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浅谈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主体性缺失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 公民文化权利
  论文摘要: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规划。从此,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焦点和总体目标。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由计划经济时期文化事业向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并非一狱而就,因此,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难免存在问题。
  本文以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回顾,突显出强化服务公民的意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在国民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列入天津市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在近年来得到充分发展:
  (一)文化投入达历史最高水平
    伴随国民经济建设平稳高速增长,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文化事业方面的经费也处于上升水平。据统计年鉴数据,天津市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从2005年的31592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2784万元,其中仅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一项,就从2005年的307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545万元。wWW.11665.coM
    此外,“十一五”期间,天津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也大幅度增加,新建了包括中华剧院、滨湖剧院、天津音乐厅、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的一大批文化设施。2009年,新的天津文化中心项目、数字电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也己开工建设。
  (二)重点文化工程推动公共文化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是围绕落实国家的重点文化工程目,并以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网络展开。
  (1)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作为文化部授予的全国试点,天津分中心镜像点共享工程建设工程自2006年8月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共享工程已覆盖全市700多个农村基层点,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阶层服务点,圆满实现了比全国提前两年完成的目标。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进展迅速,截止2009年底,我市有线电视村村通项目全部完成。在6个区县的76个乡镇、1500个自然村铺设有线电视光缆3300余公里,到村比例达100%。
  (3)农村电影"2131工程”
    自1998年实施以来,"2131工程”得到了天津市文化局、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农办等部门高度重视。2003, 2004两年共计投资284万元,为农村地区添置相当数量的放映机、放映车、放映棚、电影拷贝等设备,丰富了农村电影市场的节目,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
    此外,天津市还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群众文化、图书文博、专业院团三个系列为平台启动了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了多项市一级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乡镇文体中心建设工程、农家书屋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工程项目以及专业院团的超场次财政补贴等。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近年来,天津市各级文化部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打造出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精神文化品牌。包括“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农村题材小品征集与展演、“文化杯”文学作品评奖在内的多项活动已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受到广泛赞誉。
    天津各级专业艺术院团积极参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妈祖》《望天吼》《凤阳情》《寄印传奇》等剧目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连创佳绩。
    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大发展时期,无论大型文化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精品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开展都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总量全面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二、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天津市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但由于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效果以及广大公民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程度都无从考量,而这直接关系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今后的发展与走向。为此,我们自2009年成立了多支专题调研队伍,对全市18个区县的文化馆、区县文化站以及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了多次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表明,有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做出的大量工作并没有得到与之对应的群众满意度,问题集中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群众文化系统普遍重视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在阵地内(文化馆、站、室等)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多年不变,缺乏创新。因此基层文化设施空置现象十分普遍。

    为满足大众需求,不仅需要公共则政投入,还须调动民间财富,将社会及私人部门兴办非营利文化机构等举措作为辅助力量。但天津市还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吸纳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环节十分薄弱。
    (5)大型文化设施多游离于公众文化需求和消费能力之外,公益性被淡化。近年来,天津始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特别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2009年,天津文化中心项目和数字电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己开工建设。但是,一些新建大型文化设施的定位过多考虑的是高端文化艺术演出、展览等项目,由于参与费用较高一般公众望而却步。外,为落实国家《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2008年伊始,天津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在门票问题上采取免门票的“一刀切”做法,而财政经费对门票免费后补充并不能及时到位,由此造成了展示内容和服务质量下降。以上因素致使大型文化设施的公益性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广大公民的参与。
    综合上述调研和分析结果,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公民参与度不够,即公民整体性缺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目前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很大反差。就近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力度及取得的成果来看,如果按照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和标准衡量,我们有理由宣称,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剩下的工作就是巩固和加强。而公民主体性缺失问题恰恰反映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就是为广大公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文化服务。广大公民能否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并从中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果是衡量我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唯一标准。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公共文化服务中公民整体性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目前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问题在于公民参与程度较低,究其原因,反应在我们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思维方式上。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1)我国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行政机构运行模式,过分依赖政府主导下现有的文化体系,缺少社会、民间、个人的参与和配合,因此,难以形成公共文化所需的社会大文化、大服务的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机构运行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且主要依托各级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能。由于职能所涉及,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模式已成一种定式。(见图)

