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试论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与逆周期监管工具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业发展和监管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首先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银行逆周期监管的相关理论做了简单评述,重点分析了银行顺周期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逆周期监管工具运用的基本原理、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银行顺周期性;逆周期监管;形成机理;工具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给全球带来了灾难性影响的同时,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和不足。在对危机反思中,银行顺周期性成为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关注的重点,强化对其逆周期监管已成为共识。根据银监会计划。我国大银行将在2012年全部执行巴塞尔新协议,其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利用逆周期监管工具规避银行业顺周期风险。避免由此导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因此,无论是基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防范视角,还是我国要执行巴塞尔新协议的现实,对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监管工具进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一、金融系统顺周期性与银行逆周期监管相关理论评述
  
  根据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wboard,fsb)的定义,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是指一种相互加强的正向反馈机理,在这种机理作用下,金融系统可以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同时反过来可能导致或加速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状况。fsb认为顺周期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监管方法;二是遵循“实际损失”原则的拨备计提方法;三是采用“公允价值”原则的会计方法;四是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问题。Www.11665.CoM
  对大部分国家而言,银行是最主要金融中介,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更多地表现为银行的顺周期性。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萧条的长波理论,hyman p.minsky(1992)提出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并简单地分析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他指出,正是繁荣时期贷款人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积极地利用宽松有利的贷款环境扩大借款,银行和企业都认为繁荣的趋势会继续下去,从而对未来有更加乐观的预期,贷款规模盲目扩张,导致了金融脆弱性不断积累,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萧条的种子。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不必依赖于外生冲击,而只是取决于资本主义融资体系的特征和内部运动。claudio bo-rio(2001)和willliamrwhite(2006)等人分析了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现象,说明了风险的认知、风险承担意愿等都会随经济波动而变化。存贷差、资产价格、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以及诸多贷款预期损失的会计测算都是顺周期性的,这些顺周期行为与实体经济的运用相互作用,放大了经济波动。
  
  对于银行顺周期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大都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证方法检验银行顺周期的存在性和显著性。基于1979—1999年的相关数据,craig furfine(2001)和claudio borio(2001)等人曾先后对oecd的部分国家做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贷数量和银行利润在经济繁荣期增加,在经济衰退期下降。银行损失准备的计提和资本充足率在经济繁荣期下降,在经济衰退期增加。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二是分析银行顺周期的形成机理,其中以研究巴塞尔新协议的顺周期性居多。jokivuolle & peu-ra(2004)和anson j,glacy(2009)等人认为巴塞尔新协议中的内部评级(irb)和风险价值(var)等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险计量更加科学,但同时也使得资本约束更具有顺周期性。三是如何解决资本的顺周期问题。建立动态的资本监管机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naoyuki yoshinot(2009)等人从理论视角分析了如何根据各国具体国情及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来构建动态资本,实现资本监管的逆周期。bemanke(2009)则认为建立前瞻式的拨备制度是缓解顺周期性一个可行方法。对于银行逆周期监管工具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目前的文献还较少。
  
  二、银行顺周期发展态势形成机理分析
  
  (一)银行顺周期性内生形成机理分析
  现实中银行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主要表现为在经济扩张时期信贷显著增加,在衰退期信贷规模的下降速度更快,甚至会导致信贷崩溃。导致这种顺周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银行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与经济周期平行。二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在风险的评估上存在偏差。在经济上升期,银行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作出乐观估计而低估风险。在经济衰退期,银行往往怀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而高估风险。三是“羊群效应”放大了银行的顺周期性。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较强、愿意承担调查成本的银行可以称为先行动银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后行动者。显然后行动银行的最优选择必然是模仿先行动银行的行为决策。当先行动银行的行为决策存在顺周期时,这种基于调查成本和信息学习的羊群效应会将顺周期性传递到整个行业,银行的顺周期效应得到了明显放大。
  (二)资本监管顺周期性形成机理分析
  在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中,资本监管的顺周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老协议进行了完善。如大幅度修改了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畴;对计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规定了三种方法。这一系列关于风险界定和风险计量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风险的敏感度。风险的敏感度与资本监管存在正相关关系,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对三大风险的界定和计量上。
  1 信用风险的识别——评级制度的顺周期性。银行信用评级是衡量银行发展状况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消弱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制度安排。新资本协议中,对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通过评级的方式实现的。
  评级的方法主要有标准评级法和内部法。标准法主要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计算风险资产。巴塞尔委员会为各类风险设定固定权重(0、20%、50%、100%、150%)。市场中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大同小异,具体的评级相关性较高,最终评级结果的叠加成为助推银行顺周期的强大力量。经济繁荣时,市场情绪乐观;经济衰退时,市场则被悲观所充斥。

