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从美、德、日三国学校音乐欣赏教育看我国音乐欣赏教育改革

从美、德、日三国学校音乐欣赏教育看我国音乐欣赏教育改革

 一、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
  
  音乐活动的三大要素是创作、表演、欣赏,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一个较晚才出现的概念,原因有两个:一是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二是教育的目的还未从审美角度上给予重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20世纪初期的中国,录音和放音设备还远未普及,音乐欣赏还只能依赖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这样音乐欣赏的内容当然要受到音乐表演条件极大的限制,—般来讲:学校教育的欣赏内容只能限于老师的演唱或演奏,以及学生自己的演唱活动。因此,学生的音乐生活仅仅局限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另一方面,学堂乐歌以来的音乐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多为政治性的乐歌活动。这样的音乐教育状况当然导致了演唱、演奏、视谱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全部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以下的史料中体现出来。
  1909年,清朝学部在《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和《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中规定:中小学堂应设立“乐歌”课,这成为以后通称“乐歌”的根据。学堂乐歌是中国学校音乐课程的发端。在当时只有乐歌,并没有音乐欣赏。至1932年10月,教育部颁行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顺应儿童快乐活泼的天性,以发展其欣赏音乐、应用音乐的兴趣和才能。”1933年,教育部颁布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目标之三:“训练听觉,使有欣赏普通名歌曲之能力。WwW.11665.coM”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才被列入音乐教学的目标当中,但教学内容仍只是“唱歌”和“乐理”。
  到了三十年代,开始有音乐家关注音乐欣赏问题,1934年中国近代音乐家黄自在《音乐欣赏》一文中首次就音乐欣赏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音乐有极大感动与教化人的力量,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不是一种普通的娱乐,不能只听音乐表面的悦耳,而不能赏识它的真美与真意义。黄自还分析了为什么欣赏音乐较欣赏其它艺术难。他认为主要的原因是:音乐用特殊的材料。音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说话声与各种杂声的噪音;另一种是专用于音乐的乐音。乐音在日常生活中是听不惯的,可是音乐就用它做基础材料,我们须先熟习乐音,方能懂得“乐语。”黄自在文章中最后论述了怎样培养音乐欣赏力,他说:“欲培养欣赏能力,要有音乐上普通的知识,还须养成强的记忆力及想象力,然后常常聚精会神的听些良好音乐,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不难成为一个知音了。”
  1934年,胡敬熙在《小学校的音乐欣赏》中提到:“音乐教学忽略欣赏,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从事音乐教育者,当培养儿童欣赏音乐的兴趣,增进儿童欣赏音乐的能力,使他将来去喜欢音乐、能够去享受音乐”。并论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步骤、欣赏指导的时机和欣赏情趣的启发,这是第一篇论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文章。1942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顺应儿童快乐活泼的天性,以发展其论文联盟http://欣赏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及方法是:“奏中外名曲或教师唱奏名曲,注意学生静听及情绪反映,同学间互相演唱及彼此评议。”1946年,《中学音乐教材》的编辑例言规定:“乐理、唱歌、欣赏并重,欣赏教材须与歌曲取得密切联系,使学生对纯正音乐发生兴趣,并对音乐的形式和作家的风格有所了解。”
  建国初期,音乐欣赏教学主要强调政治思想的教育。如1950年底,中华全国音乐工作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曾联合进行过一次全国性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调查,对于“为什么音乐课必须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这个问题,得到的普遍答案是:“因为音乐能陶冶学生新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得快。”1953年李焕之在《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一文中就指出:“欣赏音乐不是没有目的的,或者是为了在情感上得到慰籍,或者想从音乐中领受一种新的感情的熏染或刺激,或者还有其它的意图。如果按照陈旧的说法:“音乐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这也是说明音乐对人的情操是会发生作用的。问题是在陶冶什么样的情操,是封建的情操、士大夫的情操、法西斯的情操、买办资产阶级的情操还是新的人民大众的情操、革命的情操、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国民所具有的情操?毫无疑问我们是反对前者肯定后者。”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当时的音乐教育思想。
  当然,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音乐欣赏的教学事实上不能充分实行。1952年《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问题》“课程与教学”中提到:“听音、动作、欣赏等,”农村根本谈不上欣赏,即使是城市也存在师资与设备的缺乏,欣赏音乐只能听收音机。
  上个世纪初,美国音乐教育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在其《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说: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懂得欣赏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注:参见李泯、杜光主编的《音乐教学原理与方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76页.]这一音乐教育以音乐欣赏为基础的理念,于新世纪在我国音乐教育界得到充分的重视。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二、国外音乐欣赏教学
  
