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因素影响研究
论文关健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交际能力 跨文化因素 跨文化意识提升
  论文摘要:随着跨文化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必备素质。然而,基于种种原因,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能力却比较薄弱。文章通过分析跨文化因素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各个方面的影响,指出“跨文化意识提升”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作为我国培养的高级人才,非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比别人更有机会、更有可能直接同外籍专家、学者进行国际交流合作,不可避免地要用英语表达他们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见解等。毋庸置疑,研究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较之本科阶段有大幅度的提高,困扰他们表达的主要问题不再是单纯的语法、词汇问题,而是由于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了解不足以及跨文化意识薄弱而导致的“语用一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一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前者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语用失误,而后者指跨文化交流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而犯的语用错误。因此,文化因素成为制约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瓶颈”问题。
  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多朝着“外语+专业(计算机、法律、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迈进。wWw.11665.com这种理念在实用技能的训练和某些知识的传授方面卓有成效,但却牺牲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在英语教学方面则突出表现为教师过多注重英语的工具性特点,严重弱化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上这种情况在高等农林、医、理工类院校尤其明显,这类院校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其研究生的英语人学成绩较低、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这种特殊性使得这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疲于应付各类考试,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英语文化教学和对学生实际语境中的英语交流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从而导致研究生的英语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其语言能力。
    根据笔者曾做的一项基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社会文化能力的调查表明:①研究生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方面效果不明显。②对于缺乏强势语言学习环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因受到地域差异、本科学习环境、专业要求等因素影响,其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发展极不平衡。③研究生社会文化能力各部分之间发展不均衡且个体差异明显。首先,普通文化能力优于正式文化能力,但相对都较弱,因为影响并制约人们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深层文化特质一旦被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又将影响普通文化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的普通文化能力中,非语言行为能力和语言行为能力发展也不平衡。文化能力的欠缺导致研究生普遍缺乏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我们的研究生还普遍患有“中国文化失语症”,即由于我国高层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只重视“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忽视“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使“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中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田也就是说,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的学者可以用英语与外国人说外国的文化、体制甚至是长处,却不能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体制及其合理性,哪怕是其渊源。可见,不管是英语社会文化能力还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能力,我们都必须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给予同等重视,因为跨文化因素可以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跨文化因素对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交际能力是一个总括性的(global)概念,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能力方面。加拿大学者canale&swain把交际能力细分为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在这4个方面的能力中,不少学者都把言语的适当性(appropriateness)视为交际能力的核心。这里的适当性包括意义的适当和形式的适当。意义的适当主要指交际功能(如命令、请求、称赞、道歉等)、态度(礼貌、正式程度)、话题等被认为是适当的;形式的适当则指特定意义的形式实现的适当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不同的适当标准。例如家庭、子女、婚姻、收人、信仰、年龄等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以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英美文化中则被视为对他人隐私的严重侵犯。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把握语言交际的适当性,必须重视跨文化因素的影响。
  2. 1跨文化因素对语法能力的影响
      语法能力是指对语言规则知识的掌握。它包括词汇、构词、句法、语音、拼写等语言特征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准确理解和表达话语字面意义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句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词汇中的不同文化寓意往往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汉语中,"end of the world”常常被理解为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恐怖时光;对西方人来说,它并无恐怖之意,而只表示伸张正义的时刻。“世界末日”之说源于基督教,是其基本教义之一。它表示有朝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的人都将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魔鬼入火湖。所以当西方人说“end of the world’,时,指的如中国人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之意,与灾难无关。再如,“松”在英语文化中只是一种普通植物,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人们能联想到的也只不过是与其有关的具体物品,如松球、松子、松仁、松脂、松木等。而在中国文化中,“松”却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由于松树不畏风霜严寒,人们将它同竹、梅并列,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又把它与竹、梅、兰一起称为“四君子”,认为它们都代表着一种刚直不阿、孤高傲世的品格。由于松树四季常青,人们还把它视为长寿的标志,将其与丹顶鹤、梅花鹿放在一起,赋予一种神奇的色彩。所以,对于喜好高雅的中国学者来说,谈“松”常常是不错的话题。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他们感叹“奇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隋李德林)、“百尺无寸枝,一身自孤直”(唐陈子昂)时,却有可能遭受冷遇,无法引起外国人的共鸣。

  2. 2跨文化因素对社会语言能力的影响
