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2012年老年题材影片影像美学风格透析

2012年老年题材影片影像美学风格透析

  据统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而到2050年老年人会占总人口的25%。随着城市进程的加速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
  老年题材影片主要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表现老年人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同时反映老人面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情怀的影片。老人院作为被世俗生活遮蔽与忽视的边缘化场所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场所。今年,许鞍华和张扬导演选取老人院作为拍摄场所,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和视觉美感给观众呈现了影片《桃姐》和《飞越老人院》。题材的选取体现了创作者关注社会问题,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本文就老人题材影片的影像美学风格给予分析,呼吁更多人体谅、关心老年人。
  一、诗意化影像造型
  诗意,无论从诗歌、小说、散文、日常生活中还是电影中,都是一种唯美的境界。在文学中,诗意是创作者情感流露的一种氛围,是由一系列文字符号和内在逻辑联系构成的;在电影中,诗意凭借画面、色调、影像和情感的倾注来感染观众。支持其存在的“精神性的价值尺度和永恒真理”,便是诗意。[1]诗意化的影像造型通过镜头和画面呈现给观众一种内在的美。
  电影的诗意表达源于创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状态的感知,镜头呈现出的朴素画面和色调描述了老年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于平淡中讲述生活的真谛。朴实的镜头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让观众在感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心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理学意义上的诗意。WWW.11665.cOM《桃姐》整部影片光线柔和细腻并带有淡淡的暗黄色调,纪录片风格的长镜头的使用呈现出一种舒缓平稳的感觉。镜头主要以静为主,在平静的画面和舒缓的节奏中给我们讲述了桃姐与罗杰一家的真挚情感和善良性情。在老人院里,几处老人向外张望的镜头:老人看着救护车接走了一个个院友,罗杰把桃姐接出老人院,其他老人们观望着;桃姐的主观镜头看着一对新人去拍婚纱照的场景。几组镜头呈现给我们一种“过客”的感觉,诗意化地体现了人生百态。《飞越老人院》里,老周在向老葛讲诉他患病史的时候以及在草原上爷爷和孙子的画面,长镜头慢节奏地缓缓道来,流露出了人间真情,同时通过表情也看出了老年人的苦涩和对待生活的无奈,在最后的日子里给自己找个快乐的活下去的理由成了整部影片的主线。万马驰骋的草原,一个全景镜头,蓝天、白云、沙漠、草原把大自然的景象呈现给观众,开阔的视野,淡黄色的画面唯美而又带有诗情画意,充满质感。片中也有特写镜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看到太阳升起,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镜头转向全景,面对大海,实现了看大海梦想的老周离开了人间,光影下背影镜头的描写诗意地表达了人到暮年的状态,徒增几分感慨。
  诗意化影像造型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语言来营造一种诗意化的感觉和氛围,给观众带来一种诗情盎然的美感,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影像造型中,创作者将诗中的韵律、节奏,画的意境、寓意融入到画面中,运用象征、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表现创作者的理念,抒发情感;富有诗意化的元素也引导观众去思考,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细节深处见真情
  走过童年的纯真,青年的浪漫、激情,中年的危机与重担,就到了人生必经的老年阶段。处事的从容、波澜不惊、灿烂而归于平淡是老人独有的符号。老年,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以及每个家庭投入更多的关注。2012年的老年题材电影将视角投向老人院,作为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创作者对其生活的细腻描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豪泽尔曾说:“最伟大的艺术品应该直接触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人物,触及人类的经验,总是为当前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帮助人们理解产生那些问题的环境。”导演给我们呈现的不是既有的观念和既定的价值体系而是真实的老人院生活。在《桃姐》中我们多次看到镜头是通过栏杆照进老人院的,这种不介入的方式像拍摄纪录片,反应了真实的老人院生活。导演张扬也曾给我们透露过他的团队在老人院里呆了三个月,为拍摄真实,他们和老人们沟通,听他们讲故事,体验他们的生活。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视觉奇观特效,而恰恰是这种平淡与真实最能打动观众。老年题材影片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细节,抓住老年人最平凡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人间真情。《飞越老人院》有几处细节的描写,其中年迈七十的老葛在草原上给孙子讲一对父子的故事的时候,从全景到中景再到特写的描述,一个故事反复地重复,同样的问题父亲的回答和儿子的回答截然不同,反映了父爱无疆。故事感人至深,孙子潸然泪下,传递了人间真真切切的亲情。片头部分的特写镜头,老人院里孤独的老人透过一扇门张望外面的世界,孩子般地吃奶,打针以及洗澡等等,反应了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带着一副老花眼镜穿针引线钉扣子,像个孩子一样戴错自己的牙套,拿出药瓶子来吃药,被提醒不要喝酒闹事,上个厕所不知道怎么解开裤腰带等等细节描述了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桃姐到街上买菜做饭,下厨炒菜,给罗杰递碗、盛饭、吃饭这些日常生活细节描写体现了仆人把主人照顾得很周全。细腻地刻画了桃姐的温柔、仔细和善良,那种主仆情似乎更像亲情,可谓细节深处见真情。桃姐生病后,不能再做这些家务活,反倒是罗杰来照顾她,问她要不要日常生活用品,牵着她的手看首映,推着轮椅逗桃姐开心等等。老人年纪大了,作为儿子女儿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来赡养老人。《尔雅》中对孝这样定义:善事父母曰孝。
