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探析

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探析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论文联盟http://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抬升,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如贪污腐败、诚信缺失、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滋生,而且这些现象在一部分人中间还很盛行。因此,正确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探索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思路与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几千年来创造并传承了极为丰厚的道德文化。比如,为官要施仁政修官德,经商要讲诚信修商德,为师要讲师道师德,做人要讲修身重品德,为人处事要以德服人,统治者治国理政也要坚持德主刑辅,形成了尊老爱幼、父慈子孝、扶弱济困、见义勇为等诸多道德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道德建设更加重视,坚持用社会主义新型道德教育人民,弘扬正气,积极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严于律己、公正诚实的道德行为规则,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规范体系,出现了精彩纷呈的乡规民约和市民公约,道德模范人物和优良道德事迹不断涌现。WWw.11665.com[2]但也应当指出,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旧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被逐渐打破、摧毁, 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正在逐渐建立。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道德秩序也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不稳定时期,表现出了道德秩序的混乱和道德扭曲现象,即道德失范。
  1. 官德滑坡。官德是官员的从政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面旗帜。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政绩造假,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公然耍弄特权;一些没有特殊背景的人为了获取政治权力或者经济利益,大肆向领导干部行贿,用金钱、实物,甚至色相等换取官职或利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屡禁不止。腐败已成为危害社会、损害党的形象的社会毒瘤,“权力商品化”已成为一种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根据中纪委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 年全国处分县(处) 级以上干部5098 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 人。[3]有些在枪林弹雨中不曾倒下的英雄,却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一些不畏艰险的改革勇士,却落马于钱魔之下。这是当前在政治领域里官德沦丧和败坏的最突出表现。
  2.商德滑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信用严重缺失,制造伪劣商品;诋毁竞争对手,虚假广告宣传,侵犯他人经济利益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耻现象比比皆是:企业不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为耻;商人不以坑蒙拐骗为耻;生意场不以非法经营、欺行霸市为耻;消费者不以挥霍无度、奢侈浪费为耻;为了追求更豪奢的享受,不惜贪赃枉法、不惜出卖肉体和人格。市场信用的严重缺失和经济主体耻感的极大缺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4]
  3.公德滑坡。公德至善、行为高尚本是公共社会人们的追求和理想。但近年来,追求和理想对公共社会个人生活的激励作用被庸俗地实用化,体现理想和信仰价值的道德人格对公共社会一般民众精神生活的影响呈弱化趋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做的一项“有无信仰”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有信仰”的仅占28%。这表明,信仰危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还很严重。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期,理想信仰危机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从而又导致了消极道德观和价值观膨胀,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蔓延,伦理观念肆意践踏、社会公德严重缺失,职业道德普遍匮乏。反映在人际关系上,人情淡薄冷漠、人心叵测,见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危不救、见困不济、见险不上、明哲保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行为日渐减少,诚信理想岌岌可危。总之,无论是社会宏观或者微观层面上,反映出大量的损人利己、丧失公德的行为,凸显了当前社会成员道德失论文联盟http://范的泛化。
  4.文德滑坡。一些社会精英道德水准下降,如一些文人、名人缺德,说斯文扫地也不过分。一些文人、名人社会责任感淡化,没有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高尚的事业,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禁不住怦然心动精力分散,对人文社科研究敷衍塞责误人子弟;在学术态度上,个别文人、名人心浮气躁,不愿做扎实的研究工作,只想弄虚作假、东拼西凑,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为己有。还有个别教师职称到手,就满足于吃老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精神。[5]论文抄袭、成果剽窃、买卖文凭、骗取职称、炫耀隐私、互相攻击乃至雇凶杀人等,乃是文德滑坡的集中体现。
  二、道德失范主要原因分析
  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根据现实的社会存在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 建构个人的道德体系。因此,“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 这种格局一方面使自由、平等、开放、理性等价值观念得以伸张; 同时, 由于市场过分强调个体价值理念的确立, 从而使当前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真空的现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6]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根源的解释, 都很难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换句话说, 这复杂现象是社会多层面的变迁发展及问题的综合反映。对于当下严重的道德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把握其复杂原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体原因与群体原因,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国内原因与国外原因,浅表原因与深层原因,等等,这里就主要原因作如下分析。

 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 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7]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这一新体制的建立和深入,我国社会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和变化。市场经济强烈地冲击着封闭保守、等级特权、小富即安等传统落后价值观念, 有利于形成讲究实效、平等竞争、追求人生价值、发扬科学民主等价值观念。但是, 它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一样, 又有有害的一面。可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道德生活中, 联系着善与恶、美与丑两极。正如一位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市场经济有四大负面作用: 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矛盾; 私人成本与社会公平成本相矛盾; 竞争中浓厚的利己价值观与社会公平价值观相矛盾; 效益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矛盾。”[8]社会经济生活决定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市场经济由于它本身具有功利性、竞争性和盲目性, 同样会把失去理智的人们引进冷酷无情的金钱战场,反映到道德观念上就是人格并不重要和善恶标准的黑白颠倒。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9]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 在货币的驱使下, 一些人把忠贞变成背叛, 把愚蠢变成明智, 把恶行变成德行。这是当前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2.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几千年以来,创造了灿烂的传统道德文明,不少道德思想的精华至今影响深远。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伦理道德,这种重群体轻个人的价值观是两千多年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基础。