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石刻;游学;题壁;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政府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唐宋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指出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现代传播应该要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

    一、前言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传播,而传播媒介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由于网络等现代传媒源自国外,因此在传播领域形成了向“外”看的趋势。但是当我们适当地向“后”看看,就不难发现,有些现代传播媒介自古就有原型,只是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有些传播媒介则是从我国古代文化土壤分孽出来后,又吸收了一些新的概念融合而成。因此,我国现代传媒也应该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本文拟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二、唐宋文化传播机制的考察
    唐宋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普及全国,并影响海外,这主要得利于唐宋时代形成的一套成熟的传播机制:在政府的管理下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一)唐宋文化传播的途径
    1.石刻传播。Www.11665.com石刻就是以石碑为载体,用刀等工具把知识记录下来。古代石刻有儒家石经以及佛教、道教石经等,但以儒家石经为主。石刻是一种由政府控制的古老的图书出版模式,是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儒家石经起源于东汉,历代沿用,一直到清代。由于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封建时代的精神脊梁,所以儒家石经完全由政府出版发行。唐朝政府在经书的出版发行方面依然仿照东汉《熹平石经》的做法,由政府大规模地公开出版石书,并立于高等学府内,供学子们免费共享,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唐代出版石书始于唐玄宗《石台孝经》。唐玄宗亲自书写儒家经籍《孝经》,刻碑以示天下。该碑原立于唐长安国子监,后移置于唐尚书省之西隅。唐代《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刻经活动,也是儒家经典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太和七年,唐文宗下旨创立儒家石经,立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这部石刻典籍共刻有儒家12种经书,均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把经书刻在石碑上,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既是为了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也利于永久保存。俩宋也依然遵照汉唐定规,由政府出版儒家石经。北宋嘉枯六年(1061年)刊《嘉拓石经》于汁梁太学;南宋高宗时刊刻《南宋石经》于临安。
    刻于石碑上的这些经书既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封建社会高等学府的法定教材,对于唐宋时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完全由官方控制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虽然不能普遍展开,但它重视传播的质量,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社会价值都相当高;同时还能使大批读者一同学习,相互交流并及时反馈信息,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2.印刷传播。古代甲骨文、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书籍等传播媒体不利于大量复制,发行数量有限,因此传播力度明显不够。至唐代,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印刷出版书籍开始盛行。印刷出版增大了传播的流通量,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唐代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刷传播佛经、佛画和历书等民间所需用品,不印刷儒家经书。中晚唐开始出现诗文的刊印传播。如元棋作《白氏长庆集序》时说到白居易、元镇诗篇的刊印传播流通情况,“至于缮写模勒,街买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北宋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宋王朝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宋代的图书出版印刷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显然,从唐代开始的印刷传播方式不仅使书籍能大量复制并进行跨越时空的传播,而且使书面传播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将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涵盖在传播的网络之中0这在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传播范围极为广泛,普通百姓也能获得想要的书籍,文化资源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唐宋文化知识因此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
    3.游学传播。唐宋时代的科举考试使得全社会的求知欲高涨,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庞大。许多文人为了开阔眼界并增长见识而走出家门。当大批的知识分子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游走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游学这个崭新的求学理念也就应运而生。唐宋时代许多文人都有过游学的经历。最典型的例子应属李白。他“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了近20年的时间漫游大江南北。他一边纵情山水,饱览秀色,写下大量雄奇豪放的作品;一边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广交朋友,广事干渴,到处投递自己的诗文。他曾以《蜀道难》和《乌栖曲》二诗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赞叹不已,称之为“滴仙人”。此后“滴仙人”的称呼带给李白极大的声誉。李白的作品传播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他的名字传到了皇帝的耳朵中,唐玄宗下诏召见李白。初人长安,玄宗从步荤上亲自下来迎接他,而且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联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
    游学虽是一个学习、创作途径,但更是一个传播途径。文人足迹遍天下,朋友遍天下,作品也随之传遍天下。文人游学传播作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把自己的作品送给朋友或有一定地位的名人,通过朋友和名人传播。李白的名气就是这样传播出去的。
    另一种传播方式是题壁,即把作品题写于自己游历之处的墙壁上,南来北往的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唐宋题壁诗的繁荣与当时游学之风的盛行密不可分。“在师承传授和书本之外,读书人又寻索出一条快捷的吸取知识的渠道,他们既在‘游’中接受自然界的陶冶,也在‘游’中随处随时留下心得感受,这就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播方式一一门题壁文化。由于题壁利于传播,因而成为古代许多诗人公开发表诗歌的一种方式。随着唐宋游学之风的盛行,题壁文化在唐宋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台湾学者罗宗涛《唐人题壁诗初探)说:“题壁为一种发表的方式,传播的手段……有公开发表、使其流传的意图。”“对读者来说,读题壁诗也是一种免费的精神享受。题壁诗的读者层次比一般的书籍还多样。所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题壁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叫寿人题诗于壁,比其它方式更具有公众性、长久的保存性和传播的便捷性;并且通过题壁发表作品既不需要编辑,也不用向任何机构支付版面费,读者也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得诗人的文学信息;作者与读者之间免费迅速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这与今天的网络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题壁是当时作品传播的有效手段。风景胜地、邮亭释站、酒楼茶肆、寺院道观等地方流动人口众多,信息传播相当快。因此题诗于墙壁上,常能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它不仅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题壁的作品可以是自己亲自题写,也可以由他人转题,如同互联网上转帖一样。唐宪宗元和间,白居易、元镇诗歌盛行一时,题元、白诗歌于壁者到处可见,正如元镇《白氏长庆集序》所云:“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在当时,上至帝王诸侯,寒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能随口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可见题壁传播功能之强大。

