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探究浙江台州北部元宵节提前一天过的原因
【摘  要】作为一个古老且延续至今的汉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民俗和文化意蕴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复杂的。浙江省台州市的椒江、临海、三门、仙居等六地的元宵节皆是正月十四,比全国各地都提前一天,其食用的也并非是传统的“元宵”,而是糟羹。本文分析了这些地方元宵节提前一天过的原因。元宵节作为“东方的狂欢节”,应该是隆重的、喜庆的,但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传统佳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元宵节  糟羹  狂欢  非物质遗产保护

        元宵,又称“上元节”,是汉族的一个非常隆重的传统节日。“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为“开始”、“第一”,正月即为元月,且古人称夜为宵,因此,正月十五是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如果说春节是一台走亲戚、串朋友的年度大戏,那么除夕夜便是这台大戏的高潮,而元宵夜则是这台戏的压轴好戏、落幕节目。相对于除夕夜的合家团聚,元宵夜则是“灯火阑珊不夜城,火树银花满天飘”。在这热闹、喜庆的气氛中,春节大幕徐徐落下,拉开新一年紧张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传说很多,是非莫明。但史书确切记载的材料只有汉武度和汉明帝说。且从汉代以来,经过唐宋明清的洗礼,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赋予了更多的意义。Www.11665.CoM元宵节一直都是汉民族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正月十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全国各地均用自己本地的风俗、习惯来欢庆。在浙江省台州市的椒江、临海、三门、仙居等六地和宁波的宁海、象山(原属于台州府)的元宵节皆是正月十四,比全国各地都提前一天。关于元宵节期之所以提前一天,在民间存有多种说法。
        临海民间有说秦鸣雷,生弥月丧母,五岁丧父,出嗣于伯父秦文,未几亦亡故,由其伯母杨夫人抚养长大。嘉靖二十三年(1554),秦鸣雷27岁中进士,阁臣进呈拟第三,时方明世宗祈雨效坛,看其名,大喜,亲擢第一,为状元。秦返乡,看伯母杨夫人,对其极为孝顺。因杨夫人信佛,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戒荤戒素,为使其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特将元宵节、中秋节提前一天庆祝。
        三门民间相传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继光带兵进驻临海桃渚城,粮草紧缺,为了不使城中百姓增加负担,解粮官想出一顿饭两顿吃的办法,他带领士兵把剩下的粮食磨成粉,熬成糊状,再加入各种蔬菜、豆制品和调味品,混合煮成一大锅,来填饱肚子。消息传出以后,桃渚城百姓非常感动,为纪念此事,就把元宵节改为正月十四,提前一天庆祝,而这种混合煮成一锅的“糟羹”也成为当地元宵节的传统食品。不过也有说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于是将计就计把元宵节提前一夜,从而一举歼灭敌人。从此,元宵节改为十四。这个说法在民间最为主要和普遍。
        天台民间有说,元末黄岩人方国珍起事,占领了台州、庆元(今宁波)、温州三路,方国珍为了防止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军队利用节日来袭,因而将元宵节、中秋节提前一天庆祝。
        在各地也有唐初建城一说,相传筑城当天恰巧是正月十四,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冻得筑城的百姓双脚麻木,无法正常工作,无论筑城的官员如何催促,工作效率依旧无法提高。为了能尽快完成工程,有一民工心想天气寒冷,只有喝酒才能御寒。可是民工都是穷人,没有钱买酒,于是他向筑城官建议:老酒糟里有多余的酒,去酒坊里弄来酒糟,加上米粉和蔬菜,煮几锅羹给大家吃,来抵抗寒冷。于是,城官派人到酒坊弄了几担酒糟,烧了大批的“糟羹”给民工食用,民工吃了以后,果真不再感到寒冷,干活也越发有劲,工程的进度也大大地提升。城造成以后,城中百姓为了以志纪念,就保留了正月十四过元宵、食糟羹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五花八门,孰真孰假,是非莫明。关于元宵节的孝子改节一说。查阅相关的史料可知:嘉靖二十三年(1554),秦鸣雷在27岁中状元后,被授为翰林院修撰。二十九年升左春坊渝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任尚书。秦鸣雷中状元后担任中低级的文官,以这样的职位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即使秦鸣雷再孝顺,以这样的职位要改变州级区域的风俗习惯,似乎显得影响力不够。即使在隆庆五年(1571)他担任了尚书一职,但那时他的伯母杨夫人早已亡故二十几年了,更不会因为孝顺伯母而改变节日。
