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消费与审美日常化
论文关键词:消费审美 日常生活化 文艺理论
  论文摘要:消费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是教学科研中的热点问题。消费逻辑改变着传统的艺术生产模式,推进着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语境中,艺术标准、审美无功利、艺术与生活界限等理论效度发生了变化,并关联于文艺理论的现代转化。
  文艺理论是对文艺现象、思潮的抽象概括,其研究基点及结构内容会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即如当前消费和审美日常生活化之所以成为教学科研的热点问题,是因为它们改变了艺术的性质、功能,进而改变着如审美尺度、标准、价值、功能等的理论内涵。因之,从新的角度进行阐释,对理解当前的艺术走向,建构合理的文艺阐释体系至关重要。
    在传统文论教学中,艺术的本质是研究艺术的起点和重点,由此推演出艺术标准的具体原则。虽然艺术标准随时代变化已成共识,但艺术标准作为次要标准的事实却往往被忽略。如毛泽东在《延安艺术座谈会巨的讲话》中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成为政治斗争激烈时期不可质疑的原则,并在建国后延续了几十年。随着全球化思潮的弥漫,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趋向多样化,政治标准第一才逐渐淡出,成为重要但趋于温和的原则。此时,艺术标准依然没有成为第一标准。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逻辑成为社会的主导逻辑,艺术也被纳入商业交换的体系中。艺术所面对的现实状况是:如果艺术作品不能尽可能获得最多的消费者,则会在未来市场中被放逐。如果说政治标准依赖政体的强制规约力,那经济标准的推行则是完全听凭市场,市场中无形的手掌控着艺术的选材、主题提炼及叙事策略。Www.11665.COm这一变化冲击着传统教材的艺术创作—接受构架,而替代以艺术生产—消费模式,艺术的多重价值得以彰显。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艺术/审美无功利性原则不再具有优先性,商业利润追求掌控了艺术生产。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艺术以审美性作为商业标示,进入工业化生产体系,并在机械复制等商业操作中使利润最大化。但艺术在消费/商业逻辑下并未走向衰退,反而推进了艺术变革,并使艺术资源及时、全面、深入地播散,为社会各层面共享。适应于消费逻辑,艺术者在艺术品中融入各种价值观念和身份意识,并使之成为商业模式中的生长点,为艺术在新经济时代争取与物质产品平等的地位。艺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文论中强调的与经济基础的遥远关系,而且发展为转化物质和精神资料的生产力。
    消费不仅刺激着生产,而且生产着需求,艺术/审美消费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部分,并改变着生活。美学理念作为核心元素附着于时装、家居装演、产品设计等方面,使生活变得更具美学韵味。且在很大程度卜影响到消费品的畅销与否。对这种变化,韦尔施借助广告作了阐释,“倘若广告成功地将某种产品同消费者烧有兴趣的美学联系起来,那么这产品便有了销路,不管它的真正质量如何。你实际上得到的不是物品,而是通过物品,购买到广告所宣扬的生活方式。而且,由于生活方式在今天为审美伪装所主宰,所以美学事实上就不再仅仅是载体,而成了本质所在”。①同样,艺术在消费过程中,不只被欣赏、体悟,而是被附加了诸如身份、地位、时尚等社会信息。如与克·波斯特指出的:“消费客体因为被结构化成一种代码而获得了权力和魅力。”②消费艺术在当下逐渐演化为远离艺术本身的社会象征行为。消费者有时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为了表达对某种艺术格调的青睐,并由此确证自我的社会身份,融入社会的层级结构中。即如当代流行的fans,他们以崇仰的心态消费偶像的碟片、代言的广告产品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消费品。而有时消费特定艺术,则表达着明确的政治态度。

    如果说,消费作为中介推动了艺术/审美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那随着审美日常化的深入发展,“美学事实”成为“本质所在”则意味着艺术/、打美已超越了消费的逻辑,成为当代社会新的替代性逻辑。消费者以购买的方式,或有偿观赏的方式消费艺术或美,审美价值在消费中以货币化方式显现。而消费则是消费者获得审美体验、精神享受的审美活动的一部分。由之,日常生活得以与艺术美相融合。消费内在复杂性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但也带来了社会各层面价值观的断裂、冲突和震荡。在此,审美则以艺术在大众的分享,起到凝聚的作用,并在多维的前提推动和谐生活的建构。
