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建构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摘要]在广西文艺发展历程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进入21世纪,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当代广西文艺更应将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作者的视野修养、道德建构及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成了当代广西文艺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广西文艺;和谐;发展;使命
  
  一、自豪:广西文艺曾经的辉煌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号召:“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徐悲鸿曾经说过:不懂审美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如今还有一种说法:不懂艺术的人,不能算一个现代人。这些话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文学艺术对于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十分重要。小而言之,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不会审美,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是一个品位欠缺的人。所以说,懂得审美与否,决定着一个人思维的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情趣。大而言之,文学艺术在构建和谐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是临时的工具,而是如鸟之两翼和车之两轮,将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始终。
  回顾半个世纪的广西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向贴近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的中国文学艺术的一部分,当代广西的文艺作品也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一段文艺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1950年至1956年,基本上是全中国沉浸在欢乐祥和气氛中的年代,如韦其麟的《百鸟衣》《凤凰歌》,包玉堂的长诗《虹》、诗集《歌唱我的民族》《凤凰山下百花开》,张化声的长诗《红旗的儿子》等,都得到诗坛的高度评赞。wWW.11665.Com尤其是电影《刘三姐》,其歌词讲究,音乐优美,戏剧情节有趣味,那诗意的审美韵味征服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1978年后,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朝气蓬勃的时代。反映这种时代风貌的广西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如壮族作家王云高与李栋合作的短篇小说《彩云归》表现了“祖国统一”的主题,这在当时的文学界属于一种突破性的成果。
  约从1990年代开始,广西跟全国一样进人了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在文学艺术所关注的思想文化领域,过去小农经济的文化习性跟现代法治社会的民主公平的理念也会产生矛盾,等等,这些都是新时期出现的新矛盾。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对现在“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负有审美评判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广西作家的创作在正面价值引导和推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自觉和努力。
  东西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就是从“不和谐”的生活中呼唤和谐的。小说中,虽然这残疾的一家成年人分别失聪、失明、失语,没有语言表达的方便,但是他们相互关心,相互配合,一家人也本来显得和谐可亲;但是,他们一家的周边的社会环境相当恶劣,加剧了“没有语言的生活”的糟糕程度,除了引起我们对不良风气的批判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我们更感到这一家子“身残志不残”、相依为命的可贵,盲人王老炳一家柔弱而坚强的生活品性,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确实令人钦佩。鬼子的小说几乎都以社会底层的悲剧型故事为题材,通过这些小人物在新的改革开放时期所蒙受的苦难,来警示社会的极限,来呼唤幸福和谐的生活。从辛酸的《妈妈的衣袖》到家破人亡的《被雨淋湿的河》等“悲剧三部曲”,鬼子站在苦难者的一边在悲切地呼唤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幸福。他自己曾经说过,坚持文学创作,就是“帮助人们建构精神家园”,在灵肉日益分裂的社会争取身心的和谐。
  除了文学,广西其他艺术形式也在倡导和谐理念,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就展示广西人民如诗如画的歌舞文化以及安宁幸福的生活愿景;大型风情壮剧《歌王》就展示壮族先民用山歌文化的智慧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佳话;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再现了明代壮族女将军保家卫国的英姿和民族团结的气象;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优美抒情的音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桂林漓江的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节,还将广西的这种和平友好的山歌文化推向了全中国和世界,使广西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这种“文化软实力”当然促进了广西的团结和奋进。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横向的社会结构看是一种矛盾统一体,从纵向的发展历程看,它是从“和谐一不和谐—新的和谐”的不断递进循环的过程,没有完成时态,只有进行时态。进行时态表示社会很有活力,而完成时态意味着僵化静止。正如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所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可能杜绝而是要正视这些问题,以求得新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和谐。所以,我们的文学艺术要在今天的经济建设高潮中及时和敏锐地发现问题,通过揭示、提醒和警示等形式,通过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感染力,来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反思:广西文艺的主要缺陷
  
  在广西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反观自身是必要的。如果实事求是地从大局乃至细部上找出瑕疵予以缮饬,必将有利于广西文艺保持良好的态势前行,必将能更好地发挥广西文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这也是广西文艺发展的基本点。
  下面着重以广西文艺发展格局中表现卓越的文学为文本,将其放在整个社会大文化发展中来横向分析,同时从广西文学自身的发展纵向来分析,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广西作家创作出有影响力的地域性作品不多。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从“广西作家”这个概念的定义范围的变化就显出端倪。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广西作品的特色是生活在本土的作家写出具有广西风味和反映广西地域生活的作品。但在上个世纪末,一批广西青年作家以特有的敏锐洞察力捕捉现实,在小说技术上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创作出许多具有艺术革新意义的作品,以“不折不从”的先锋性态度在中国文坛取得一席之地,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在“三剑客”的崛起,文学桂军地位及广西作为文学大省地位的奠定之后,广西作家的概念就有了转变——超越地域性,发起于边缘却消解边缘,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是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的力证。
