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文化批判视阈内的媒介文化
   [论文关键词]媒介文化 文化批判 负面效应
    [论文摘要]媒介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种思潮、时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媒介的影响。由于媒介文化属于大众文化,世俗、功利、肤浅、商业化等属性不同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邃遂与厚重,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只有将媒介文化纳入文化批判视闲,才能使媒介受众抵制媒介文化的消极因素。强调媒介文化批判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广大媒介受众的分析辫别能力,并通过文化批判使各媒介文化主体突出自律意识,进而净化媒介文化环境。
    科学技术催生了当代媒介文化,使媒介文化成为“科技一文化”。高科技手段把各种信息的交换、传播快捷化、网络化,并且主要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迅速拓展着传播时空,也把媒介文化深深地镶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文化本身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结晶,而且是20世纪中期发韧的、世界范围内传媒广泛同社会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产物;研究媒介文化不仅应关注技术层面,还应关注社会效应。所谓媒介文化,实质上是通过媒介产生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尤其是通过文化产品传播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时下的媒介文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加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对传统文化模式、样式的冲击前所未有。比如,在审美文化领域,图像正在取代文字和书籍阅读,所谓“读图时代”的到来,已经昭示出媒介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力度。其实,现实生活中,媒介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远非审美文化一个领域。wWW.11665.cOM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跻身媒介行列后,大众传媒的剧变可谓天翻地覆。“在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文化又是当今的主导文化……更有甚者,媒体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化的主导力量…。
    学术界对媒介文化给予了较多关注,在一系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模式、叙事方式的变革、话语模式的改变……。然而,对媒介文化理论上、实践中的各种认识有待深人的时候,对媒介文化进行深层次理性剖析,尤其剖析其负面效应,批判其对优秀文化的销蚀、降解作用,理应成为文化批判的重要内容,进而使广大媒介受众能够对媒介文化有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对媒介文化的批判,或将媒介文化纳人文化批判视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当为先行者,在国际学术界最先开辟了批判性的传播研究。时下中国的文化批判理论滥筋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媒介文化批判属于文化研究范畴,“在文化研究的构想中有一种内在的批判性与政治性维度....、由此可知,将媒介文化纳人文化批判的维度,也是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如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刃剑”效应一样,与科学技术结缘的媒介文化的“双刃剑”效应也不可避免。我们当然无法寄希望“化腐朽为神奇”,但至少应关注其负面效应对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今天,媒介文化大行其道,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的积极因素,当务之急是提升广大受众的鉴别意识和批判意识。强调媒介文化批判,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广大受众的分析辨别能力,最大限度地消解消极因素。开展媒介文化批判一方面有益于文化研究,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加深对媒介文化的认识。“批判的文化研究发展诸种概念与分析,使读者能分析性地解读当代的媒体文化制品,同时获得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驾驭”首先应以剔除、消解媒介文化的消极效应为主要内容,进而使媒介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媒介文化作为新的文化样式,与思想沉淀厚重、超越性特点突出的传统文化有天壤之别。比较思想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媒介文化的许多内容流于形式、追求感观欲望的满足,有些时候甚至突出自我放纵,并且通过娱乐功能达到趋利性目的。于是,娱乐或娱乐题材、内容充斥各种媒体,铺天盖地,令受众应接不暇。这些以“娱乐”冠名的“文化”内容,相当多的属于满足受众的低层次需求,缺乏引导受众对真善美的体验和追求。技术和资本相结合,铸造的当代媒介文化最大特征之一是商品化,并产生了特殊的商业文化。可以说,当代各种文化形态中,媒介文化的商业气息最为浓重。“媒介文化融会商业逻辑,其实质就是一种典型的商品化的消费文化,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用特征就突出地表现出来。换言之,商业因素成为媒介文化的决定因素之一……媒介文化总体上显得世俗化、功利性、通俗、肤浅。商品化以及对市场、利润的追求早已成为左右媒介文化的杠杆,只要有市场需求、有利润空间,就可以不断变换花样,满足各种需求。“消费性”决定了“商业赢利是媒介文化的一个内在目的和基本动力”。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的媒介化是商业的胜利,而且“媒介和商业逻辑共同构筑成为相互不可或缺的网,网络了越来越多的人群。西方学者认为,媒介文化也是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也培育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众文化。中国学者则强调:“媒介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中外学者对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可谓异曲同工。尤其是电视、广播、网络等普及性非常强的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文化,从根本上不同于精英文化,对受众没有受教育程度的要求,突出了通俗文化的特点,并表现出平等性、民主性色彩。媒介与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结缘具有先天性根源。“大众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粗俗、低级、平庸、无聊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学者指出:(媒介文化)“引起个体感性欲望的泛化、主体人格的异化和精神价值消解三个方面。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各种媒介文化内容中,低俗化、名目繁多的炒作等呈愈演愈烈势头。因此,如何使广大受众拒绝低俗与平庸,在身心愉悦的同时认知高雅,追求理性,在大众娱乐中追寻理想中的崇高,是当下媒介文化批判的核心任务。或者说,开展媒介文化批判目的是为了消解低俗平庸及其影响,使受众自觉拒绝无聊和粗俗。当我们将媒介文化纳人文化批判视阂内的时候,我们更主张媒介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对人的价值观的建构起到更多的正面推动作用。

