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探究

  陶行知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抱着“要使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创立了争取大众解放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作为一位整体探索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他不是专职音乐教育家,但却是大众音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大众音乐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因为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缺乏是阻碍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广泛而持续地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也就成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本文就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进行梳理,以期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探究
  
  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虽未对音乐课程资源的界定作出明确阐述,但在其音乐教育实践及课程的相关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其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思想。
  1.“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观决定了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是生活中的一切。
  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和课程实践是统一于其“生活即教育”理论下的。1940年初,陶行知给育才学校学生陈贻鑫的题词中写到,“把我们的音乐和老百姓的要求合拍起来①”。寥寥数十言,却从中揭示出他的音乐课程资源思想及对音乐教育活动的一贯主张,即大众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用与老百姓合拍起来的音乐及音乐教育方式,使他们受到他们需要的音乐教育或者说情感教育。
  大众教育的目的,是“唤醒锄头闹革命②”,用知识消除蒙昧,用新的道德风尚取代传统的仁义道德,用战斗精神取代萎靡和颓废。WWw.11665.com因此,大众所需要的音乐教育,是从他们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为基础而实施的追求真理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2.从大众的生活情感需要中选择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大众的歌曲是大众的心灵的呼声。它是用深刻的节奏感喊出大众最迫切之内心的要求。同时又指出,大众的歌曲要唱出大众的心中事,是从大众的心里唱出来再唱进大众的心里去。它来,是从大众的心里来;它去,是到大众的心里去③”。这充分说明,陶行知要求音乐从大众的感情基础出发,从其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出发,也为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容作了界定。
  陶行知尤为重视音乐教材的编写、使用问题,强调音乐是大众的音乐,教材内容要使大众开口。他说:“大众到会场上来不是听,乃是学;不是学,乃是学唱。我们只有唱众,没有听众;起首虽是听众,当场变作唱众。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大众的力量。一群哑巴的大众有甚么精神呢?④”
  陶行知还具体指出怎么从生活中选择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分析周围的环境,进一步估量每件事的价值,并按价值大小选择,把价值最低的除开,需要可缓的除开,学校不必教不能教的除开,留下来的容纳到学校里去,编成教材,制为课程,佐以相当设备,配以相当程序,使教师指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去做去学⑤”。可见,音乐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中最有警示、引导、激励价值的部分;音乐课程资源及音乐课程,它们的共性则是生活中的一切。这虽未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但暗示了音乐课程主体只有经过自觉能动地赋值、选择、开发、利用和保护,音乐课程资源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内容或实施条件。二是人为命定性。陶行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最伟大的文学是战斗的诗歌。中国是在发动一个空前的民族解放的伟大战斗,在这个时候,是自然而然的会跑出最伟大的战斗音乐与战斗的诗歌⑥”。所以音乐课程资源不同于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以资源本身的、客观的、质的规定性来把握的,而它是主观命定的结果。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载体和利用方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论决定了“做”是贯穿其理论与实践的红线,“做”是学和教的根本,并且“做”不是盲目的活动,而是“在劳力上劳⑦”。一切“做”都可以看作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载体和利用方式有:
  1.利用社会机构和设备作为音乐课程的条件性资源。
  在陶行知所处的年代,音乐教育条件尤为缺乏,怎样才能成巧妇以做无米之炊呢?他广泛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条件及社会中的各种机构设备,这无疑缓解了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硬件”瓶颈问题。
  1935年,陶行知利用中西药房无线电台,创办了半小时普及教育实践栏目。“30分钟的时间内,就有6分钟的音乐内容,教唱由他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歌曲,预计四个月内,教唱20首。⑧”。
  陶行知不仅重视课堂音乐教育,更注重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特别是开展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学校中的宴会要唱歌,每周固定的音乐会要唱歌、表演文艺节目。最主要的是,他积极支持、组织歌咏团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农村,把整个社会作为音乐教育的对象,给大众更广泛的音乐教育影响。试图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手段“改造国民之品质”,提高大众音乐文化修养。
  2.开发利用民族音乐文化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我们的劳苦大众自己创造的山歌也不错⑨”。1927年,他自己作词的《锄头舞歌》、《镰刀舞歌》等就是采用南京晓庄的山歌曲调创作的,由于学生们喜闻乐唱,流传于国内外。陶行知还具体指出:“先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只要活用他就有办法⑩”。所以他一生或以民歌填词或与赵元任、任光、冼星海等进步作曲家合作谱写的歌曲有四五十首之多。如《农民破产之过程》、《手脑相长歌》、《晓庄师范校歌》等。都是人们百唱不厌,流传甚广的歌曲。这些歌曲能够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曲调的大众化、民族化、口语化。歌词适应儿童的思维和语言特点,符合儿童生活和心理特征,内容的通俗性与哲理的深刻性并重。如《自立人歌》中唱到:“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等等。
  3.生活中的大众是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音乐课程资源。
  陶行知利用大众这个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课程资源,开创了“艺友制”和“小先生制”的教育形式,这是中国教育及世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这些方法的运用,为大众音乐教育的尽快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928年陶行知提出艺友制,“艺友制”是什么?艺便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和良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老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11)”。因此,他建议凡是学校有一艺之长的教师便可招收艺友。从幼儿园以及到研究所,只要符合这个条件,都可以试行艺友制。假使中国现有之二十万个学校个个有把握,便个个可招收艺友,个个可做训练教师之中心。当然“一艺之长”并非专指艺术师资,并包括有其他特长的老师。陶行知进一步说,“不仅是老师,凡有指导能力者,如图画家、音乐家、雕刻家、戏剧家……皆可招收艺友(12)。”
  把旨在快速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师资的艺友制作为和师范学校“相辅而行”的一种机制,确实是一大胆而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设想。
  (2)在陶行知的倡导下,学校开展了小先生办学活动。他号召学生,能写的写、能唱的唱、能演的演、能画的画,把自己的本领全拿出来。小先生制的中心指导思想是“既知既教人”,“用大孩子去教小孩子”,“小孩子教小孩子”。“他曾多次撰文对实行小先生制的意义及如何进行小先生制进行阐述、推广,使之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度。他亲自设计小先生履历成绩表,并开展比赛活动给予鼓励(13)”。小先生制的推广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并把音乐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目的是为了让生活中所有的人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
  