 内部法主要是采用银行内部二维的信用评级体系——借款人评级和债项评级,来全面评估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借款人评级对应的是违约概率(pd),债项评级对应的是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共同构成了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入参数体系,银行将风险估计值输入风险权重函数可以测算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在宏观经济繁荣时,pd、lgd和ead较低,由此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就较低,在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银行能够抽出更多的资本进行放贷。在宏观经济衰退时, 由较高的pd、lgd和ead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增多,进而导致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银行信贷能力的下降,最终加剧宏观经济的恶化。此外,大量实证表明,pd和lgd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性必然在风险权重函数内部产生一种倍加力量,助推银行的顺周期性。
  扩大银行顺周期效应的另一因素是时点评级体系。现有的评级方法可以归为跨周期评级(ttc)和时点评级(pit)。跨周期评级是指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范围内(至少包含一个经济周期)全面考察债务人状况,尤其是债务人在经济衰退时期的最坏状况,并进行经济衰退情景测试。因此ttc评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银行的顺周期性起到缓释作用。时点评级是运用借款人当前的信息进行评级,一般期限较短。时点评级提高了风险敏感性,从而加剧了银行的顺周期效应。需要指出的是,时点评级对银行有即时的信息支持作用,满足会计周期要求,所以大部分银行都采用时点评级。另外,大部分银行的内控系统是外包的,普遍性的外包造就了银行评级模型的同质性,并由此引致银行行为的同步性,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的“羊群效应”。
  2 市场风险的识别——var的顺周性。var模型考察的是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在未来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单个头寸或者投资组合可能面临的最大损失。var模型产生顺周期的原因主要是数据的历史观察期过短。由短期的历史数据所计算的交易账户的资本要求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var模型的诸多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模型分析结果在经济上升时期低估风险水平,所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偏低,促使市场交易活跃,进一步推高市场价格和杠杆率。在市场情况恶化时,用var模型计量的风险水平和资本水平又迅速增加。
  3 操作风险的纳入与识别——风险敏感度提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认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并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由此得出资本充足率公式: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12.5倍操作风险)。但新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仍然是不低于8%,在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操作风险的纳入使分母上的风险资产总额增加,进而带来监管资本相应增加。在经济上升期,监管资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性,但在经济衰退时必然“雪上加霜”。
  (三)公允会计准则顺周期性形成机理分析
  巴塞尔委员会在进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将银行的表内外资产分为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资产两大类。交易账户记录的是银行为交易目的或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与交易账户相对应,银行的其他业务归入银行账户,最典型的是存贷款业务。这两类账户的计量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表1)。
  交易账户的顺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在经济上升期,通过盯市会计对交易账户的资产计量,必然增加账面利润,提高银行资本基础,资本基础的提高通过信贷扩张对经济产生进一步的推动力。在经济衰退时,通过盯市会计对交易账户的资产计量,必然确认大量的账面损失和估值损失。在资本监管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大量的账面损失和估值损失会侵蚀银行的资本基础,资本基础的弱化会迫使银行售出资产,进一步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并成为新的公允价值确认基础。由此引发市场产生悲观情绪,悲观情绪的蔓延反过来又会加剧这个恶性循环。
  银行账户的顺周性是通过单独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来测算的贷款减值拨备进而影响银行信贷投放所形成的。在经济上升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较好,违约率较低,单独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测算的贷款减值拨备较少,这必然会弱化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刺激银行信贷规模和经济的继续扩张。相反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单独评估法和组合评估法下来测算的贷款减值拨备较高,最终抑制信贷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的复苏。
  (四)存款保险制度顺周性形成机理分析
  存款保险机构的融资模式往往会刺激银行的顺周期性。存款保险机构的融资管理模式可分为事前融资和事后融资。事前融资会加剧存款保险制度自身的道德风险。事后融资是指存款保险机构事前并不收取保赞,当银行倒闭的时候才向银行体系收取保费赔付存款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集中、一次性支付。但当经济下行时,必然会给银行体系造成更大的负担,给经济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此外,浮动的保费率也具有顺周期特征:在经济繁荣时,保费率会很低,银行资金充裕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促进经济繁荣,在经济衰退时则恰好相反。
  (五)银行激励机制顺周期性形成机理分析
  激励机制的扭曲是产生银行业顺周期性的根源之一。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即股东和管理层追求目标的差异,扭曲了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银行在对管理层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都将薪酬与银行当期效益挂钩,无法实现薪酬安排和银行长期承担风险相一致,也不能反映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在经济上行时,在薪酬与当前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下,银行管理层往往采取大胆冒进的顺周期经营策略,过度承担风险,以实现管理层的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其对银行未来经营产生的巨大风险。在经济下行时,由于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非对称性,银行亏损时管理层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应有的惩罚,促使了管理层过度追求短期回报,形成银行激励机制的顺周期性。
  
