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张德彝: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先行者

张德彝: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先行者

 张德彝(1847-1918),本名张德明,字在初,清代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自幼读私塾,“性聪颖……年未弱冠,慷慨有四方之志”。他于15岁时考入当时仅有10名学员的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张德彝于同治五年(1866年)毕业,适清廷为了解“夷人情形”,组团赴欧洲游历,得以随团游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等十个国家,饱览世界风情,大开眼界。同治论文联盟http://七年,蒲安臣使团出使欧美,张德彝任通事(翻译),遂环游欧美各国。同治九年,崇厚因天津教案一事专程赴法道歉,他随专使任随员,目睹巴黎公社起义的伟大壮举。光绪二年(1876年),他出任中国驻英使馆译官,光绪十三年任秘书;曾一度回国,任光绪皇帝的英语教师。光绪二十二年,他任出使英、意、比大臣罗丰禄的参赞,赴英、比、意三国;光绪二十七年,以记名道赏三品卿衔任出使英、意、比大臣;光绪三十—年任满回国。
  张德彝8次出国,在国外度过了27个春秋。他能诗善画,擅吹箫弄笛,且工书法。张德彝每到一国,都喜欢记录当地风景、名物、风俗习惯,归来即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从光绪二年起,他陆续编成《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欧美环游记》等八册,共二百多万字(其中《七述奇》未完成)。《航海述奇》和《四述奇》曾有人传抄印行,其余均未公开发表。WwW.11665.cOm张德彝去世后,他的后人于1951年将手稿送交人民政府,存放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内。上世纪80年代后,张德彝的这些“述奇”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陆续出版。
  可能因为没有被赋予中外交涉的重任,因此张德彝对西方的观察视角非常生活化。他首译“电报”、“自行车”、“螺丝”等词,至今仍被国人沿用。他首次向中国同胞介绍蒸汽机、升降机、缝纫机、收割机、管道煤气、标点符号,乃至巧克力……晚清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多来自他的记述。他的许多发现是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的细致观察所得。这使他成为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中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张德彝具有许多“第—个”的记录:
  第一个记录西餐的中国人。西餐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已进入中国,而西餐在中国北方出现则晚得多。咸丰十一年(1861年),天津租界出现了一家经营餐饮、旅馆和货栈的“利顺德”,其创始人为英国牧师殷森。五年后,张德彝随同使团出访,坐英国轮船由天津去上海,才第一次享用西餐。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后来换了法国远洋轮,饮食更加丰盛。即使吃西餐用的餐具和调料,张德彝在日记中也有详细记载:“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盘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个”,写调料瓶则日“五味架”,“分装油、醋、清酱、椒面、卤虾”。对异域文明的认识,最直接的是来自对生活方式的观察。张德彝细致地记载西餐,说明他对中西文化差别的认识是很具体而直接的。中餐的制作讲究的是经验,油盐酱醋的使用、火候的把握,完全靠的是感觉。西餐的制作讲究精致准确,是更加量化的一种方法。这些区别,大约令初次接触西餐的中国有识之士震惊吧!
  第一个记载西方标点符号的中国人。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张德彝随同美国公使蒲安臣带领的“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在《再述奇》中,他介绍了西洋标点:“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张德彝的文化观察不可谓不敏锐。虽然张德彝这段记述的本意不是在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西洋的标点符号,其中甚至还带有些揶揄这类“劳什子”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讲解甚烦”;然而,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张德彝的这一无心之举,竟为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立了头功。40年后,中国的现代汉语在文字中正式使用了西方的这类标点符号。
  第一个记载巴黎公社的中国人。因为“天津教案”,张德彝曾于同治九年腊月初四(1871年1月24日)随钦差大臣崇厚赴法赔礼道歉,正赶上巴黎公社起义。24岁的张德彝在《随使法国记》中,虽将巴黎公社视为“叛乱”,并命名为“红头民政”,但对巴黎公社的勇士们,仍然称赞有加:“申初,又由楼下解叛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叛勇不惟男子犷悍,即妇女亦从而助虐。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居则高楼大厦,食则美味珍馐,快乐眼前,不知有死。其势将败,则焚烧楼阁一空,奇珍半成灰烬。现擒女兵数百,迅明供认,一切放火拒捕,多出若辈之谋。”年轻的张德彝当然无法理解这场运动的世界性意义以及它在人类阶级斗争历史中的重大价值;但是,这种不同于中国农民起义的“叛乱”,对他的思想一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第一个描述自行车的中国人。自行车的名称,即来自张德彝的记载。他在《欧美游记》中描述过伦敦的自行车:“前后各一轮,一大一小,大者二寸(应为‘尺’),小者寸(尺)半,上坐一人,弦上轮转,足动首摇,其手自按机轴,而前推后曳,左右顾视,趣甚。”
