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慈禧的不得已
摘要:大多数人认为慈禧是一个贪恋权位、为自保不择手段的人. 本文以几个方面来阐述慈禧其实是有其苦衷, 是当时的环境事物、局势逼不得已, 慈禧确实在政治上有其过错, 但是她的苦又谁知道呢。
关键词:慈禧; 政治;无奈
         自咸丰皇帝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病死, 留下遗旨:令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为辅政大臣, 赐给慈安御赏印章, 赐予同治帝同道堂印章. [1] 难道咸丰皇帝想不到同治帝年幼吗? 所以他将同道堂的印章给同治的意图很有可能就是预留给慈禧. 但是, 为防止吕后杀少帝的事件重演, 所以名义上将印章留给同治. 在同治年幼时, 由慈禧暂时帮助他和八大臣形成相互平衡, 当同治长大后, 再收回八大臣以及慈禧手中的同道堂印章. 
  一、慈禧与肃顺的斗争
        慈禧一直被认为是以卑鄙手段, 夺取政权的一方. 其实并非是这样.
  第一, 我们应该先看一看肃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肃顺在年轻的时候是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 经过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介绍被同样纨绔子弟的咸丰皇帝重用. 在“戊午科场案”, 肃顺将仅犯“失察之罪”但罪不至死的柏凌处死,并且导致“士人满狱”、人心惶惶; [2] 咸丰九年,肃顺又借“钞票舞弊案”打击户部尚书; 在协办大学时, 肃顺打击周祖培、翁同龢之父翁心存以及与以上几人政见一致的彭蕴章, 最后弄得彭蕴章不得不以就以为名 离开京师赋闲; [3] 并且肃顺在咸丰时期, 为了排除异己, 屡兴大狱, 弄得人人自危.
  第二, 咸丰帝留下两枚印章就是为了防止慈禧或八大臣一方独大, 即是皇太后有权力共同决策朝中大事. 但是, 肃顺等人在一次争执中, 居然说皇太后看奏折是件多余的事情. [4] 肃顺等人纠党忿争, 致使“声震殿陛, 天子惊怖, 至于啼泣, 遗溺后衣” [5], 小皇帝都被他们几个人吓得尿裤子. 我们不要忘了, 慈禧、慈安是女人, 但是毕竟是皇家的人. 可是大臣在整个清代, 和皇上关系远的自称臣, 关系近的自称“奴才”. 肃顺最多是奴才之人, 竟将小皇上以及慈禧等人吓哭, 杀头之罪并不过分. 
  第三,其实早在咸丰活着的时候,肃顺就一直奏请咸丰模仿汉武帝刺死钩弋夫人,立其子为皇太子之事. [6] 而当肃顺等人, 被监禁于宗人府时, 肃顺怒目呵斥端华和载垣 “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 [7]. 这说明, 肃顺早想杀慈禧, 只是慈禧动手早. 宫廷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一般人都不会选择坐以待毙. 如果不是慈禧先发制人, 死的就是慈禧,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般人都会选择生存. 诚然, 慈禧是一个权利欲望很强的人, 但是身在宫廷那种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的环境下, 即使她的权利欲不强, 最终也会被推上擂台. 
  第四, 肃顺一直劝阻咸丰皇帝回京城, 是由于京城有很多王公大臣包括恭亲王奕䜣那样的实权大臣, 回去他无法继续大权独揽, 所以他和慈禧之间不过是为了争权力败亡而死. 记得《恭亲王奕䜣》作者董守义说过这样一句宫廷斗争无所谓正义,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怎么能给慈禧冠上卑鄙的名声呢? 再看看肃顺处死时的情形, 薛福成的日记中记载:肃顺以科场、钞票案无辜受害者尤多, 都人士闻将杀肃顺, 交口称快. 儿童欢呼:肃顺亦有今日乎? 或拾瓦砾泥土掷之. 李慈铭也在日记中说: 是日肃顺弃世, 亲属无临送者. [8] 只能说慈禧为民除了一大害, 何谓卑鄙?
        二、慈禧的垂帘听政
        辛酉政变前, 慈禧被肃顺封锁, 不能接见外臣, 且当时是不可能接触军政大权. 政变后,她掌握了军事裁决权, 但是当时北京大部分大臣是恭亲王奕䜣的党羽,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恭亲王对慈禧并未放在心上, 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作为. 表面上是慈禧裁决, 其实, 和肃顺的那句话一样“皇太后只负责盖章就行了,”是没什么区别的. 