    可见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际上定位于政府所属的文化部和文化事业单位文化服务内容的网络化,只要这个网络在某些地区实现了比较全面的覆盖也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的测评标志。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在一些政府文本里为什么不断强调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具体做法上则更多的放在重点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馆、站、室的网络覆盖率上,而对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缺少关注。目前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机构运行模式,实际上是建设了一个与社会脱节的只面对特定少数人群(文艺爱好者)自闭的文化系统,其本质是以小文化、小服务的概念代替大文化、大服务。这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的普遍性、便利性大相径庭。
  (2)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工作形成的,追求功利和轰动效应活动模式的思维惯性,使我们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偏爱组织各类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忽略基本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提供。这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最大栓桔。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文化事业是由国家专业文化系统和群众文化系统构成的。其中群众文化系统主要担负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职责,具有某些公益文化事业的性质。但群众文化制度并不是作为公共文化体系被确立的,其公益性质和功能主要依附于其政治的性质和功能。这里的“群众”不是我们理解的人民或公民含义,而是被宣传教育的对象。国家通过群众文化在文化领域实施对社会价值的覆盖,使群众文化成为国家塑造“群众”的文化程。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载体,群众文化以宣传教育为主,追求政治效果,其举办的文化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政治仪式”特征,其它文化功能则被逐步弱化。这在当时条件下有其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关心的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即基本文化福利。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文化注重的宣传、教育、引导有着较大的区别。
    目前,业已形成的群众文化思维模式依然存在,甚至一直影响着各级政府、文化管理的决策机构以及文化单位的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受这种思维模式的惯性影响,文化工作中追求轰动效应、表面文章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公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满足公民文化权利实质内涵相去甚远,客观上阻碍了基本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提供。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的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体制框架,在整体上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多年来形成的覆盖全国的文化设施网络在这个体制框架难于发挥特长,这些对我们今后不断加大的公共文化投入增加了体制和机制性风险。我们必须清楚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不单是大力加强的问题,更是一个从新构建的问题。
    在惯性运行机制和思维方式作用下,固有的群众文化体系己经失灵,公民意愿整体缺失成为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症结所在。从全国情况来看,在天津公共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是普遍现象。要想摆脱旧有模式,使公共文化体系上升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水平上必须彻底改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树立全新的理念。首先从根本上确立服务公民的理念,其次防止政府作用的过渡发挥,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此外还要建立起公民表达文化意愿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确实解决好公民的参与问题,把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2)文化服务群体单一。调查显示在各种文化设施中(文化馆、站、室),活动的主要人群是离退休老人和下岗人员:

    这些设施中根本没有设计为青年人服务的内容,特别是缺少现代高科技、网络传播等文化服务。而目前的青年宫、少年宫数量不能做到社会的全覆盖且大多开展的是各类收费的艺术培训。因此,青年人在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整体缺失状态。
  (3)决策缺乏民主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以及所属文化事业单位手中,我市公共文化管理部门与公民社会的沟通渠道尚未建立,因而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表达,决策必然缺乏民主性。在以往各级政府以及所属文化部门组与文化服务中很难看到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响应,甚至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文化部门组织完活动,还要组织观众的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对18个区县文化馆、站接受问卷调查的基层民众进行文化活动建议方面的测评,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活动场馆服务范围有限;活动内容贫乏、种类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其中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希望在文化活动内容上得到改善,可见市民参与度不高造成的文化活动内容缺失己成为天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障碍,这也是今后文化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重要方面。
  (4)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渠道不畅。以政府主导,并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模式,而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过多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据《2009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04-2008年天津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总体呈上升趋势: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李戈 [标签: 强化 公民 权利 谈天 中的 公民 主体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三维视角解…
    论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
    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文化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新探索
    论免费开放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中的作…
    注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强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强化体育文化建设 打造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强化先进体育文化意识构建农村全民健身体系…
    民国时期湖南纷乱的公共领域:基于米盐公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