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论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论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论文联盟http://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重要命题。在他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如《矛盾论》、《实践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科学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等多个方面。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论述,形成了基本完整和相对成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为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进行抗战并争取战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食粮,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我们认真进行梳理、学习、研究和借鉴。
  一、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由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的实践活动,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人类本身的进化发展来说明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进一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wwW.11665.cOM”人类拥有的文化越多,越脱离必然王国而越接近自由王国。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论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既充分肯定了物质生产的终极决定力量。又充分肯定了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巨大反作用力量。实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奠定了他们在科学史上的不朽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至理名言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是对精神文化重要作用的高度褒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重视文化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在其占领区内,建立奴化教育的统治机构与制度,提倡与利用中国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文化,培植为他们奴役中国人民服务的奴化文化。这种文化奴化政策,消弭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因此,为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实现国家解放民族独立,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必须组织起革命文化大军,用革命文化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文化。毛泽东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文化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斗争,是另一条革命的战线,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共产党既要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军事大军,又要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从文武两条战线展开斗争,使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遭到打击,在精神文化上也要遭到打击,加速其失败,文化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在毛泽东看来,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不仅仅是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需要,而且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需要。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在毛泽东所设想构建的新中国里,文化具有重要位置,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文化任何社会都是建立不起来的,文化与政治、经济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不可分割。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再次把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确立为未来新中国的基本目标之一,强调“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毫无疑问,文化建设是毛泽东所追求和确立的国家建设重要目标之一。
  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以其特定的指导思想为核心,从而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历经百般挫折、千辛万苦的历史必然。近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努力探索文化启蒙与文化复兴的道路。从洋务派对器物文化的青睐,到维新派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再到新文化运动对观念文化的变革;从“中体西用”,到“西体中用”,再到“中西综合”;从文化保守主义,到文化自由主义,再到文化激进主义等等,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中国新的文化自觉之路,执著地探索着一种新型现代文化,期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始终没有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毛泽东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有同中国封建思想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可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种资产阶级思想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所打退了,被这个思想上的反动同盟军稍稍一反攻,所谓新学,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失了灵魂,而只剩下它的躯壳了。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它的失败是必然的。”“五四”运动催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思想的首次大解放,推动了论文联盟http://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以后,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救国学说,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比较中甄别,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俄国人的道路是没有办法后的唯一正确道路,于是他们决心向俄国人学习,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口’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道路。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使中国革命和思想文化建设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和《辩证法唯物论》等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法唯物论。继承了过去文化之科学的遗产,同时又给此种遗产以革命的改造,形成了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正确最革命最完备的、哲学的科学”。“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指出,“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号召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呆滞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应当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应当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是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开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还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现在讨论文艺工作,也应该这样做。”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中又一次深入表达了这一重要论点:“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她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本身即是一套科学文化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源头,它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过时,但她的具体应用一定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文化建设。
  三、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
  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建设和发展文化,文化工作者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投身文化建设,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毛泽东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作了多方面论述,形成了抗战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针,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重要来源。
  第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既紧密联系又不断发展、既相互包容又不断扬弃的进步过程,既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自然界和社会,也不存在突然降临的自然界和社会。以此来考量文化建设,既不能割断历史,抛弃先人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更不能自命不凡,闭门杜撰一套所谓的文化思想体系,文化建设必须广泛汲取一切有益的人类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创新。列宁在谈到对传统文化继承时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精神,主张文化建设需要在批判基础上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如何正确对待外国先进文化作了深入论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些认识和主张是十分理性、十分科学的,充满了辩证法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精神。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不是“全盘西化”,对当时社会上的“全盘西化”思潮,毛泽东给予了坚决论文联盟http://抵制,明确告诫大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历史发展的事实充分说明,“言必称希腊”,无异于“数典忘祖”不可取;“一头扎进故纸堆”,类似于“墨守陈规”不足用,只有“沟通中西”、“贯通古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最可行。

 第二,坚持文化为抗战胜利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作为对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反映,文化建设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是从属于一定阶级、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战胜敌人,必须动员广大文化工作者,建设抗哉文化,必须为最广大人民大众服务,使他们理解革命、支持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那么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军。他们是能够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对于“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过程中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实践证明,由毛泽东首创的文化工作者的“二为”方向,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已经深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人心,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