  《慈禧外纪》[9]中记载:初次听政, 可为太后试验之期, 表面若无大权. 如果当时, 若是慈禧与奕䜣闹到与肃顺一样的程度, 后果就是奕䜣再次发动政变大权独揽, 慈禧继续听政但是不会有任何权利, 只是傀儡, 被放在帘子后面只是个摆设. 并非是世人认为的幕后黑手, 实权确实在奕䜣的手中. 
       《慈禧外纪》[10]中26页记载: 恭亲王是希望借着垂帘听政的名义, 有人给自己当挡箭牌,“而实权归己”. 面对这样一帮豺狼虎豹,只要她棋差一招那就是身首异处啊! 如果是个男子还可能有退路, 但是, 女子掌权, 一旦失败就必死无疑. 即使慈禧确实拥有治国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 但那些大臣大多数都是敷衍她的。Www.11665.coM
        三、慈禧不归政于同治帝与光绪帝的方面
        第一,首先很多人都认为慈禧一生基本上都是幸福的, 殊不知中国传统意义上,少年丧父, 中年丧妻, 晚年丧子是最惨的. 但是慈禧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 这好像更加悲惨. 
      第二,从同治帝说起. 同治帝是个很不成器的孩子, 在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 同治帝上课时就睡觉, 不睡觉就闹. 到了十八岁, 连奏折都看不了. 慈禧贪恋权位这不假, 恐怕对同治帝的不放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还有就是同治帝亲政了, 心里还能有她这个母后吗? 选妃的时候就听了东太后的, 慈禧才是同治的亲生母亲啊!试问,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在一条战线上呢? 同治帝连奏折都看不了, 在那帮比猴子还精明的大臣面前能守得住手中的皇权吗? 况且恭亲王可是一直在虎视眈眈啊! 这么多年来慈禧没少打击恭亲王, 一旦被他掌权, 会怎么样来加倍报复啊! 一旦手中的权力失去, 慈禧不过是一个糟老太婆, 有多少大臣会对她这个掌权多年的女人落井下石, 急切希望她身首异处! 对于如今的一般人来说如果有操控一切的权利, 然而失势就很有可能身首异处, 会怎样选择呢? 大多选择前者吧!
  第三,然而对于光绪帝呢? 都说慈禧对光绪帝没有亲情, 但是光绪帝从小体弱多病, 每当打雷的时候光绪一个人不敢睡, 而且肚脐流脓. 慈禧每次在打雷时都会陪在光绪身边, 并且会亲自擦拭流脓. 应该说慈禧把这个外甥兼侄子当作了当年的同治. 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她希望对光绪更为严格的要求, 但是光绪的性格懦弱, 尤其是他与同治帝有着相同的致命之处——实际政治能力不足. 光绪帝的政治能力不足从戊戌变法就可以看出. 
  1.恭亲王对光绪帝的劝阻: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记》: 恭王屡谏, 谓祖宗之法不可变. 言下之意, 维新派的人认为恭亲王是戊戌变法的阻碍者. 但是我们要知道, 不要说恭亲王, 当时就是慈禧要进行戊戌变法, 进行改革, 那些守旧的大臣有多少人会去反对. 而恭亲王一直是洋务派的领头人, 他甚至比魏源林则徐一样的人还要更早开眼看世界. 恭亲王是曾劝阻光绪帝不要和康有为变法, 但这不代表他不支持改革. 恭亲王在弥留之际对光绪帝说:“变法当慎重, 不可轻信小人言.” [11] 不必说恭亲王识人之明, 他对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早已看出不妥之处, 奈何心有余力不足. 有人说恭亲王是保守派为了阻止维新变法才对光绪说的那番话, 他已经是一个要死的人,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阻止变法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且光绪对恭亲王是很倚重的, 假若恭亲王在百日维新开始后七八十天没有去世, 笔者认为百日维新不会被搞成那样的局面. 再说, 恭亲王其实是很希望变法的, 但是为什么不支持康有为的变法呢? 恐怕恭亲王看出康有为不是仅仅为了国富民强, 想让自己大权在握才是真正目的. 

