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文化:从中庸到和谐
[摘要]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体系中,“中庸”是核心观念,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到了近代,这一观念被偏离和否定。直至现在,和谐社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命题,要求我们反思和谐文化与“中庸”文化的联系,吸收“中庸”文化的精华,创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中庸” 传统文化 和谐文化
  
  一、“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
  “中庸”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它以被儒家及中国多朝统治者奉为经典的《中庸》文本为依托,经由孔子、孟子成其型,在汉朝经董仲舒之力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社会,对每一个中国人心理和行为产生了纵深的影响。
  1.“中庸”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儒学从西汉武帝时期取得“独尊”的地位,从此,中庸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方哲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而这种行为模式理所当然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
  2.中庸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自周朝井田制得以全面实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封建制度,就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农耕社会的基调。这种经济模式显然是和统治者“中庸”的施政之道紧密联系的,“择乎中庸,辨别众理”。
  3.中庸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中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方面,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儒家文化史,可以说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就是中庸。从文化建构来说,它涵盖了精英阶层乃至市民阶层,尤其构成了以封建官僚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英阶层的知识体系。www.11665.coM从而借助这些精英们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二、对传统“中庸”文化的偏离和否定
  1.从洪仁玕到康、梁
  虽然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之一的洪仁玕随起义的失败而淡出历史,但他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中因时制宜的精神以及学习西方、推行工业化的措施无疑是以相对激进而且偏离,中庸的方式对传统政治经济理念提出了挑战。
  如果说洪仁玕的施政理念只是一种观念挑战,那么康、梁等六君子的戊戌变法就是改造传统体制、吸纳西方思想、突破“中庸”之道的改良主义实践了。
  2.新文化运动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干将的带领下,优秀的知识分子们以《新青年》等进步杂志为阵地,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猛烈进攻,掀起了思想和文学领域的革命,完全否定了封建主义旧文化,积极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彻底摈弃了儒家“中庸”的旧传统,坚决捍卫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
  3.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建立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干将,又成为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以暴力革命为特征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更坚定地宣告了新文化对传统“中庸”理念的突破,而1921年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则科学地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党的信仰,坚定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伟大理想。这一时期的文化则彻底否定了以“中庸”为核心理念的传统文化,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并取得“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成果。

  三、和谐文化是对中庸文化的回归和创新
  1.和谐文化是对中庸文化的回归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我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6年文革结束,在抛弃传统中庸文化的同时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而进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实际相脱节和对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绝对否定,这不仅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这种否定使文化丧失了存在的根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践被确立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并没有完全抛弃中国传统的“中庸”观念而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国情为基点对“中庸”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科学的再认识,“中庸”文化发展为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对“中庸”文化的回归和继承。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和谐。“和”是和平,反对对抗与冲突,防止矛盾的激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庸”观念中的“中”与“和”相通。而我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最好的现实诠释。“谐”是协调、妥协,需要大度的容忍、灵活的手腕和超然的智慧,在这一点上与“中庸”观念中的“庸”有很大联系,而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可以说正基于此理。和谐对中庸文化精神的回归和认同,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吸收过程,这一过程标志着从斗争专政的实践转向了和平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传统的中庸调和转向包含现代内容的新和谐。
  2.和谐是文化对“中庸”文化的创新
  首先,在这种和谐文化中,“和谐”是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的、发展的“新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前提是发展,发展进步是和谐的基础。只有发展才会提出和谐问题,没有发展的和谐不是和谐,而是封闭内耗和平均主义。
  其次,这种和谐文化是吸收式的创新型文化。这种吸收既面向世界又直面传统,这种创新既灵活大胆又科学理性,与热衷于训诂注解的传统文化相比,更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四、创建和谐文化
  1.创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第四,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2.创建和谐文化的原则和途径
  创建和谐文化须遵循四个原则:第一,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第四,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由于和谐文化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着力从以下方面着手创建和谐文化:第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加强诚信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养成文明生活方式。使崇尚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第三,着力引导社会舆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生动和谐的社会主流舆论。第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吸收、继承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世忠.论重用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探求,2002,(4).
  [2]杨伯俊.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荆月闵 周鹏 [标签: 中庸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