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领会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使英语交际规范化

领会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使英语交际规范化

  交际是人们运用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之过程,因此学习语言与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了解这些文化差异,真正掌握英语。
  一、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一般采用下列术“语上哪儿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可能会引起误会。不了解汉文化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对这一问语的反应即有可能是“it is your business.”英美人的问候一般是“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doyoudo?nice to meet you.howare you 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WWw.11665.Com
  二、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与我国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看来有悖常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即使对于老师这样称呼也不为过。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前加mr.mrs或miss,比如说mr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而在汉语中,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连用做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wu,engineerwang,正确的说法是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连用,以表示尊敬或礼貌。中国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的,这些称呼不可以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三、寒喧
  中国人见面寒喧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你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喧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 is fine,isnt?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nice.”等等,在汉语中的寒喧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thin.”即使彼此间很熟悉,他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与结构套用语言。如: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hello,whoare you,please?”而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和单位或公司的名称。如:a:hello,8403229. b:hello,this is tom.could i speak tojim,please?打电话的套语,必须这样用。
  四、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人向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即使心里高兴,嘴里难免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旅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的英语说的很流利。)”这位旅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english is very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的很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对方为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where.(哪里,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稍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every-where.(到处。)”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谢谢,谢谢你这么说。)”
  五、道别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away.go slowly.walk slowly.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ee you later(回头见)solong.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
  六、比喻用法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动物或颜色的特征来形容人之特征的词语,但这类比喻往往因语气、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例如,dog(狗)的形象一般不错,常可泛指人,如you are lucky dog.(你可真是一个幸运儿)。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贬义。如:“走狗”、“赖狗”、“狗东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另外,由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bluepicture(黄色电影),the blue-eye boy(红人),to be green-eyed(眼红、嫉妒),green hand(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black(不欠钱),greymare(母老虎),white harves(t晚秋时的收获)。
  七、饮食方面
  英美人跟中国人一样喜欢宴请,英美人在邀请别人吃饭时,习惯是主人坐上席,客人分坐周围,而中国人就相反,宴请时客人坐上席,主人分坐周围,吃饭时,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英美人习惯用刀叉,在宴席上中国人喜欢给客人敬烟,敬酒,而英美人一般把烟酒置于桌上,随客人自己的意愿。
  八、其他社会礼节
  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不及英美人频繁,中国只有在别人提供了大量帮助时,才说“谢谢”,而且是真正表示谢意,而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需说“thank you”。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是表达多大的谢意。例如,在给英美人上对外汉语课时,每次上完课时,英美人习惯会说,thank you,如果回答的话,中国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这句话翻译成its my duty,就不会让英美人听起来那么愉快,因为,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我不得不做”,这与汉语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its a pleasure.(我很乐意。)dont mention it.(没什么。),you are welcome.(不用谢。)再如,英语中“的please”,并不完全相当于汉语中的“请”,在某些场合表示请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说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下车时,一般说:after you.您先请,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而不用please。
  以上从八个方面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文化差异在生活中的存在,这些差异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甚至带来误解,因此,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他国和自己的语言,真正掌握英语。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朱婷婷 [标签: 西方 英语 英语 规范化 英语 英语 口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东西方民族文化视角下的隐喻表达
    分析西方文化圈思想主体及未来东西方交流的…
    融合而非迎合:黑泽明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特征
    现代化视阈下东西方社会变迁的背景差异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论波兰战后东西边界的划分
    一个女人引发的对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思考
    论东西方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关于古代东西方度量衡制度刍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