    2.康有为对光绪帝的利用
   恭亲王看出康有为有个人目的并不是主观的猜想, 康有为是怎么样一个人, 笔者作出以下的分析:根据《慈禧外纪》[12], 康有为等人不断劝说光绪帝杀掉慈禧, 说慈禧就是国家腐朽堕落、毫无生气的主要原因. 光绪帝应该把她监禁起来, 然后列举太后罪行. 然后禁止她再度染指国事. 康有为从一开始就竭尽全力设法让皇帝对太后产生偏见, 告诉太后对改革的同情纯粹是一种伪装, 光绪帝迅速地被康有为影响, 以至于光绪帝后来的谕旨都是康有为的协助下颁布的. 其中, 翁同龢并不是慈禧太后罢黜的, 而是光绪皇帝罢黜的, 笔者认为这里面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康有为怂恿的. 恐怕很难说康有为没有个人私利的动机、没有想通过影响光绪从而操控朝廷大权. 光绪的感情用事和优柔寡断, 被康有为用来服务自己. 考虑到以上一点, 那么他对太后和荣禄的诋毁目的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他清楚地认清楚一个事实: 只要慈禧依然大权在握, 他的野心就不可能实现并且他的位子也将不保. 综上所述, 康有为说实话与当初的肃顺等人没什么大区别!
   3.慈禧对光绪帝能力的看法
   在整个戊戌变法中, 光绪没有听信恭亲王的劝阻而被康有为利用, 没有自己的主见也缺乏政治的决策能力.《慈禧外纪》[13]记载: 他的维新, 计划要统统废掉, 这些计划, 起初是他所鼓励的, 但她做梦也没想到, 他昏昧糊涂、自以为是, 竟然导致他把事情高的如此荒唐. (他指的是光绪, 她指的是慈禧)《叶赫那拉·根正》[14]一书记载:桂祥说光绪这个人有点一根筋, 十分单纯, 对什么事情都不精通, 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变法、什么叫改革. 而且脑子不灵活、心胸狭窄. 康有为等人不断的教唆和挑拨光绪与慈禧的关系, 然后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始, 慈禧与光绪的个人矛盾逐渐演化为政治矛盾. 当时, 慈禧的心情非常不好受, 于是又一次在仁寿殿, 当着百官的面就哭了起来, 边哭边说:“没想到啊! 你出来没吃过我的奶, 我对你比亲儿子还亲, 这些大伙都看着呢! 俗话说燕雀反哺, 今天我把你这个小雀雏哺大了, 可你反过来要啄我的眼.”慈禧这里权利还没完全放手呢, 康有为那边就想杀她了. 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会更加紧紧的握住手中的权力.
  综上三点,所以说对于慈禧不归政于同治和光绪的问题是有其中缘由的, 完全把权力交给没有政治能力的同治或光绪那是对国家的不负责, 就算是慈禧贪恋权力, 那些自以为能救大清国男人们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她具有很多缺点, 如嗜权如命、胸怀狭窄、生活奢侈等,引用《龙夫人》评价慈禧的一句话就是“在一个女人被当作痰盂对待的国度里,她只是极力想保持自己位置而已”。
   参考文献:
[1] 《军机处上谕档》[m],《清代档案史料丛编》.
[2]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m].
[3]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年六月十一日[m].
[4] 吴庆坻.《蕉廊录》[m].
[5]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m].
[6] 章士钊.《热河密札疏证补》[m],《文史》第2辑.
[7] 薛福成.《庸庵笔记》[m].
[8]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六日[m].
[9] 陈冷太, 陈贻先 译.《慈禧外纪》[m],37页.
[10] 陈冷太, 陈贻先 译.《慈禧外纪》[m],26页.
[11] 胡思敬,《戊戌履霜录》[m],卷一“政变月纪”.
[12] 陈冷太, 陈贻先 译.《慈禧外纪》[m],第十三章 “百日维新”.
[13] 秦传安,虞丽琦 译.《慈禧外纪》[m],143页.
[14] 叶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刘东岩 [标签: 慈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
    浅析中国与西方城市文化对中、西小说创作观…
    浅论中国、美国、俄罗斯传统饮食文化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中 谦虚 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改变耆英命运的不平等条约
    中西方文化中 谦虚 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不平等
    从《论语》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质疑
    试析从跨文化传播看当代贞操带的有限流行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