    媒介文化的“主宰地位”建立在其他文化“被(逐步)边缘化”基础之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多元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媒介文化消费、时尚、娱乐、休闲等特征,对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内容的排挤作用不容低估。有学者特别强调:“媚俗也是媒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针对媒介文化的媚俗倾向,开展媒介文化批判是为了抵制、降解媚俗的倾向,其理论意义在于维护先进文化的地位,而其现实意义则在于使广大媒介受众提升文化品位,逐步远离媚俗文化。由于绝大多数受众文化批判意识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的自觉,自然对媒介文化的媚俗倾向没有深刻的认识,甚至心安理得地“沉浸”其中,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媒介文化的媚俗性。媒介文化批判的重要性、必要性恰恰在于唤起受众的自觉意识,远离这种文化的悖谬。
      媒介文化不断制造和推出新的时尚,让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媒介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操纵着时下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行为模式,甚至左右着话语模式。消遣、娱乐是其主要内容。一个最常见的现象便是“追星族”的不断涌现—媒体不断推出新的偶像以及各种各样的“星”,“制造”着各种“英雄”和“神话”,也不断产生着一批又一批如痴如狂的“追星族”。如此循环往复,媒介文化的“主流地位”日益巩固。通过这些社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的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炒作与包装。尽管对于媒介的炒作、包装社会学、文化学意义等层面的各种批判从未中断,但仍然难以禁止。缘何如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下的媒介文化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机会,各种形式的“互动”,使参与者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愉悦,容易产生共鸣(有人将这一点解释为受众获得了比从前更多的话语权),直至产生依赖性(有人称之为“依赖症”)。拷问这些现象,便会发现各种媒体受众的“被操纵性”—许多时候媒体已经成为控制人的工具。“跟着感觉走”以及网络的成瘾性即是“被操纵性”的重要表象。所谓“感觉”和“网络成瘾”,许多时候是媒介文化的牵制,“感觉”更像一种茫然,或缺乏自主判断的表现。这种现实造就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另一种悖论关系:媒介并非绝对地“操纵”、牵制受众,受众之所以“被操纵”,是因为媒介为了争得更多的空间,往往唯受众需求,尤其是感官娱乐需求为上;能否满足受众的口味,成为各种媒介的重要衡量标准。媒介似乎成为了一个肆意宣泄、张扬激情的场域,感性化的种种时尚此起彼伏。,有人将其解释为消费社会使然。意思是说,只要有消费需求,“商家”就有满足需求的依据。对此,我们无法完全苟同。即使从纯消费角度分析,消费本身也有健康非健康、有理智非理智等方面的区分与判别。媒介文化的积极功用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受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而不是片面、被动地迎合某些需求。
      媒介文化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冲击不仅是文化的,而且还是价值观、社会方式的。媒介文化的渗透性、“穿透性”表现在对人们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颠覆与重构上。除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冲击力之外,网络的“加盟”使媒介文化收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当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沉迷网络,逃避社会现实,导致人的“异化”等社会问题业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文化本质的特性在于关怀人的未来,关注人的命运,使人的生命历程更加完美、更有意义,这就是文化的人文属性。”人的“异化”显然是对文化人文关怀属性的疏离,是对文化人文关怀属性的背离。这种疏离与背离,实际上与媒介文化牺牲精英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媒介文化可以大众化,但不应建立在消解、排挤精英文化基础上。

     讨论媒介文化的种种负面效应时,人们已经关注到了媒介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和挤压。越来越多的人对媒介文化以及现代化传媒提供的直观的、以声音图像为主要内容媒介文化产生了更多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到对其他文化(样式)产生陌生、疏远感。人们在无孔不人的媒介文化包围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媒介文化的左右,并对媒介文化产生某种过分的依赖,从而疏离包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例如,电视堪称现代媒介文化的代表,并以其图像声音、通俗易懂等优势,几乎主宰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成为主要信息渠道。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坐在电视机前,轻松愉快地消磨时光,而不愿意啃书本;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书本里寻找、研究那些艰深生涩的理性思想,不愿意全神贯注地在字里行间咀嚼真理。于是,便产生了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悖论现象:媒介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特征,媒介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学术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深陷媒介文化包围之中的受众,又因媒介文化铺天盖地而远离多元文化。比如,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获得信息乃至新闻,阅读越来越少。还比如,有学者称电子媒介文化的特质之一是“无历史深度的平面文化”,深邃的思想、深奥的哲思越来越远离公众;媒介文化的确使某些“贵族”文化平民化—原来少数人才有“资格”、“权利”享受的艺术与高雅,如今也嵌人到常人的生活中。但我们必须强调,这种文化上的平等性却是以牺牲艺术和审美的崇高为代价的。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底蕴势必会出现浅薄化趋势,从根本上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进步。