    社会语言能力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 (如话题、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的习俗与规约等等)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即掌握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约与习俗。准确地说,社会语言能力本身就是文化。因此,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英语课上常常听到学生提出问题前说“ms.wei, i have a question}”给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极不礼貌。在类似的语境里,考虑到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如一般朋友、师生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使用英语时宜避免直率的、简短的陈述方式而多用委婉语,如“i’d like to ask if  (why,  what}/could i ask"?/i was wondering if (when)…?/would you mind rizy asking"""?"。这种语用范围的文化差异在问候、称谓、禁忌语、致谢、祝福等方面也比较明显。在汉语中,我们去车站或机场迎接客人时,除了表示欢迎还会慰问说,“您一路辛苦了!”受汉文化影响,研究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往往也会加上一句,"i’ 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journey"。虽然语法、语义并无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在这种场合,英语里合适的寒暄语应该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did you enjoy yourjourney?”或“how was the trip?”等。有时准确理解问话人的真正意图也不能仅凭字面理解,否则会引起误解。例如,mr.  smith早上第一节的阅读课刚开始,就发现某学生思想不够集中,还不停地打呵欠。他略有不快,但仍然微笑温和地说,"are you alittle tired with your earlier work”非语言环境暗示早上第一节课学生不会也不应该感到累,明知故问必定另有所言,即委婉批评式要求。学生回答,"yes, a little. ",教师一愣,无言以对,交际中断。学生显然没有辨出教师话语的正确涵义而没能做出恰当的回答,"no, not at all.”或“sorry.  perhaps isat up too late last night. "。可见,不了解文化差异,学生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就难以进行得体的交流。
  2. 3跨文化因素对语篇能力的影响
    语篇能力是指知道如何把语法形式和意义组合起来,构成不同体裁的前后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语篇。文化因素对研究生语篇能力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不少学者,如coe richard m. 、kaplan robertb.以及中国的王墨希困等通过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所做的实证研究都表明:汉语文化形成的独特思维模式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体现尤为明显,即英语思维模式是直线发展的,直接切人主题,侧重于演绎式篇章结构;而汉语思维模式属螺旋型的,对主题采取委婉暗示和迂回盘桓陈述法,侧重于归纳式篇章结构。具体说来,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研究生的语篇能力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思想观点表达和写作风格三方面。首先,英文强调文章的连贯性、可续性和一致性,形式上的逻辑性较强。英文段落结构中主题句不可缺少,置于段落首要位置;注重段内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运用连接手段把整个段落衔接起来,使每个段落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分段是以表达一个明确而单一的思想内容为原则。而汉语思维以整体性与和谐性为特点,偏好形象和综合思维。语言呈现迁回式的语篇模式,习惯从侧面说明外在原因后,再点出中心,表现形式趋于含蓄和灵活。汉语思维模式最简单地体现在学生写的请假条中,例如:
  dear ms.  wei: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i have caught acold,and also went with fever.  so i want to askyou和r a leave of half a day in order to have a rest.could you agree with met
                                      your student, xx
  而英语本族语者则会如下写:
  dear professor,
    regrettably,i will be unable to attend classtoday,due to illness.  your understanding in thismatter is greatly appreciated.
                             sincerely
                                      x  x
  其次,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突出表现是表达观点喜好“中庸之道”,既说优点,又说缺点,而对于自己的观点阐述甚少。即便阐述自己观点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也容易出现假话、套话。最后,受母语文化影响,研究生在写作中讲究表现形式和文辞的华丽,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显得拐弯抹角,违背英语简单、凝练的习惯。在写说理性文章时,受汉语政论文体的影响,文章多主观论断而少事实依据,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语气措辞强烈,should, must等过于强硬的词频繁出现,这恰是英语写作的大忌。英文一般采取委婉的句式陈述自己观点,更注重实证,多理性,行文中多科学的逻辑推理,以事实说话。由于不遵从文化规约,研究生英语作文的交际效果大大降低。

  2. 4跨文化因素对策略能力的影响
  策略能力指能运用各种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去应付和解决由于外在交际或其他方面交际能力欠缺所导致的交际困难,或者运用它们来提高交际效果。高水平的策略能力表现为能选择恰当的策略,妥善应对交际困难,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学习者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和熟悉程度。bialystok将交际策略分为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ll-based strategies)和以二语为基础的策略(l2-based strategies),并通过研究发现前者的交际效果最差,几乎总是导致部分或完全理解障碍,而后者的交际效果最好,对理解很有帮助;善于将第二语言水平与灵活选择策略的能力相结合的学习者为最佳策略使用者。影响策略能力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外语交际的跨文化性。文化因素对研究生策略能力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翻译方面。如果学生对汉英文化了解不够,或者阐释不够,就容易误译,达不到交际效果。如在翻译“我属鸡。我从来不吃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时,有的研究生将其直译为“i be-long to the rooster. i never eat chicken.  the yearof the rooster is my luck year.”。译者直接把母语转化为英文,别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自己恐怕也难解其意。首先,西方民族文化中没有以动物配属人的出生年份的习俗,因此对于句中的“属鸡”、“鸡年”和“本命年”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在翻译时选择了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望文生义,对这些词语的指称意义没有明确译出,其内含的纪录片也模糊不清。要准确翻译该句,译者首先要弄清楚中国的生肖文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还要在翻译时考虑到英语本族语的接受度,对空缺的文化部分详加解释,才能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该句的正确译文应是: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rooster,  i  never  eat  chicken.  the  year of  therooster will bring me good luck or bad luck.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ly use 12 animals,represen-ting the  12  earthly branches,to  symbolize  theyear in which a person is born.  spring festival1993,for example,is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ofthe rooster.  people  born  in  this  year have  therooster as their life symbol.  all other years of therooster,according to an old chinese saying,be-come either good-or-bad-luck years for them. ) 。同样,在英译汉中,研究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其策略选择。比如,在翻译英语习语“asstrong as a horse","lead a dog’s life”以及“jack ofall trades”时,考虑到中国文化中的相关喻体,以母语为基础译为“力大如牛”、“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以及“万金油或三脚猫”更利于中国读者理解。
