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不垂帘的孝庄皇太后

 先要说明,本文是说孝庄是怎样当不垂帘的皇太后的,不是说怎样当不垂帘的太皇太后的。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由著名电影演员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太皇太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蒙族演员斯琴高娃扮演孝庄太皇太后是最恰当的人选。她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孝庄太皇太后的知名度也由此大增。过去,人们对孝庄太皇太后知之甚少。一般的,也只是清史学者对她略知一二。她的名声局限于一个极小的圈子里。这次不同了。孝庄太皇太后名声大噪,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公众历史人物。

  其实,孝庄太皇太后之所以能被亿万观众所接受、所吸引,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个女性,她在中国历史上所担当的角色既极端重要,又极为成功。
孝庄太皇太后本身迸发出了光芒四射的无穷的人格魅力。
她具有常人身上少见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她成功地作了皇太后,又成功地作了太皇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两任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管事的太皇太后。他是不垂帘的太皇太后。在当太皇太后之前,她当了18年的皇太后。
电视剧对她当皇太后一段,是用回忆的方式略微提及,语焉不详。
那么,孝庄是怎样当不垂帘的皇太后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简要地说说她的身世。

  她的身世弥漫着神秘的迷人色彩。孝庄文皇后,是她死后皇帝赐给她的谥号,以表示对她的尊敬和纪念。她于1613年3月28日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是蒙古贵族塞上之女,姓博尔济吉特氏。12岁时,她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是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时年33岁。wWW.11665.CoM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天聪汗称皇帝,立国号大清。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这时她23岁。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25岁的庄妃生皇九子福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死,6岁的福临在沈阳即位,尊30岁的庄妃为皇太后。福临即位的翌年,改年号为顺治。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福临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时年8岁,尊其祖母为太皇太后。此时,她48岁。

  因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的庄妃,故谥号孝庄。其中的“孝”字是皇帝特赐的谥号。又因她的儿子和孙子都作了皇帝,故史称孝庄太皇太后,或孝庄文皇后。

  她12岁嫁给了皇太极,到30岁时,时年52岁的皇太极死,她陪伴了皇太极18年。在这18年中,极其聪明的博尔济吉特氏,在风云变幻的军事战争和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见识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事物,学习到了很多善于自保的本领。她由一个单纯的蒙族姑娘变成了一位老辣的政治里手。最主要的是,她学会了高屋建瓴地把握政治局势的巧妙艺术,她具备了有别于一般女性的卓尔不群的政治智慧。因此,在处理复杂多变的问题时,她就显得举重若轻,驾轻就熟。这些本事,在她以后45年的政治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她已经变成了一位不寻常的女人。

  即使如此,这个皇太后当的也是非常艰难的。可以想象,她度日如年。她是在提心吊胆中度日。

  在此主要谈她和多尔衮的斗争。

  顺治一朝的18年的前8年,孝庄主要的是要处理好和摄政王多尔衮的关系。这是所有需要处理的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孝庄是看得十分清楚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极的弟弟,也就是顺治帝福临的叔叔。皇太极死,他是接班的三名人选之一,而且是呼声很高的人选。努尔哈赤死时,他才15岁。皇太极死时,他已32岁了。此时的多尔衮已不是彼时的多尔衮了。他战功显赫,实力雄厚。兄终弟继,这在满族的继统习俗中是正常的。何况皇太极又没有留下遗嘱。但是,经过八旗各派势力校逐调和,最后还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了。而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任辅政王。

