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会计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理论与实践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理论与实践论文   审计研究论文
基于交易循环角度的审计风险控制
一、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 
   
  (一)审计循环潜伏着一系列风险根据审计循环的流程依次产生的风险是接受客户风险、委派审计师风险、审计证据风险和审计报告风险,其中审计证据风险又可分为控制测试风险和实质性测试风险。上述风险即为接受审计聘约所产生的总风险。因此,审计循环过程就是风险决策过程,而风险决策过程也正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过程。 
  纵观整个循环过程,首先是进行各种审计决策的过程,其最终决策就是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而每一种决策的科学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上表达的审计意见。在每一种决策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决策错误的风险,而审计师则试图通过搜集更多的证据以及采取其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容忍的水平上。由于决策无处不在,因而审计循环过程也处处存在着审计风险。 
  (二)审计责任的内涵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审计风险审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负责,对委托人、当事人和其它审计报告使用者即公众负责。也可将审计责任概括为内在责任、民法责任和社会责任。 
  内在责任要求审计师应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允许有任何偏见和主观臆测,也不应屈服于任何压力;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严格保管审计工作底稿,绝不能泄露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秘密;清正廉洁;适当地揭露被审计单位的违法和舞弊情形。内在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决定着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及其提供服务的信任程度。WWW.11665.cOm 
  对于社会审计民法责任尤为突出。依据民法规定,凡是委任契约关系,受托人应尽注意之责,否则应负赔偿责任。现实审计业务多属有偿委任契约,因而审计师要给予高度的注意,一旦其行为出现过失,有意无意地造成审计结论失误,从而涉及民事赔偿责任时,按照法律不仅要退还审计收费,赔偿委托方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损害审计师的信誉。所以在执行审计事务时,审计师应谨慎从事,时刻考虑业务存在的风险,不要只注重追求事业的成长与发展。 
  审计的社会责任表现为审计师对国家、债权人、信贷人、投资人等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契约关系的责任和非契约关系的责任。随着投资者的增加、两权分离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组织对会计信息依靠的增强,这种责任将得到不断提高。 
  (三)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业务循环紧密关联 以高风险及高效率为标志的现代审计,不仅要进行个别风险的分析,而且要进行总体风险的分析。尽管风险决策模式要求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及检查风险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审计测试,但分析的基础仍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性、健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就没有审计的风险决策模式;不理解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无法作出科学的审计风险决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因而审计循环与会计循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交易循环审计法是审计流程系统化、效率化的重要标志 
   
  交易循环审计法从销货循环、购货循环、生产循环、筹资投资循环等,分别说明了各交易循环的控制要点和审计测试的基本内容,从中可以看到,用交易循环法审计取代按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的审计,是审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这不仅是因为它实质性地变革了审计观念,更重要地是因为它变革了审计实践。 
  (一)交易循环法促进了审计观念系统化和审计实践系统化的形成无论将交易循环划分为几个分支,它们都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其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内部控制制度总目标的一个分目标。所以交易循环法要求审计师用系统的观念,注意整个过程的连续控制,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交易的间断控制,从而增大了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深度,为形成有效的审计决策结构和审计控制机制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交易循环法体现了交易循环目标与审计目标的一致性从交易循环法的工作流程可知,系统研究各个交易循环的目标及与此相关的审计风险,是保证审计决策科学化、审计操作效率化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和提高审计测试及审计决策的交易,必须系统地研究各个循环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诸如每一循环的理想控制目标、目标实现所伴随的各种风险、实现控制目标的各种控制战略、每一循环交易事项的内容等。并且要特别注意风险分析的功能,因为通过分析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可以发现哪个循环是高风险循环,发现某一循环中哪一个领域是高风险领域,从而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制度和审计测试的重点。 
  (三)审计技术与被审项目的组合是审计观念的实质性巨变从审计理论和实践可知,按照一个个账户进行抽查审计,会引导人们过多重视账户与账户之间、交易与交易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而忽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这不仅导致审计工作的重复和效率低下,更小利于审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作出系统的评价,与制度基础审计追求“高效率和富有成效”的目标不一致。注重审计技术整合,可弥补上述缺陷,这就使现代审计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化,而且在实践上走向成熟化。 
  (四)审计技术的恰当结合是发挥审计技术整合作用的前提在现代审计中,许多审计技术在各个循环都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分析性测试技术、询证等。但此时要注意其在不同环节上的使用程度,切不可滥用审计技术。如询证在销货循环证实应收账款余额时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其它循环只能有限度地使用,在验证存货时只能是库外存货而不能是别的存货。 
  (五)审计技术流程有形化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措施当按照交易循环进行审计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尽管有既定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但仍应对其做好审计记录,形成审计提纲。这样操作的优点在于:一是明确记录责任人对工作的履行情况,可以反映测试工作的质量;二是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地进行;三是便于会计公司的负责人检查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四是可为以后年度的审计决策、审计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五是若日后产生法律诉讼,审计提纲也可以提供测试工作完成情况的原始记录。 
   
  三、严格遵循程序和规范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 
   
  审计程序是审计监督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形式,是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审计程序不合法,不仅影响审计质量,也有可能引起诉讼而且往往败诉。因此,保证审计质量就必须严格审计程序。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把好计划关。在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核算形式、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人员分工上要根据审计师的业务素质进行优化组合,明确职责;实施步骤要合理紧凑。审计组成员依据方案确定的内容熟悉相关政策、业务。科学的审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抓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把好取证关。一是合法取证,核准事实。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取证手段、程序合法,审计才具法律效力;事实不清楚、不真实、不准确,将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甚至审计失败。二是编好审计工作底稿,因为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查证的详实记录,其内容包括查清的事实依据、工作记录、衡量事实的法规依据、处理意见等,要做到一事一稿,记录清楚,程序合法。三是审核把关,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实施的程序,取得的底稿及证据要逐一审核审签,查漏补缺。 
  最后,写好审计报告,把好定性处理关。审计报告是全面反映审计成果的法定文本,审计质量的好坏,最终靠审计报告来反映。《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等对审计报告都有明确规定。审计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化要求,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依据及建议恰当可行。在形成审计报告时,具体要把好“四关”,即沟通关、定性关、法规制度引用关、结论与意见关。 


  审计的循环过程与交易、控制的循环过程是完全一致的,这充分反映了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及协同论在交易循环审计中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包括目标的制定与执行,对最终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包括目标的完成与控制的绩效。审计不仅审核控制目标的完成程度,而且审核完成的手段。同时,现代审计的建设性功能又促进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因为经过审计可以发现各个环节的控制失误,根据失误的原因,可追究各层次责任人的责任。审计循环控制系统形成了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为此要充分运用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进行不断地调整。总之,现代审计一直处在不断变革之中,研讨审计技术流程就是要协调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和审计决策,使三者在动态中呈现一体化和均衡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 上一个会计论文:
  • 下一个会计论文:
  •  作者:何云 [标签: 交易 循环 审计风险 控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价值链管理会计的战略成本决策路径探讨
    基于河谷型城市公交区域化经营管理体制的策
    基于环境会计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医院存货减值会计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基于经营管理视角下的管理会计探析
    基于“2.5+0.5”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中职
    基于新会计规则的现代会计应用问题探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水泥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基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设计研究
    泛会计理论初探:基于设计型科学范式
    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