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在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中思辨地延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今高等美术教育中思辨地延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历史传承,又不乏外来文化的渗透。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互相渗透,从80年代的对立争斗,到今天的融合周旋,都是文化深度碰撞的结果。而在今天凸显各民族化优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也不断地在提倡继承和宣扬传统文化,而高校学子们又是文化宣扬的最好媒体受众。所以传统文化在本时代的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生命力便成了认识问题的关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我们的通常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两个部分,文化是个涵盖更大的概念,而传统是文化属性中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历史范畴之中,它包含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同时也是以前时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留下的一种文化。而文化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于文化的表述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延承的两个方面
  凡事都存在两个方面,但历史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尊重视事实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的一面及其劣行的一面。以下我们会分别的论述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及劣行之处。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的四大古国中的文化主体,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在追求和谐。“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并且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和目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二)关于劣性文化的分析: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呈现出一种绝对的优势向前发展,直至19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文明的挑战,在此之前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全面压制和闭塞的发展状态,我们无从比较和试炼,我们文化的负面状态,所以说文化劣行及负面影响还没有表现出来。在中国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我们甚至在一定时候失去了自我文化,嘴上口口声声的“洋鬼子”,但实质上去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所谓的“洋玩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第一次冲击,使我们看到中国趋近于文化亡国的奴性,从而使我们开始产生质疑,质疑国人的文化品性。至此国人才发现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不得不“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对于传统文化自我折腾就是文化大革命,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残行为,自己要断送传统文化的命,使其在文化上的破坏不亚于鸦片战争略强们的文化侵略。中国再次受到文化冲击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国人自己打开门窗接受外来文化,关于西方文化的介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似乎得了一场流行性感冒,无法区分优劣,本人认为其结果并非开窗所致,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封闭,中国人对待文化的选择性缺乏免疫力而已。所以我认为,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劣性,是中国部分人的劣性体现,也就是说人是劣行之根。关于一切艺术品中的劣性文化的体现和放大都是人的问题。
  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的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的分析
  关于本题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中的主流文化,在文化中占主体地位,即道、佛、儒等主体文化以及传统的主体文化在现在社会中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等;另一部分是传统中的非主流文化,属于从传统文化衍生出来,刻意标新立异或者与正统传统文化相背驰一种为数极少的文化群体。这种传统文化的非主流在中国美术教育中较为凸显,在作品中往往有一种猎奇的、异国情调的,或者是极其乌托邦式的形态。作为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趋向的中国美术教育,也并非完全照搬传统,而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一书中的借鉴及指导意义,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抽象为某些具象元素,从而更加直观地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先锋,是人类精神超越的需要,这种传统文化的主流趋向符合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利益。传统文化中的非主流它们作为极少数派,从文化认知上是不与主流趣味相符合的,它们往往会夸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观、暴力的态度。并且把它作为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特征。这些现象是在过去的十几年艺术发展过程中就是是存在的,在中国特定时期中形成反主流意识的非主流艺术家群体,并且这些艺术者们不乏存在与高校之中,并且这些非主流的观点曾经出现并且一度受到学生们的追捧,这些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就会有体现。但是根据非主流文化的自身特点会逐渐跟新变化,特点也会随之不同。其结果往往会自行消亡或者被主流所同化,所以传统的主流文化在美术教育中仍是健康的发展,前途也是乐观的。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曾有过一些消极的因素。但是泥沙俱下并非坏事,在各种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和解读中我们可以迷失,可以走弯路,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探索中国美术教育中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淘金的过程。但中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对文化的种种角度的思辨后,我们会冷静、会调整,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更大的飞跃和提高。

  三、关于如何更好地延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西方文化强势的潮流中,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如何选择?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当然所有的爱国者们的回答都应该是异口同声的,就是继承和延续。关键问题是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和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将如何得来引导学生们来继承。我们有些艺术工作者们对待传统文化是运用尖锐和犀利和艺术语言批判的地对待的,而有些艺术家却是在照搬照抄全盘挪用,所以说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表现较为软弱。那么对于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呢?
  (一)强调民族特色 继承优秀文化
  对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我们要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美术教育更要关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和创新,对于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生美术作品的风格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不能盲目西化。单纯地在作品中流于传统形式或刻板的模仿传统艺术,都不能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继承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发展的继承、包容的继承。我们都知道,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是承担于未来中国美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文化范畴,属于整个时代的文化范畴,中国的美术教育家在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放眼于整个国际化的和时代性的背景下来传承和利用,要在整个文化集群中包容其他文化形式,从中吸纳养分,又要结合时代精神,关注现时社会的事实情况来进行综合创作。这样才是发展和包容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先锋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民族的身份标志和象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这个时代是变幻莫测、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现在更加强调发展和学习,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难以辨清创新了的传统文化与新文化。所以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我们的成功艺术家需要担负起中国传统文化守护者的责任、起到艺术先锋作用,使中国的美术教育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上千年历史创造的传统文化精髓。做为现实社会的中国人和教书育人的艺术教师们,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来搞艺术,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经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包含了很多优劣及主流域非主流的方面,关键是高等美术教育教师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者和传承人,如何更加思辨地全面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故意避其劣或夸其优。而是全面的、思辨地、整体地去看待,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授之桃李并且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的责任和义务。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推动…
    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之民间年画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论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及作…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道具设计中的应…
    探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的…
    论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