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二)
       2)「瑜伽行派」        大乘有宗[1]   
      龙树「中观学派」一直致力要开显的大乘佛教真义        「无始性」与「空性」,后期却成为「瑜伽行派」所批判的对象。根据最胜子《瑜伽师地论释》之造论,指出龙树以中道思想谈「空」,但其结果却是使人执着于空。[2] 于是「瑜伽行派」的始创者无着与世亲便在阿毗达磨有宗所提倡的「境、识俱有」(一切有),及在龙树、提婆「法无自性」(一切无)的般若空论之上,采取以「识」作为缘起之法,再从「识」的「有」,开启出「识」的「无」的道路,然后更进一步地在此一切空无之上提出「无有」、「妙有」        「胜义空」的真谛只有「妙有」才是「真空」,促成了有无二教的和合。[3]
                                                                                                                              
    首先,从思想教理上来说,「瑜伽行派」主要是受着原始大乘经典《解深密经》有关于「识」的立场所影响。www.11665.coM[4]并且强调使用「俗谛」、和「胜义谛」来阐述其思想教理。   
    在「俗谛」方面,他们采取对世间事物宛然存在意识上的「有」
        的主观角度来阐释「万法唯识」的道理,指出一切「有」的「外境」都是「内识」「阿赖耶识」的显现,所以这个「有」并非「外境」的「有」,而是「内识」的「有」。亦即是说,离开人的心识「阿赖耶识」以外,世间并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所以有「唯识无境」或「外无内有,事皆唯识」的说法。[5]     
    在「胜义谛」方面,「瑜伽行派」提出「外内皆空」的道理,即既不执着于外部的事物,也不固执于内部固执的「我」的胜义真谛。[6]「瑜伽行派」指出,在以缘起「相依相待」的关系上,既然「外境」是「内识」「阿赖耶识」的显现,而这显现的「外境」的性质是「空」的话,那么它的「内识」也当是「空」。这便是瑜伽行派「外内皆空」的道理。 
    然而,与「中观学派」不同,「瑜伽行派」的「胜义空」真谛并不停留于此「外内皆空」的空见思想之中,更不止于以「空亦复空」的思想来对「空」作无限的转依之后仍然是停留在空见的思想之中。而是要透过对缘起的反省与回溯,去发现世间的「有」及其「无始性」(无始时来性)。「瑜伽行派」这「空」与「有」的思想,反映在「瑜伽行派」的行道与修持上,就是菩萨要在「无始时来」所显生的「无限有」、「无有」、或「妙有」的世间作「空用与利他之行」。 
       所以,「瑜伽行派」「胜义空」真谛的「空」并不是「断灭空」,也不是「实有」,而是「唯识有」、「无有」、「妙有」、「无限的有」。因为,只有「妙有」、「无有」、「无限的有」才是「真空」、真正的「空」。[7]
 
    《成唯识论》卷十,「瑜伽行派」将佛教的涅盘观统分为以下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其中「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是瑜伽行派所独有。[8]
 
              1. 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原文:「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盘」。  
                     即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虽然由于客尘烦恼所障闭而不得显现,但其本性清净不能染、不生亦不灭、寂静虚空、与一切事物既不相同.又不相异、没有任何形相、又不可识别,既不可想、也不可说,只能够由圣人在内心证得。因其性质静寂,故名涅盘。 
                     「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每个众生皆有,但不是每个众生皆知,唯有真圣者能够在内心证得。
 
              2. 有余依涅盘
                     原文:「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盘」。 
                     即生死之烦恼因已经断绝,但作为前世「惑」业所造成的果报身(身体)却仍留在世间。       
 
              3. 无余依涅盘
                     原文:「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盘」。 
                     即生死之因已断,生死之果(果报身)亦尽。
 
              4. 无住处涅盘
                     原文:「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盘,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盘」。  
                     所知障,智之障也,断除智慧的障碍使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得以显现,在爱护众生的智慧的辅助下,不执着于生死,也不向往于涅盘,永远给所有有情众生带来利益和安乐,此利乐之使用虽常起动,但却也恒常寂静,故称为涅盘。
 
                     二乘的人(声闻、缘觉)有所知障,不了解生死与涅盘无有差别的道理,执着于生死为可厌,涅盘为可乐。佛祖断除所知障,得此觉悟的真智慧,参透世间生死与涅盘无有差别的道理,以至不执着于生 死,也不向往于涅盘,永远为未来有情众生带来利益和安乐。  
                     「无住处涅盘」为大乘佛教最高的佛果。
 
       《成唯识论》卷十继续说:「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即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第一种涅盘,二乘(声闻、缘觉)容许有前三种涅盘,而只有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具有第四种涅盘。
 
       统合以上「瑜伽行派」的涅盘观念,正如《佛地经论》说:「涅盘即是真如体上漳永灭义」,指出了「瑜伽行派」的涅盘观念,乃是要修持者从主观上努力灭尽一切障蔽「真如」(事物真实的本质)的烦恼,使至善至美的「真如」(事物的真实本质)能自然显现,从而臻至涅盘的境界。[9]
 
