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浅析广告的内在逻辑对其表现的制约
[论文关键词]广告 跨文化传播 内在逻辑 广告表现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广告内在逻辑的角度探究广告表现形式必须根据广告受众所处文化环境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原因和途径。广告的内在逻辑有:利用欲望进行叙事、利用遵从性心理降低产品的心理成本、对广告主体利益进行易容。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既是广告内在逻辑的规定,又是其内在逻辑的展现。
    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学界和业界多热衷于讨论究竟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是“创意标准化、制作地方化”,还是“全球策略、本土执行”或“全球观感、本土策略”。这些讨论可以简单地归结为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广告受众,应该采取的不同广告策略、广告表现形式。对该问题的探讨,人们习惯于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从广告本身着眼,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的相同内在逻辑。这个不变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广告必须同消费者特性紧密结合,而不同文化中消费者的复杂多样,只是反映在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
      一、“欲望”及其对广告表现的制约
    1、广告的内在逻辑之一:欲望叙事
    在现代消费过程中,人与产品的实用关系变得次要了,更重视产品蕴涵的意义,这个意义包括感觉、态度、幻想、体验等等,“平凡与日常的消费品,与奢侈、奇异、美、浪漫日益联系在一起,而它f门原来的用途或功能则越来越难以解码出来”。wWw.11665.cOM产品本身是相对固定的,其意义是被赋予的。那么意义是如何从一个抽象的幻影凝聚到具象的产品上去的?广告为它们架起了“欲望之桥”。欲望源于匾乏感所带来的不满足,这种匾乏感是由于现实体验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广告中欲望的具体表达方式就在于制造差距。广告不断地展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好景象,不断地拉大现实体验与理想状态的差距,“让人们因为视野扩大而痛感被排除在外并因此而产生匾乏感,(广告)又不断推出消解匾乏的对象,使人们去按照广告形象的指示购买,以缓解僵乏的焦虑”。由匾乏而欲望,由欲望而购买,广告的使命完成了。“欲望”是现代广告的根本话语方式,成为广告的内在逻辑之一。
    围绕欲望而进行的广告叙事有两种方式:其一,发现目标消费者的欲望之后,尽量按照受众的动机和欲望来创造广告的形象,在广告中利用各种广告元素的编织与叙述(最终落脚点是产品)对其进行满足。在这里,被满足的欲望应该是真实的欲望。其二,创造出消费者本来没有的或是揭示消费者尚未发现的欲望,然后再由广告继而产品对其进行满足。在此,广告自身完成了一个“造梦—圆梦”的过程。在这里,欲望是虚假的欲望或称深层的无意识需求,广告正是把那些最深层次的欲望通过形象引人到消费中。
    2、欲望对广告表现形式的制约
    欲望的存在,使广告脱离了单纯的经济功能而具有了社会维度。在跨文化传播中,广告利用欲望进行叙事,就必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因素对广告形式的制约。
    广告中所包含的欲望分为真实欲望和虚假欲望,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消费者群体来说,这两种欲望都不尽相同。就真实欲望而言,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生活情境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广告中所含的真实欲望离不开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就虚假欲望或称深层次无意识需求而言,创造出消费者本来没有的欲望,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消费者本身的特点而随意制造。有人说广告是“把我们的梦想偷去加以重新包装,然后又高价卖给我们,那么这里的‘梦想’就肯定不是真实的欲望,而是虚假的欲望”,这里的“我们”即指目标消费者。虚假欲望的造梦材料是被消费者自身所限定的,广告所创造的虚假欲望的原初形态是早已存在于消费者内心的,只是广告将其组合、整理、外化、包装,最后展现给原本制造它的人。因此无论真实欲望还是虚假欲望,无论“满足—创造”模式,还是“创造—满足”模式,它们在使用中的具体形态都要因消费者的具体特点而定。
    欲望在广告中体现为广告所展示的理想状态优于消费者的现实体验,这其中的变量有二,即消费者的现实体验和理想状态。不同消费者所处环境不同,主观感受不同,因此现实体验千差万别。广告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主观感受的文化因素。而广告展示给消费者的理想状态虽不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但不能不顾现实、漫无边际,否则就失去了它被应用于广告的意义。总之,理想状态与消费者的自身因素密切相关,欲望永远是关于目标消费者的欲望,永远要以消费者的特性为根据。