  法国印象电影导演德吕克曾说过:“真正的电影是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诗与美的电影”。[2]老人的生活从老人院中展开,导演细腻地刻画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三、人情关系叙事模式
  人情关系是电影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剧作模式。老年题材影片贯穿于这一类型影片的主线是影片中人物情感关系的变化过程。人到暮年,虽然孤独衰老,但是他们仍然存在于社会大关系中。老与少的感情、主人与仆人的感情、父与子的感情等等,感情相互牵连,正是这种人情关系构成了影片的叙事模式。
  影片没有给我们展示年幼之时长辈们的呵护和体贴,但从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无私的爱。导演凭借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高度敏感性将各种人情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飞越老人院》中老葛与儿子多年的矛盾一直解不开,反倒恶性地转移到了孙子身上,造成了爷孙的隔阂。创作者很善于在影片中讲诉亲情,爷爷和孙子夜晚在篝火旁的一段谈话道出了人间真情,解开了多年的心结。孙子抱着爷爷一句:“其实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跟您没什么关系,但现在我才发现,我不可能跟您没关系。”这让一个老人十分欣慰,同时老葛与儿子的矛盾也通过孙子得到了化解,千言万语在无声中被感动,长时间的心底芥蒂从此化解。张扬导演声称通过拍摄《飞越老人院》这部影片,他和父亲的矛盾与隔阂也消解了。《桃姐》中描写了一对母女情,女儿到老人院看望母亲,埋怨母亲,抱怨哥哥不来交生活费。过节女儿接母亲回家,而老人却为儿子一句会回来接她而苦苦等待。女儿直到母亲离开人世的瞬间才感觉到亲情的无价,痛哭流涕。难道真的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孝敬老人吗?有些感情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了便再也挽回不了了。
  除了长幼模式之外,爱情一直是永恒的话题,老年题材影片也不乏此例。当夕阳来临,他们依然能够触碰到爱情,葆有情感欲望。患老年痴呆的老太太一直错认为老葛是她的老伴,二人在草原上野餐欣赏风景,唯美的画面带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呈现出一副充满质感的风景画,短暂的相守到最后的分离洋溢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桃姐》中坚叔老来偷欢,隔三差五地借钱去找洗头妹。迟暮之年,桃姐感受到了这也许能够带给老人慰藉,缓解其孤独与凄凉之感。影片折射出人情关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微妙变化,人情刻画拿捏到位。
  对于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社会已经在生活和医疗卫生有关方面给予了保障,但是在精神问题和心理追求方面仍缺少关怀。空巢老人展现出孤独、消沉和绝望的一面,理解、尊重、赡养老人成为我们年轻一代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步入老年的时候,我们应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走出封闭,摆脱孤僻,乐观看待一切,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人,在精神上不丧失支点,这可谓给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12年电影创作者以观察社会世相,感知人间冷暖的敏锐捕捉力找到了老年题材影片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呼吁社会和年轻人要给予老人更多的人文关注。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老年是最后一站,有过灿烂辉煌的中青年,怀揣阅历、沉淀沧桑到了近黄昏的年纪,曾经的他们给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一个致敬一声问候,让我们献给最伟大的老人们。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朱文利 [标签: 电视 影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0世纪下半叶牟宗三“中国哲学”观论略
    “阻尼振动”模型下美国20世纪课程哲学流派…
    2012年中国学前教育大热点新闻
    2010
    19世纪20-30年代唯物辩证法的传人与…
    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转变之回顾与反…
    20世纪50~60年代马一浮“中国哲学”观论略
    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学研究综述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之变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论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的哲学追求
    20世纪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的发展走向——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