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影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我看《色·戒》
[论文关键词]《色·戒》 人性  

  [论文摘要]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是对张爱玲同名小说的成功改编。影片通过周密从容的叙事、心态迷离的人物、意味深长的细节和幽暗苍凉的色调,表达出战争与政治对“人”的戕害。毋庸置疑,《色·戒》是一部张扬人性、拥抱自由的经典之作。  
    
  最近看了李安执导的新作,即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一种伤感油然而生。伤感的不仅是年轻生命的陨落。还有人性的扭曲,真爱的脆弱……其实读张爱玲的这部短篇时,内心的感触也没有那么多,小说篇幅比较简短,主要写抗战时期6名热血青年因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信念,派出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王佳芝以身色为诱饵勾引易某,伺机刺杀汪伪汉奸特务头目易某以报效祖国。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女主人公王佳芝却为色欲所迷惑,让易某逃命致使计划败露,6人被杀的故事。但电影与文字的表现手法毕竟不同,尤其是名著改编成的电影。对编剧和导演的功力要求很高。张爱玲的这部短篇虽然展现各种活动的画面,包孕着许多电影的因素,却很难超越白纸黑字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而《色·戒》的改编,从取得的效果上讲,无疑是成功的。  
  与原著相比,张爱玲的小说是冷冷地撕碎这个社会,残酷地给你看,而李安在电影里添加了几点原著没有的内容,构成了更多的戏剧化冲突和人物表现,电影也因此增加了很多温情。一个是王佳芝在日本人聚集的酒馆里与易先生演唱《天涯歌女》,二人的情愫达到高潮;还有就是那三场惊世骇俗的床戏:再有就是买戒指那段也是经过改编的,原著中王佳芝借着修耳环上的碎钻去珠宝店的,而易先生说,那既然来了,就顺便选个钻戒带带吧。wWW.11665.COm而李安的改编,是易先生专程安排送给她钻戒。比较原著与电影,我们发现张爱玲和李安的不同。原著中的王佳芝还是一个比较虚荣的女人,小说开头写牌桌上太太们比拼钻戒时。王佳芝还世俗的自卑。为了勾引易先生,她“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张爱玲以一针见血的文字,冷酷促狭的描写,通过《色戒》让女人明了,自己终究不过是男人征服世界时屠刀上的那滴血。她笔下的两性关系从来就让女人绝望。而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却处处充满着温情。影片中。李安将王佳芝塑造成了纯真的追求着梦想的女人,她傻傻地追,别人都懦弱的时候,她是坚强的,但依然很傻。对于汉奸易先生的刻画也屏弃了简单化、脸谱化、类型化。原著结尾的时候处死一群人,易先生冷静地善后:而电影中他默默看着王佳芝留下的东西,多了一丝泪光。随着影片的上映(虽然内地上映的是删节本),各种各样的评论也如洪流般汇拢而来。有拍手叫好的。也有怒声斥责的:有人认为《色·戒》这部片子很忠于原著,是一部秉心纯正、微言大义的杰作l也有人认为李安误读了张爱玲。《色·戒》不过是一部腐蚀国人心灵、美化汉奸的色情电影。面对着纷纭复杂的言说,我只想站在人性的角度上由衷地为李安叫一声好。  
    