        关于三门民间流传的戚继光抗倭而改节一说,虽然广为流传,但根据笔者查阅相关的史料,嘉靖年间,倭寇最活跃、猖獗的时节,并非在正月里,一般在每年清明节后的农历三至五月间。而查明史、台州有关地方志也并没有戚继光在元宵节前后在台抗倭的记载:
        明景泰六年(1455),倭寇进犯键跳所。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倭寇进犯三门湾境内,是年开始至三十一年(1552)倭寇连岁入侵娄坑、海游、沙柳等处,大肆抢夺。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盘踞石马林(即今沙柳),抗倭名将、台州知府谭纶会同参将牛天赐剿平之。
        明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进犯龙山。抗倭名将宁绍参将戚继光战败之,取得台州首战大捷。
        另外,关于方国珍改节之说。有资料记载: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方国珍攻下台州。至正十五年(1355),又攻下温州、庆元(今宁波)。根据现今各县市存有十四过元宵节、食糟羹的民俗,只有台州市的临海、三门、天台、仙居等六县和宁波的宁海、象山两地而已。由于宁海自晋太康元年(280)起,一直属于台州(临海郡),在明朝时,附属于台州府(台州府下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太平,共六县),直到1958年划属宁波。而象山自唐神龙元年(705年)分宁海和时属越州的鄮县置,立县时属台州,到广德二年(764)改属明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置。 
方国珍为了防止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军队利用节日来袭,因而将元宵节、中秋节提前一天庆祝,但其攻陷的三地与元宵节流传的区域很不相同,故可以排除。
        如此,关于十四过元宵节的民俗就只剩下唐初的筑城一说,台州原为临海郡,在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江南一带进入唐版图,继而州县重新设置并命名,原临海郡的地域从州分出设置为台州,并马上组织筑城。台州城最初建于东晋末年,系郡守为抵御孙恩义军依托龙顾山而筑,范围较小,唐初大规模扩建。其筑城的时间与民间传说和以正月十四为元宵节习俗的流传区域较为吻合。
        且在饮食方面更是相似。台州流传着“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的言语。在这些地方,每逢正月十四,他们所吃的并非是传统的元宵(即汤圆),而是糟羹,相传是用酒糟与蔬菜等兑成的。过去由于家里贫穷,只求温饱,糟羹的食材只是简单的豆制品、蔬菜而已。而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不再只满足于温饱。糟羹的食材一变再变,越来越丰富。如鲜猪肉、蛤蜊、冬笋丝、香菇、木耳、鱿鱼等等,用米粉调水,烧开,调成糊状,出锅以后,还要放鞭炮来告诉别人这家的糟羹可以吃了。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晚上,当地人吃糟羹是全免费的,什么人都可以到另一户家里吃上一碗鲜美的糟羹,且主人都以来自己家吃糟羹的人多为豪。如果这户人家上一年有结婚的新娘子,还得烧上几锅甜糟羹,民间称为“新娘糟羹”,以表示日子过得甜甜美美。所谓的“新娘糟羹”就必须是新媳妇亲手做,也可知晓这位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然后鸣鞭炮请全村的人来吃,如果味道好,大家吃得高兴,那么这位新媳妇就基本确立了在这个村的地位了,如果做得不好,大伙儿就会在背后唠唠叨叨的。其实,即使在21世纪,人们对妇女的要求依旧是较为严格的,如果作为一个媳妇,不会最基本的洗衣烧饭,即使夫家不会嫌弃你,村里的舆论压力也会压着你,敦促着你不得不“变”得“贤良淑德”。
        元宵节的夜晚,注定是灯火通明的,挂彩灯,放烟火,食糟羹,家家户户还要在每间房间点灯,称“间间亮”。一来为热闹的元宵灯会添上一笔,二来出门看灯会时可以防偷盗,真所谓是“一举两得”。在以前,人们还会将灯送至各家祖坟,称为“照坟墩”。而后男女老幼皆上街观灯,直至深夜。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中国的元宵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在元宵夜,人们赏灯笼、猜灯谜、放烟火,还举行舞龙狮、踩高跷、跑旱船等民俗活动。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曾描摹了800多年前的元宵节庆活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美国学者伯高•帕特里奇的《狂欢史》中追述古希腊集体狂欢的情景:所谓的庆典,一般也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宴会,巨额耗资由国家负担,人们身着华丽的服装,装扮成各种神女和追随酒神的狂女、精灵等,在全城各处欢歌起舞,互相嬉闹,开着色情性玩笑。三四月份要举行月神节和城市狄俄尼索斯的庆典。合唱队为纪念狄俄尼索斯唱起赞美歌,漂亮的男孩们舞之蹈之。夜晚,人们喝得烂醉如泥,然后露宿街头。
