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影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特点
[论文关键词]叙述视角 叙述者 隐喻 
 
  [论文摘要]电影《肖中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讲述的是一个前途大好的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但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然而其独有的叙述视角和大量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伟大不朽的经典。 
   
  一、电影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6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误判谋杀自己的妻子,因而被送往美国肖申克监狱终生监禁。在狱中,他认识了“万事通”瑞德,而且还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监狱里总会有这样的人,他能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包括一些违禁品。面对现实的残酷无情和监狱的腐败黑暗,外表看似柔弱的安迪内心十分坚强。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坚信自己是无罪的他从入狱那天起就决定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他创办了监狱图书馆,帮助年轻的囚犯重塑目标,甚至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出色的理财知识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做假账。然而,他从来没有失去目标,失去斗志,在黑暗的监狱生活里。他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实现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然而其独有的叙述视角和大量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伟大不朽的经典励志片。 
   
  二、叙述视角 
   
  一部作品的叙事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WWW.11665.CoM由作品采用的人称来体现,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通常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的叙述,多数情况下叙述者如同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采用的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因此,影片没有局限于使用“全知全能”型视角。而是一个被限定了的视角,时不时的将叙述视角交给瑞德,他的活动,思想对影片主要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创作者运用了瑞德的主观感受进行描述,从而不受“全知全能”视角的限制,这样使得叙事更加灵活,更具有真实感。 
  影片一开头,便是安迪被控谋杀自己妻子的画面,法庭上,控方律师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不禁会让毫不知情的观众怀疑安迪究竟是不是真的凶手,最终被判终生监禁是否是罪有应得。而创作者在影片中设置了瑞德这一人物。正是为了解决观众的这一疑惑。整部影片中,对白并不多,影片中展现的东西很多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多半是对监狱生活的反思和对安迪的解读。在瑞德开头的讲述中,他对安迪的初次印象和主观感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和观众是一样的,对安迪不了解甚至是没什么好感。然而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随着他对安迪了解的深入,他所经历的,他所了解的安迪都反映在他的画外音里,他的讲述无疑给电影画面添加了一层浓厚的感情色彩,尽管带有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但却让观众觉得真实,直接,给观众的感觉是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的,自然而然地随着他的情感发展而逐渐认同安迪这个人物。随着观众对安迪建立起一种情感认同以后,最初的怀疑也慢慢消失,以至到最后对安迪的成功越狱甚至没有进行任何道德上的谴责,取而代之的竟是拍手叫好。 
  例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情节,讲述的是安迪和瑞德一群人在修屋顶时,安迪帮助狱警逃税从而为每个狱友争取到三瓶啤酒。于是,安迪与他的狱友们懒懒地坐在屋顶,惬意地品尝着啤酒,这时瑞德的画外音响起:“……我们坐着喝酒,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个自由人,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家的屋顶,我们能创造一切……。”这些话在观众听来可能没有多少感触,因为我们毕竞是自由人。但是对于影片中的这些终身监禁的犯人们来说,能够在早晨的阳光下坐在监狱外的一个屋顶上,懒洋洋地喝着冰啤酒,简直就有一种奢侈的感觉。当自由的、正常的生活可能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期望也会增大,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重新感受这样的生活,哪怕就只有一小会儿也好。叙述者可以介入叙事,且其叙述声音的强度和介入的程度刚好是成正比的,叙述者介入的程度越深,叙述的声音也就越强。创作者让瑞德从自己的角度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事情,这样有助于缩短观众与叙述者的心理距离,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叙事人物的意识,不由得对以不惜牺牲生命为代价而换来狱友们片刻自由的安迪肃然起敬。影片的这种叙述方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时刻追随着瑞德关注着安迪的命运,因他喜而喜,因他悲而悲。 
  当然影片并非单纯地局限于瑞德的主观视角,例如安迪逃出监狱,典狱长发现海报背后秘密以后,画面快速回放安迪是如何在这二十年里策划逃狱的,对于瑞德来说,这是他不知道的一些额外的情节和信息,当然只能由影片中另一个叙述者来提供了,也就是影片中隐蔽的叙述者,是电影叙事最直接最常采用的叙述方式,和瑞德的叙述相比,它从更加客观的视角出发,不带有丝毫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全凭观众自己去感知。
  三、隐喻对主题的突显 
   
  艺术的崇高地位常常源于艺术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电影中的隐喻是通过蒙太奇,将镜头之间或镜头内部各个表现元素加以强化、浓缩、类比,由此在观众的感觉和心理上产生效应的手法。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运用了独特的隐喻手法,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更突了影片的主题。 

