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艺考热”与“高扩招”彰显艺术院校诸多问题

  内容摘要 :对于日益火爆的“艺考热”和“高扩招”形势,不难看出艺术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提出质量是艺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探讨“艺考热”和“高扩招”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艺考热” “高扩招” 艺术院校
  
  这些年“艺考热”势头不减,每年的艺考都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的艺考热则异常火爆,仅山东省2007年报名人数就有16.9万余人,大有越浇越旺的势头。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艺考”的火爆,艺术院校开始扩招,一些综合类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据相关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之前,全国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院等十几所艺术类院校;而2007年,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已有近800余所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全国艺术类专业招生总数约在几十万人以上,这些数字预计还将大幅增长。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每年的学费普遍在10,000元上下,远高于其他专业。有专家认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促动艺术类院校专业扩张的一个直接诱因。面对不菲的学费诱惑,抢生源则是各艺术类院校扩充学校的首选。
  面对掀起的“艺考热”和“高扩招”两大形势,令人沉思。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艺考热”和“高扩招”是经济发展在文化艺术形态领域的良好反映,但辩证地分析,其中彰显出的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国家、社会、学校等关注与冷静的思考。
  
  实现软件与硬件问题
  
  “艺考热”风靡,许多院校都在抢占生源,有艺术专业的如此,没有的则建立艺术专业。wWW.11665.coM然而,当考生大批量地走进校园之时,大多院校没有足够的场所、教室和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为这些学生服务,缺乏足量的琴房、画室、练功房等,硬件设施都难以解决,更别提软件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标准,但现有普通高等学校中图书、设备及校舍均能达到标准的少得可怜,许多高校的学生宿舍拥挤不堪。笔者了解到某些高校,在连续两年扩招以后,多项办学条件已逼近教育部确定的“监控标准”的报警线,有的生均教学用房已低于监控标准约40%,生均图书已低于监控标准的37%。艺术院校的校舍设备短缺的矛盾不可能马上得以解决。
  诚然,办学校须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具有相应的基本办学设施条件,尤其是新升格的院校,办学的硬件条件比起老院校差距较大,在短期内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是必需的,是适应本科教育,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需要。但有些院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建楼堂馆所,攀比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盲目铺摊子。似乎把三年制专科改成四年制,铺上与老院校一样鲜艳的塑胶运动场,建两栋艺术楼、音乐厅,就是一所本科院校的感觉了。殊不知,那只是“形似”,本质没有改变。
  面对掀起的“艺考热”和“高扩招”两大问题,眼前迫切需解决的不仅仅只是场馆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各艺术院校的软件建设。仅就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除必需的教室、演奏厅、排练厅和琴房外,还需一大批钢琴以及各种乐器的购置,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有钱几乎还都能办得到,而软件建设的难度大,见效慢,一时不容易显露出政绩。而标志着办学水平高低更多的是体现在软件建设水平上。笔者认为,艺术院校在处理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关系时,必须把软件建设摆在首位,花大力气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各院校之间的差距,关键不在硬件,而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于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上的差距,以及本科教育规律掌握上的差距。尤其在艺术院校中,师资队伍最为关键,也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艺术院校中,办画展、音乐会、比赛、出版书籍、发表文章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各艺术院校就应形成人人重视、参与软件建设,以软促硬、以软带硬、以软补硬的办学氛围。
  
  教学与科研问题
  
  “艺考热”和“高扩招”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症状早已暴露无疑,各院校都在矛盾与统一中寻求出路,因此这一问题是这些年来各院校一直在讨论与研究的问题。
  首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培养合格人才,是各艺术院校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然而,社会盲目的“艺考热”和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后,由于艺术院校办学强调经济效益,对入学学生未能保证基本质量,学生总体质量下降。教师授课“就高不就低”,形成“漏桶效应”,长此以往,教育质量整体必将有所下滑。艺术专业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教学工作搞不好,学校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对艺术院校来说,还要花大力气熟悉、适应艺术专业性的特殊教育,建立健全艺术专业的教学规范,尽早达到艺术学科教学的工作合格要求。

  其次,艺术院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无疑应重视科研工作。但当前科研在艺术院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它与艺术专业教学工作关系如何?艺术院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是否完全统一?科研工作不仅只是教师的事情,还应是一批富有创见的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为本科生创造参与科研的机会,也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需要,增强艺术院校办学功能、提高为社会服务水平的需要。为了表明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即“双中心”论,或者教学和科研并重即“并重”论。
  科研的重要地位是现代大学的功能决定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在认识上要到位,而不在于和教学关系的具体表述形式上。由于人们平时习惯上已把培养人才工作表述为教学工作,所以再提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或“并重”也许就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了。事实上,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尤其是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重点艺术院校的科研比重大一些,那也很大程度上是培养研究生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艺术院校既要狠抓教学工作,也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二者都是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这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问题
  
  21世纪的今天,“艺考热”和“高扩招”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给当前各个院校招生和教学中带来规模与质量问题。如何能够承受如此重负,是艺术院校最为头痛的一件大事。
  2000年我国各艺术院校的师生比达1∶6.3,2006年上升到1∶15.7,已远远超出国外院校的平均水平1∶7.5。诚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些事实:一是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不可能与国外相提并论;二是部分高校教师虽在校内工作量基本饱满,有的已经完全超负荷,有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还在各类民办学校兼职,这就很难确保教学质量。师资虽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但不可能像一些经济学家计算出来的那样可以成倍地挖掘,而且师生比越来越高,老师兼课多,花在探索专门教学上的精力会相应减少,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
  笔者仍以音乐专业为例,音乐教学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一般来说,音乐类的演唱、演奏等诸多专业课程,学生人数不宜过多,基本都应是一对一的模式,即便如此,培养出的优秀者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反观扩招下的当前,诸多院校的演唱、演奏课却是“大课堂”,一对十、二十、五十,甚至成倍增长,如此情况,因材施教该如何在现实中得以实施?该怎样解决每一位不同症结之所在?!规模和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质量以一定的规模为前提,规模也总是以一定的质量为基础。质量和规模都有自身的规定性,规模与质量的内涵标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是有时代特征的。在各艺术高校发展的全过程中,需要始终注意和科学把握的就是如何辩证地协调处理好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这对矛盾关系。面对当前形势,艺术专业院校可以适度加快发展规模,这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更有利于艺术专业院校形成规模效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规模不应发展太大、太快,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应是永恒的主题。“艺考热”和“高扩招”带来的不仅是校舍与师资的问题,培养的艺术人才的质量却更为至关重要。因为,质量是各艺术院校的生命,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以为,当前各艺术院校的当务之急应需提高内涵,即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设施条件,科学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良好校风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提高管理水平。艺术专业有其独特性,规模不宜过大。所以,各艺术院校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必须是规模与质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子。更何况,质量提高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徐芒耀.由大学扩招引发的几点看法[j].上海艺术家,2007(1)
  [2]许玲.从“艺考热”透视高等艺术教育的膨胀危机[j].艺术教育,2006(7)
  [3]胡进军.直面“艺考热”.湖南教育[j].2006(16)
  [4]王伟庆.艺考热背后的泡沫教学及影响.东方艺术[j].2005(8)
  [5]翟熙伦.艺术类招生“火爆”背后潜在危机.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2005(3)
  [6]赵宝堃.别拿艺术当“干粮”.http:// . 2007-03-16.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王振先 [标签: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美术高考热对美术教育的思考
    “艺术”源于现实
    “艺术”源于现实
    瓦萨里的“艺格敷词”及其传统渊源
    当“体育”与“艺术”牵手
    由“工”到“艺”
    浅谈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偶像”的基本特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