(三) 涅盘观念的界定
 
       从以上看来,随着佛教的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教派、甚至不同的经典,对涅盘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从以上的资料看来,佛教发展至「大乘二宗」,涅盘的观念由一种消极、逃避、否定人生的利己、个人的修持方式,发展至一种超验的宇宙观,及一种积极、入世、慈悲为怀、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修持方式。特别是「瑜伽行派」,它整合了自根本佛教以来「一切有」与「一切无」的偏执思想,而促成了「有」、「无」二教的和合,被称为「终末法轮」。[10]
 
       因此,笔者考虑「瑜伽行派」所拥有的是一种较晚期,及很可能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涅盘观,故此选择它作为与基督教「上帝国」观念作比较。当然「瑜伽行派」博大精深,并非笔者以有限时间所能完全掌握,所以笔者选择以上文「瑜伽行派」对涅盘观念的描述作为范围,并且以此与基督教的「上帝国」观念作出比较。
 
「瑜伽行派」的「涅盘」
 
       按照以上「瑜伽行派」对涅盘观念的描述,笔者进一步将其观念以四个层次来加以展示。     
 
       1、个人   
              「个人」的存有只是「内识」「阿赖耶识」的显现所至,在缘起「相依相待」的关系上,其终极本性是「空」。但人的存在本性并不是「断灭空」,而是「妙有」,因为只有「妙有」才是「真空」。   
              所以,人若因着「遍计所执」人对普遍观察思量所显现的执着,而妄生分别、执有实我;又或是对「空亦复空」的「空」作无限的转依的空见思想,都是边见。  
              因此,人要在「依他起自性」的缘起「相依相待」的道理上,远离「遍计所执」,认识一切现象既无「人我」(五蕴的假和合),亦无「法我」(无本质的我),而只有「妙有」的道理。
 
       2、世间         
              同样,「世间」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内识」「阿赖耶识」的显现所至,是「杂染的有」、是「世俗的有」、是「妙有」、「幻有」、「无有」,在缘起「相依相待」的关系上,其本性亦是「空」。   
              当人参透「世间」的「空」、「妙有」、「幻有」、「无有」的本性,参透世间生死与涅盘无有差别,人就应该不再执着于世间生死,也不用向往于涅盘,而应该从这一切执着之中得着解脱,在这「无始时来」所显生「无限有」、「妙有」的世间作「空用、利他之行」,为一切有情众生带来利益与安乐。
 
       3、宇宙  
              若果第1至7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manas、思量之心识)是经验世界的知识论与人生观,那么,第8识:「阿赖耶识」(心体、 精神体)便是那超验世界的本体论与宇宙观。[11] 
              「宇宙」作为「内识」「阿赖耶识」的显现,并不是客观存有的实体,  而是「杂染的有」、「妙有」、「幻有」、「无有」,其本性亦是「空」。只是人的「遍计所执」人对普遍观察思量所显现的执着,由此而妄生分别、执着实有。 
               透过对「依他起自性」缘起「相依相待」的认识,人明白到宇宙的「空性」与「无始性」、「无始时来性」,显生了宇宙世间的「幻有」、「妙有」、「无有」、「无限的有」的道理。
 
       4、终极  
              参透宇宙世间终极的「无」、与无限的「有」的实况后,人就应该能够从这一切障闭与执着之中得着终极的觉悟与解脱,不再受世间生死思虑的影响,也不再执着于向往涅盘,而是能够在这觉悟、寂静的境界之中, 在这「无限有」「妙有」的世间作「空用、利他之行」,为一切有情众生带来利益与安乐。  
              此一终极、寂静的境界谓之「无住处涅盘」,是「瑜伽行派」所要开显的佛教最高佛果。 

         [1]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79~181。「瑜伽行派」(yogacara),又名「唯识学派」(vijnana-vada)是由印度人无着、世亲于公元310~390年和创立,尊弥勒菩萨为始祖,传说《瑜伽师地论》亦为弥勒菩萨所说。「瑜伽行派」后期在中国发展成为「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是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瑜伽」(yoga),是指透过集中心意的功夫(即禅定的功夫),而达到心意与所冥想之哲理(或声音、图像)的合一状态。yoga 梵文有结合、联结、(把马或其它动物)拴绑(在柱子或其它东西亦之上)等意思。因此,瑜伽师或瑜伽行者即是修习这种瑜伽冥想(禅定)功夫的人。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514。弥勒菩萨(maitreya),意译慈氏,传说将继承释迦佛为未来佛。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释迦弟子,先于释迦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4000岁,即相当于人间56亿7000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一般认为,中国笑口常开胖佛是弥勒之化身。无着、世亲代表作品有《二十唯识》、《三十唯识》、《摄大乘》、《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辨中边》、《缘起论》、《大乘庄严经论》、《成业论》等八部。
 