  然而,让人们始略不及的是,专权任事的多尔衮很快地就把持了皇权。多尔衮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当然,他也具备不可或缺的聪明才智。为了独揽皇权,当上了辅政王的多尔衮便把矛头对准了另一个辅政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终于被削去亲王爵位,罢黜了辅政王,排除在决策层之外。多尔衮以高超的政治手腕,以两白旗为中坚,笼络了以代善为首的正白旗,安抚了镶红旗,分化了两黄旗,打击了两蓝旗,从而。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正由于此,他本人的地位大大地提高,权势也大大地扩张了。他由顺治元年正月的摄政王,仅过了10个月,就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并建碑记功。又过了7个月,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加“叔父”还不满足,又加了一个明幌幌的“皇”字。“皇”字是只有皇帝才有权独家使用的尊贵无比的字。多尔衮利令智昏,竟敢冒犯皇威,使用此字。这是明目张胆的潜越之举,是要祸灭九族的。他既然敢于接受这一称谓,就说明了他在国内的权力之大了。从这一点,也暴露了他想篡夺皇位的野心。还不止此,又过了3年半,竟晋为皇父摄政王。他本来只是福临的叔父,不是皇父。可是,他居然想当福临的皇父了。他正一步一步地向皇帝的宝座逼近。可是,他命运多舛,不料在2年后突然病死。时年39岁。福临下诏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死后终于被尊为皇帝了。
此举多少有一点调侃戏谑的味道。

  在7年的短时间内,多尔衮一再升级,当然不是小皇帝福临的主意,而是皇太后的主张。面对势焰熏天、专横跋扈的小叔子,身单力孤的皇太后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一定是非常恐惧的。她陷入了沉思之中。她只能自己拿主意,没有人可以救她。她深知,只能自己救自己。这个美丽聪慧的奇女,并没有坠入慌乱无助的深渊,而是找到了一条挽救自己的小径。那就是韬光养晦,以柔克刚。用这个太极功夫,也许还能够拯救她们孤儿寡母。因此,才有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对辅政王的这样的加封。从叔父、皇叔父到皇父,离废掉皇帝自己当皇帝,也就是一步之差了。也许,皇太后想,你当了皇父,就不能再当皇帝了。不管怎样,只要福临不被废掉,就有翻身这一天。要争取时间,耐心等待。目前,除皇帝外,你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以后再说。同时,作为美丽的女性,她也极有可能施用特殊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

  历史上有孝庄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一说。这是一桩历史谜案。我不同意此说。尽管满族有父死则妻其母后、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但是入主北京的皇室上层则已完全汉化,他们以汉族儒家的礼教传统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样做会被视为乱伦。尤其是皇太后更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下嫁,福临这一关也不可逾越。然而,为什么却出现了这种流言了呢?我想,这同当时孝庄皇太后对多尔衮的态度有关。有这样的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还有一点其他的朦胧记述。这些记述都不能确认皇太后下嫁。要知道,如果皇太后真地公开下嫁,那应该是轰动全国的大举动,不能像老百姓家那么简单随便。但是我想,由于形势所迫,皇太后不得不同多尔衮保持一种特殊的暧昧关系,倒是极有可能的。“又亲到皇宫内院”的记载,我们是不是可以作这样理解呢?流言是不是来源于斯呢?当然,这也许是无根的瞎猜。
本文不想专门探讨此问题,就此打住。

  历史有时是很会开玩笑的。想当皇帝的多尔衮突然死去,历史没有改写,继续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孝庄的韬光养晦之策取得了胜利。
在处理多尔衮丧事的过程中,孝庄表现了惊人的冷静和超常的智慧。孤儿寡母把极端的喜悦藏在内心,外露的是极度的哀容。在皇太后的授意下,福临诏告臣民,全国易服举哀。多尔衮柩车回到北京,福临亲率文武百官,皆全身缟素,远远地到东直门5里外去迎接。

  还是在孝庄的安排下,福临又为多尔衮举行了最高的皇帝级别的丧礼。在丧礼上,14岁的福临极表哀痛,泪流不止。也真难为他,那里来的眼泪呢?这也说明了他的早熟。百官都匍匐在道左举哀。而由东直门至玉河桥是四品以下各官,皆跪于道旁痛哭。这种痛哭,如果不是他亲自提拔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假哭。不哭不行,怕人举报。看来一个大人物死了,我们痛哭不止,以至背过气去,不完全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其来有自,是有历史渊源的。后来又追尊为“义皇帝”,强调“义”字,是不是感谢他不管怎样也没有篡位呢?很够哥们意思,够“义”气的。于是追谥了一个“义”字。天晓得!
在孝庄的直接安排下,对多尔衮,福临极尽哀容之礼数。这都是作给别人看的。因为还不到发难的时候。