   二、遵从性心理及其对广告表现的制约
    1、广告的内在逻辑之二:利用遵从性心理降低产品的心理成本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产品一旦生产出来,经济成本是一个定量,心理成本是一个变量;降低经济成本的任务由生产厂家完成,降低心理成本的任务由广告来完成;经济成本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心理成本则制约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的难易程度。而群体压力是决定心理成本的重要因素。“只要某一商品的形象是被社会认同了的(比如认定它是某种身份的象征),那么,不管它的经济成本是高还是低,你在购买它时花费的心理成本都别氏的(不存在社会的‘拒绝心理’)。反之,你所花费的心理成本则会很高”。这里的“社会”指的并不是社会学或人口学意义上的社会,而是指群体,因此,广告在考虑心理成本时就不得不考虑“群体”、群体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遵从性心理。
    遵从性心理反映在消费活动上,就是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群体所认同的产品。广告常常通过展示或告知消费者所在的群体中的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正在做广告中所宣传的事,从而使消费者感受到群体压力,产生遵从性心理,以此达到降低心理成本、促使购买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那些标榜个性张扬、鼓吹标新立异的广告,其背后所依仗的仍然是遵从性。首先,这个“个性”是广告提供给消费者的。手机的多种彩色外壳,“给你提供个性化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只能在广告(产品)所限定的范围之内进行,于是手段的自由多样性掩盖了目的的强制单一性。其次,“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运动鞋)之类的广告张扬自我,“喝贝克,听自己的”(德国贝克啤酒)之类的广告标榜不随波逐流,其实,这里面的“我”、“自己”指的都并非具体的消费者个人,而是指该细分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正是对“我”、对“自己”最有影响、最能施加压力的群体。“我”选择,是因为和“我”相似的这一群体中的别人都这样选择;“听自己的”,其实是听和“自己”具有相同特征、爱好、兴趣的“大家”的。表面上个性张显的背后起作用的仍然是无意识的遵从性心理。广告是让消费者忘却他们所选择的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理念、个性化生活方式是早已有人为他们限定好了的,而且为他们所属的整个群体共同拥有。消费者也因所属群体的认可而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样一来决定购买产品变得容易,使用产品也变得心安理得了,于是心理成本随之降低。

    2、遵从性心理对广告表现的制约
    遵从性心理来自群体压力,社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群体压力的作用方式也不同。
    第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这两个群体都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产生重大影响,都是广告表现的重要元素。初级群体特别是家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庭耐用消费品,如冰箱、空调、家用汽车等的购买通常由家庭成员共同决定。初级群体在不同社会文化中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功能,对消费者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西方,“初级群体,尤其是家庭,其重要性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而相应地次级群体的重要性在上升”。在中国,虽然家庭结构也从大家庭走向核心家庭,但由于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间的往来比西方家庭要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整体意见的决定作用都比西方社会要大得多。因此,西方染发剂广告说:“你的朋友都在用它,而你甚至还不知道”,中国大宝sod蜜广告则说:“我们全家都在用”。
    第二,内群体和外群体。群体成员对于他们的内群体都有信任的感觉,而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外群体。广告在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特征时要充分肯定其内群体,以博得消费者对广告的好感;同时还可以反其道而用之,通过对外群体的否定来获取消费者对广告的认同。这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中时有体现,国外广告在传播中通常要进行目标地的本土化,消除当地消费者的文化戒心,自然而然地接纳该产品。
    第三,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比别的群体更大地影响了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怎样的意识”,因此,广告可利用消费者对参照群体的心理依赖,通过展示参照群体的态度、行为、观念来说服目标消费者。比如目标消费者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年轻人,广告就可以成功企业家的形象来推销产品、服务或观念,因为成功企业家正是目标消费者所期望成为的人,也是他们的参照群体。
