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洞庭湖生态旅游危机的环境伦理学分析
摘要:根据洞庭湖的生态旅游现状,提出了生态发展与经济利益的竞争、生态消费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以及生态教育与个人环保意识缺失这三种主要危机。通过环境伦理学视野分析了解决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旨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旅游;环境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30303
  1引言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并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的旅游活动。中华民族素有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我国早期的山水旅游活动中就包含朴素的生态旅游思想。最近,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沿江风光带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对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追根溯源,洞庭湖旅游区中最富盛名的洞庭湖、古文记载的桃花源和岳阳楼都是湖南著名景点,且洞庭湖区域的岳阳、常德、益阳和长沙四市旅游综合收入也占到了全省的三成以上,足见洞庭湖区域旅游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创造和谐统一的洞庭湖生态环境,也成为了当地政府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重要项目。
  2洞庭湖的生态旅游价值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天然湖泊湿地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土地总面积3.16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5%,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gdp占到全省的26.5%。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价值成就了洞庭湖“长江之肾”的美称,更直接影响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蓄洪与人民安全。WWw.11665.Com洞庭湖属浅水湖泊,是一个淡水江河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西、南洞庭湖呈现典型的湿地景观,几乎拥有淡水型湿地所具有的各类生态类型,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洞庭湖湿地不仅具有调蓄滞洪的功能,还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地带,常见的水生和湿生高等植物达400余种;湖中栖息鱼类130余种,其中不乏中华鲟、银鱼、鲣鱼、白鲟、鳗鲡等珍稀名贵鱼类,“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也在其中;湖区辽阔的洲滩是珍稀候鸟栖息地,已发现鸟类有258种之多,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7种。
  洞庭湖不仅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宝贵的自然资源,还有引人入胜的绝佳自然景观。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波澜浩瀚,山峦迭起,在山与湖的平行面湖山共赏的同时,可以偶见几艘渔船荡着夕阳下的波光渐渐远去。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和“渔村夕照”亦是洞庭湖的写照。对历代描写的洞庭湖,其主要体现两点:一是洞庭湖的大气和壮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是个人情感的悲壮,湘妃泪竹还有屈原贬谪都印证了这块土地的与众不同,尤其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将个人情怀抒发于洞庭湖的描写之中。
  洞庭湖还是一处人文旅游胜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洞庭湖留给后人们一笔灿烂的遗产。湖中岛明、朗二山是洞庭湖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有两处原始社会遗址和多处东汉砖室墓、西汉墓和战国墓。滨湖也有许多国家级的风景区,岳阳楼、君山、杜甫墓、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桃花源、柳叶湖、夹山以及花岩溪等等。另外,散布在这一湖区的革命纪念地、水鸟保护区以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也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这些都是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历史底蕴给生态旅游活动增加了知识性,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即可增加对洞庭湖生态系统的了解,又能提高对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洞庭湖生态旅游的主要危机
  洞庭湖生态旅游的发展沿袭了改革开放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子,政府部门对湖区生态旅游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洞庭湖既没有明确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又没有完善的规范制度,人类活动更是从多处影响到洞庭湖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以下从三点分析洞庭湖生态旅游的主要危机。
  3.1生态发展与经济利益的竞争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资源关系,不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只限定在资源关系中。近年洞庭湖区的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开发商以湖区美景为噱头争抢景区土地疯盖高楼小区,这些经营管理者缺少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对资源实施掠夺式开发利用、滥造粗糙商业化景观;游客的激增,渔民的捕鱼量

速上升,大鱼小鱼一律不放过,湖区的其他资源也同样供不应求;“种杨热”在洞庭湖催生了上百家造纸厂,这些纸厂对洞庭湖的污染背后,同时酝酿着生态风险,单一种植的物种不仅人为地影响整个湖区物种的多样性、本地的湿地结构改变直至景观破碎,更不利于洞庭湖的旅游业发展。
  在地方经济的盲目发展的背后,洞庭湖的资源日渐衰竭,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利益争端,无形之中让自然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和伤害。为了短时的经济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不顾高昂的环境代价一味强调发展。政府部门的管理分工不明,遇到交错的部分只能推来推去,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空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弱点在这里暴露无疑,当人的利益与自然的利益相冲突时,往往吃亏的是不会争夺进攻的自然。人们认为湖区的自然价值是满足自身的需要,洞庭湖只有“工具性价值”,即自然是人类用来实现自身各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自然界的作用只有被欣赏和被利用,而洞庭湖独立的内在价值始终没有得到认可。
  3.2生态保护与消费观念的矛盾
  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民的经济消费水平水涨船高,我们看到的奢侈品也琳琅满目,部分人的消费意识已经从原来的满足基本需要变为了追求高层次高享受的境界。近年来,洞庭湖的旅游人数开始逐年增长,湖畔悄悄地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人们花高价吃奇珍异兽或是买张毛皮做大衣,围湖修建的休闲度假小区、娱乐城等数不胜数。
  中国的大部分国民对自然始终持一种消费态度,把自然看作供人们娱乐、享受的对象,是可以用金钱购买的普通消费品。人们对野味珍禽的追求,导致大量的鸟类和鱼类被捕杀,当中还有许多国家级严令禁止的珍惜物种,如国家二级保护类动物——娃娃鱼,常遭人类捕捉来给外地游客尝鲜或观赏,再加上生活环境的破坏加重,已濒临灭绝。其实洞庭湖周边的动物大部分都面临着自己的生命被人类扼杀的困境。实践中,很多人认为搞生态旅游就要大搞设施建设、装饰华丽、高科技含量,只讲享受,不讲责任和奉献,这种沿用发展大众旅游的方法来发展生态旅游的做法曲解了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特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不合理消费扩大了这种势态的发展,生态保护的停滞亦会阻止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如果仍旧以人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人们的消费观念不转变,生态问题最终不可能得到解决。  3.3生态教育与个人环保意识的缺失