  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就和经验,可作为发展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借鉴。为此,以笔者掌握的材料为前提,选择了学校音乐教育有特色的美国、德国、日本作为研究对象,集中比较有关音乐欣赏教学的观念和方法。
  美国——从1930年左右开始,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过去的以视唱、读谱等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加以否定,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这种对音乐欣赏教学重视的思想可以从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的论述中体现出来,他说:“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认为:“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因此,“音乐教育的中心是欣赏课,假如我们不能创造欣赏课,我们就马上变成不过是训练者,不过是教窍门的教师,而不再是教育工作者,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成为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于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美国学校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由四个艺术教育的全国性组织研制的。这套《标准》具备国际竞争力,反映出美国最高水准的教育科学理论。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制定,使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明确化,教学目标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作了科学的安排。
  德国——德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可以60年代为起点。从理论到实践可总结为:音乐课从单纯的、技术性的唱歌课转为真正的“音乐课”。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客观地面对音乐”和“主动和音乐打交道”。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艺术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享受、批评和改造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德国的这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和音乐打交道”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显然也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德国的教学大纲中,对音乐欣赏有以下明确的要求: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分两种能力的培养:1、听音乐,2、谈论音乐。
  听音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听出音乐中的不同因素,并把不同因素联系起来,能有选择的听;能认出听过的音乐,能对音乐进行比较、能划分段落等。
  谈论音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音乐感受的能力:通过谈论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图像表达音乐和用音乐图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等。
  初级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大纲对音乐欣赏的教学要求是:音乐课应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启发培养学生多方面地、创造音乐性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以及培养学生批判、评价性欣赏音乐的能力。
  日本——1992年4月实施的《日本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目标是:通过表现和鉴赏音乐的活动,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能力,以及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这一大纲的明确要求可以看出:日本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歌唱、演奏、创作)并举。日本的音乐教材在乐理和视唱等方面程度要求比我国低得多、浅得多,音乐知识技能则结合在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中进行,这种做法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大纲所体现的重视音乐实践活动,而不片面要求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思想。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长高丘保治(日本人)1993年来我国讲学时也强调:“作为非语言性交流的一种形式,音乐教育包括欣赏和表现这两个领域,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能够唱自己想唱的歌,弹奏自己喜欢的乐器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能够感受他人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美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基本点。”
  