  第一个描述火车的中国人。在《航海述奇》中,他描述当时英法的火车:“头等车厢分三间,每间左右各二门,门旁各二窗,有活玻璃可上可下。蓝绸小帘,自卷自舒,机关甚奇。四壁糊以洋绫,壁上有面镜、帽架,有丝络以便盛什物。前后两木床,宽一尺五寸,分四幅,可坐八人。靠背坐褥厚皆三寸,面有回绒洋呢。地铺花毡,有唾盒。晚上,燃玻璃灯于车顶,两床抽出可并为一炕。”
  第一个介绍电报的中国人。他介绍说:“电报一名‘法通线’,又名字‘电气线’,一时可传言千万里。”发报员依顾客信稿“一一在字盘上以指按之。此处随按,彼处虽千万里亦随的之,其速捷于影响”。电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报制造的方法,全仗电气之力,故速度特快,效果也极好,人有急事而用,能圆满达到目的。
  第一个描述钢琴的中国人。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初四,张德彝途经上海,去拜访印刷家姜辟理,听姜氏的妹妹“播弄”洋琴。张德彝描写“琴大如箱,音忽洪亮,忽细小,差参错落,颇举可听”。姜氏弹的无疑是钢琴。
  第一个记载了缝纫机的中国人。《航海述奇》载他同治五年四月十九日在曾镇压过太平天国的英军将领戈登家中作客,“见有铁针架一座,俗名铁裁缝”。张德彝描写铁裁缝说:“形似茶几,上下皆有关键,面上前垂一针,后一轴线。做女红时,将布放放于针下,脚踏关键,针线自能运转,缝纫甚捷。”这种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可以说是最先录入他所睹西方的奇物之一。他后来在法国时还与缝纫机的发明者伊 莱亚斯·豪见过面。
  第一个把美国白宫翻译成“白房”的中国人。在《欧美环游记》中他说:“朱温逊(即约翰逊)少有大志,隐于缝匠,所有天文地理、治国安民之书,罔不精心功习,国人敬之。前任统领凌昆(即林肯)卒后,众遂推彼登位,故国人呼为‘缝匠统领’。其府周围三里,系汉白玉石建造,外绕花园。土人呼日‘白房’,嘲语也,盖国中呼厕为白房。”这是说,“白宫”一词在当地民俗中有嘲弄的含义。
  第一个进入金字塔参观的中国人。张德彝在第一次出使时曾经历尽艰辛到达北非,见到金字塔。《航海述奇》记载,他首先考查了金字塔(即王陵)的外貌,记录该王陵是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均呈“三尖形”。大型王陵“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叠起……正面一洞,高约八丈,上有埃及文一篇,字如鸟篆,风雨侵蚀,模糊不复辨识。”墓前有“一大人头,高约四丈,宽三丈许,耳目晰。”在土人的引导下,他好奇地从破损的缝裂中进入金字塔内。进口又陡又窄,上下左右都是纵横累叠的大石头,一片漆黑,只能秉烛前行。他开始如蛇爬,后再似猿攀,“一步一跌,时虞颠扑”,又“石震有声”,令人“神魂失倚”。通道弯弯曲曲,“趋前失后,退后迷前”,走了好一阵方豁然开朗,原来进了墓室。其实里边并没有什么出奇的东西,只有“一石棺无盖,形如马槽,击之铿然,放于壁角”。他们在墓中盘桓,往返达三小时之久,因过度疲劳,“出则一身冷汗矣!”张德彝的这篇游记成了中国人第一次对金字塔的直观记载。
  第一个记载西方避孕套的中国人。在张德彝所写著作中,两次提到域外有一种叫“肾衣”的物品,如在《航海述奇》中提到他在法国的见闻时写道:“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他《欧美环游记·法郎西游记》中记载再游法国时的见闻:“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具之上,虽极颠凤倒鸾而一雏不卵。”他认识到避孕套的两大功能:预防性病和计划生育。但是,他用儒家思想对其进行了抨击:“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闻也。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一个描述西方医学的中国人。他认为西医之外科,动手术治病,其灵验决非中医之所能及。他在英国医院见医师治一妇人,“以尖刀割其肩下,长三寸许,自内剖出一骨,如鸭卵形。血尽,即以线纫其口”,此妇不久病愈。他说,西方医院的病房内十分洁静,每一房内有“舍身义女”扶持病人。舍身义女(即护士)与医生配合,共同医疗、护理病人的组织形式,在晚清的中国医界是没有的。
  第一个对西方的政治体制作了记载的中国人。张德彝参观英国议会后说,议会中有公举六百余代表的席位,“凡有国政会议,其可否悉以众论而决。其极坐之三大臣,有议论不足服众者,许公举以罢其职务”。他旁听英国法庭,说:“其承审者十二人,昂然上坐,两造立于左右四五步外。事有不平,悉听十二人评断。断之不决,另请十二人,无有刑讯。”他提到法国国王观剧,“并无仪仗护卫”,王子平日行动与庶民相似。瑞典君臣相见,臣下“只垂手免冠”,绝无清廷三跪九叩首那样的隆礼。这些记载显示了西方资产阶级政体的民主性质,其君王对臣民的态度异于清朝的不可逾越的封建等级制度。这无疑给了张德彝相当深刻的印象。
  张德彝对西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和记载,使他在开启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的过程中贡献极大。只是他对西方的观察,仍旧是固有的角度和立场,这是令人遗憾的。当然,我们无法要求张德彝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具有更加开放的视野。他在本质方面,仍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在旧金山,张德彝的笔记记录了他同一个美国化了的华人发生摩擦的情况。这个华人已经来到美国七年,学习基督教。张德彝训斥他道:“你已经剪了你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的辫子,你又怎样有脸回到中国去呢?你已经改穿美国服装了,我们不再把你看成一个中国人。你学基督教吗?你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传统。在你死后,你还有脸去见你的祖宗吗?”
  张德彝一生周游著述,他的无心插柳却为封闭时期的中国国民开启了一扇可视之窗,时人称奇。1918年,张德彝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有人赠挽联曰:
  环游东亚西欧,作宇宙大观,如此壮行能有几?
  著述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斯真名士不虚生!
  这样高的评价应该说是符合张德彝的实情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唐诗明 [标签: 西方 行者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文化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