  三、银行逆周期监管的实现工具及其选择
  
  在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反思后,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普遍认为,为了缓释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防范化解金融系统风险,应加强金融逆周期监管。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供选择的银行逆周期监管工具有以下几种。
  (一)资本约束工具
  资本约束工具的实施原理是消弱风险计量中的顺周期因素,建立动态的资本要求,并以非风险计量因素作补充,实现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操作。
论文联盟

 1 调整风险权重函数和风险参数。风险权重函数中主要风险参数(pd、lgd和emd)的顺周期性是引致银行顺周期的重要因素。对风险参数做出调整,可以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效应。调整的方式可以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事前调整主要是采取长周期和跨周期的计量方法平滑风险权重参数。事后调整是将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出结果乘以由宏观经济形势确定的逆周期乘数。具体的操作原理是:在经济繁荣时,将逆周期乘数设置成大于1的数值,要求银行多提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在经济衰退时,将逆周期乘数设置成小于1的数值,缓解资本要求和资产损失的压力,保证银行信贷的连续性。南于事前调整可能无法克服风险权重函数本身存在的缺陷,事后调整应是实际应用的重点。此外,也可对风险权重函数的斜率做出调整,使其更加平缓。
  在实际应用中,调整风险权重函数和风险参数这 种方式面临诸多难点。一是必须有较长的历史数据做支撑(至少包含一个有经济衰退在内的完整经济周期)。二是逆周期乘数确定和调整时机较难把握。三是在实施的效果上,这种工具只能对银行的顺周期性起到部分的缓释作用,并不能彻底消除银行监管的顺周期性。
  2 调整监管资本的质量。对监管资本质量作出调整,也是缓释银行顺周期的重要工具。银行的监管资本可以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用于弥补银行的非预期损失。为了保持银行经营的稳健性,通过银行的留存资本建立超额资本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巴塞尔委员会(2009)对此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框架(表2)。但如何确定超额资本准备的范围和限制留存收益的发放是该工具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解决损失计提制度的顺周期效应方面,2005年后西班牙实施的动态损失准备金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西班牙动态损失准备可以表示为:t=a×ac,+b×c,-△s。其中:t为动态损失准备金,ct为贷款存量,a为整个阶段的内在损失,b为在长期预测期内的平均特殊准备金率,s为特定准备。a和b的值可以采用内部模型法和标准法确定(表3)。在经济上升期,会计计提的专项准备较少,计算的t为正值,银行需要的动态拨备增加,监管资本增加,进而抑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在经济衰退时,会计计提的专项准备较多,计算的t为负值,银行需要的动态拨备减少,监管资本减少,缓解银行信贷资本收紧的压力,刺激经济复苏。
  3 引入非风险标准。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性是造成资本监管顺周期性的重要原因,在资本监管要求中,引入非风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效应。例如,对于杠杆率,可以设定最高的杠杆融资比率。若银行的杠杆率达到了设定的标准,即使其资本充足率符合要求,也要求其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收缩调整。即通过杠杆率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资本充足率的不足。从而约束银行在经济上升期过度扩张行为。此外,杠杆率计算依据应是公开财务报表,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计量和评估程序无关,可以规避由内部风险计量和评估程序本身导致的顺周期性。
  