    (二)唐宋政府对文化传播的管理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历来很看重书籍,常把书籍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因此对书籍的出版、流通和阅读严格把关。唐宋时代也是如此。唐代雕版刻印书籍虽已较普遍,但唐政府对印刷传播的管理系统而严格,曾多次下令不准私印日历,雕版印刷只限于广大市民阶层常用的通俗书,不印刷儒家经典。这是因为朝廷有惯例:凡经史书籍,相当于国宝,必须由政府勘定颁发并刻石传播,不许民间私抄私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文字讹错,另一方面可以显示经典地位之尊崇。此外参加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也希望采用官定本子,比较富有权威性。至五代和两宋可以印刷儒家经典,但只有国子监才能印刷,民间和个人也无权印刷。官刻成为宋代印刷传播的龙头。
    唐宋时期,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进人传播渠道。统治者对一些妨碍国家安定的书籍采取了有力措施进行禁止。大唐留给今人的印象一直是开放大度、兼收并蓄的,与禁书之举似乎无关。然而唐代确实有过多次禁书活动,对于违禁之书,该禁就禁,该烧就烧,毫不手软。宋代统治者也颁布了许多禁书法令,多次采取了禁毁措施。宋代禁书令的颁发和实行,某种程度上都是与宋代民族斗争和国防保密需要相关联,当然其中也包括加强政府统治的成分。可以说,政府所禁只是危害国家的不良信息,并不影响文化教育的繁荣昌盛。
    我国历代都有禁书之举,适当地对图书市场进行整顿不但不是对文化传播的阻碍,而是对文化传播的保护。因为清除了那些有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或者质量低劣的书籍,有利于净化环境和人们的心灵,有利于促进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三、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通过对唐宋文化传播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传媒是千百年来一脉相承下来的,如印刷传播。有些传播方式流传到现代,由于引进了新的技术作为支撑,以新的姿态再次出现,焕发出新的魅力,如古代题壁之于现代网络“博客”,他们除了平台不同之外,其余方面都是很相似的:都是实现“零进人壁垒”的个人出版方式;都因具有简便、灵活、自由、个性化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有些传播途径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其中的内涵以及精神都与现代传播理念密切相关。如儒家石经的出版是政府高度重视主流文化传播的有力举措,石经是供知识分子免费共享的,这种传播思想仍值得现代传播借鉴。
    (一)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
    作为传播主体,追求正面的传播效果是其终极目标。为了让传播的内容都是正面、有效,即使如文化市场非常繁荣的唐宋时期,统治者也采取了“禁书”这个措施。它有力地保证了儒家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以及国家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文化的繁荣。所以,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
    现代社会的传播是自由的、开放的,但必须要加强管理,防止负面的、不良的和有害的信息传播。现在,各种黄色宣传品以及非法出版物仍然在危害我们的传播机制,特别是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严重毒害着青少年和社会风气,影响传播的正面效果。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地保护我们的传播机制。只有这样,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才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新平台,我们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之路。
    (二)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
    唐宋时代知识分子的游学,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社会实践。李白神奇瑰丽的诗篇是他丰富多彩的游历生活的记录;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人如果没有亲见亲闻,断然写不出这么伟大的作品。人不可能仅靠道听途说就能深人了解世界。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们足不出户,只要鼠标一点,世界就出现在眼前,所需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收集整合,煞是方便。但大众传媒是双刃剑,“既使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理想成为现实,又使我们失去了对世界的切近性和真实感。一切都来自传媒,我们看到的只是传媒制造的影像,对虚幻的影像产生的感情远不如现实的真像那么深刻。当代社会真实感的丧失不只导致文化品位的降低,更导致许多青少年自我的丧失,他们整天遨游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博客文化的兴起容易造成青年一代缺乏理性的思维。”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古人,走出家门,通过实践,开拓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认识社会,这样才会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从源头上保证传播的质量。
    (三)免费共享是我国传统传播理念
    从唐宋文化传播机制的考察中还可以发现一个特点,无论是由政府大规模地公开刻石出版经书立于高等学校门口,或是诗人把作品题写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们可以免费共享,并具有较长久的保存性。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当代网络文化出版模式很相似。尤其是题壁文化,与当代网络“博客文化”现象更为相似。然而,在大部分人眼中,网络只是舶来品,与我国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以为现代传播手段和理念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是现代传播领域中形成的一个误解。现代网络传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免费共享,而这种追求免费、自由、开放的基本思想也正是唐宋时代题壁文化所体现的。也就是说,文献信息的免费共享是我国传统传播理念,只是当今网络传播通过进口国外技术手段,使信息传播的周期压缩到即时接受。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肖希凤 [标签: 传播 机制 现代 传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略谈明清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制约——与战国秦…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与繁盛
    探析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山水画作
    论析释比经典“木吉卓”及其羌族婚俗的表征
    论析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文化内涵
    论析《荆棘鸟》中复杂的宗教思想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论析中国传统武术…
    论析传统文化“用人”思想在高校教师人力资…
    论析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
    论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选择——完人…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