  一  
    
  王佳芝是整个故事中的女主角,这是一个敏感真纯、身世飘零、被动承受大时代的女子,她因为对邝裕民的爱慕之情。参与了热血青年们的间谍暗杀计划。她不是一个革命工作者,虽然在话剧舞台上她也喊出了“中国不能亡”的口号,但内心深处并没有多么坚定的政治信仰,只是同学的激情感染了她。从一开始她就是犹豫地被迫接受任务,她的选择多少带有茫然的色彩,甚至以为那不过是另一场戏。尽管是乱世,王佳芝仍然只是王佳芝,她不代表政治。她就像一颗浮萍,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包括爱人的权利。王佳之想念她的父亲却被父亲抛弃,举目无亲:邝裕民引发了她少女的初恋情结,可惜邝并不懂得如何去爱。眼睁睁地一步步看她身陷囹圄。当组织给王佳芝布置完任务出来的时候,邝裕民拦住她并吻了她,这时王佳芝说了句:“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呢:”这一问意味深长。包孕着佳芝内心多少孤独和绝望。她为男人的自私和愚蠢心痛!更为自己的身世命运神伤!王佳芝是个女人,她需要人爱。在与易先生初次见面后,王佳芝回到公寓,和邝裕民们谈及易先生,佳芝一句淡淡的“他和想象的不太一样”看似无心,实则已经埋下了异性相吸的动摇的因子。在几经打探接触中。易先生的温情和细心让她油然升起爱的情愫。假戏真演,以致易先生离港后她那种失落无法掩饰。 
  由如此内外因素的交相铺垫,才会有王佳芝在接过易先生温柔赠予的那一枚华丽钻戒时,在看到他温柔的目光、听到他温情的话语时,内心的爱使她升起足以背叛自身使命的力量。有些人特别不能理解王佳芝的爱,也特别不能理解张爱玲自身的婚姻选择,认为爱上汉奸本身就是错。王佳芝之所以背负使命,是因为情欲和那枚六克拉的“鸽子蛋”钻戒迷惑了她的理智。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如果大家看了张爱玲的原著就会知道,导演李安基本上表达出了张所要表达的东西。毕竟王佳芝是一个女性,一个鲜活的女性,一个有弱点的女性,一个被爱遗忘的女性,一个渴望被爱的女性。在那一刻,理智被感动摧毁。在那一刻。大义被感动摧毁。在那一刻,她的心已经被俘虏,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却再也无法挽回败局。这就是女性。感性的女性,无法用理智来诠释的女性。影片虽然描写的是战争年代,但他所诠释的是爱的力量,换句话说是在战争年代畸形的爱。易先生虽然是个汉奸,但恶人也未必十恶,易先生的出现毕竟让佳芝体会到了在乱世中显得特别奢侈难得的爱情!张爱玲在小说中形容“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但李安却把这句话发挥到淋漓尽致。当王佳芝在特务头头老吴和邝裕民面前歇斯底里地大声嚷着:“取得他的信任,不仅要让他钻进我的身体。更要让他钻进我的心。”我们似乎不难看到王佳芝的痛苦以及张爱玲的痛苦!李安确实很憧张爱玲!他是个杰出的导演!所以,如果我们只认为是色相和戒指这些东西打动了王佳芝。显然就是太低俗了。  

  但结局是:王佳芝的情梦。被由她所救的易先生破碎了。她被他判了枪决。她后悔了对组织的背叛吗:答案是:没有。在她临刑之前。在与她一同赴刑的邝裕民身边。她脑海里回想的是她大学时代初演爱国剧之前的一个瞬间:她不知所措地走在台上。听到身后上方的呼唤——是邝裕民、赖秀金们在远远的二楼召唤她。这一空间间隔,是她和他们从始至终的距离,她终于知道,她从未属于过这个只有信念、没有自由的群体。看完影片。我的感觉就是:王佳芝真傻。她的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她在茫然无故中加入了所谓的“组织”,却并不知道这样的一个间谍行动正在被人利用。“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和死活,为了钓到更大的鱼而迟迟不肯行动。她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刺杀任务,必须将牺牲个体的一切(包括贞操和青春)视作必要的代价。第二,她在即将大功告成时。却因为心中的那点飘忽不定的“爱”而背负使命,最终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两重傻, 
  第一重傻得幼稚,傻得让人痛心:而第二重却傻得凄美,傻得让人感动。  
    
