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云南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

云南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68年,它留下的遗址及其折射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爱国自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抗战遗址展示了我们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融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开拓创新的民族品格,也昭示着人类社会热爱和平、自由、正义的公理。它深刻的历史价值是激励我们民族不断自强进步的思想动力,是团结全球华人和进步人士的精神家园。因此,保护好抗战遗址,充分挖掘、展示、发扬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云南不仅是抗战的“大后方,最前线”,还是对外联系的主要国际要道,对外开放的中心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云南的各阶层人民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为民族独立的各种努力,盟国和国际友人在华活动中留下丰富的遗址遗迹。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军队、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华侨、地方士绅、土司及其属众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阶层在不同的战线上,奉献自己的汗水乃至生命。云南抗战遗址就是云南作为“大后方,最前线,国际生命线和文教中心”的载体和实证。
  一、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南抗战遗址的类型与分布
  根据遗址的客观属性,将云南的抗战遗址分以下几类:
  (一)战场、墓园、纪念碑类
  1942年5月,日军侵略滇西,云南直接成为抗战的前线。中国军队在怒江西岸修建江防遗址,与日军对峙,并积极准备反攻。WwW.11665.COM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发动强攻,在地形不利(从山下到山上的仰攻)、天气不利(正值雨季)情况下,远征军将士不怕艰险,不畏牺牲,不断进攻日军坚固工事,特别在松山、腾冲战役和龙陵争夺战中,战斗异常惨烈。远征军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终于克复阵地,收复国土,于1945年1月将日军赶出云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收复国土。在战场上,远征军付出大量牺牲,据统计,仅松山战役就牺牲官兵共计7657名。
  滇西战事结束后,部队和当地政府建立众多的纪念墓园和碑、塔,保存较好的有位于腾冲县城西部的国殇园。它在腾冲县城西来凤山北麓之缓坡地段,是第二十集团军各部队的墓地,腾冲战役中牺牲美国参谋人员也葬在这里。墓地中间为“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烈士墓冢绕塔而建,呈辐射状纵队列葬于缓坡周围,计3646冢。墓园内建有忠烈祠,祠内有蒋介石、于右任等人题写的匾额;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旁有李根源先生《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答田岛书》等碑刻,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墓园庄严肃穆,令人敬仰。
  松山战役自1944年6月开始,历时三月,将敌寇全部歼灭。战斗非常激烈,战后山上仅存树木两棵,身上弹坑累累,仍伫立松山大垭口,当年的坑道、堡垒等仍在。松山遗址2006年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为纪念抗战中在滇西牺牲的将士,弘扬全民族抗战精神。1989年德宏州在芒市东南方“雷牙让”山麓重建抗战纪念碑,1990年5月落成。主碑四棱柱的正面是原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题的碑名“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二)交通,工厂等遗址
  抗战中,云南是我国对外联系的主要国际要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先后承担起抗战生命线的重任,尤其是后期的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和众多的飞机场就是是云南人民克服困难,埋头苦干,无私付出的见证。
  滇缅公路下关至畹町段,跨大江,翻大山,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从1937年12月开工,第二年9月初步建成通车,成为后方补给的生命线。尤其是日军1940年8月切断滇越铁路后,更成了抗战后方唯一的生命线。今天,滇缅公路留下的遗址很少,仅存龙陵县松山脚下20余公里的老弹石路面,前些年差点铺设柏油,幸得熟悉这段历史的有关人士大力呼吁,才得以幸免。还有见证惊心动魄的怒江狙击战的惠通桥。该桥现在虽已闲置不用,桥塔仍矗立两岸桥头,粗大的钢缆和上百根吊杆高悬江空,傍边有省级文物标志碑,供游人和历史爱好者寻访、游览,但是附近杂草丛生。
