有何影响,就需要结合制度背景进行深人分析和实证检验。
  2国内的研究
    由于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权市场尚未建立,国内多数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内部激励机制是否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围绕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报酬等方面展开研究。下面主要就一些有代表性的实证文献进行评述。

    杨勇,达庆利和周勤基于江苏省具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和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样本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赵洪江,陈学华和夏晖以2007年新会计准则推出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w ls方法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创新投人的影响。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创新投人具有正向作用,国有控股公司创新投人少于民营控股公司,基金持股和基金持股的集中度对公司的研发支出具有正向作用。董事长持有股份的公司,其创新投入反而减少。
    陈隆,张宗益和杨雪松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负债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影响。具体为:首先,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股权的集中度呈现出“u”字型的关系,股权的适度分散和绝对集中都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这表明上市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或者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同时增加法人股持股比例两种方式实现。其次,总经理在董事会中任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最后,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独立董事还没有发挥对企业应有的指导作用,独立董事制度有待完善。

    杨建君和盛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投人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是股权集中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检验了关于股权结构、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技术创新投人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研究还发现,股权集中度对技术创新投人有微弱的负影响作用,但是作者并未在文章中指明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
    徐二明和张晗通过挖掘我国5个行业541家上市公司2000-2005年的数据,探讨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国有股权的制度特点,分析了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方式的影响,得出了国有股主导的企业倾向干内部创新的结论。由于存在“制度真空”的现象,以及市场条件的不完善,国家或政府或多或少保留了他们对资源分配的控制权。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股集中的企业能较多地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关键资源,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独特性,在技术创新的实证文献中,股权结构基本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问题是,已得到的实证结论不能达成一致,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比如,杨勇,达庆利和周勤以及赵洪江,陈学华和夏晖(2008)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人呈现正相关关系;陈隆,张宗益和杨雪松的结果则表明两者之间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而杨建君和盛锁得到股权集中度对技术创新投人有微弱的负影响作用。另外,股权性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也没有达成一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样本的取得方式。前述大部分文献的数据都来自上市公司(在时间区间及横截面仍存在差异),而杨建君和盛锁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模型里变量的选择以及重要变量的遗漏所引致,比如宏观变量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没有受到关注。在董事会结构、经理报酬契约方面,得到的结论也仍显单薄,还需要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和设计符合我国制度背景、可以深刻揭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重要变量,采用更规范的方法进行研究。
  3分析框架的扩展
    (1)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大量文献关注到一个国家的政治、法治、市场发育程度等基础条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但我们还需要了解宏观的制度背景如何通过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作用。而专注于企业层面的研究,又缺少将宏观约束条件纳人分析框架,忽略了宏观因素对大股东、管理层等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尤其在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完善程度差异大、法治水平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程度不同,这些外生变量在横截面上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到决策主体的目标函数,进而通过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作用。上述这些都可能使已有的实证结论不再可靠。所以,建立外部环境、内部激励机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框架尤有必要。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揭示内部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宏观环境通过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而后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
    (2)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创新投资是决策主体基于私人收益的评判结果。这种私人收益的评判建立在创新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未来报酬,以及决策主体获取私人收益的机会和能力上。现有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实证结论,但缺乏对决策过程系统和清晰的理论描述,决策主体在博弈过程中对利益的考量并没有被深刻地揭示。内部激励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技术创新目前仍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可以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围绕技术创新来分析大股东、管理层、内外部董事等利益各方所面对的激励约束条件,以揭示其行为动因和决策机理。
    (3)在分析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基础上,既要关注宏观环境差异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还需要探究不同治理机制间存在的交互效应。譬如,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于具有不同性质最终控制人的公司,其董事会和管理层报酬的治理作用是否发生变化是很值得深究的。
    (4)宏观经济环境剧烈波动是否带来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动态变化?常态经济环境下得到的理论推论和实证结果是否适用于非常态经济环境下,尤其是近来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这都期待从理论和证据上给出答案。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董红星 [标签: 公司治理 技术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如何建设我国房地产的信用体系
    浅析电子文件的管理
    浅析如何管理商业银行与其客户之间关系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机构主体资格的确认与刑法…
    浅析传统元素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表现
    浅析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中的政府失灵
    浅析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对策
    浅析企业党建工作管理难点与对策
    浅析建筑过程前期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