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渗透中西方文化意识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渗透中西方文化意识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个论文联盟http://人初学英语,半懂不懂的。有一天,他上街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老外,他很有礼貌,就忙说:” i’m sorry!” 那位老外也很有礼貌,马上应到:”i’m sorry, too.” 这个人听了又说:”i’m sorry, three.” 这时候老外就纳闷了,问:”what are you sorry for?” 这个人本来想走来着,这么一听就很无奈地继续说:”i’m sorry, five.” 可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我们就不能正确表达意思,语言也就失去了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语言又反映文化。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使语言学研究不止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为使中国更积极地广泛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等事务,学好英语这门国际交流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有不同的风俗,信仰,道德价值观,历史,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又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来自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们之间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交流障碍。Www.11665.COM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西方文化,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然而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少,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喜欢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去理解英语,很容易产生交流上的误解和障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新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即使学习者正确使用语法、词汇、改善其交流技巧,也不能保证学生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中能够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理解交流。文化意识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不妨把文化教育融人到语言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唤起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兴趣,进而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论文联盟http://,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英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点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词汇文化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上。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4a dog一词时,要告诉学生,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如果用英语说汉语中的“走狗”为running dog,这是不对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西方人把狗视为朋友,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意,将它视为宠物,倍加爱护。。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 tired.在中国人眼里狗则是一个贬义词,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常被用:“狗腿子”,“狗头军师”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又如在教授old一词时,告诉学生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 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
  (二)礼仪文化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信仰、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即文化不同,所以带来不同文化的语言有很多。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6bunit5 the seasons时,有一篇阅读理解,不相识的两个人初次见面就谈论天气,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英国人见面寒暄聊天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而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对方:你吃了吗?”学生一脸茫然。接着,我对学生适时地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快,在英国北部更是明显,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刻可能就刮风下雨,阴晴不定的天气永远是个好话题。而中国是一个粮食大国,“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见面会问“你吃了吗?”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所以有时会问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表示对你的关心。在教授牛津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一课时,我为班上即将过生日的同学举办了一个birthday party,当她收到同学们送的礼物时,我就让学生比较中西方接受礼物的差异,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打开礼物,且说:“让你破费了”等;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连声称谢“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it。”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三) 节日文化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论文联盟http://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每逢这样的节日,我都会进行专题介绍,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文化。例如,在教学christmas一课时,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圣诞歌曲,介绍christmas tree的来历,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美丽的圣诞树和丰富的圣诞活动,尽量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刻体验圣诞节文化。同时,我还开展 “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四) 色彩文化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在教授牛津英语颜色一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绿茶是green tea, 那红茶怎么说?”有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red tea.”当我揭示答案是“black tea”时,学生都傻眼了,怎么会这样呢?接着,我介绍了几种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象征意义。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它还象征美丽、漂亮。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西方文化中的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所以中国人结婚穿红色,而外国人则穿白色。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现在中国人结婚穿婚纱,而外国人则是穿唐装。
  当然,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远不止这些,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学生把单词、语法都掌握得非常好,如果对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事物缺乏认识,还是会产生理解的偏差。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其所在的文化语境。
  四、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其他途径
  (一)观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
  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选择一些动画片放给学生看,如迪斯尼和梦工厂的电影就比较易懂,也可以推荐一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些好的电影和电视剧让学生们回家看,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消遣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看到了英美国家的地理风光,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电影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如《i, robert》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眨论文联盟http://一只眼睛的表情在美国文化中可以代表信任。
  (二)欣赏英文歌曲
  歌曲本身就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欣赏不同的英文歌曲,学生在学到新的英语语言的同时可以了解到英美国家的歌曲发展历程和相应的文化。例如在教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35 our village一课时,课前用一首轻快地美国乡村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本课主题。
  (三)秀英美风情的照片或者自己的英美旅游照片
  图片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国外的样子。在讲授相关内容时有必要添加相应的图片使学生印象深刻。
  总之,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外,还必须加强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人,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尽量消除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如此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消解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障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刘莎 [标签: 渗透 西方 意识 西方 渗透 意识 西方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浅谈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异同
    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眼睛还是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小议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求索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中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
    略论中西方文化礼仪之招呼语
    从饭桌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