  为支援前线,巩固后方,抗战时期云南建立一系列重工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如:第二十二兵工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机器厂、飞机制造厂和云南水泥厂等,解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有力的推动了云南工业现代化的进程。1940年昆明已经发展成为与重庆、川中、广元等齐名的当时西南大后方八大工业中心区之一,是抗战后方重要的工业支柱和经济支柱。在昆明及近郊形成了海口,马街,茨坝和安宁四大工业区。其中一些工业遗址见证当时云南工业的辉煌。目前保存较好的有马街的中央电工器材厂的老厂房,茨坝的中央机器厂的门楼和海口云南水泥厂的立窑。
  中央机器厂是国民政府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国营工厂,其规模是当时国内机器产业的第一。其产品大部分具有当时国际水平,创造了当时中国多个“第一”,如第一台大型汽轮机和发电机,第一台500马力电动机,第一台30—40吨的锅炉,第一座冶炼硅铁、锰铁的铁合金炉,第一家使用炉气控制技术进行高速钢淬火。它标志性的门楼建筑几经风雨侵蚀,面临着倒塌的危险。鉴于此种情况,2009年盘龙区和企业共同对门楼的墙体、屋檐等部位进行修缮,让文物修旧如旧。
  云南水泥厂立窑旧址,它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蒋凹村云南水泥厂生产区内。云南水泥厂立窑是中国第一台由自己设计、制造的半机械化立窑,是我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云南水泥厂立窑作为抗战时期后勤生产遗址,还是我国民用工业史上的重要遗址,价值很大。

  另外,还有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等遗址。
  (三)教育文化遗址
  抗战爆发后,东部和中部的高校纷纷内迁,迁往云南的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大学,同济大学、国立艺专,体育专科学校等11所。师生们在艰难的境况下壮志不移,传承中华民族“威武不能不屈”的传统精神和自强不息的追求。这方面的主要遗址有:西南联大遗址、中山大学遗址、昆明市郊的众多科研所遗址等。
  西南联大遗址: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大,他们先四处租赁房屋,后在北门街外自建房屋,为平房,有的还是茅草盖顶。今遗址为仿旧所制,主要在云南师范大学内,包括门楼、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和联大旧教室等。
  其中联大文学院先迁往蒙自,1938年夏至1939年春借用歌胪士洋行、蒙自海关及税务司的房子。今天蒙自海关和税务司旧址仍在,前几年进行维修;歌胪士洋行为砖木结构法式二层楼房,闻一多曾在此住二楼一间,其办公室1988年列为闻一多旧居陈列室。
  中山大学遗址:1938年夏天后广州受到日军进攻,校长邹鲁和校委会决定将学校迁往云南澄江,校舍利用县城和东南郊外之庙宇、祠堂,稍加修缮便为教学、科研之场所。师生住宿大多租用民居。校舍以澄江附近的庙宇为主,另租赁房屋。如理学院在县城的道教场所“层青阁”。
  抗战初期,云南作为大后方,研究院所纷纷迁入,还组建一些研究所,如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国情普查所等。由于日军对昆明的轰炸,各研究所纷纷迁往市郊,在昆明西北郊的龙泉镇和普吉镇留下不少遗址。如: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遗址,在龙泉镇宝台山弥勒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原设于昆明市青云街靛花巷3号,日机轰炸昆明后,研究所率先迁至龙泉镇,租用了龙头村的弥陀寺、棕皮营的响云寺、瓦窑村的普慧庵三个寺庙工作生活。他们将自己全部图书仪器标本陈列在宝台山的弥陀寺大殿上,成为当时国统区中最完整的文史图书馆。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在该寺的厢房居住并写下《贞元六书》。弥勒寺和棕皮营响云寺和瓦窑村的普慧庵后来长期作为粮仓,基本保存完好。
  中国营造学社遗址,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麦地村194号兴国庵内,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室在此庵的“娘娘殿”,后由佛教教徒管理,保护较好,而其他的建筑已经破败。兴国庵,在此庵的“娘娘殿”,后由佛教教徒管理,保护较好,而其他的建筑已经破败。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旧址,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办事处大羊方旺村的凤凰山。1938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科技人员辗转迁往此处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抗战结束后,这里成为云南省天文台。
  (四)侵华日军暴行见证遗址
  日军在云南烧杀抢掠,还违反人类公约,对平民进行轰炸、屠杀,建立慰安所,实行性暴力,也留下一些遗址。主要有:董家沟慰安所遗址,栗柴坝日军大龙陵董家湾慰安所遗址,位于龙陵县龙山镇县政府对面的一条小巷董家沟28号的院子。该院有大小房间30间,内部装饰精巧,原是当地有名的董姓富家宅院。在近年该院子的修复中发现写着日文的小瓶子,针头,瓷器,还有一些女人用的装饰用品,众多的物证无可争辩的证实这就是日军的慰安所。
  栗柴坝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栗柴坝渡口。1942年5月19日,日军公然向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架起机枪,共计有二百九十余名难民同胞惨遭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栗柴坝大惨案。1991年当地政府建成此碑,碑顶塑这一口金色古钟,寓意警钟长鸣,不要忘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五)飞虎队和“驼峰”空运遗址