  二  
    
  电影中对易先生的塑造,个人感觉李安是非常温情的。而梁朝伟的表演更是入木三分,极其逼真地表现了一个汉奸的灵与肉。当年张爱玲从胡兰成口中听说了上海名媛郑苹如刺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这一事件,她由此虚构了一个文学故事,而李安又将这个文学故事加入了自己对情感和欲望的观点。可以说,电影中的易先生保留了故事的原型,但比小说和史实中的汉奸更加复杂深刻。  
  梁朝伟饰演的易先生语言不多,干净简省:目光冷厉,性情残暴:行动诡秘,小心谨慎。王佳芝借着跟易太太的那点关系,费劲心机接近易先生。易虽然谨小慎微,但从最初的递眼色给佳芝,到后来的凯司令咖啡馆约会、日本人酒馆的把酒言欢、印度人首饰店买钻戒等。易开始逐步消除戒备,并对佳芝有了真情。二者之间的感情进展和关系转变,透过影片中的三场性爱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第一次。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初夜,这是一次没有感情基础的交合,既没有前戏,也不解温柔。王佳芝只是一个性工具——易先生的泄欲对象和组织的绝色诱饵:第二次。易先生和王佳芝在“感情”发展上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有了爱的基础。而非纯粹的肉体供求。这次他们缠绵悱恻。就像一对普通的情侣在性爱互动中双双坠入情欲爱河的漩涡:第三次,这也是最后一场性爱。两人就像一对热恋男女。身心交缠更加亲密。易先生完全信任王佳芝,掌控者的盛气凌人已被软化,他们只是一对爱侣。  
  这三场激情戏虽足够“劲爆”,却并不令人沉迷,它们是表现人物内心痛苦扭曲的核心段落;窗外是警犬、侍卫与枪林,杀机四伏的寒秋;室内,是两个囚禁在对立使命中的孤独男女,以接近身体极限的交欢,来忘却孤独和恐惧,发泄寒冷和绝望,体会存在的真实。此处的“性”毫无色情撩拨之用,相反,我倒是觉得它苦痛骇人。  
  有些人认为易先生和王佳芝之间的交欢只有情欲,没有爱意。理由是:如果易先生是真的爱王佳芝。那又怎么理解片尾时无情的杀戮。对此,我认为这种观点极其片面。应该承认,一开始的时候,易先生的确是为佳芝的美色心动。可是随着不断的接触打探,双方的感情都发生变化。三次不同层次的交欢。是促使他们的情欲关系发生蜕变的催化剂,到了买钻戒这一细节。二人的感情已经炉火纯青。至于为什么结尾的时候,易先生会无情地处死王佳芝:那是因为他万劫不复的身份和求取生存的本能,让他以行动背叛了王佳芝最后的爱: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影片结尾的一个镜头:那就是易先生回到家中,坐在王佳芝睡过的床上。听晚十点的行刑钟声敲响,默默看着王佳芝留下的东西。无尽怅恨,不禁潸然……而原著中,易先生只是冷静地善后。影片的这一改编,说明了他的意识背叛了他的身份和行动。而这绝非是给一个汉奸戴上人性的面具。它呈现出柔软人性对暴力律令的悄然瓦解。在此悲剧的终局中。罪恶者的悔恨暗示着人性的最后救赎。  
  至此,可以说《色·戒》既没有标榜美化汉奸,也没有矮化丑化革命志士,它是一部表现“人”被“绝对国家”所挟持的悲剧。如果我们无视影片张扬人性、反整体主义的潜在主题,很可能无法完整领会李安的这部电影。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程玖 [标签: 诸葛亮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的传世经典——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观看 变形金刚2 后的观后感
    观看 变形金刚2 后的观后感
    看 拜托小姐  谈成长之路
    “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从《哈姆莱特》看…
    从《花样年华》到《色.戒》细述旗袍的前世…
    论从语境视角看《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解读
    从戏剧冲突和语言特色看《雷雨》的悲剧意蕴
    浅析看《杨靖宇将军》谈“红色经典”故事叙…
    从戏剧“情境”理论看《非诚勿扰》节目特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