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国门洞开,中国人“天朝大国”的迷梦破灭,促使中国人不得不反思中国的文化和道德。经过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革等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受到严重冲击,传统价值观被颠覆了。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西方的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加快了多元价值观取代传统价值观的过程:一方面,使我们能更多地接触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更好地发挥了人们的主动性、积论文联盟http://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丑恶现象,如纳妾重婚、嫖娼吸毒、黑恶势力、武装犯罪等,成为当代道德文明正向发展过程中的逆流;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西化”渗透,在意识形态领域以民主、人权等口号推销其价值观,加上个人本位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极度膨胀,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价值观沉渣泛起,腐蚀人们的思想,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盛行。原先视为神圣的道德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遭到肆意反叛与亵渎,人们普遍丧失了对终极价值的信仰,丧失了终极关怀的精神慰籍。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引发价值迷茫,人们关注的问题日趋现实化,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就丧失了神圣的主导地位。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领域,客观上就存在着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计划经济时期道德价值观、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使道德评价丧失了统一的标准。众所周知,道德评价是道德主体对自身行为合理性、正义性、崇高性的理解,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道德理想因产生“敬意”而做出肯定;对卑下的行为、庸俗的品质、低级的趣味因产生“耻感”而做出否定。在道德价值整合度较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对荣辱、善恶、美丑等是一目了然或约定俗成的,不需多加思索即可做出价值判断。但是,在社会转型过渡时期,由于受多重价值观冲突的影响,似乎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行为的是非善恶没有明确的界线。[10]由此导致了道德领域内的空前混乱,其直接后果就是道德秩序失范现象广泛地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3.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传统社会时期道德、计划经济时期道德和市场经济时期道德这三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道德。传统道德在当前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失落,有自身的原因,因为它毕竟是在封建社会条件下造就的伦理道德观,是建立在以“农耕”为本务,以家庭、血缘为本位的封建宗法等级的基础上。它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过高估计了人性,要求人人都做君子、圣人;它否认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人的主动性,如:一些束缚人性的规范,不仅严重抑制了自然人性,也是对人生命的不尊重;它的某些价值取向、个人心性的狭隘和文化保守主义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又被发展到极端,以致于连谈情说爱、举止打扮等纯个人行为,都被蒙上了浓重的道德批判色彩,强烈地压抑了人的自由、活泼的天性,已经明显体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所以,这种传统道德不应该也不可能仍处于当代社会道德的主体地位。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规范强调垂直奉献,藐视人的求利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违反人性的,体现了这一时期道德理论存在片面性、政治化。当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甚至相反,这本身就在大面积地消解着道德。所以,垂直奉献型的道德观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讲求的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的分配体制,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现实相矛盾,因为这种道德规范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道德层次。用先进分子的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道德失范是在所难免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长期滞后于现实,道德建设理论创新寥寥无几。从研究现状看,道德理论建设并没有取得像经济建设那样令人欣喜的成就,不能及时概括当代道德建设的新内容,表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社会公德体系;许多行业也没有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道德推广也无章可循;有时,面对道德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现象几乎一筹莫展。总之,由于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中存在许多与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使得道德理论存在许多与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使得道德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流于空谈,变成了无力的道德说教,甚至妨碍社会、行业和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行。转型期的社会变革给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呼唤着道德教育变革与创新。然而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忽视了现代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事实,忽视了现代社会对自主性和创造精神的呼唤,并对道德教育固有的主体性本质认识不足。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在解释现实的社会道德问题,尤其是价值观冲突的问题面前日显苍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传递时代建设、塑造时代品格,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建设动力的作用,彰显出我国道德教育的滞后性。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三、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途径
  道德的失范需要重新思考和建构当代中论文联盟http://国的伦理道德。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复杂工程,必须要沿着正确的途径推进,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1.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行动上加大力度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反复向全党和全体人民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教育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初,江泽民同志就严肃指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11]他强调,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因此,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分析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时,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做。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12]他强调,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他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思想道德的建设任务,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国际国内的教训一再证明,道德败坏了,一定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著名的企业,而且伤害了全行业,伤害了相关地区,甚至伤害了国家形象。这样的教训,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和治理各类道德问题,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觉醒起来,决不能对道德建设有丝毫的轻视和懈怠;就是要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道德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就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道德建设上,要做实功而不要务虚名,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始终坚持思想上认识到位、重视到位。要把道德建设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像重视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一样重视道德建设。当今世界,道德建设也是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建设。从当前来看,我国的道德失范现象直接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形象,影响了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评价。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获得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尊重、认可,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让法制建设成为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