  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牵制日军在亚洲的侵略,飞虎队1941年12月进驻云南昆明,以昆明的巫家坝和呈贡机场为基地。1942年5月,日军进入滇西,切断滇缅公路,中美两国决定开辟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罗斯福表示:“不管日本人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我们总会想法设法把飞机和军需送交蒋委员长军队。①”
  中国人民迅速扩建和新建机场,修建了云南驿、沾益、羊街、昭通、陆良、蒙自、广南、保山等机场。战后,不少机场废弃,昆明巫家坝机场和呈贡机场仍在。
  飞虎队保护昆明等城市免遭日机肆无忌惮的轰炸,还担负保护“驼峰航线”的职责;同时积极支持盟军反攻,破坏日军的运输线。他们在云南的基地主要在昆明,现存有的遗址有:西站飞虎队招待所、小板桥美国空军医院和阿拉乡长春山中美空军公墓等。西站飞虎队招待所位于昆明市滇缅大道的十四冶内的办公楼,该处原为1936年建立的昆华农校的校舍,1940年飞虎队入驻昆明,这里成为他们的招待所,现为昆明市五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虎队与日军的作战是激烈而危险的,而“驼峰航线”更是充满艰险。美中两国在这条航线上,先后损失飞机609架,牺牲和失踪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近2000人。其中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6架,飞行员100余人。②1997年在怒江州泸水县片马镇高黎贡山山谷中发现了中美飞行员共同驾驶的c—53运输机坠机遗迹。后来坠机搬出深山,运抵片马镇抗英纪念馆暂时保存。怒江州政府在原址建立了中航c—53驼峰坠机纪念标。2005年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建成,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二、云南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遗址的价值是广泛的,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其中历史价值是主要的。云南抗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丰富的,又是深刻的。它体现了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自强不息的学术追求,高昂的民族士气和苦干实干、开放开拓的高原情怀,是我们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一)不畏牺牲、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
  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领导人龙云就在国防会议上表示:“……愿将全部人力、物力贡献中央,决心为国家民族神圣抗战奋斗到底。”1937年8月,云南自组建了卢汉为军长的第60军,后来还组建了58军,新3军,在台儿庄、中条山、常德等战场,不畏牺牲,英勇战斗,从未后退。

  在滇西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将士面对凶残的日军和他们坚固的工事,前仆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踏着战友的尸体,向着侵略者发动一次次冲锋。为了收复国土,许多忠魂烈骨长埋滇西的高黎贡山、松山山巅、来凤山麓。以第8军荣誉第1师第2团第三营为例,该营600多官兵,在松山克复后,仅余18名勇士生还(其中排长1名,班长1名,士兵16名),全营包括营连长在内几乎全部为国捐躯。③
  在松山战斗遗址上,后来人民打扫战场,看到许多战士和敌人扭在一起,残肢遍地,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尸体,足见当时战斗场面何等激烈,远征军将士将生死付之于国家,用生命和鲜血收回国土,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云南抗战遗址,见证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二)砥砺一致的民族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④”。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各民族之间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创作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再到长城抗战,“一二九”运动,中华民族逐步觉醒。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升级,被帝国主义者认为的一盘散沙和“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显现出空前的民族觉醒,之前同室操戈的各政治力量,矛盾尖锐的各阶级,利益冲突的各阶层,主张各异的各派别,都出现空前的团结。
