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基本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 存在的问题 “三农”问题 创新 对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收入问题。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
  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是解决农业矛盾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和现代农业的要求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难以与国外大农场的专业化生产相匹敌;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上,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基本上是分散经营,不少农产品的销售还处在提篮小卖的阶段,生产与销售脱节;在质量品牌上,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推行统一的标准和品牌,科技含量低,加工增值能力不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通过组织创新,改变农业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建立农民自愿参加、自主决策、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wwW.11665.cOm
  1.2发展新型农村告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入世后,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需受wto农业框架协议的约束,主要选择免于减让的“绿箱政策”为主。在发达国家,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自我服务的组织,也是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载体。合作社还是国际贸易纠纷中对等谈判的主体。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把农业等弱质产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市场规则,而且能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作用。
  1.3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产业链的连接功能,是农业发展静一项重大战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但光靠农业龙头企业,还难以实现与干家万户分散的农户之间的有效连接,也仍然难以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因此,还应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公司+新型合作经济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格局。这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农户之间的合作,为成员提供各类产销和技术服务,使农业龙头企业的订单、标准和其他要求准确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在市场活动中的谈判地位。通过建立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合作社形同虚没,没有实在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市场准入门槛过低,有些农民心血来潮,多户联合注册成立了合作社,但由于缺乏经营能力,注册后就胎死腹中,没有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2.2内部运行不太规范。大多合作社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没有财产和资金,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挂牌经营,证件也都不齐全,没有章程或有章程而未按章程运作:未成立“三会”或成立了也只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决策小民主,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建账,只记录流水账。
  2.3管理和技术型人才短缺、农产品精深加工少、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理事长,大多足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社员只凭经验生产,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滞后,合作社的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植物果实,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少,附

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2.4外联市场不够。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农民、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但在外联市场的力度上显得不足,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缺乏企业支撑等方面。由于市场功能弱化,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难以获得突破。
  3发展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对策
  3.1全面实施合作社法,加强规范化建设
  对经济实体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合作社法人”的要求帮助其完善内部制度,健全内生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对非营利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社团法人”的要求进行运作,重点提高其服务质量;对尚未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鼓励其放手发展,又适时引导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2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社间的合作
  合作社以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为基本原则。合作社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助关系。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合作社通过地方的、全国的、地区的和国际间合作社的合作,为社员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并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难以从农村信用社得到必需的贷款。合作社之间加强合作,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合作社和股份公司共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3.3实现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农村合作社两种资源的对接
  传统合作组织有资源优势,一是有现成的网络体系,二是有设施、办公用房等有形资产,三是有一批专业人才,四是与外界交往时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新型农村合作社是农民自发成证的,具有接近农民、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两种组织资源有效对接,可以互补优缺,达到双赢。新型农村合作社可以依托传统的合作组织来发展自己,而传统的农村合作组织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来发展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它们彼此可以把各自分散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村或区域为单位组成联合社,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以发挥巨大的合力作用。
  3.4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国际上,农村合作社和政府的关系最密切,因为各国政府都面临程度不同的“三农”问题。我国政府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这是全国动员、加快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政治优势。要使这一优势转化为农民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应抓紧出台有关农村合作社的法规,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供销合作社法》、《农村信用合作社法》等。立法是对农村合作社的最现实的保护和扶持。另外,政府应通过与农村合作社签订的合同开展政策性事业,以使农民及其合作社真正起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组织的作用。
  3.5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和培训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少地方还是空白,覆盖面小,这与合作组织知识不够普及有很大关系。要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工作会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普及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及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对各级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农业及相关部门下部、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和农民经纪人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和管理队伍,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4结束语
  新农村合作社制度的创新目标,是在完善合作社法律体系、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职责与地位、依托现有供销合作社模式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分散农户与市场之间建立起相互协调的关系,以有利于农户防范市场风险、获取生产经营的规模效益。必须严格控制对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农资的投入量,改善了区域内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出更高质量安全等级的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推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深入研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方法,完善农村合作社,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农村。
  参考文献:
  [1]韩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合作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2]周洪杰.浅谈发展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性[j].消费导刊,2010(4).
  [3]胡宗山.农村合作社的理论、现状与问题[j].江汉论坛,2007(4).
  [4]沈文萍.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合作社 对策 农村信用合作社 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克服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
    农村小学生逃避心理的分析与干预策略的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农村小学小班化识字研究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研究
    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
    黑龙江省农村节能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农村小学低段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政策研究和思考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与家庭劳动力文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