  但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文艺应当有新的要求。当我们看到反映蒙古族文化的《狼图腾》、藏族文化的《尘埃落定》、中原文化的《秦腔》等民族文化力作在中国文坛上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发出铮铮强音时,我们广西作为一个民族地区明显弱势了。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民族文艺是一支奇葩,它们以特有的气质、姿态和品格,为中国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利用文艺这种形式,将民族文化从古到今交流与互动的关系反映出来,对于激发新的审美创造,对于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以及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广西最著名的艺术形象“刘三姐”,她智慧、善良、勤劳,能歌善舞,常常“以山歌敬乡亲”,深受老百姓喜爱,她是一个和谐的艺术典型,是广西和谐文化培育的一个代表。旧社会农村艰苦的生活没有泯灭这“歌仙”爱唱山歌、乐观旷达的天性,她总是歌不离口,“宁可三天三夜不吃饭,不能一天一夜不唱歌”。村里的人们都爱唱歌,喜欢向她求教歌诀,听她唱歌,据说,“数百里甚至数千里以外的人都来听刘三姐的歌,来人之多,把四周围的山都踏了……大家唱着刘三姐歌时,即使苦恼忧愁的人也立即会愉快起来”。刘三姐真诚友善地对待众邻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乡亲们也以山歌友好应答,大家以礼相待。刘三姐落难流浪,人们热情相助,诚恳礼待,给予慰勉和信心。刘三姐的故事传说折射出壮族人民嗜歌如命、乐观旷达、相互慰勉、和谐相处的美好的传统品格,这种友好和谐的品格影响到广西整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从而推动着广西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广西急盼更多这样具有广西气派、广西风味的作品问世,需要名家大手笔创作这样的作品,以达到将广西的地域文化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的,将人们的思想引领到共同的文化目标上去,从而产生某种亲和力和凝聚力,不断地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构。广西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像“土司”、“红水河”、“王城”等等都是具有艺术魅力的优质的文艺作品题材,这种创作资源会越挖越多。“黑衣壮”、“嘹歌”、“印象刘三姐”这些文艺作品已经走向世界,为壮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广西文学创作存在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文学布局不尽如人意一样,广西文学创作也存在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包括文学种类、文学题材等。我们需要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去反映同样多样化的生活。譬如,小说创作声誉日隆,其他体裁相对较为平静;各类生活题材挖掘者众多,重大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等则较少作家有勇气投身参与。
  广西的报告文学创作相对全国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当然也还是有好的,例如2007年王布衣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震惊世界的广西农民——广西农民的创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诞生暨草根民主启示录》(载《广西文学》2007年第4期)取得了创作上的成功。这部作品选择当代中国民主问题和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以当代中国农民做出的一件震惊世界的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事件作为创作题材,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强烈介入意识,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功。
  报告文学表现复杂生活的能力并不比小说差。说到广西的报告文学的缺憾,其中一个就是大手笔还不多,没有引起全国的关注,只是正在进步和发展。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心态浮躁了些,因为报告文学很容易会写成歌颂某个企业、某个行业、某个领导的作品,因为没有去更深刻地领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注意下工夫去描绘生活的细部,往往比较表面化地去表现生活。所以,这样的浮躁就使得作品分量轻了。广西比较年轻的作者写报告文学的时候,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其关键在于怎么理解生活,一个作家本身的思想要有深度和高度去把握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且要锻炼自己表现这种生活的能力。
  再拿别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为例,基本上有个规律:艺术水准较好,语言很精致结实,但内容和基调不是很妥当。在突出个人的同时,没有注意把个人和社会和人类共有的感情联系起来,缺少心灵的感受和生命的投入。有的散文为了反对崇高、反对优美、反对抒情,故意展示一些生活中很丑陋的东西,也不是个好现象。这是广西的散文要更上一层次必须处理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像彭匈、张燕玲这种学识丰富的散文家很少。广西的散文作家需要努力的地方是在坚持个人的体验的基础之上,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生命的投入,有感情的温润,要有精神性的追求。同时,个体应该跟社会、跟时代、跟人类共有的体验连接起来,要打通。当然也要体现广西的地域特色,比如广西这块土地的平民性、务实性、包容性。
  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世俗化、时尚化、极端个人化现象。应该说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整个创作大环境中凸显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有所扩大,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敏感期。有理论家提出“消费时代”的概念,如果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那么一些作家在创作上流于世俗化、时尚化、生活化,就是具有明显的消费特征。
  一些人对于搞文学或文艺的看上去颇为热衷,但这并不一定是出于对文学的真正热爱,更不是为了追求文学本身的价值,而往往是别有所图,借文学以追求别种价值,说白了是热爱文学所能带来的东西,如金钱名利以及种种的实惠,文学在他们那里完全是用来出卖与交换的尤物。像喧嚣一时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大多是贩卖私人的情感生活,格调低下,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达到畅销的目的。还有一些所谓的另类写作,在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写作动机上追求哗众取宠的效应,它和身体写作一样都非常喜欢媒体炒作,纯粹是打着文学的幌子替自己涂脂抹粉。这样的文字往往是最危险的,网络上的灵异小说、仙侠小说、色情小说的泛滥成灾就是一个力证。


  当文艺以世俗化、生活化、个人化等方式,反映广大民众的世俗生活和愿望要求,传递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五彩缤纷的时尚潮流信息时,它经过豪华的包装、充分的商业营销及商业炒作,以种种诱人的面目呈现于银幕、舞台、dvd、畅销书当中,题材多样的电视剧、异彩纷呈的歌舞表演、琳琅满目的文艺书刊和报刊给群众带来欢乐和快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为社会营造了祥和安定其乐融融的图景。这与构建和诣社会有相一致、相契合的方面。但要特别警惕的是,消费时代的文艺,恰恰在触及社会深层次矛盾、担当社会责任方面暴露了自己的严重缺位和不足。
  文艺家要承担起责任,自身必须加强自我超越意识及自我人格力量的修养。作家们的生花妙笔,应是和谐社会中一片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文学工作要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首先就要为构建和谐文化作出有益的贡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文学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内容和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动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给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辅相成。