  可以说,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抗日战争那样广泛深刻的教育何锻炼了中国人民,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够像抗日战争那样唤醒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增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1938年4月,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组成“联合慰劳抗战将士代表团”,通电全国表示:“国内诸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方可达到报国卫民之目的。” ⑤1939年1月云南省50余县回族代表齐聚昆明,成立"中国回教协会云南分会",并发表宣言“行动起来,一致抗敌”,争取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这是大时代之推演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容任何人可以推卸的” ⑥
  云南各族儿女,怀着对祖国、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同60军、58军和新3军出征的各民族子弟,辗转千里,奔赴抗日前线,把生命和鲜血献给了抗日事业;更多的民众在修筑公路、飞机场的建设中贡献力量乃至生命;滇西成为战场后,更有民族上层毁家纾难组织民众配合我军作战,有力地打击敌人;民众在后方打击敌人,传递情报等等。他们都在以自己全部力量,全力支援抗战,表现出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团结抗日的意志。
  在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交通建设,贡献军粮。为打破日军的封锁企图二修筑的滇缅公路凝结了云南各族人民的血汗。为了尽快修成滇缅公路,打通抗战的生命线,每天有20多万云南民众在工地上,一些地方土司及属官也亲临工地。如陇川土司多永安亲到芒市监工,还拨了千斤大米和几百元新滇票给民工,又开了一部汽车到工地上使用。⑦滇缅路在八个月的紧张工期内完成,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吃苦耐劳分不开的。
  云南各族儿女,胼足一致,同仇敌忾,他们都在以自己全部力量,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的民族认同。
  (三)自强不息的使命追求
  抗战时期,内迁的大学和科研所的师生们,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潜心钻研,将自己的教学和国家前途系为一体。
  他们用文化和思想来对抗地狱中的苦难。当时大学经常遭日本飞机轰炸,但是他们的求知与学术研究没有因为日本飞机疯狂倾泻的炸掉而中止。在敌机轰炸下,教师们疏散到农村,继续坚持工作。空袭警报一解除,他们立即回来上课;有时白天逃警报,晚上没电,就点蜡烛上课。
  学生的生活非常困难,他们大多数来自沦陷区,经济来源断绝,只能靠政府发放的“贷金”,但同学们以天下为己任,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当时西南联大,每到晚饭后,学生就奔向图书馆,争先恐后的借书、占座。
  一些研究所迁至昆明市郊的黑龙潭、大普吉等地,这些曾经留学欧美并在东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学者,在偏僻艰苦的村庄里,潜心学问,秉成大作。如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钱穆的《国史大纲》就是在郊区的破庙中完成。这一代学人身上系着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爱国情节,他们在生活极端困苦下为民族解放顽强学习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学术道德风范,是优秀民族传统精神的生动体现。
  面对轰炸,贫寒甚至死亡,各校的师生们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安于泰山。他们那种镇定自若、严谨治学的精神,使他们在民众心目中,已不仅是一些有学问有本领的人,而是崇高的承担民族命运的中流砥柱。他们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自强不息的节气。今天,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教材,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和发扬。
  (四)勇担重任、开拓开放的高原情怀
  抗战期间,云南既是前线,又是后方,参战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大量军工、生活物资,保证运输供给。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云南的重工业由无到有;基础建设,尤其交通由小到大,社会风气由封闭走向开放。展现了云南人民面对困难,勇担重任,埋头苦干,不断开拓的高原情怀。
  抗战爆发后,日本依仗其强大的海空军封锁我国沿海港口。在国难当头之时,云南以一省之力勇担重任,仅用9个月时间初步建成国际通道——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是云南2000万各族儿女以自己的臂膀托起国家生命线的见证。滇缅公路修筑全线高峰时期,每天工作人数高达20万人,他们用锄头、竹筐等简单的工具,肩挑背扛;下工还要自己带粮做饭,晚上在简陋的窝棚里休息,条件非常艰苦。筑路民工因爆破、坠崖、恶性疟疾及其他疾病等因素死亡3000多人⑧。高原儿女,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付出汗水乃至鲜血,保证了苦难中的祖国的对外交通。