         [2]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3。最胜子《瑜伽师地论释》之造论(今译):「被龙树的《中论》等遮遣,通过提婆的百论,龙树之大义被广泛诠表。然而正因如此,其结果人们执着空见。于是,无着证法光三昧事弥勒大士,请弥勒,令说瑜伽唯识论书」。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80。无着因为受到弥勒菩萨的开悟,领悟到「空的真义」,故此把自己取名为「无着」,即他已经进到无所执着的境界的意思。
 
         [3]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7、31~32。法舫法师着,星云大师监修:《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130。
 
         [4]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35。另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14。无着、世亲受比他们更早期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及《解深密经》所影向而尊弥勒为始祖。
 
         [5]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14。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12、185、188~190、192。「阿赖耶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心体及第七个心体「末那识」(manas、思量之心识)之外的一种超验的心体(精神体)。引《大正藏》卷三十一:「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另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6、28。比「瑜伽行派」更早出现,以「识」为中心的阿毗达磨各学派,已将外境和内识都看作是「有」        即「境识俱有」的立场。「瑜伽行派」的出现就是要将「识」看作是缘起生法的「依他起」(paratantra)
        即世俗缘起、或世间的「生缘起」生成了世间诸法。然后,从「依他起」、世俗的「有」开启出「空无」的道路        「唯识无境」(即外境有,实质是空)、及「识无缘起」(即外境无,实质也是无)的道理,期待由此促成「有」、「无」二教的和合。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88。后期的「瑜伽行派」更宣说阿赖耶识已被各种烦恼所污染,说一种比阿赖耶识更根本,一个本质上至善至美的精神体         「如来藏」(tathagata-garbha)的存在,连阿赖耶识亦是依靠如来藏而存在。「如来藏」一词的原文意思是:「如来」(tathagata)的胎藏(garbha、子宫、胚胎、胎儿)。因此,所谓如来藏事实上是指一种可以透过养育(修行)而令它成熟(成佛)的原动力。这一种原动力存在于众生的内心深处,被各种外在的烦恼所覆盖,以致无法显现其美善的本质,所以称为如来藏。
 
         [6]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30。另请参看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321~322。关于「我」,瑜伽行派以「三自性」来解释:1)遍计所执自性、2)依他起自性、3)圆成实自性。「三自性」」是瑜伽行派的中心观念。
 
         [7]法舫法师着,星云大师监修:《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127。「断灭空」即否定了、断灭了这全宇宙底物和事的体相。
 
         [8]张曼涛着:(大乘涅盘思想之展开),《华冈佛学学报》,第四期 (台北市: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1980),195。张曼涛引用《成唯识论》卷十,以说明「唯识学派」的四个涅盘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415。《成唯识论》古印度护法等唯识十大论师对世亲所著《唯识三十颂》各作注释,唐玄奘以护法观点糅合十家学说,翻译集成此书。
 
       [9]参方立天着:《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卷,153。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415。《佛地经》,一卷,唐玄奘译。作者与年代不可考。佛地,通教十地之第十位,第九地之菩萨最后顿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而成道之位。佛地经一一细释佛为妙生菩萨说佛地之五相,谓清净法界及四智。另有佛地经论七卷,亲光菩萨造,唐玄奘译。
 
         [10]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3。根据《解深密经》以「三时法轮」来判释佛教,指出佛教的第一时:是阿毗达磨有宗的时期;第二时:是龙树、提婆般若空教的时期;第三时:是「有」、「无」二教汇合的时期,亦叫作「终末法轮」及「胜义择法轮」时期,亦即是指无着、世亲的「瑜伽行派」时期。山口益引用《解深密经》(大意翻译):(一)成为阿毗达磨有宗的初期的经典称初转法轮、四圣谛法轮,(二)成为龙树、提婆空教的般若的教法叫无相法轮,(三)具有将此有无二教历史汇合作用的教法叫终末法轮、胜义择法轮。
 
         [11]法舫法师着,星云大师监修:《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155。

二、基督教的上帝国
 
    基督教的「上帝国」(或译作:神国)the kingdom of god 或 reign of god(希腊文: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θεοῦ ,basileia tou theou),与「天国」kingdom of heavens(希腊文: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ouvrano,j,basileia tou ouranos)同义。[1]「上帝国」在新约圣经的福音书中被描述为“奥秘”(mystery),是耶稣基督宣讲福音的最中心讯息,亦是基督教信仰最终极的指望。[2]以致人听见了「上帝国」,就会不惜变卖他一切所有的来换取那地。[3]「上帝国」顾名思义,是上帝主权的统治,但这个「统治」的「国」(希腊文:βασιλεία;希伯来文:twkl.m; malkuth)并不意指地域与疆界,而是指向上帝「主权」 (sovereignty)、「统治」(reign),及「管治」(dominion) 的确立。[4]「上帝国」由耶稣基督在地上展示,但要到衪第二次再来(启19章)、执掌大权作王(启11:17)、并施行审判(启20章)、直到“世上的国,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        「上帝国」(启11:15)才告完全成就。[5] 
 
    在传统上,「上帝国」这个概念在基督教神学的范畴里是属于基督教「终末论」(eschatology)的研究领域,亦被称为「末世论」或「末事论」,是有关于末事及万事的教义。基督教「终末论」亦常与「世界末日」、「最后审判」、「死后的生命」等概念扯上关系。[6]
 