    对媒介文化展开批判,并非意味着媒介文化一无是处。我们这里所说的媒介文化批判,一方面,指向的是媒介文化的消极效应;另一方面,旨在通过文化批判,“激发媒体的能动性,为文化和社会转型创造可供选择的形式。可以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简直须臾离不开媒介:获得信息、休闲娱乐、知晓天下大事、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人文关怀,等等等等。媒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庞大而又强大的信息系统,也成为一种价值不可估量的资源,无论媒介文化有什么样的负面效应,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正确或错误”之类的“定性分析”一而概之。
      文化并不绝对地制约人的生存与发展,但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样式、生活方式。如今,媒介文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产生了新的文化转向。电子媒介文化对现代人们生活的重构已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在于这种重构必须在文化上产生积极的后果。论及电视批判,中国学者王岳川强调,学者们应加入到电视批判中,以增强电视批判的力度。突出影像文化是电视文化的特征之一,电视文化无疑是当代媒介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影像、图画“将大众文化拖人感性泛化的泥沼,人们在一个被影像充斥的世界里丧失了作为主体的自觉。
    媒介文化的种种负面效应,并非仅仅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自身的弊端。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批判指向并非技术层面的媒介,而是文化层面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传播媒介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由人来操作、制造、管理的。尤其应注意的是,媒介文化的发展与发达,离不开各种“装置”,这些装置均表达着操纵者的意图。因此,解决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媒介人”的问题。我们强调媒介必须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学者们强调的“自律意识”。无论是商品化的冲击,还是大众文化的自身特点,今天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媒介文化种种负面效应,归根到底与媒介的主体—“媒介人”的社会责任及其落实有直接关系。有学者强调,不仅媒介需要自律,广大受众也应提高文化素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但比较而言,重心还应是媒介的责任和自律。尤其是不应忘记媒介的社会责任。我们有理由认为,媒介文化的种种负面效应是媒介责任缺失的结果。媒介文化需要理性的追问、考量、批判,更需要通过追问、考量、批判,促使媒介落实社会责任。媒介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不能以放弃责任为前提,尤其不能轻慢文化的社会意义,将金钱、利益作为唯一动力。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媒介人”应具备“文化精英”的品格,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媒介人”可以不是社会精英,但不能没有精英意识。
    论及媒介文化,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以忽略其导向功能。从正面意义上讲,媒介文化可以引领一种健康向上的防范,通过自己的各种优势,向受众传播内涵丰厚的文化。有人认为,今天的媒介文化趋向媚俗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既是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也是趋利和竞争的结果。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媒介文化低俗化的理由。其实,对媒介文化进行批判,还应结合现实,为媒介文化确立“游戏规则”。这一点与市场经济有相同之处。市场经济虽然具有趋利性特征,但并不是告诉人们“只要能挣钱,什么事都可以干。”比如,毒品和军火走私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假如以简单的趋利性加以理解,“理应”去从事这些最赚钱的生意。但由于法律法规难容,乃至道德天理难容,趋利性在这里是不起作用的。以此理解,简单地以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解读媒介文化的趋利性,并容忍其媚俗特征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在我们强调媒介文化自身需要自觉自律时,必须给媒介文化确立“游戏规则”。根据媒介文化的特点,这里的“游戏规则”应突出教化和道德的力量。所谓媒介文化突出平等、自由参与等,是“游戏规则”允秧的范围内进行的。相反,只有“游戏规则”约束下的平等、自由参与和互动才是值得提倡的。
    在人们议论媒介文化批判的时候,广大受众并非绝对地受制于媒介。也就是说,广大受众的基本是非价值观没有缺失。来去匆匆的“武侠热’、“言情热”,以及对低劣媒介文化产品的蔑视,要求媒介文化产品“精制化”的呼声等等,都以事实说明广大受众已经参与到媒介文化批判之中。时下受众对媒介文化格调的各种评判,即是参与媒介文化批判的实证。
    媒介文化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应继续发展。媒介文化的发展趋向不外乎有两种选择:远离平庸、低俗,走向高雅,或继续按固有路径发展下去。如果让媒介文化脱离固有路径发展,目前是现实的。媒介文化不可能成为精英文化,但逐步实现媒介文化的优化,以厚重的思想充实媒介文化是可行的。倡导媒介文化批判既要呼吁受众的强化自觉抵制意识,提升审美情趣,也应呼唤媒介文化能够实现文化的人文关怀,在汲取高雅和精英文化过程中,不断扬弃,真正体现文化趋向成熟的魅力与品格。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马冬 [标签: 介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