  影片的主题毫无疑问就是救赎,主人公安迪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反抗体制的束缚,从而实现自己灵魂的救赎。肖申克一词来源于对影片英文原名shawshank的音译,但是在电影中,也曾经被翻译成为鲨堡,而这个翻译则更能够影射出当时美国监狱的现状。鲨反映的是监狱里的众生相,在这里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扩张暴露无疑,道貌岸然的典狱长虽然对圣经能够倒背如流,但其实是一个阴险,贪婪,残酷且不择手段的可怕人物,狱警海利和其他狱警凶狠残暴,对囚犯滥用私刑甚至草菅人命,而囚犯之间更是明争暗斗,恃强凌弱,更有着像监狱三姐妹这样在监狱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变态狂。堡的概念则暗示着监狱是一个由高墙围成的坚实的堡垒,影片一开始,就给了观众一个从监狱上空俯拍的全景镜头,高高的围墙,完全封闭式高密度令人窒息的生活空间。在瑞德的描述中。他对高墙的看法是这样的:“这些高墙很有趣,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地习惯它,一段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当然高墙这一镜头在影片中出现了不止一次,例如在安迪被关禁闭两个月出来以后,和瑞德在高墙下面进行了他们在狱中的最后一次对话,在高墙的映衬下,人显得非常渺小,其实也暗示了人根本无法摆脱体制的束缚,更可怕的是有人甚至发展到对这种体制的严重依赖。片中的老布鲁克(监狱图书管管理员)就是这样一个严重被体制化了的人,和很多刚进监狱的囚犯一样,他起初也抗争过,但都是以失败告终,逐渐地他适应了这种体制,他的灵魂和肉体都被体制化了,尽管假释赋予了他身体的自由,但却无法救赎他已经被体制化了的灵魂,最终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了体制化的牺牲品。 
  但监狱里并非所有人都被体制化了,总会有一些例外,例如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就被导演塑造成了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的神话式的人物,在狱中,他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实现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救赎,在长达二十年苦闷的监狱生活中,他寄情于雕刻:他从来没有屈服于监狱三姐妹的恶势力,不断进行着反抗:他甚至当着典狱长的面播放着安抚大家心灵的咏叹调: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全新英格兰最好的图书馆”。为监狱里的囚犯带来了精神食粮,使他们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中感觉到了一丝希望和安慰:他帮助年轻的囚犯汤米读书识字从而拿到了同等学历。他仿佛救世主一般,像耶稣一般拯救了人们的灵魂,尽管忍受着来自身体的巨大的折磨,但他从来就没有放弃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在他面前,体制化显得那么苍白脆弱。当他爬出污浊不堪的污水管,在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张开双臂拥抱风雨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复活一般,身体的救赎固然可贵,但灵魂的救赎才真正让人感叹不已。 
  除此以外,影片中的道具小手槌的作用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小手槌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贯穿于整部影片。它首先是安迪用来雕刻打发时间的唯一工具,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观众才发现原来它一直是安迪用来逃狱的工具,当典狱长诺顿打开安迪留下的那本圣经时,发现圣经已经被挖出了一个手槌的形状,观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20年来这把小手槌是靠着圣经的掩护才得以逃过狱警一次次的搜查。手槌在影片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充当道具,它成为了主人公用来对抗监狱体制化,对抗恶势力的一种武器:它也不仅仅是一种隐喻手法,有的学者认为,当隐喻的喻指不是一个语象,而是一个或一些特定的精神内容时,就成了象征。当安迪成功地用它逃出了肖申克监狱,它成为了一种胜利的象征,这种象征与电影所要表现的救赎这一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自由的信念,一把小小的手槌救赎了主人公的生命,更救赎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其实在影片中,安迪牢房里墙上的海报也是一种隐喻,丽塔·海华丝,玛丽莲·梦露,碧姬-芭多,不同时代的女星,通过海报的变幻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整整20年的牢狱生活,在一般人看来是一段漫长痛苦绝望的生活,但这并没有让安迪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没有束缚住他的心灵,反而使他更加坚强,更有毅力冲破这一体制的牢笼,抵达自由幸福的彼岸。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叙事方面采用了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并使用独特的隐喻方式突出了救赎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越狱片,它独有的叙述视角和隐喻方式的使用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主题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思考,这也许正是它创下高票房神话和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姚蔚 [标签: 申克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电影《不准掉头》声音处理的艺术魅力
    翻译伦理视角下电影《V字仇杀队》的字幕翻译
    以电影《搜索》为例解析网络传播的伦理危机
    香港电影《桃姐》的人情伦理评介
    电影《翻译风波》中的译者伦理解读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叙事媒介与伦理表达:由动画电影《阿凡达》引…
    浅析电视连续剧《知青》中体现出的传统鲁剧…
    解析和声学与和声风格的辩证关系 论文
    以电影分级制度改进影视传播中的低俗文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