    在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史之中,曾经出现不同的神学家对基督教「终末论」作出不同的阐释,较著名的有:近代的神学家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所提出的「历史内的恐怖末日论」的将来式的终末论;库尔曼(oscar cullmann) 所提出的「现在已经」与「尚未」(already but not yet)的线性时间式的终末论、或称协调式的终末论;巴特 (karl barth),上帝从永恒进入时间之内的「永恒的一瞬间」的「超验永恒终末论」;阿尔特豪斯(p. althaus)的不进入时间的终末论        「价值的终末论」;布特曼(r. bultmann)的「最终最关键的决断」的个人式的终末论;及穆尔特曼(jurgen moltmann) 的盼望神学        「来临中的上帝」(the coming of god),整合式的终末论。[7]
 
(一) 「来临中的上帝」
 
       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整合式的终末论,指出了两个必要的概念:「来临中」e;rcomai (erchomai)、与「崭新」(novum)。[8]
 
1、「来临中」
 
    在时间的向度上,上帝传统上被形容为“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上帝”(和合本:启1:4)。这个“以后永在”所具有“无限将来”的上帝,若果放在时间洪流的追赶下,祂总是经不起考验而不断成为过去,不断地重复着「变成」与「死亡」。在这种意义下的上帝并不能够是基督教的上帝,因为祂并不真正带给人类盼望和安稳。[9]
 
       一个真正能够带给人类盼望和安稳的上帝,应该是按照圣经原文:e;rcomai (erchomai),较正确的翻译应为“who is to come”(nau version)即「来临中的上帝」。[10]“昔在、今在、来临中的上帝”不是一个存在于三个时间向度(过去、现在、将来)意义下的上帝,因为祂的到临将会使三个时间向度(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时间完全被渗透。[11] 亦即是说,当「来临中」的上帝要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五十二节:「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所说的终末时刻        「终末的瞬间」来临的时候,「来临中」的上帝在祂荣耀的到临中,便要成为这个宇宙世界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间及空间的资源。[12] 在「来临中」的上帝的到临之中,历史的时间给上帝的「永恒」所渗寓(「祂吞灭了死亡,直到永远」赛25:8),成为崭新创造的时间        「恒久」(aon)。[13] 这个「恒久」的时间是上帝崭新的创造、是上帝的国度、有荣耀的上帝「内住」于其中,所以当中不会再有将死的「存有」,当中只有「恒久」的生命。[14]
 
2、「崭新」
 
    来临中的上帝,是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的上帝,祂是历史的上帝,祂也是永恒的上帝。祂来临的目的是要呼召祂的百姓,在历史之中与祂一同出发,带领他们去到祂所建立的那个国度        那个「崭新」而「恒久」的        上帝国。在那里,祂要与跟从祂的百姓在祂的荣耀当中得享「恒久」的安息。[15]
 
       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整合了以上不同神学家对基督教「终末论」的不同阐释。他以上帝、上帝国、和上帝的荣耀为盼望的中心,并且以「基督从死里复活」作为迈向这个盼望的开始。至于上帝究竟何时要在万有之中成就这个盼望,答案就在「来临中的上帝」的应许:当「全地充满了祂的荣耀」(赛6:3)的时候。[16] 
 
       这个对上帝、上帝国、和上帝的荣耀的盼望,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来理解:
 
              1. 个人终末的盼望
              2. 历史终末的盼望
              3. 宇宙终末的盼望
              4. 上帝终末的盼望
 
 (二) 四个层次的盼望
 
1、个人终末的盼望
 
       「个人的终末论」与人的死亡、灵魂、复活、永生等概念有关。以下,笔者将会按照这四方面逐一阐述。
 
      1) 死亡
 
       圣经说:按着定命,人人必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死亡在历史的层面是生命在时间上的终结,而在永恒的层面上,它亦标示着生命因失去了与永活上帝的契合而永远沉沦(诗73:27)。[17] 换句话来说,死亡可分为「第一次的死」和「第二次的死」(启2:11;20:6;21:8)。「第一次的死」是身体的死;「第二次的死」是在「第一次的死」之后,在永生上帝的审判下,与上帝永远的分离与沉沦。
 
       至于基督徒死后与复活之间,是在那里的问题,穆尔特曼认为基督徒在生的时候是在基督的团契中,死后也当仍然在基督的团契里(西3:3),因为“基督乃是死人和活人的主”(罗14:8),“无论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8:38)。因此,死了的基督徒是藏在基督里等候复活(西3:3),所以死亡对于基督徒而言并不是一个终结,而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事件。[18]
 
       至于对「死亡」本身的描述,启示录以拟人化的方式把「死亡」描述为:违抗上帝的势力,它到最后要把死人交出,让他们复活,然后上帝要将「死亡」并它所有的领域        即阴间,彻底消灭(林前15:26、54;启20:14),以致它在上帝崭新的创造之中永远不复存在(赛25:8、启 21:4)。[19]
       