  三、利益及其对广告表现的制约
    1、广告的内在逻辑之三:对广告主体利益进行易容
    无论现代广告包含了多少经济、社会、文化功能,帮助广告主体获得最大利润是最根本的,是各项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点。然而,只要涉及利益,整个问题就变得敏感起来。加之各方利益并不总是和谐一致的,甚至在大多数清况下,利益是冲突的,于是广告就巧妙地将自身利益改头换面,使消费者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眩晕中把自己的利益拱手出让了。这就是广告的内在逻辑之三:利益的易容术。利益的易容术通常有3种方式:
    第一,转化。在广告中,消费者的利益被扩大,被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广告自身的利益则被缩小,甚至隐匿于无形,比如,“价格实惠、量又足,我们一直用它”(“大宝”),“天天特价样样动心”(华联超市)。
    第二,提升。广告中产品的优势被无限提升、扩大,如洗发水能“美化您的生活”(p&g)、牙膏就能让你“健康清新每一天”(黑妹牙膏)。此时,广告不再做具体利益点的承诺,而是将产品的优势提升到了这种形而上的层面,消费者为了这些无形的东西心甘情愿地付出有形的代价,快快乐乐地接受了广告也接收了它的产品。
    第三,涵盖。使广告的利益被更大群体的利益所涵盖,而这个更大群体一定是包含消费者在内的。当传播者的利益同受传者的利益方向一致时,信息更容易被接收,劝服更容易成功。在广告传播中,设法使广告主体与消费者双方利益的方向“看起来”似乎一致,以期消除消费者的拒绝或戒备心理,比如“长虹,以民族昌盛为己任”。
    2、利益的易容术对广告表现的制约
    或者突出消费者的利益,使广告主体的利益隐而不见,或者通过种种手段使广告主体利益同消费者利益方向一致,从而达到促进购买的目的,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准确把握目标消费者的利益。不同消费者的利益体现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利益的理解也不同,这既受个人具体状况的制约,也受他所处的文化整体环境的制约。
    第一,物质利益是消费者最优先考虑的利益,这些利益既优先于对公正和福利这样的普遍价值的认同,也优先于对于一些非物质利益的追求。因此,在广告中对消费者关心的物质利益点的把握尤为重要。不同消费者关心的具体物质利益点是不同的,这个利益点由其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思维习惯、社会地位、角色身份等决定。很显然,针对工薪阶层提出的“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的名牌。”(高路华彩电)对高收人阶层并不具诱惑力。
    第二,有些利益是人类共同的,比如世界和平、环境保护、受教育的权利,但共同利益在不同的消费者面前展示出来的具体形式不同,不同消费者对共同利益内涵的理解和渴望程度也不同,这同消费者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文化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人民对和平的理解和追求就同远离硝烟的瑞典人不一样。这一点在使用宏大概念覆盖广告双方利益以掩盖利益冲突时尤其要注意。
    第三,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除上述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到广告投放地的民族认同、民族戒心、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于语言、地域、国家、民族这些天然的划分,国外广告成为受到怀疑甚至敌视的外群体利益的当然代表,因此,处理不当不但使广告失败,严重的还会引起民族矛盾。
    在广告的跨文化传播中,由于文化变量的不同,广告的创意思路、表现手法、利用元素、组合方式都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面貌。在这种看似眼花缭乱的广告表象背后,起根本作用的是广告的内在逻辑,这是广告叙事的根本逻辑,是广告本身得以发挥作用的逻辑。而广告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既是广告内在逻辑的规定,又是其内在逻辑的展现。与其亦步亦趋地追踪广告的表现手法,不如从根本上人手,去探究在跨文化传播中广告的内在逻辑从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制约了它的表现形式。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汤志耘 [标签: 广告 逻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毛泽东民族文化思想的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
    浅析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浅析现代文化意识与当代包装设计的融合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析军队价值观的社会文化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