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而缺乏相对严谨的形式逻辑的一个最原始的动因。中国人的辩证法是基于天地意识,而后又靠阴阳转化而得以协调。这说明我们的辩证法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辩证法,而是一种顺乎天道的人伦辩证法。而如此深根蒂固的伦理观念正是农耕文化在人的精神价值体系上的必然反应。
中国成形的思维理论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已经出现,尽管没有明显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形式,但中国思维中类似太极图般的圆式辩证,比西方的相似论、共相说更富意味性。原因是中国人对相似的理解,是同农耕文化以及形而上的“天人合一”结伴而来的。阴阳两仪,缺一不可,两都相互转化,它既不是定理,本身又是定理。阴与阳既是基因,又是调节机制,就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样,能开阖自如,自生自灭而又归于永恒。
总之,中国思维的源起,东方辩证法的最初模型都是发之于农耕文化和“天”、“人”相通、相证的意识。那种对天地万物的信赖,天意决定人意的宇宙观;那种动静相辅、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意识和无意识;那种紧紧维论文联盟http://系着“常无”、“常有”而又源之于“太一”,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气”论等等,都是农业文明发达至较高阶段的产物。整理:WWW.11665.COM 。
家耕潮流冲击着神州大地,对“天人合一”的深刻感受,泽被寰区;浸润着、滋养着中国人的追求理想、向往文明的心,我们的祖先将希望与失落一齐都溶化在大潮时起时伏的浪尖上,思维的船只在历史的牵引下,记录了自己的流程,幻化出温煦的梦境。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culture/traditionalculture/135315.shtml]...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