      2) 灵魂
 
            1. 与身体的关系
 
       人的身体和灵魂应当看成是一致的,因为按照圣经的描述,在末时上帝呼唤“人”并不是唤起他那没有灵魂的身体又或是那没有身体的灵魂,而是要唤起他整个“人”。没有灵魂的身体又或是没有身体的灵魂,两者都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person)。[20] 因此人的身体和灵魂应当看成是一致的,人的灵魂并不会从人的身体分离出来,人所领受的救恩亦不能当作单是一个“灵魂”的福乐,而应该以完整的“人”的得救来理解。[21]
 
              2. 与上帝的关系
 
       诗篇104:29~30“他们的气息”、“祂的气息”,及罗马书8:16“祂的灵”、“我们的灵”,区分了「人的灵」、与「上帝的灵」        圣灵、生命之灵。[22] 「人的灵」是被造的、有限的、会改变的、能够爱和受苦的、是人性的、不是神性的。[23]
 
       当「上帝的灵」        圣灵、生命之灵,将死人唤醒,就是上帝以祂永生的泉源将死人渗透,这就是上帝复活的力量。上帝「生命之灵」在人里面意味着上帝与人同在的关系,人在这个关系里被称为「上帝的儿女」(罗8:14),与父上帝的神性有份,使人得救与不死。[24]
 
      3) 复活
 
              1. 是肉体和灵魂的复活
 
       复活,即身体从「第一次的死」后复活过来(罗8:11)。[25] 「复活」预设了一个完全的死亡,也预设了一个完全的「复活」        肉体灵魂的「复活」(罗8:11)。人复活后经过上帝的审判,有得着永生的、也有永远沉沦的(但12:2)。[26] 
 
              2. 是耶稣基督的事件
 
       复活,是人类盼望上帝从我们「第一次的死」中找到、唤醒并聚集我们,是一个人类对救赎的盼望。以色列人称呼这个赐下复活盼望的上帝为一个「叫死人复活」的上帝(罗4:17),亦是那位曾叫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上帝(罗10:9)。[27] 
 
       死人复活的程序是从耶稣基督开始(林前15:23),因为耶稣基督是那从死里首先复活的(徒26:23;西1:18),祂是复活和生命(约11:25),所以死人复活这个终末的事件,是耶稣基督的事件,应当从「基督论」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28] 
 
              3. 是所有活物的复活
 
       穆尔特曼指出,圣经用「万有」       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来形容万物都与上帝和好(西1:20),并且「凡有血气的」(创世纪9:11~12)        亦即「所有的活物」,来泛指有肉体的「人」及一切有肉体的「动物」。[29] 所以,穆尔特曼认为「永生」的向度除了是指向人类,也应当指向所有的活物,以致那些受制于短暂虚空和败坏的「受造之物」(罗8:19~21),也将在未来的世界中得着救赎,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30] 而这个「个人的终末」(包括一切活物)的复活,亦只是整个宇宙崭新创造的开始,它必将要扩展到「万有」的层面,即整个宇宙世界       「宇宙性的终末」。
 
              4. 是社会性的复活
 
       穆尔特曼又认为,「永生」乃是一个生命型态圆满及整体性的医治。由于我们都是过着社会性的生活,因此只有在这个「社会性」的生命型态之下得到整体性的医治及复活,才能够使「永生」得着应有的意义,并且使「爱」在「永生」当中成为可能。[31]
 
            5. 是荣耀形状的改变
 
       穆尔特曼指出,在复活的时候,上帝呼唤我们的「名字」(赛43:1),意味着「名字」背后所标示个人的完整性,包括个人的身分、性别、关系、特征等等,都会在复活的时候被保留,并且在上帝的救赎、赦免之下被改变(路20:35~36),并成为圆满。[32]
 
       穆尔特曼认为,我们要在「耶稣基督的死及复活」上寻找基督徒复活与改变的答案。在死去的耶稣基督身上首先发生的是一个超越死亡的全人(肉身与灵魂)复活,然后是全人的改变(腓3:21),也是一个从卑微到荣耀的改变(腓2:6~11)。基督徒的复活也要像耶稣基督一样经历这个转变的过程,并且重生到上帝荣耀的国度里,得着永远的生命。[33]
 
      4) 永生
 
       若果「死亡」是分离的力量、是人生命的解构与孤寂;那么「永生」就是联合的力量、是永恒的当下、是生命形态的整全医治、是永恒的爱中全新的契合。[34]
 
2、历史终末的盼望
 
       人类是集体的动物,并且生存于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所以人类对「永生」与「上帝国」的盼望不单要从个人,更加要从集体的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向度来迎向终末。
 
       以下,穆尔特曼以「弥赛亚、恐怖末日终末论」和「最后审判与万有回归」的概念来描述人类历史末时「上帝国」来临的境象,与人类终末的命运。
 
      1) 「弥赛亚、恐怖末日终末论」
 
       根据《彼得后书》3:10~12描述「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这一切灾难之后,上帝应许的「新天新地」(启21:1)来到,并且有「义」(彼后3:13)居于在其中。[35]
 