  另一方面,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的南方,是边缘地带,属尚不发达地区。作家如何以一个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的激情与责任心去表达那些沉默的群体,关注底层,做到文化关注到达“边缘”,进入乡村、进入矿区、走向城市的边缘,真实而深刻地展现底层人们的存在状态。底层写作应该具有承担精神和对底层群体细致深入的历史性刻画,任何游戏、怪诞和形式的花招都是虚假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
  
  三、举措:迈向高层次的繁荣与和谐
  
  广西文艺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再创辉煌的历史转折点。如何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秉承民族文艺界优良传统,弘扬新时期广西人文精神,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建设文学大省乃至文艺大省,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这是广西文艺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认清文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广西地处西部大开发区域,同时又处于沿海地区,文艺家们面临着客观环境的多重考验:一是较为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对作家的思想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对文艺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出更高要求。广西文艺界要密切关注当前的文艺动态、文艺思潮和文艺界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通过评奖、评论、开展文艺采风等手段,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跟随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变革呐喊,为时代进步欢呼,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在文艺界坚持开展“三项学习教育”和“德艺双馨”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消除文艺队伍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要帮助文艺工作者增强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责任,严格自律,努力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为全社会的和谐起到表率作用。要增强理论创新的勇气,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实践中的新问题。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要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责任,坚持正确的文艺导向,鼓励具有思想锋芒、认识价值、科学精神和艺术个性的文艺作品,抵制那些低俗媚俗、麻痹意志、降低情操的精神垃圾,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要高度重视文学史、艺术史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文艺观全面、正确地评价作家、作品和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消除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思想混乱,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是广西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增长迅猛,让广西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与东盟十国合作的扩大,文化交流的内容、渠道、方式增多,各种文化资本、文化价值、文化产品的冲击日趋直接、激烈,广西文艺家创造的文化产品所遭遇的竞争将更为多方位。
  三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社会娱乐文化等迅速发展,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日趋明显,文艺自身要素正在不断流失,文艺的传统地位备受挑战。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都不可能导致人们放弃精神生活与精神需求,物质的丰富必然带来文学素材的增加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各阶层通过文艺可以寻找到心声代言人。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地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呼唤一大批文化建设中坚分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服务大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有理由坚定信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相互激荡的价值冲突面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感知生活、表现时代,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创作思想进步、艺术精湛的作品,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构建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净化人文环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坚持“三贴近”,体现广西特色。过去有的作者片面地认为,“主旋律”就是板着脸孔说教,其实不仅仅反映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才算主旋律,其他多种题材作品也都有可能表现主旋律。至于我们提倡的多样化,则是指在一种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指导下,多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文化形式同时存在。这就好比黄钟大吕与小桥流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皆为文学百花园的风景,只要是健康的、正确的,都可以并行不悖。时代性是文艺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时代典型,是时代赋予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一方面,我们要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擂鼓助威、鸣锣开道、热情讴歌,另一方面也应该洞察世隋、剖析社会矛盾,表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
  仔细分析,区内创作出成绩的几位作家,都长期以高度的责任感处于社会现场,以澎湃的激情倾注于实践,往往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点反思沉重的社会课题,不断拓展作品外延,使文艺作品形成鲜明风格,产生深刻内涵,具有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像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和《后悔录》、鬼子《被雨淋湿的河》和《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子》,映川的《不能掉头》、李约热的《青牛》等等,都是在文坛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大型歌舞壮剧《妈勒访天边》、壮剧《大儒还乡》,桂林的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等文艺作品也不同凡响。这些文化产品在思想观念、审美境界、文学水准、艺术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对全区广大文艺家而言均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佳作不断涌现,形成创作特色,是文艺繁荣兴旺的必然要求。在一系列特色中,地域特色往往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黄佩华的小说《红水谣》《生生长流》这两部作品将恢弘的叙事和历史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惊喜,为深具广西特色的小说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还有许多积淀的文化资源等着去开掘,等着文艺家们去创作出广西气派的作品。