    当然,审美的商业化、消费化离不开电子媒介等的迅速发展。多媒介时代的传播不仪扩大了艺术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艺术交往行为的深入及艺术生产的发展。媒介主宰生产,流通主宰生产,并直接关联于消费的广度、消费的价格、消费的时间长度等,这一变化使_「业、后土业时代对批量生产的膜拜,被替换为膜拜艺术产品的媒介传播。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业的进步,出现了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电视媒介、电影媒介等,艺术己不再是限制于单媒介的传播。
  不同地域、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群可以在同一时间分享同样的艺术品,使审美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而下载、修改文本等活动,则为公众提供了最人的参与可能,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公众的信息触角,使传统的静态欣赏转向动态的欣赏、评论、购买等多维活动。在播散的网络空间及节点繁多的消费系统中,艺术与政治、社会伦理等的关系也在变化,它们相互渗透、影响。比如政治领域中的制度审关、社会学领域的伦理美学等,都显示着媒介对多学科交义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艺术不仅如一些论者所描述的改变着白身的存在状态,比如网络文本、电子文本、多媒体文木等,而延伸出介入社会的深度模式一一艺术与媒介结合向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延伸。其影响力也由此增强—人们因随时随地接触媒介,接触艺术,得到不同的启小,获得了不同的体验,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与生活哲学,生活由此受到了影响。
    不仅如此,社会的消费平台及商品交换逻辑使“今天的审美化情况确实截然相反,传统的艺术态度被引进现实,日常生活被塞满了艺术品格。”消费时代的审美日常化消饵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的坍塌,让人想到杜尚在1927年的艺术品《喷泉》。他将便壶直接作为艺术品,是以象征的方式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界限分明的传统认知。而艺术的商品化则在事实上改变了艺术品的身份。从商业角度看,艺术品与日常生活品都是商品,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对此,费瑟斯通的解释是,艺术的商品身份将高雅艺术的特殊保护地位取消了。这是社会过程,而不是思想过程,它通过对艺术商品价值中心地位的强调,打破了超功利的古典界定。通过立足商业利润的_「业化生产,打破了艺术所谓的内在逻辑,而通过日常生活的艺术性发掘和审美的日常功能的强调,贯通了两个本属于一体的领域,真正实现了杜尚的意图。如果说杜尚的本意是嘲讽美学的阐释,那当下在消费为中心的大众审美运动中,美、生活、大众都是被赞叹的对象,都物尽其用地延仲到了传统中视为不能的空间和领域,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变化,改变的绝不仅是艺术的存在状态及其功能,同样使传统文艺理论中一些观念受到质疑。比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含义等。在文艺理论研究及教学中,要以消费逻辑下的艺术变化及审美日常化为基点,探寻文艺理论现代转化的可能方式。即如韦尔施将审美化分为审美的浅表化和深层化。前者包括装饰、装修等日常生活中的外表修饰行为,以享乐为主的艺术欣赏活动等;后者一般指“建构现实”世界的深层追求。因此,审美日常化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它并非新的标示语句,而是强调日常生活中审美扩大的现状,及艺术/审美进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及效率。以审美建构社会生活,是借助审美观念向生活细节、结构、观念土的渗透,对生活整体改造,从而以审美力量对抗“市场的经济力量”,使人们摆脱各种异化,在趋向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体味到幸福。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李波 [标签: 理论 中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浅析现代文化意识与当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析军队价值观的社会文化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