        在台州的元宵节亦是如此,即使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性质是类似的。巴赫金将民间诙谐文化多种多样的表现,按其性质分为三种基本形式:(1)各种仪式——演出形式(各种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各类诙谐的广场表演等等);(2)各种诙谐的语言作品(包括戏仿体作品):口头作品和书面作品,拉丁语作品和各民族语言作品;(3)各种形式和体裁的不拘形迹的广场言语(骂人话、指天赌咒、发誓、民间的褒贬诗等等)。
        元宵节当夜,其另一大主角便是各式各样的花灯。在三门地区,每逢正月十四,大街小巷,各主题广场,无不载歌载舞、欢声雷动、灯火辉煌。每年亭旁杨家村的板龙更是不可缺少的。杨家板龙已有400余岁,2004年曾以414米的长度,刷新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板龙的制作一直是一道很繁琐的程序,一直是口授心传,除了龙头龙尾要集体制作外,龙身是由村里的几家几户凑在一起制作而成的。道路两旁的人们一起张望着,等待着这条“巨龙”“飞过”。
        此外,当晚最大的主角便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了。广场上的年轻男女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元宵节的晚上,是年轻男女浪漫的情人节。他们是自由的,可以与自己心仪的异性朋友一起游玩赏灯。当然,在现在的社会已不存在如此封闭的思想,现在我们可以接受年轻男女的自由恋爱。但在以前,女孩们只有在元宵节那晚,才能被允许走出深宅大院,穿上亮丽的衣服,化上自己最为满意的彩妆,走出闺阁,加入元宵狂欢之中。人性正常的欲望被完全释放。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古时元宵节青年男女约会最真实、贴切的写照了。
        中国的元宵节是喜庆的、亢奋的,是中国汉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如今,有太多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把这些节日变得“一文不值”,整个城市的发展只剩下gdp。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如果我们的眼中只剩下那可怜的数字,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且最悲哀的是,现在有太多的年轻人“崇洋媚外”,哈韩哈日,对于西方的节日更是热情推崇。引用季老的一句话:“在旧中国,‘华人和狗,不许入内’,立这样的牌子的是外国侵略者。今天,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树立这样牌子的却是某一些中国人自己”。
        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地保护它。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的,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奇.狂欢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弗朗索瓦.拉伯雷研究[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政协三门县委员会文史组.三门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三门县委员会,1986.10
[4]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1
[5]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四册[m].北京:中华出版社,1959
[6]季羡林.季羡林文化沉思录[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9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叶晓华 [标签: 浙江 台州 元宵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究《鸿门宴传奇》中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从英语电影探究西方文化的渊源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
    探究中华科技文明之河的“两岸风光”
    探究核心文化 精炼古镇品牌
    浅析浙江区域体育文化特征之研究
    区域性高校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以“…
    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
    9O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
    美国纸质报纸局限性探究及长期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