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广东没有文化底蕴吗?

  一直以来,于有意无意间,许多外省人总喜欢把广东视为“文化沙漠”,而不少广东人好像也或多或少地自认了这一评价。广东是否真的没文化,真是欠缺文化底蕴呢?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广东绝不会没有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广东在文化层面上如果不是比别的省份要好的话,至少也绝不会比谁差。

  当然,在这里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究竟什么文化?究竟怎么样才算有文化?我们都知道,文化不过是人类各种活动承载于各种载体后的一种具体表现罢了。它虽然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却绝不是空泛的东西,它有着许多可看、可听、可感的载体,能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我一向认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文化的存在,分别之在于先进还是落后而己,而无所谓有无文化”的说法。我们广东的历史传统文化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丰富得多,积淀也不比谁差,它曾结合地域特色创造出与其它地方大不相同的“粤派文化”。

  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岭南也不例外。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和精神面貌,粤剧、客家音乐、潮剧等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所以说起历史文化,中原很丰富,而广东也并不差,广东的南越王、南华寺等都很有代表性。而汉民族七大民系,广东三大民系就占了其中之三,分别是客家、广府、闽南,此外还有不少亚民系,试问又有哪个省份能有像广东这般丰富的民系文化呢?

  倘自 12 万年前的“马坝人”算起,从曲江的“马坝人”到广州的“南越王墓”;从韩愈的治潮(潮州)到包龙图的理端(端州、肇庆);从近代以来,广东做为革命策源地输出的种种革命理念,到改革开放后席卷大江南北的广东风暴;从深圳输出的时尚文化,再到广州的饭食文化(现在全国起了多少各式茶楼呢?);从被誉中华民族唯一的茶道传人的潮汕人的工夫茶文化,到被称之为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千年迁移史的客家迁移文化,广东何曾欠缺过文化?

  所以说,做“广东没有文化”这一结论的人,本身就是没文化的体现。WWW.11665.COm这些持“广东文化虚无论”的人,除极少数是因患“红热病”而故做此言外,大多是因为对历史文化现实的无知,鹦鹉学舌般人云亦云,所以才会妄做此无知之断论。

  从张九龄、六祖惠能,到倡诗界革命的黄遵宪,再到近现代的梁任公、康有为等一众文化大师级人物,一千多年来,广东几何曾欠缺过文化名人?另外,从韩愈到苏轼、包拯,广东还存在着相当数量被贬到广东的文化名人,这就如那些在北京、上海创造辉煌的文化名人没有几个是真正土生土长的一样,他们也是完全可以算在广东或曰与广东有关的文化名人之内。

  不过,就算抛开故往不提,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广东的文化名人也一样是层出不穷。例如:有杰出音乐大师马思聪;文学大师陈残云;被誉为“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著名雕塑家潘鹤;著名作家刘斯奋;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就是时至今日,这些名字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他(她)依旧响彻云霄、影响深远。这些文化土壤还不够深厚吗?广东怎么可能会缺少文化底蕴呢? 

  所以说,千百年来,广东从来就未曾欠缺过“文化”,它一直存在在南粤这片热土上。广东文化源于本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嫁接,故时常从中原大地上汲取养料,不过也不时反哺中原文化,给中原大地带去一片又一片的清风,注入众多全新的血液。正是岭南文化那种海纳百川般的包容并举,既吸收了无数中原文化的养料,亦汲取了不少海外文化的精华,所有这些经岭南文化所擅长的融会贯通之后,再源源不断地反哺到中原大地上去,使中华文化能够不断地吸取清风、注入新血,而不至彻底僵化老朽。因此也可以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万载而不倒,亦有以广东为首的岭南文化的一份功劳。总之与其说广东没有文化底蕴,倒不如说广东未能充分挖掘这厚厚的文化遗产,未能真正打好“文化牌”而来得贴切。广东欠缺的是对这些“文化”的包装,缺少的是对这些璀璨文化的宣传。



  这从对冼星海、马思聪、钟敬文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的遭遇可以看出,广东对他们又做了什么像样的宣传了呢?而同是山歌,在一部电影《刘三姐》之后,人们一提起山歌,首先想到的会是广西桂林,而不是身为山歌之乡的梅州。(据说《刘三姐》一剧中刘三姐等哼的山歌调调,其就是来自梅县)为什么本是广东的东西,却在广东丝毫吃不开,而非要到了别的地方才能发扬光大呢?

  所以,广东之所以会被外人如此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于自己。众所周知,广东商业文化发达,是一个较注重实利,也即常言所说的较为务实的文化圈。而一般写小说,都是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益的,故这就直接导致了广东难出高质量的“大部头”,难出能有巨大影响力宣传广东特色文化的小说、电影等文化精品。自然而然,这就使外界在了解广东的方法上,会出现巨大的偏差,因为他们更多的是来于电视、电台等快餐式文化传媒的直观了解(前几年,省外甚至是中央级电视媒体,不都是喜欢把广东人塑造成“暴发户”代言人形象的吗?)。

  记得曾有人总结这一情况而说过这样一句话:“广东写“大部头”的小说家不易见,而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专栏作家”却多如牛毛。”这固是因为广东的商业文化使然,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广东文化在传承中的无奈。

  另外,广东在这些年来,一直都只会跟在香港后面,拍一些毫无个性而十分粗糙的泡沫电视节目,而对张九龄、惠能等一众真正的大师级人物(惠能还好一点,而同一等级的道教大师罗浮葛洪、明大儒增城湛若水,提到的更是没几个),却极少能够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来宣传他们。以至就算是广东人自己,年轻一点或没刻意去留意的,也根本不知道谁是“冼夫人”,谁是“宋湘”。

  还有,现在一讲到古猿人遗址,国人一般都会数出云南的“元谋人”;北京的“北京人”;浙江的“河坶渡人”;陕西的“蓝田人”,可又有几个人知道广东曲江的早期智人“马坝人”?这里边,就存在着很大的宣传失策问题了。又如梅州黄公度的“人境庐”,本是一个能很好地提升文化层次的好项目,可却任其默默于无名中。(“人境庐”是清代广东名人黄遵宪所有,位於梅州市郊周溪畔, 其意取于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

  总的说来,相较于其它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广东在对文学、艺术和民俗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上还显得非常的不足,比如富有特色的岭南建筑、岭南画派和客家音乐、潮汕工夫茶等,就未能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去重视开发它。当前,重视本地文化,把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大课题。广东,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历史、认清本地文化后,才不会再被人误为“文化沙漠”。

  最后,我承认广东在文化层面上,还有许多工作未做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但却绝不能认同据此而将广东文化“虚无化”的论调。广东绝不是什么“文化沙漠”,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更不会是!广东文化不仅存在着,而且还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今天之所以对此感觉不强烈,只是因为我们还远未能真正去开发这富矿,还有相当多的东西正在默默地等待着我们去认识。

  在这里,就让我们用一句“养在深闺待人识”来做结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发现”那深藏着的“广东文化”吧!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广东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以亚运志愿文化推动广东高校班级文化重构
    海洋文化 促进广东迈向文化强省的关键
    论阮元与《广东通志》的编纂
    民国初年广东乡村的基层权力机构
    广东梅州人与湖南人改写中国近代史
    试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广东韶关为例
    清末文献中的广东“绅商”
    中国究竟有没有“封建社会”
    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
    论析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华侨华人文化市场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