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锡剧在江南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中地位的思考
【摘要】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2004 年12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通过三个部分的阐述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师教育锡剧江南音乐文化
        2004 年12 月,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的通知》,由此展开了高等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和发展新的一页,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为此,笔者以锡剧为例,来探讨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以便引起更多高等音乐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呼唤
        21 世纪, 是多元音乐教育共存的时代,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新的倾向。WWw.11665.CoM与教育形势相适应,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这两个《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①
        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理念之一。同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② 
        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原为高师音乐教育)一贯的培养目标是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为了培养与义务音乐教育阶段和高中音乐教育阶段相适应的音乐师资,教育部在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其中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的课程。
        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的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中建构江南音乐文化课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江南地区的不同城镇和区域,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如江苏无锡的锡剧,苏州的昆曲、评弹;浙江宁波的甬剧、湖州的湖剧,上海的沪剧等。
        锡剧作为江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其发源地—无锡的江南大学中纳入其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地方音乐文化的课程开发和建构中去, 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锡剧艺术起源、形成于无锡,有着其丰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 多元文化主义的渗透, 教育理念的更新, 锡剧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走进当地高校音乐课堂已非难事。
        二、锡剧中丰富的江南文化营养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资源
        (一)锡剧成形与发展的地域优势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戏曲剧种。锡剧从一种自娱自乐的说唱形式开始,经历了滩簧阶段和常锡文戏阶段,在说唱小戏的基础上发展成大戏,在这个过程中,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 锡剧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西倚惠山,南临太湖,南北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沪铁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商业繁盛。这使得无锡四乡民间小调能够流向城市市场, 进而摆脱简陋、粗糙的自唱自娱阶段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社会文化娱乐需求较大的城市,是小戏发展为大戏所必须的物质文化环境。辛亥革命前后,无锡、常州的滩簧先后进入上海, 得到了现代大都市文明的滋养, 不久逐渐合班演出。锡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博采京剧、文明戏、电影、昆曲等众长,融为己用。如锡剧的曲调中吸收了苏滩中的“迷魂调”、申滩中的“三角板”等板式。从剧目上来讲,从宝卷和弹词中引进了《珍珠塔》、《玉蜻蜓》等,从徽班中吸收了《琵琶记》和《潘金莲》,自武林班中引进了《荆钗记》、《白兔记》等,从京剧中移植了《贩马记》、《秦香莲》等,还搬演了文明戏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汶祥刺马》等。表演方面, 滩簧演员纷纷向京剧演员学戏, 这些使得锡剧的曲调形式、剧目戏本、表演程式更趋完善和丰富,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化妆,都已不再是农民小戏了, 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过了苏剧、甬剧、湖剧等滩簧戏。解放后,随着锡剧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逐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越剧和黄梅戏的一大地方剧种。
        (二) 锡剧的语言基础———吴方言(江南话)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③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戏曲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多样的的方言造就了丰富的地方戏曲声腔。
        锡剧,是用无锡地方方言演唱的戏曲艺术,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无锡方言的语言基础是吴方言。吴方言在古代称为吴音,近代以来的白话中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吴侬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一个昵称。吴方言一向有“软、糯、甜、媚”之称,说起来婉转动听,一波三折。婉转柔和的吴语使锡剧里的音腔常呈微波荡漾之势。锡剧以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和音乐魅力展现着江南文化的诗情与柔美。

        (三) 锡剧中江南民间音乐的集中体现
        1、锡剧的声腔
        锡剧,是在坐唱滩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对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它最早出现在无锡东乡杨尖严加桥一带。据徐珂所编《清稗类抄》的记载,清代的弹簧演唱是“集同业者五六人,或六七人,分生、旦、净、丑脚色,唯不加化妆,素衣,围坐一席,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戏文, 唯另编七字句,每本五六出,歌白并作, 间以谐谑。……江浙间最多,有苏滩、沪滩、杭滩、宁波滩之别。”④ 
        2、锡剧的曲调
        锡剧曲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旋律华丽优美,婉转流畅。
        锡剧有三个基本曲调: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这三个调的曲式都是上、下句结构,上句称为“起板”,下句称作“落板”, 在两者之间可以插进旋律简单、近似朗诵的“清板”。
        簧调是锡剧最基本的,也是最古老的腔调。簧调“源出江南长篇叙事山歌, 吸收溶化‘说因果’及苏州弹词等民间音调而成。”⑤
        簧调包括老簧调、簧调慢板、反弓老旦调、中急板、长三腔等多种不同板式的唱腔。簧调感情奔放,旋律丰富,节奏朴素欢快,是一种带有叙事、叙情的曲调。
        3、锡剧的演唱特点
        每一种艺术都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同时也是这种文化的表达。江南地区人烟稠密,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影响到戏曲艺术上,表现为缠绵婉转,秀美细腻。在锡剧不同流派的唱腔中,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唱腔与风格,也集中体现了江南戏曲特有的婉转清丽。
        旦角中的姚派(姚澄)唱腔音色圆润清脆、咬字准确清晰、运腔委婉多姿, 善于吸收民间小调及兄弟剧种的曲调; 沈派(沈佩华)唱腔运用轻微的“颤音” 来装饰旋律, 真假音结合抒情而轻柔, 犹如小桥流水。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是“梅派”(梅兰珍),她的演唱委婉圆润、音色甜嫩,俏丽明快,富江南水乡灵秀之美。
        锡剧中各流派的婉转演唱中,充分展示了美丽、诗意的江南文化特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 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锡剧生长植根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朴实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浓厚的乡土色彩。锡剧体现了江南地区人民群众所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锡剧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地方音乐文化宣传的载体。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 第3 页
②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 第21 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302 页
④徐珂:《清稗类抄》第三十六“音乐卷” 
⑤江苏省锡剧艺术研究会编: 《锡剧小戏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年, 第3 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 第3 页,第21 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302 页
[3] 徐珂:《清稗类抄》第三十六“音乐卷” 
[4] 江苏省锡剧艺术研究会编: 《锡剧小戏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985 年, 第3 页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在江南 地方 音乐 建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通俗电视剧在中国大陆电视剧文化转型中的作…
    对韩国电视剧在我国由 热 到 冷 的传播学思…
    关于韩国电视剧在我国传播现象分析
    浅论通俗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美剧在…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美国舞台上的呈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