  为了支援抗战,云南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新修公路27条(段)。滇西抗战爆发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为开辟驼峰航线,云南动员十多万民工,修建和扩建机场。各地民工用锄头、石磙等简陋的工具,辛勤劳作支持抗战。

  抗战时期,云南人民贡献大量劳力和物资,构建了云南初具规模的交通网,它是支援抗战的胜利的血脉,也为日后云南的建设打下基础。云南人民用自己的双臂,勇敢托起抗战的生命线。
  为了保存抗战实力,不少的工厂迁至云南,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第二十二兵工厂等迁至昆明恢复生产。同时,国家资源委员会还决定在云南投资办厂,如云南钢铁厂、明良煤矿等。这些企业有的为前方生产机枪、炮弹、手榴弹、瞄准镜和定位仪等军工产品,有的生产出酒精煤气发生炉用于汽车运输军品,有的进行装配维修服务,各尽所能为抗战贡献力量,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抗战后,为解决民需,发展市场,积蓄财力,云南还建立和发展了水泥工业、纺织工业、卷烟工业、造纸业、玻璃制造业、制药及日用品业等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云南工业薄弱的局面,奠定了云南工业的基础,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而企业人员身处战乱中仍然坚持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云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在加快西部大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三、结语
  云南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见证,是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在建国后相当长时间,海峡两岸都轻视甚至刻意忽视这段历史。大陆方面因为云南抗战以国民党为主导力量,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学者很少涉足,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成果才逐步见多。海峡对岸的台湾“中华民国”也刻意冷落这段历史,因为参加云南抗战的主要人物,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多站在国民政府的对立面,台湾学者也投鼠忌器。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艰苦抵抗取得的民族大胜利。云南见证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一致团结对敌的民族战争。
  滇西反攻中,远征军各部队英勇作战,突破自然艰险和日军坚固的工事,取得重大胜利,与1945年1月将日军彻底赶去国境。远征军将士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战斗中牺牲的官兵多达67000多人。
  七七事变后,华侨在海外推销公债、认筹捐款、义献物资,以全力支持祖国抗战。抗战八年,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仅以财政部的捐款资料为据所作的统计,华侨捐款达十三亿元以上,平均每年为一亿六千多万元⑨。在祖国最需要汽车驾驶和维修人员时,南洋3000多华侨回国服务,奉献他们的青春乃至生命。在近3年的物资抢运工作及后来的艰苦工作中,有1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死于敌机的轰炸、交通事故和贫病之中,为抗战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显示了海外侨胞同赴国难、为国奉献的赤子真情。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讲话中总结,“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⑩
  云南是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抗战遗址见证全民族的抗战,包括海外华侨和华人都为最后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天,两岸应摒弃成见,携手一起,团结全球的华侨和华人,协同一心,形成民族合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翁计元 [标签: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大学 重庆 遗址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 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
    云南怒江流域多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有关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先进抗战文化的战略思考
    抗战爆发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
    抗战时期汉奸形成原因探析
    近二十年来关于抗战期间我国高校内迁问题研…
    清代云南经济的发展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试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关于桂林抗战新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