  第三,坚持大力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文化建设,从本义上来说就是要以文化人,其基础则是人民大众要有知识,有文化。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执行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政策,开展苏维埃领土上的文化革命。用共产主义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增加革命战争中动员民众的力量,同样是苏维埃的重要任务”。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但这些地区基本上是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许多农民目不识丁。在陕甘宁边区“许多贫苦的农民,简直是几辈子不识字,”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进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普及教育。扫除文盲。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必要的课程,“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后代”,“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之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1941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提出,“继续推行消灭文盲政策,推广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规学制,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甚至他对教育提出了更细的要求,主张要一个村办一个小学,要编一些关于生产知识等方面的书,作为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在毛泽东看来,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的这些认识无疑是非常远见卓识的。
  普及文化,发展教育,扫除文盲,领导干部应当带头。针对共产党的干部尤其是中下级干部多数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强调,“一切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党中央现在着重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否则工农干部虽有丰富经验,却没有学习理论的可能”。而共产党的干部缺乏理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则是不可能的。为了促使党的干部学习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1941年5月中央决定,每年的5月5日,即马克思的诞生日为学习节,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号召带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领下,一个学习文化、学习理论的热潮,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勃然兴起。
  四、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
  从最初的本源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优秀知识分子创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知识分子不仅推进着人类文化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而且也推动着人类文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列宁曾说过:对知识分子和人才,“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劳动却是我们需要的,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能真正掌握旧社会所创造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文化。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总结实际经验并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及知识分子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的重要论断,强调知识分子是革命不可分割的力量,文化建设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必须组织起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知识分子是革命不可分割的力量,是团结和依靠的对象。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是人民的一部分,“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重要作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42年5月,他在《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有文人,在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专门的文学家、艺术家,”“我们的同志,在军队、政府、教育、民运、党务各方面工作的同志,对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论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要采取欢迎的态度,恰当的态度,对他们的缺点要采取论文联盟http://原谅的态度。对文化人、知识分子采取欢迎的态度,懂得他们的重要性,没有这一部分人就不能成事。”这里,毛泽东已经明确指出了知识分子是革命不可分割的力量,离开知识分子,中国革命是不能取得胜利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再次发展了他对知识分子重要性的认识,指出“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这里,毛泽东指出了知识分子是新社会的主人,新社会建设需要他们,依靠他们,其情之深、意之切跃然纸上。
  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建设必须依靠知识分子。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教育落后,文化不发达,知识分子数量本身就很少,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就显得愈加珍贵。只有破除对知识分子的种种偏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进入革命的队伍,才能完成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毛泽东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无容置疑,在毛泽东看来,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必须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必须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如果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与知识分子结合起来,“就是说,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来,那么,事情就好办了”。对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离开了知识分子,共产党的事情就不好办,政治上的事情不好办,军事上的事情不好办,文化上的事情更不好办。在文化建设中,知识分子居于主导地位,广大工农干部应当依靠他们,欢迎他们,应当向知识分子学习,请知识分子帮助自己。“工人阶级应欢迎知识分子帮助自己,绝不可拒绝他们的帮助。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就不能进步,革命也不能成功。”
  知识分子必须投身革命实践,与工农兵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力量。一般而言,知识分子是掌握有较多文化知识的劳动者,然而。由于长期的书斋生活和不良习惯势力影响,在相当多的知识分子中。存在着轻视生产实践、轻视劳动人民的情况。对此,毛泽东把这些知识分子成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把他们转化为革命的知识分子呢?毛泽东指出:“惟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反之,如果“知识分子不跟工人、农民结合,就不会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同样,在革命队伍里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只有知识分子跟工人、农民正确地结合,才会有无攻不克、无坚不摧的力量。”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中才可创作出更好的文化作品,“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火热的实践生活,广大的工农兵和人民群众,是知识分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五、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政党和文化建设领导权之间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无论是革命党或是执政党,都十分希望能够获得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对革命党来说,掌握文化领导权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需要;对执政党来说,掌握文化领导权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抗战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新文化建设也不能离开共产党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其前身是旧民主主义文化,其未来是社会主义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文化范畴,是为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因而,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明确定义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些表述逻辑地指出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及为什么要领导文化建设。共产党要领导好文化建设,必须废除一度在党内颇为盛行的“洋八股”、“洋教条”。毛泽东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毛泽东对五四运动前后文化革命和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为了保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其本质在于通过以规范革命文艺发展方向的形式,去改造知识分子文艺家的某些小资产阶级属性,使其彻底“无产阶级化”,成为党的“有机知识分子”,实际上强调的是党要掌握“文化领导权”,领导文化建设。
  列宁在谈论苏联共产论文联盟http://党的文化问题时曾告诫全党:“共产党虽然已经成为军事上的胜利者,但作为执政党,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改造、文化建设,就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对于文化建设,执政党一定要勇于承担起领导核心的重任。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先进政党,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语:经济、政治、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三要素,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三者内在统一,不可偏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作了大量论述,这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进程中,如何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吴宏亮 [标签: 抗日战争 毛泽东 青年时期 照片 毛泽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祭黄帝陵文——清明节的抗日出师表
    鸦片战争的正面影响
    文化军事战略遏制暴力伤害战争的和平新思维
    贵州“筑光音乐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抗日战争前期中日海军兵力补正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
    试析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意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的演变
    论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中下层民众状况
    中国古代生物战争的起源及社会与文化后果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