       另外根据《马太福音》24:7~8描述人类历史的末时「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接着,《马太福音》24:29~30「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36]
 
       以上经文同时描述了人类在历史末时「恐怖末日」的境况,也同时描述了人类在此境况下对「弥赛亚」(基督)终末「再临」的盼望。[37] 在此「弥赛亚、恐怖末日终末论」中,「恐怖末日」最后之战的境况乃是「弥赛亚」(基督)终末「再临」的征兆。在此征兆之中,「弥赛亚」(基督)「再临」于人类历史之中,并且带来一个「公义」、「崭新」与「永恒」的国度        「上帝国」(启11:15)。[38]
 
       「弥赛亚、恐怖末日终末论」就是人类现时正在迈向那军事、经济、生态的大规模灭绝与互相残杀景象的对照。在「弥赛亚、恐怖末日终末论」的来临之际,「上帝国」将要在那「恐怖的末时」、「人类的终局」,以它特定的时间与形式临到人类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之中,成为人类永恒的救赎与盼望。[39]
 
      2) 「最后审判」
 
       圣经《希伯来书》9:27这样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传统基督教信仰认为人死后必有审判,而审判的结果就是「审判的双重结局」:信的得永生,不信的则永远沉沦。[40] 但穆尔特曼认为,「审判的双重结局」(double outcome of judgment)与「全赦论」(universal salvation)两者在圣经中都各有旗鼓相当的论据。[41] 所以穆尔特曼指出,圣经中「基督阴间之行」事件对此争议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2]
 
       穆尔特曼指出,「基督阴间之行」就是基督在各各他十字架上的死、下到阴间、与复活升天的事件。「基督阴间之行」事件并没有否定「罪」、「审判」、或「地狱」的真实性,而是认为这一切并不是永远,因为「审判」及「地狱」不应是上帝最终的目的。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借着「基督阴间之行」所要施行的是「拯救」,并且要将「阴间」和一切在阴间里的都要带入上帝三位一体、永恒与爱的团契
        「上帝国」里,没有一个被失落。[43] 所以,「罪」、「审判」或「地狱」和它所带来的一切惩罚都不应是终点,因为信实的上帝并不能够让祂曾经祝福与赞许的遭受失落的命运。[44]「审判」及「地狱」的目的是要带来「万有的回归」和「万有的复和」,正如启示录21:5所说:「“看哪!我使一切都变成新的”」(nau: "behold, i am making all things new")。[45]
 
3、宇宙终末的盼望
 
    人对自身终末的盼望,总不能离开对宇宙自然终末的盼望。正如穆尔特曼指出「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他的生命总是不能脱离地球和宇宙的「自然」而独立存在的。「自然」作为「人」生命的承载者,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从创造的角度来看,「人」必需透过「自然」才能够活出他被创造的特质。所以对「人」的救赎若不包括对「自然」的救赎,救赎本身就无法得以真正的实现。同时,若果没有上帝宇宙性「新天新地」的应许,没有上帝对宇宙生命结构崭新的改变,「人」的永生亦难以想象。[46]
 
    以下,穆尔特曼从宇宙整体的层面,从宇宙最基本的形构:大地、时间、空间,来尝试展开他对宇宙,包括人类、大地生态终末命运的论述。 
       
      1) 大地
 
       对于「大地」         「地球和宇宙自然生态」的终末,穆尔特曼借用了贝克(j.t. beck)「互渗相寓」(mutual interpenetration)的概念来尝试描述「大地」在终末的情况。[47]穆尔特曼认为宇宙万有包括人、宇宙万物与自然大地将会在终末被「来临中的上帝」所完全渗寓,形成一个在上帝里完美合一的共契。上帝的渗寓意味着上帝穿透万有的临在并不摧毁受造,反而是以祂的永恒和荣耀充满了它。[48]正如基督的「神人二性」一样,在天上(属灵)的将要主动与在地上(物质宇宙)的互渗相寓,并且不同事物、及不同事物的统一性和区别性在此概念下亦将会被保留。[49]因此在上帝里面,上帝与人、天与地、人与地、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隔膜亦将会在终末的互渗相寓之中被打破。宇宙万有包括「大地」,在「来临中的上帝」终末主动的渗寓之下,将会成为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在上帝里彼此合一的「神化的宇宙」(deified universe)          一个上帝重新成为「宇宙万有之主」的宇宙、充满上帝荣耀的宇宙(赛6:3)。[50]
 
       在这个「互渗相寓」的概念下,复活者         「人」的身体将会仍然是「肉体」的、感官的;将来的「世界」作为复活者的「世界」亦因此也是「大地」的。[51] 另一方面,「大地」作为人类身体与万物的养育者,上帝的救赎必须要透过「大地」来使祂的救赎得以完满。所以「大地」在此角度下是上帝的怀抱,隐藏着基督救赎的潜能,有上帝的神性于其中,是上帝与人在终末圆满共契的承载者。[52]




