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现代性视角下的文化嬗变与人文回归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文化嬗变  主体性  人的异化  技术理性  人文价值
  论文摘要:完整的理性文化应当包括科技文化、人文文化两个方面。但在现代性导致的文化嬗变中,技术理性独断造成了文化的感性化、工具化,并且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因而,呼唤主体性,实现理性的人文价值回归.就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资资”有味的文化时尚正悄然而至,人们也开始品尝到了文化嬗变带来的苦果: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导致了人的异化。因而也就需要呼唤主体性,实现文化的人文价值回归。
  一、现代性背景下的文化嬗变
  现代性作为指向未来的人类生存的一种样式,也是人在其中的、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相互镶嵌着的环节。但它又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对抗和各种参量的、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生成,总是以一定的形式和特点反映着人类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精神状态。
  作为一种完整的理性文化应当既包括科技文化又包括人文诉求两个方面的内容。科技文化体现求真、理性、规范、公平、宽容、批判、创新、效率、协作等科学精神;人文诉求则体现在求善、求美的过程中,它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关注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人的终极价值。
  在现代性发展的进程中,却透视出了技术理性的滥觞。这种技术理性根植于理性主义的过度张扬。启蒙以来,理性凸显了它的主体性原则,随着上帝所赋予的非理性成分的淡化和实证主义约定的科学理性一路高歌,一方面,衍生出了根植于人的功利性诉求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另一方面,也注定造成了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这必然导致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发生断裂。wwW.11665.cOM为此,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文化嬗变。
  现代性的文化嬗变体现在由技术理性驱动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工业化往往为赢利而有意识地迎合“文化消费者”的癖好,一味趋时媚俗的煽情,追逐“新潮”,制造流行时尚,满足并不断刺激人们感性化、享乐性的消费欲望,极力渲染暴力、性、本能等非理性的东西,甚至不惜为此而制作出内容粗俗、诲淫诲盗的文化垃圾。
  于是,文化发展与功利化、市场化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了,它们相互形成一种合力,使现代性文化演变为单纯的娱乐形式,成为一种纯属感性享受的东西:充斥着街头巷尾、沙龙会所、报刊专版乃至电视新闻,首先映人人们眼帘的是它们共同拥有的那种生猛鲜活的感性内涵和五光十色的绚丽形象、狂放不羁的本能意欲、心猿意马的震撼体验;摇滚乐、夜总会、网巴、卡通、媒体广告、模拟太空、梦幻世界……等等。所有这些正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以致在更深度层面上重塑着文化的存在样态。
  可见,正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文化行为取向,在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理想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二、现代性文化的嬗变导致了人的异化
  现代性文化嬗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其后果是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失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支撑,导致了人的异化:
  第一,作为现代性文化嬗变的后果,人类理性构成中的技术理性已被泛化为理性本身,成了主导一切理性的和衡量理想价值的尺度,从而导致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失去了价值的基础。现代社会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生产和生活层面,人类的精神和价值已经被算计、定制和制造的理性成份吞噬了。人类已经习惯了在远离本真、远离自然,将自我绝对化、虚幻化的定式中生活。甚至连在自然进化中的动物也不能逃出人类虚幻的理性需求。在这种技术理性的操纵下,人产生了虚假快感的享受,从而也就演变成了失去判断和反思能力的“单向度的人”。
  第二,当网络信息成为人们获取资源的必不可少的渠道时,人也就开始面临着被控制与奴役的危险。这是因为,网络技术是社会少数智力精英的创造性成果,而对大部分人即使是毫无知识的人也只需学会简单的基本操作就能轻而易举地驾驭。久而久之,也就使人养成懒于动脑的习惯,造成思维能力的下降,智力的缺失。与此同时,在爆炸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又心甘情愿地使自己成为网络的俘虏。
  于是,人便成为一个智力逐渐低下的寻找信息的工具。缺乏思维能力、对少数人产生智力依赖的芸芸众生可能会牢牢地被智力精英所控制。此外,网络信息空间是一个多元价值观、信仰多元化、文化差异碰撞的复杂之地。对于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的青少年而言,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奇事物,容易丧失必要的批判性和否定性,从而表现得无所适从。这正如马尔库塞所指出,技术进步创造出一种舒适的幸福感,削弱了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由此出现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管是人的智力的丧失,还是人的单向度化,都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将受到控制和奴役,使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潜藏着不确定的因素。这样的科技文化并没有促进人文文化的发展,却反而制约了人文文化的发展。