  广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具有复杂的社会景观与人文景观,多年来文艺界一直呼唤着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不凡历程的作品,在这方面广西的文艺家尚须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广西作家面向全国的根本和优势在于立足广西,只有善于挖掘素材、捕捉新事物、吸收新思想,关注时代变革,关注现实生活,做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做时代进步的记录者,才能铸造出广西气派、广西风格、广西特色。
  将良性的文艺创作机制落到实处。在党中央更加重视文化,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提出,而且强调发展先进文化能力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区党委、政府已经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为繁荣广西文化事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共十六大以来,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大成就,就展示了区党委、政府对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等工作所作的重大规划部署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正确性。文学桂军的崛起、戏剧创作的突破、影视工程的建设、八桂歌海舞风的振兴和漓江画派的培育等“五大战役”成就了大批精品和产业;《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等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独领风骚;《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北京·广西文化舟”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项目威风八面。
  在此契机下,各级有关部门更应该把落实有效的文艺政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广西建设成为优秀人才聚集地、优秀作品展示地,共同努力推出更多名家大家、精品佳作。事实上,现阶段广西文学艺术创作主体的构成正发生着变化,除区重点文艺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画家作词作曲家外,一定数量的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也已成为文艺家队伍的组成部分。文艺作品的生产与经营方式、载体与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对广大文艺家的心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艺家队伍的管理、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一方面,要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尊重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充分尊重文艺家的创造性劳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任务、有选题地培养他们,营造热爱、尊重文艺创作者的良好氛围。广西文艺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仅需要大量文艺新人进行队伍上的补充,还需要一些成熟的文艺家具有明确的自我超越意识。尤其是对现实生存的深度洞察,对艺术想像力的强劲开拓。
  伴随着广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广西文艺事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最好时期。突出表现为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全区各地市纷纷将“文化立市”列入议事日程。但毋庸讳言,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体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同程度地存在,远未达到平衡、同步、协调前进。基层文艺创作队伍梯队建设不甚合理,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虞。最近几年,区文联举办了一系列全区范围的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及采风活动,参加者中有不少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一些经济较宽裕县市的文艺团体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管理,有固定场所、有活动经费,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艺工作者殚精竭虑、各展神通、谋求社会多方支持,仍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社会群体还不能充分享受应有的文化权利,这无疑将制约着文艺事业的发展。争取上级支持对广大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实现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和社会各阶层享有相对平等的文化权利,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要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要大力加强文艺交流。主管部门要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要不断强化为文艺工作者服务的意识,拓展服务渠道,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要尽最大可能,提供一些与省内外文艺界和社会各界交流的机会,提供一些深入火热生活第一线的机会,开展有意义、有影响的对外文学交流活动。帮助解决作家在深入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预防、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发展,千方百计为促进广西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总之,在广西文艺发展历程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进入21世纪,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当代广西文艺更应将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作者的视野修养、道德建构及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呼唤更加理解、宽容和促进文艺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成了当代广西文艺发展的努力方向。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杨映川 王绍辉 [标签: 建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文化军事战略建构中俄印大三国联盟破冰国际…
    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探析
    林语堂的民族形象建构与全球化时代的国人文…
    浅谈以建构跨文化观为旨归的跨文化传播学教…
    关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论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构的双向效应…
    重构历史与建构文化身份——浅析台湾原住民…
    建构主义背景下科学传播模式的论析
    林语堂中国文化观的建构与超越——试论从传…
    建构和谐社会应当利用“宗族”资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