  (二)风险计量补充工具
  1 压力测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将压力测试定义为利用一系列方法来评估金融体系承受罕见但仍然可能的宏观经济冲击或者重大事件的过程。在金融监管中,压力测试是var的重要补充工具。其缓解银行顺周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压力测试关注的是被var忽略的尾部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上升期,对尾部风险的准确计量,能够促使银行提前做出应急方案,提高银行经营行为的前瞻性。二是针对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尤其是历史资料不能覆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的情况下),压力测试可以通过特殊的敏感性分析或情景假设的方法对未来的市场情况进行理性预测,弥补了风险模型计量的不足。但是,压力测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主要集中在压力测试无法准确描述压力测试事件发生的概率。best(1998)和schechter(2000)甚至认为即使对概率做出了准确估计,由于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低,银行也不能据此马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压力测试的实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回溯测试。回溯测试是指将市场计量方法或模型的估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益进行比较,以检验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并据此对计量方法或者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若两者差距较大,则表明该风险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或者是回溯测试的假设前提存在问题。回溯测试是通过提高风险模型的准确性和资本计提来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效应的。巴塞尔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做法是将过去一年(或以上)发生的实际损益与var模型的预报结果相比较,如果实际发生的损失值超出了var预测值,则视为模型无效,最后计算检验期内模型失效比例,并以此为依据决定乘数大小。以银行var预测值与乘数的乘积作为资本计提标准。
  巴塞尔框架下的回溯测试具有明显静态性质,与实际动态组合不相适应。回溯测试方法也无法辨别适度的高估和过度的高估。钟伟(2006)等人从最优角度研究了回溯测试模型的改进方法。engle和man—ganelli(2004)等人提供了var模型的高级回溯方法,试图弥补现有回溯测试的不足和缺陷。
  此外,改进风险计量模型的其他措施还有实行有差别的风险权重、加强风险预警,帮助银行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准确识别和系统防范等。
  (三)政策和制度改进工具
  1 改进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改进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实施公允价值的逆周期监管,不仅可以缓释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本身的顺周期性,也是使用其他逆周期监管工具的前提。首先,应明确不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准则,对流动性不足的金融产品估值时,要准确评估其风险溢价。其次,根据fsb、imf和fsa从监管层面上提出应对顺周期效应的策略,弱化资本监管时对会计数据的依赖,以降低公允价值会计的估计误差波动和混合计量波动放大金融波动的潜在效应。再次,银行监管机构可以对银行的估值方法、模型和程序进行严格监管。最后,要加强对银行信息披露,尤其是加强银行公允价值表外披露,包括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的,所用估值方法存在的变动、所用模型的假设、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等,从而实施透明化监管。
  2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逆周期激励监管机制目的是,要求银行将经营决策风险引入薪酬机制,使高管薪酬遵循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并将高管薪酬与银行长期绩效挂钩,建立起动态、持续、跨周期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对于银行业薪酬激励机制的逆周期监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增加股东大会在高管薪酬上的发言权和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加强银行的风险内控和薪酬管理。二是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角度对薪酬发放进行统筹安排。在业绩考评中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鼓励在经济扩张时期适当降低对其利润分配的比例,新增一定数量的利润留成,以供资本补充和经济下行时期薪酬发放之需。三是在薪酬体系中引入风险调整政策,包括风险抵扣、风险延期和风险止付机制。鉴于经济扩张时期的风险往往只有到经济衰退期才能显现,银行高管薪酬发放中应引入延期支付机制,使薪酬不仅能反映银行当期的利润和风险,而且能反映潜在的长期可能风险和损失。

 3 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在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一方面可能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的约束,另一面也容易被金融利益集团所“绑架”,监管部门的非独立性可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为此,在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中,应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防止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和对银行顺周期的“推波助澜”。
  4 宏观经济政策。首先,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银行经营行为的 逆周期调节。其次,具有逆周期性质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具有信息提示作用,可以促使银行采取前瞻性的措施,建立逆周期的发展模式,从而消弱银行的顺周期效应。
  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样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政策的时滞问题。通常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较长,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较长。政策时滞致使政策效果不显著。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方式难以抉择。基于规则的方式可以减少金融失衡判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会成本,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但可能导致监管套利。基于斟酌处置的方式能及时捕捉金融市场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容易导致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总之,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使得政策在实施时变得更加困难。
  
  四、主要结论
  
  逆周期工具功能的设计应主要基于消除导致银行顺周期的外部因素,如资本监管、公允价值会计、薪酬激励机制等。任何逆周期监管工具都存在弊端,或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工具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利用逆周期工具进行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要做好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也要注意各个工具存在的缺陷和相互联系。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工具组合,来缓释银行的顺周期效应。
  实施逆周期监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体系缓冲功能,对经济繁荣时期的银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但从长期而言,逆周期的监管思路有利于平抑银行业利润大幅波动,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逆周期监管工具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逆周期机制是基于何种周期,即是基于普通周期还是资产价格周期还是其他周期,依据周期不同,需要解决问题也不同。如果是基于普通的经济周期,各国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逆周期工具;如果是基于资产价格周期,就需要界定进行逆周期监管的资产价格边界。二是需要解决监管机构独立性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制定出中立政策的保证;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可以消除不同机构对周期判断的差异,避免不同机构使用不同逆周期监管工具在目标上的冲突。三是需要确定逆周期工具的目标,逆周期工具的实施需要一个量化指标作基准。
  可以看到,由于全球银行的情况并未全面好转,目前各国监管机构下作重点首先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国际资本监管体系的修改和调整也是各国政府博弈的结果,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真正实施还需时日,但这不影响以逆周期监管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方向。
论文联盟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陈华,刘宁 [标签: 银行业 周期 周期 管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苏青作品中的民俗因素
    如何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
    浅析如何管理商业银行与其客户之间关系
    试论尼采“权力意志”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
    试论阮籍对庄子理想的接受
    试论地方财政非税收入现实问题与对策
    试论超文本成分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试论霍桑《总督府的传说》中的对比描写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试论怎样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策略探析
    试论治安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