  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意识提升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秋芳教授认为交际能力还应增加一种能力—跨文化能力(cross-cul-tural competence)。这种能力建立在对目标语国家文化规约的了解和理解之上,另一方面它是跟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交织在一起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跟他们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和正确表达有关,因为交际是双向的。所以,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齐头并进的。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即有意图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及母语的跨文化特征上,加强对母语及英语中那些隐含在语言符号和语言交际行为中的跨文化差别,以避免英语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以及“母语文化失语”所带来的交际失误。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对语法、词汇、语用、篇章、策略中所包含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文化信息、文化伴随意义、象征意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的研究和剖析,揭示其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文化深层含义,以帮助学生生成外语交际的跨文化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①视听媒介法。视听媒介是研究生间接获取文化信息的主渠道。学生可以通过收听英语新闻广播(如voa,bbc)、英语电视新闻或专题节目(如cctv-9、英语电视教学(如动感英语cct v-6、经典美国俗语、剑桥国际英语等)、英语经典影片、历史纪录片等了解到因时空所限而不易接触到的英语实际应用环境中的社会状况、文化教育、民族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知识以及英语环境中的新观念、新发展、新变化、新语汇,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习得环境、原始的语言文化信息以及口语练习范本,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思维能力和汉英语言恰当的语用能力。②任务依托法。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课时有限,而文化教学是一个长时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因此需要师生课内外协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文化学习任务而达到提升文化能力的目的。教师布置与文化有关的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专题报告、中外文化比较以及文化感悟等形式充分认识中英文化的异同。例如讲到《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5》的unit 4 unfor-gettable teachers时,笔者布置了两个学习任务:比较中美教育制度异同以及individualism在中美文化中的内涵,要求两组学生课外上网查询资料,并写成报告制作powerpoint,向全班同学做汇报。通过我国儒家思想重教的传统与美国教育注重个性和独创性的对比,学生对中美文化在教育制度方面的异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学会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英文表达方式。通过对individualism在中美文化中不同文化内涵的查询,学生们了解到individ-ualism是美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它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是褒义词。而中国则倡导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个人主义在中国指“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显然,inaividualism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贬义词。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学生明白了中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并无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中只需根据具体语境做出恰当的回应即可,不必刻意去迎合对方。③交际实践法。该法主要包括直接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直接交流法就是鼓励研究生们直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外宾、留学生等进行交往,为他们义务导购、导游等,与他们直接对话、交流,直接参与真实自然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了解在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行为模式以及制约这些行为的规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我校特聘外籍教师每周定期为学生做有关英语文化的讲座,及时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校园英语角、英语saloon都邀请外教参加,以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氛围。角色扮演在研究生英语学习阶段主要是指教师设定跨文化交际场景,如外宾迎送、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要求学生扮演特定角色,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汉英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异同,以便以后在工作中得体地参与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可见,跨文化意识提升可以从很小的切人口入手,以小见大,引发到语言的方方面面。跨文化意识提升对于很少有机会亲身体味目标语文化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看似零碎的语言现象中探究后面所依托的文化体系,从而领悟跨文化交际中“appropriateness”的文化根源。这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生成双语文化能力,在外语交际中自动切换文化的心理机制,有效地克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和“母语文化失语症”。
    总之,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各方面的影响向我们展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j性。在缺乏文化习得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只有当研究生深刻认识了西方社会和文化、了解母语文化并熟悉其英语表达之后,方能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加大他们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和宽容,增强对母语文化的自豪感并提高表达能力,使他们懂得语言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并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标准。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魏晓红 [标签: 英语 英语 能力 影响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浅析现代文化意识与当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析军队价值观的社会文化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