         [1]陈惠荣主编,高陈宝婵等翻译:《圣经百科全书        简化字版》(baker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南京: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1303、1306。「上帝国」(或译作:神国)the kingdom of god,与「天国」kingdom of heavens用义,只是因为犹太人因避讳而不敢直接提及神的名字,而以“天”(heavens)字取代“神”(god)字。在对观福音书中,马可及路加福音书写的对象是以外邦基督徒(非犹太人)为主,而使用「上帝国」(神国)the kingdom of god的称呼,而马太福音书写的对象却是以犹太人为主,所以使用了「天国」kingdom of heavens。「天国」希腊原文: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ouvrano,j , basileia tou ouranos) 的“天”是以复数heavens出现。「上帝国」(神国)the kingdom of god、「天国」kingdom of heavens,在马太福音是交替使用(太19:23、24),说明了两个词的相通共享性。
 
         [2]奥秘”(mystery):可4:11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太13: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基督教信仰最终极的指望:耶稣基督教导门徒要这样祷告“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启示录22:20“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3] anonymous: kingdom of god. database on-line. wikipedia, last modified 14:17, 7 september 2007. available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gdom_of_god. 宣讲「天国」的事:“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是耶稣基督被天父上帝差遣来到世间的主要目的,正如路4:43耶稣基督这样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太4:23“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另外,对于天国的珍贵,太13:44这样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4]陈惠荣主编,高陈宝婵等翻译:《圣经百科全书        简化字版》(baker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南京: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1302~1303。
 
         [5]陈惠荣主编,高陈宝婵等翻译:《圣经百科全书        简化字版》(baker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南京:福音证主协会,1999年),1302。
 
         [6]参schaff, philip: new schaff-herzog encyclopedia of religious knowledge, dictionary edition.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53.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from /ccel/schaff /encyc04/page_173.html;internet,173. 穆尔特曼原著(moltmann jurgen),曾念粤译:《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das kommen gottes christliche eschatologie)(香港:道风书社,2002年),1。
 
         [7]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5~43。
 
         [8]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关于上帝的「来临」,穆尔特曼也引用了耶稣基督的降临节(advent)的概念来作阐述。
 
         [9]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8。
 
         [10]根据较接近原文的英文翻译本nau(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with code 1995)的翻译是:revelation 1:4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to come".
 
         [11]莫特曼着,曾念粤译:《科学与智慧》,119。穆尔特曼却指出,在「历史」的时间箭上,「将来」却不断成为「过去」,而只有「来临中」的概念才可以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间之源。
 
         [12]莫特曼着,曾念粤译:《科学与智慧》,!34。因为这「终末的瞬间」是要同时面对所有的活人及所有的死人的「终末的瞬间」,是「同时性」、「来临中」的「终末的瞬间」。另外,莫特曼着,曾念粤译:《科学与智慧》,140。启示录十章六节那位大力的天使说:「不再有时日了」的「时日」(cro,noj ;chronos) 意指创造的「时间」停止了。启示录二十章十一节「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的「之处」 (to,poj ;topos) 意指创造的「空间」也不再有了,即「创造的时间」与「创造的空间」都不再有了。莫特曼着,曾念粤译:《科学与智慧》,142;林鸿信着:《莫特曼神学》,239。永恒者        上帝,在祂的「同时性」(时间)及「全在性」(空间)中,「到临」于祂在原先为创造所腾出的时间及空间的领域之中,并且取消了它。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永恒的上帝的「来临中」,而这个「来临中」亦是上帝崭新创造的开始,是上帝荣耀的自我伸展,亦是上帝起初创造世界的目标的完成。
 
         [13]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9。莫特曼着,曾念粤译:《科学与智慧》,139、143。「恒久」(aon)的时间是穆尔特曼引用了古代教会在神学上曾经使用的「恒久」(aon) 的时间概念。这个「恒久」(aon)的时间并不等同于上帝本身所居住的绝对的「永恒」,而是参与性的「永恒」的时间。这个「恒久」的时间概念,是一个没有时间的时间,是一个没有终局的开始,是一个没有结束的世界。这个「恒久」是被上帝的永恒所充满的,是能够在运动和改变中被经历得到「之前」和「之后」、「过去」和「将来」的「时间之河」,是被永恒所充满的「圈形」运动。
 
         [14]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5。
 
         [15]穆尔特曼原著:《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5。出埃及记3:14节,被喻为divine revelation的经文:“我是自有永有的”(和合本); "i am who i am”(nau version)。
 
       [16]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7。赛6:3「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nau isaiah 6:3 and one called out to another and said, "holy, holy, holy, is the lord of hosts, the whole earth is full of his glory."
 