  三、当前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思考
  
  1、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
  音乐欣赏课作为丰富艺术修养的一个途径,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强大动力,是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和谐、健康成长的手段。目的不是培养专业人才,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应尽力克服技能教育的影响,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音乐文化生活的能力。我们应该把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定位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即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实现音乐与自我情感的结合,将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及生活需求选择音乐作品欣赏。
  缺乏美感、缺少情感体验是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使音乐回归其本来的艺术特性,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乐趣,是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唱会或背会什么,而是教会他们怎样去记、怎样去听、怎样理解、怎样掌握审美,了解各地区各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了解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科学的关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一般方法。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树立“愉快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师有了愉快的教学思想,就有了许多愉快的教学方法。
  2、教材内容以我国民族音乐为主、提倡母语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在汉族,因地区不同也有多种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民族音乐。我们的教材应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进行选编传授给学生。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被称为母语教育,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音乐的人会被认为缺乏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人,从母语的角度来了解、认识中国音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特殊方式,体验中国人民感受生活、感悟世界的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超越音乐技能技巧,这样才能触及到每个人最深的内心情感——每个人的灵魂,由此增添学生参与世界事务、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个性。
  从母语的角度来安排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是要强调民族音乐的主体性与基础性的地位,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再学外语,首先应做到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先民族音乐、地方音乐,逐步再扩大到外国的、全世界的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犹如对于民族语言的了解一样,时代越是要求每一个人需要接受全人类的知识,民族的文化境界对他未来的创新生活越是重要,任何真正伟大的文化艺术创造,无不根植于本民族丰厚的精神土壤,而民族音乐、家乡的歌,正是本民族精神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欣赏内容的安排,同样也缺少不了多元文化的视角,随着人们对音乐与文化深层关系认识的日益深入,多元文化的音乐交流也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这种文化;反之,通过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去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人类的音乐不仅各具鲜明的民族个性,还具有全人类最共通的基础,因此音乐还是我们感受不同文化的方便之路。我们这辈子可能无法达到对所有不同语言的理解,我们却可以共同欣赏所有不同文化的音乐。1977年,人类将最能代表地球信息的光盘送入宇宙太空,去寻觅人类的知音。这张光盘上的四分之三,录制的是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可见音乐在体现多元文化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其余四分之一是图片和语言),多元音乐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之丰富营养的文化需求,也是认识自我的需求。在全人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安排丰富的世界各民族音乐已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3、参与——体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放录音机听歌曲、器乐曲,或者是老师卖力的唱、弹奏,学生怀着崇敬、仰慕的心情倾听,这样的欣赏教学违背了欣赏活动本质上要求全身心参与和投入的要求,音乐教育要成为审美教育就必须通过学生参与审美活动而获得审美体验,欣赏教学应该是一个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这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不仅仅是听觉的参与,还包括视觉、运动觉、语言直觉等方面的参与。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①创设情境: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环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情境,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想象情境,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
  ②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课堂聆听环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积极启动“审美心理操作”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首要法宝,是培养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根本保证,是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欣赏学习方法的前提。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引用闭目聆听法、心唱聆听法、问题聆听法,处理好动与静,主动与被动、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高音乐聆听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遵循音乐作品的情境,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感之中。例如《二泉映月》的欣赏,从作品自身的情境出发,以作品的发展为线索,让学生想象月光下二泉的宁静优美, 老盲人的一声叹息,打破了月夜的沉寂,如泣如诉的琴声把阿炳对生活的不平、愤懑、无奈和憧憬等不同感悟揉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③鼓励艺术创新,引导学生情感升华、人格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成功体验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自我展示、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所以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新是实现审美主体情感升华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心理投射的过程,这种心理的投射比其他艺术更集中。当你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时,你所感到的崇高和伟大既不是拿破仑也不是贝多芬,而是你自己,音乐在直接构建你的灵魂。音乐是有人格力量的,可以是一种自我精神的探索。
  4、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估制度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的测量、诊断和评估,以利于及时反馈,改进教学。对知识水平的评估具有反馈、调解、激励、导向和强化学科意识的功能。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可以通过考试这种方法测试出来的。例如:名曲听辨,指出中作曲家是谁;国籍、音乐风格是什么;熟知中国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及代表曲目;对各种音乐情绪的判断。音乐情绪的判断没有标准的答案,只具有相对的比较正确的答案。具体的教学评估促进了学生听音乐的热情,评估环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我国当今音乐欣赏教学的改革当从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母语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估制度等方面去进一步加以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审美愉悦,培养高度的理智与高涨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音乐是美的,因为它是用人类的情感来进行欣赏的,教学也是美的,因为它需要师生之间用智慧和心灵撞出璀璨的火花.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丁爱华 [标签: 三国 改革 三国 音乐 三国演义 萌三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美术课角度看板书设计
    从美国电视剧收视调查结果看中国电视剧广告…
    梦想变成现实——从美术摄影工具的变化看发…
    论从美学角度论音乐中表演的特殊性
    论无标准之美从美的主客观性谈话语权的问题
    从美学的角度浅谈表情艺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