  道德的后盾在法律,道德的底线在法律。使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加强道德建设、有效治理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道德主要依靠良心的自觉发挥作用。人的良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儿童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良心形成的过程,就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良心就是内化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言行会受到肯定和奖励,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言行会受到否定和相应程度的惩罚,人们在激励与约束相辅相成的机制中经受着道德磨练。这一过程表明,道德良心仅仅靠正面的肯定和奖励是不可能健全成熟的,而是一定要有相应的否定和惩戒机制,才能促使人们形成“趋善避恶”的条件反射并养成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健全成熟的道德良心。这就是说,道德良心既是“奖励”出来的,也是“惩罚”出来的。道德需要终身学习和修养。儿童道德良心形成的过程,与成人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心机理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动,面对新旧道德规范的碰撞激荡,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新的道德良心的养成,既要靠学习教育、靠舆论引导,更要靠制度强制,包括靠法律惩处的“威慑”。人们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公共秩序良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发达国家社会公德背后的法律支撑,当闯红灯、乱停车、随地吐痰等轻微违法行为的代价都高昂到承受不起时,人们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有道德”。中国自从实行“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车的人数陡然下降。这是道德觉悟提高了,还是惩戒机制奏效了?答案显然是:双赢!因为法律本身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力量,可以促使人们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将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并通过正确行为的反复强化、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矫正,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一种不再需要外部监督和意志努力的自觉行为。治乱当用重典,治理当前的道德突出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道德建设,加大对缺德行为的惩罚力度。很多道德失范的事件表明,违法与违反道德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要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群的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违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内的法律制度,强化诚信守法意识,打击经济缺德害人行为。要完论文联盟http://善涉及社会公德的法律制度,加大对破坏社会公德行为的惩罚力度,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秩序。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等既违反道德又违反法律的犯罪,要严厉打击,对潜在的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威慑。要把法制教育作为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使依法办事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引导全社会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
  3.大力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与衰,与其社会的道德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对道德的崇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要大力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要激发个人的道德觉醒。个人的道德觉醒是社会核心价值观这座大厦得以竖立的奠基石,要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觉醒。只有个人确立了道德实践的主体观念,增强道德的自觉与自律意识,使个体具备较强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产生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否则,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要珍惜民族文化的道德传统。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往往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立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之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道德文化内涵丰富,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是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因此,我们亟须加强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特征识别,发掘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第三,要与世界文明相协调。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面向世界,与世界文明相协调。不同民族的道德文化虽互有差异,但都各有所长。我们要按照“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原则,以海纳百川和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积极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使中华道德文化与世界文明相协调,并为中华道德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第四,发挥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履,德之基也”。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既是全社会道德觉醒的先导,又是支撑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主要力量。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对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知识分子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发挥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的重要推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道德修养,履行职业规范,践行社会公德,增强政治信用,积极发挥道德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遵守的表率作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曹峻 [标签: 中国 中国 建筑师 中国 道德 中国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
    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缺失
    从 道德黑客 看伦理世界观的转变
    从 道德黑客 看伦理世界观的转变
    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
    构建历史与道德的二元张力
    曾国藩统帅湘军的道德践履与人格魅力
    王船山道德修养论探析
    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的构建
    对多元价值背景中个体道德理性的检视
    试析传统道德文化批判与人的现代化
    浅论科学技术与科学道德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