         [17]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06。来9: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诗73:27「远离你的,必要死亡;凡离弃你行邪淫的,你都灭绝了」。因此死亡并不是一个外加的惩罚,而是人在远离上帝的罪中必然产生的结果(雅1:15)。
 
         [18]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86、107、134~135。西3:3「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罗14:8「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罗8:38「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19]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07。启2:11「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启20:6「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他们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1:8「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林前15:54「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启20:14「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赛25:8「他已经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启21:4「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死亡」在圣经里亦被描述为:「神最后要毁灭的仇敌」(林前15:26)。
 
         [20]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29。
 
         [21]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31。
 
         [22]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3、95。诗104:29~30「你掩面,牠们便惊惶;你收回牠们的气(their spirit),牠们就死亡,归于尘土。你发出你的灵(your spirit),牠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罗8:16「圣灵(the spirit)与我们的心(our spirit)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
 
         [23]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3。 
 
         [24]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7。罗8:14「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
 
         [25]罗8:11「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26]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87~89、99。但12:2「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
 
         [27]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0。罗4:17「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罗10:9「‥‥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
 
         [28]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0。林前15:23「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徒26:23「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西1:18「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约11:25「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29]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1。西1:20「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创9:11~12「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 
 
         [30]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1、115、119。罗8:19~21「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
 
         [31]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2。
 
         [32]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1~92、98。赛43:1「雅各布啊,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现在如此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路20:35~36「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因为他们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样;既是复活的人,就为神的儿子」。穆尔特曼认为若果「复活」的是另一个不同的生命,那么「复活」这个表述方式便是错误了。
 
         [33]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100~101。腓3:21「他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2:6~11「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34]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92。
 
         [35]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277。
 
         [36]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281。
 
         [37]旧约圣经使用希伯来文messi,aj (英:messiah;中:弥赛亚)来形容"anointed"「受膏者」,亦即是希腊文新约圣经所指的cristo,j (英:christ;中:基督)。参《约翰福音》1:41“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弥赛亚」(基督)终末「再临」的盼望来自基督的应许:「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14:3)。
 
       [38]启11:15「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39]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249、264~265。
 
         [40]信的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不信的则永远沉沦:「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1:8~9)。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293、288~289。
 
         [41]「全赦论」与传统基督教信仰冲突。「全赦论」的学说在教会历史中一直被禁制,并且于公元553年君士坦丁堡第五届宗教大会(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被定为异端;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第十七章亦判定「全赦论」为错谬。教会历史曾出现「全赦论」学说的,例如:俄利根;符腾堡神学家边格johann albrecht bengel;士来马赫等等。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293、288~289、292~298。指出支持「审判的双重结局」主要的经文例如有:太7:13~14;太12:32;太16:16;太25:31~46;可9:45;可9:48;路16:23;约3:16、36;腓3:19;林前1:18;林后2:15等等。支持「全赦论」主要的经文例如有:约3:16;弗1:10;西1:20;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所描述的宇宙性基督的万有回归;腓2:10~11;林前15:22、25~28;罗5:18~19;罗11:32;撒上2:6;诗30:6等等。universalism (普救主义)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说上帝的救赎是向全人类开放,但最后真正得着拯救的并不是全人类。第二种意义是说全人类将会最终得着拯救。穆尔特曼所说的「全赦论」属于后者。
 
         [42]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03。穆尔特曼没有明确引用有关经文,但估计他参考了以下类似的经文:林前15:3~4「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彼得前书3:19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the spirits now in prison)听」。
 
         [43]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04。赛49:15「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诗139: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罗5:19「因一人(亚当)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耶稣基督)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p303,认为上帝审判的「义」并不是复仇的「义」或以善报善,以恶报恶的「义」,而是使人称义的「义」。p309,穆尔特曼又指出「审判」乃是圣洁的「上帝国」临向历史的时候所发生的一个必经的过程,但「审判」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救赎与唤起生命才是「上帝国」最终的目的。穆尔特曼又指出,一切的暴力和罪恶都要在审判中被评断和毁灭,使一切罪人、恶人、凶手、杀人犯、撒但之子、魔鬼和堕落的天使在最后的审判中得到释放和转变,成为他们原本真正被造的样式。
 
         [44]创1:27~28‥31「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it was very good)。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45]弗1:9~10「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腓2:10~11「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46]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13。「人」对宇宙终末整体的盼望,可源于圣经《启示录》21:1所记述的一个宇宙性「新天新地」(a new heaven and a new earth)         终末崭新创造的应许。启21:1「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这个宇宙性「新天新地」的应许的基础是基督的死与复活,祂使地球和宇宙的「自然」从它的偶然性、脆弱性和可毁性里得到救赎,并且得以进入终末崭新创造的永恒之中。
 
         [47]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4。
 
       [48]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5。「大地」上的「人」亦将会成为上帝的殿,上帝亦将会成为人的殿。林前3:16「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约15:5「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
 
         [49]【迦克敦信经】描述基督的「神人二性」:「‥‥具有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5、382。
 
         [50]林前15:28「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赛6:3「“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51]穆尔特曼认为终末的宇宙并不是一个灵化或幻影化的宇宙(参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0。)
 
         [52]穆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        基督教的终末论》,336。「大地」隐藏着基督救赎的潜能:赛45:8「诸天哪,自上而滴,穹苍降下公义;地面开裂,产出救恩,使公义一同发生。这都是我耶和华所造的」。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周锦有 [标签: 印度 佛教 督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性别视角与上海都市文化研究
    咸阳长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与上古蜀道主…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一…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