  三、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的现实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先驱者,他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作为实现其大众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许多方面,对推动当今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
  1.准确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界定,树立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
  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前,必须对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的本质进行准确把握。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观突出体现的是:(1)注重音乐教育的民族性;(2)注重音乐教育的审美性;(3)注重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这些有价值的、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的音乐课程资源就是广泛而厚重的生活、社会中的一切,其不但具有横向的空间范围,还具有纵向的发展阶段。有了主导的审美体验课程观,随之也就有了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观,对音乐教育课程的理解也就直接制约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须首先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本质和界定范围。
  音乐课程资源意识是自觉产生开发行为的关键,陶行知把音乐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开发融为一体,随时把握和利用需要的音乐课程资源,这与其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是分不开的。目前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老师反映,课程资源缺乏,没有钢琴,不识五线谱、没有多媒体等等。却对身边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大量现实、潜在的课程资源难以进入其视野,如民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锣鼓等等。这反映了部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开发能力薄弱,急需课程实施者树立明确的音乐课程资源意识,增强开发能力和利用水平。
  2.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
  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潜在性、人为命定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各异;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主体所把握的课程资源可能大相径庭,可利用的开发条件可能千差万别,但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活动者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鉴别能满足需求的、有价值的资源。一般说来,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标准有两个:一是开发利用主体的认识水平,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审美教育价值观;二是开发条件、技术、手段的制约。具体鉴别时,可以从音乐教育者的需求,主体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现实可能条件,与寓教于乐的具体情景等角度来考虑。陶行知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就是根据需求和开发条件而灵活利用各种现实、潜在课程资源的最好例证。这些例证说明陶行知把人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主体,为我们当前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指出了重心和方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存在空间广泛,音乐载体形式多样,人、物、民间音乐活动都可以成为音乐课程资源,但最具价值和生命力的还是人。开发者应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及其发展性,其范围可广及古今中外的音乐与相关文化及其衍生物。只有充分利用人及其发展性这个音乐课程资源的主体,音乐课程才更具活力和价值。
  3.不断创造有价值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是创造音乐课程资源的最好借鉴。“做”是纽带,是有效联结“教”与“学”的桥梁,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技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音乐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特点。“做”积极地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之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利用人文精神与音乐学科的融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育才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功是可想而知的。1941年8月,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宣布“创造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音乐组的同学共创作歌曲27首,如陈贻鑫的《谷子在仓库里叫》等都非常优秀,成绩卓然。创造性的教学,培养了创造性的学生。
  陶行知告诉我们,要“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未来”。本文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对他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及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和实践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些思想对我们目前进行的音乐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

  注释:
  ①褚灏《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j]音乐研究2001年第4期p19。
  ②③④⑥⑦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p494、p490、p493—494、p491—492、p368。
  ⑤(11)《陶行知全集》卷1,[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p92、p154。
  ⑧⑩(13)同上卷3,p334、p650、p328。
  ⑨《陶行知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p4。
  (12)同①卷2,p589。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何 茜 [标签: 音乐 资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
    莫使艺术孤芳赏,勿让知音东流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