  第三,随着感性文化的发展,娱乐性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主体批判性的式微。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认为,作为一种公共交往形式的大众传播,实际上是当年的沙龙论坛演化而来的,沙龙的重要特征就是批判。但哈贝马斯又指出,在公共领域后期的情况却是公众正在由“文化批判公众到文化消费的公众”的转化,这时的大众传播受商业化影响,媒介逐渐导向于没有政治风险又可获利的娱乐领域、商业领域,而远离了极具批判性的政治领域。这是不需要公众理性分析、批判或否定的领域。“通俗报刊的商业化和商品化,已削弱了自己作为论辩的理性中心而行动的能力,而且还带来了一种文化离散的形式,以致于已遭到非政治化的大众被排斥于我们政治文化的重要论辩领域之外。”公众的批判性、否定性、反思性的减弱也导致了人安于现状,导致了人精神层面的片面性。“实用的大众传播只是单向度世界的外层,它训练人们忘记否定的东西,或把否定的东西变成肯定的东西,这样人们就能继续发挥自己的功能,虽被贬低,却心安理得。”作为信息交往主体的公众,他们批判性的式微反过来也导致了主体性的衰竭。“电视屏幕的封闭世界已排除了批判反思的前景,因为主体已被还原为一种平淡无奇和瞬息万变的文化的极限。文化的过剩生产,意味着被生产出的信息量超出了主体的阐释能力。客体已使主体灭绝。”马尔库塞认为这样的社会是“批评的瘫痪无对立面的社会”。“发达工业社会使这种批判面临着似乎丧失它的根本的处境”。主体批判性的式微使人走向另一条道路,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丧失了自己的主体独立性,弱化了自己的创造性。

  三呼唤主体性,实现人文价值回归始于现代性的现代化,在使人们文化世界日益丰富的同时,消解了文化的人文价值向度,使“文明成了碎片”;在人们为文化生活的“丰裕”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代之而起的则是平庸化的文化媚俗,从而失去了自身的精神家园。这就如齐格蒙特·鲍曼所说:“无论是实际上,还是预感上,所有人也许都是流浪者”,无所寄寓、无所挂靠,“我们在分裂中前行”。
  随着工业化、经济化、市场化,“人是人的最高目的”这一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核心观念已经一步步地被人所曲解,其崇高的精髓遭人遗弃。人因为过分地沉醉于感官的、欲望的自我满足而使自己远离了精神的、道德的自我提升和超越。人对“自我”过度追求的结果是人被自我创造的客体所控制。人文精神日益萎缩和边缘化。随着人的不断被“物化”,人的主体性的不断丧失,人文价值理性的危机必然演化为人本身的生存危机。这样,呼唤主体性,回归文化的人文价值,就成为时代提出的历史课题之一。
  主体性原则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站在主体的立场上,以主体的眼光去审视作为客体的对象,并思考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应如何”的理性原则。现代社会由于文化嬗变导致的人文价值危机,其根源是人的主体性的失落或者说是对主体性原则的滥用。
  笛卡尔主张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把一切独断、未经确证其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排除出去。而当用这种方式怀疑一切时,最后所能留下的只能是无可置疑的,正在怀疑的“自我”,“我思故我在”。笛卡尔通过这个命题,将思想的形成和思想的内容、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将“自我”从万事万物中独立出来,第一次成为本体论意义的独立存在,成为一个思想实体。这就为关于主体性原则的进一步思考奠定了基础,打开了空间,并由此发育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康德为人类的理性能力在自然法则统治的“必然”领域之外,开辟出了一个道德法则统治的“应然”领域。康德认为,在这里,人类远离了必然,真正具有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自由,从纯粹理性进到实践理性,从认知主体成为实践主体、意志主体,可以自我设定目标,并选择决定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即“人为自己立法”。正是这种意志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立法的能力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动性的地位。这种主体以超越感性自我的理性尺度,去审视、评价和选择客体,强调主体自身的道德伦理义务,从主体内部寻找人之为人应如何的根据。
  然而,现代人并没有按照康德的道德义务的指引去追求“至善”的目标,启蒙理性所倡导的人的主体性原则不由自主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于是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和市场理性。片面重视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价值,忽视了价值理性和对人自身的关怀,丰富多彩的世界消失了,展现给人类的是一个机械的死寂世界。在理性使人类好不容易摆脱了与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人的尊严极不相称的蒙昧和野蛮之后,又因为理性的分裂被置于了一种新的异化状态。要克服这种异化状态,真正使人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得以实现。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将价值理性整合到技术理性中去,树立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认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的本质实现在于探索与创造,在于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的实现与升华。一方面,人是社会性的,没有人也就没有一切经济文化活动,自然也就无所谓经济文化活动方式的改善;另一方面,发展经济文化的目的在于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在于满足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增长,文化的进步都要由人来体现。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人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只有充分重视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有效增强人的创造力。
  人作为实践主体,他的一切实践行为都与价值相联系。因此,人的价值理性必然与主体性原则有着内在的关涉。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的价值理性范导下,才能既享受了技术理性所带来的现代生活,又不失去人的主体性地位。人既不再是“物化”了的人,也不再是丧失了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身体自我”与“主体自我”相统一的完整人。只有当人类回归这样的价值理性时,才有可能将自己从现代性的文化陷阱中拯救出来。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陈用芳 [标签: 现代 视角 回归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思考
    从现代欧美电影看西方文化发展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新子学”对现代文化的意义
    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交织下的羌族传统建筑文…
    论介入现代文化意识的青瓷审美
    浅析现代文化意识与当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