  目前旅游者对自觉维护洞庭湖环境的保护观念还未全面形成,环境意识薄弱,随地乱丢乱抛垃圾,践踏破坏植被、以捕食珍稀动植物为荣;当地商户则是缺乏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对资源价值熟视无睹,乱砍滥伐,围捕、贩卖珍稀动植物资源,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政府忙于城市建设改造,疏于生态宣传和相关活动的开展。这些也是造成我国生态旅游业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对于洞庭湖周边景点来说,目前虽然建有一些中小型的游客中心,但作为重要内容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水利、环保方面的知识却几乎没有,缺乏生态旅游应有的环境宣传;各个景区也并没有对游客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教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层次不高;导游素质参次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生态旅游技能训练,牵强附会,胡编乱造,不能正确引导游客维护景点生态环境。洞庭湖生态旅游区本来就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类活动加大了环境利用率,湖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稳定性较差。虽然环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有限的环境容纳量中加重负荷,往往会造成资源与环境的毁灭性破坏。
  4从环境伦理学分析的几点建议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发生于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道德现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把人对自然的义务纳入伦理学关注的视野。发展洞庭湖的生态旅游,就必须遵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只有善待洞庭湖,才会得到洞庭湖丰厚的回报。下面以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给洞庭湖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4.1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促进地方经济与生
  态旅游的协调发展人是大自然的一员,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孕育和哺育了人类,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以往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是“先污染,后治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使以人类为中心的

价值观受到挑战与指责。人类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其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人在向自然环境索取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负有责任。
  洞庭湖的生态旅游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在生态旅游中引入环境伦理学理念,以积极的环境伦理观影响政府和地方企业,政府可以利用“国际龙舟节”和“国际观鸟节”的知名度打开洞庭湖的旅游市场,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洞庭湖一条龙式品牌创造与延伸,让洞庭湖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使当地政府和人民意识到洞庭湖资源的价值,积极鼓励地方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活动中,维护洞庭湖文化完整性和价值,通过法律约束旅游者和开发商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围垦建设。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同时,寻求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契合点,将生态旅游节省的资金或收入作为当地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储备基金,创立湖区生态治理的良性循环的机制。
  4.2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观,确保个人需求和自然生
  物的权利平衡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把道德关怀的对象仅仅局限在人的范围显然是不合理的,有必要突破传统伦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亦如辛格 (p.singer)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主张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直接扩展到动物身上,从而让动物拥有道德地位,以此从外部、强制性地限制人对动物的伤害行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绿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我们需要引导旅游者绿化或生态化消费模式,反对“奢华游”、“高端商务行”、“龙门宴”等行为,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的意义,从简出发,从心出发。
  对于湖区其他生物,如何做到与人类权利平衡呢?首先,当地政府对于洞庭湖动物资源的保护应当正视,加大非法捕捞和猎杀行为的惩治。洞庭湖作为中国中部最大的候鸟栖息地,相关部门应该从定期检测和记录日志入手,把握水鸟的动态与需求,保证来年的它们能继续在洞庭湖休养生息。然后,在不打扰到湖区其他生物的安宁前提下,严格规划旅游路线,不搞大规模设施建设,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在有珍惜生物群落的区域建立远观栈道,用望远镜亦可欣赏自然的动态美。最后,统一休渔期,限制不规范渔船出游和轮船的运输,以保证珍惜水生物种的正常巡游和渔业的稳定。
  4.3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创建生态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并重的社会大环境(1)从教育出发,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度。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缺乏思想理念的奠定以及环保意识的公众基础,生态旅游所追求的生态平衡本质是维持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但人们对此并不了解,公众生态意识的缺乏给旅游环境带来的干扰比较大,是不可持续的。1990年,加拿大的一项调查表明,加拿大一般旅游者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0.7%,而生态旅游者中,这个比例高达64.9%。国内旅游者大部分还不具备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心理,我们应从生态教育着手,由导游或景区告示牌提示,设立相关知识介绍,使旅游者的生态意识逐渐得到提升。
  (2)注重宣传,提升公众对洞庭湖生态旅游活动的参与度。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无论是从个人还是到社会都要有统一的共识和行动力去实践,加强洞庭湖区的公益环保广告宣传,利用多方媒介去打开生态旅游的市场,规范生态旅游的标准,从学生一族和企业员工中打下实践基础,提供更多的洞庭湖生态旅游参与机会,人们只有在徒步攀登、沿途品味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态之美,才能使更多的人熟知洞庭湖,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才能良性循环发展下去。参考文献:
  [1]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凤翔.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9(4):67~70.
  [4]贺建林.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对策[j].四川环境,2001 (2):55~58.
  [5]钟先丽.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j].求索,2004(12):62~63.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洞庭湖 伦理学 伦理学 洞庭湖 洞庭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计算机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