  与此同时,在保持外松的前提下,内部却抓得很紧。主要地是作了三件事:一是收回信符。把多尔衮把持在他王府内的印信和档案都收回宫内;二是收回皇权。以后凡是重大事情一律报皇帝亲自处理;三是赐死阿济格。英亲王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哥哥。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暴露了欲当多尔衮式的摄政王的野心。他既有言论,又有行动,甚至诱导端重亲王博洛等速推举他为摄政王。他的这些狂悖之举,被多尔衮的近臣额可亲、吴拜等揭发了,说他“欲为乱”。他回京的路上,郑亲王济尔哈朗派兵严密监视。他一到北京,即被幽禁。后在狱中他又想举火暴乱,于是论死,赐自尽,爵除。阿济格手下的近臣也被处死。这样就解决了多尔衮一党的问题,为以后打击多尔衮作了必要的铺垫。

  以上三项紧急举措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14岁的福临不可能有如此过人的智慧和胆量。这些恰切的举措都是躲在幕后的孝庄皇太后亲自作出,而由皇帝福临切实执行的。

  在办完丧事后,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1651年2月1日],福临怀着复杂的心绪在太和殿亲政。亲政后的福临除了作一些巩固君权的工作外,就是在孝庄的授意下,静待默观,等待时机,欲取东山之水来浇灭胸中块垒。

  机会终于来了。

  福临亲政后的一个月,多尔衮原手下的亲近重臣苏克萨哈等首先告发多尔衮悖逆等情。原来在多尔衮死时,将他生前准备的八补皇袍、大东珠朝珠、黑貂褂都秘密地放在他的棺材里,一同下葬了。而这三样东西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多尔衮用了,是大逆不道,应予严惩。他们又进一步揭发,说多尔衮生前曾拟议擅自调动两白旗兵于永平府,有谋反迹象。但因事耽搁,未及出台。

  这就足够了。时机难再。孝庄密嘱福临,时机成熟了。福临下令调查多尔衮。结果,经多方揭发,其罪状愈显。后经四亲王综合,列出十大罪状,上报福临。福临和孝庄感到,甚合吾意。于是,严厉追治多尔衮罪,将多尔衮母子及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没收家产,将多尔衮掘墓鞭尸。卫匡国《鞑靼战纪》载:“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在他死后,命运给了他应有的惩罚。”

  从对多尔衮的处治来看,寻找不到皇太后下嫁的一丁点痕迹。皇太后对多尔衮是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不,比那个有过之而无补及。她采取的是极左的革命行动。这里能够看到的只是仇恨,是蓄积多年的挥之不去的深仇大恨。

  孝庄和福临终于泄了恨,报了仇。从此,也恢复了皇太后和皇帝应有的尊严。
对多尔衮一党区别对待,有奖有惩。对揭发者,如苏克萨哈给予信任。

  多尔衮和福临之间的矛盾斗争应该是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势之争,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多尔衮当皇帝也未尝不可。他当了皇帝也不见得对中国不利。四亲王所上奏折,也是为迎合皇太后和皇帝的旨意而发的,其中不可能都是事实。我们不是在评价多尔衮。多尔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从大节看,他领兵入关、定鼎北京、横扫中原,功莫大焉。虽多尔衮有想当皇帝的欲望,但他终于没有动手。因此,在127年之后的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昭雪,追封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配享太庙,入盛京贤王祠。

  乾隆帝此举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我们此文不想全面评价多尔衮,而是从多尔衮事件中,来看孝庄皇太后是怎样当不垂帘的皇太后的。

  处理多尔衮一案,其经验是,第一,不急不燥,善于等待;第二,韬光养晦,善于伪装;第三,时机一到,绝不手软;第四,区别对待,奖惩分明。
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故撰此小文,以供谈资。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徐 彻 [标签: 皇太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文化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