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野山参鉴别常用术语释义
人参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它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固脱的作用,对于多种虚弱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越国宰相范蠡所著的《范子计然》一书,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后来可能该地区的森林被砍伐破坏,人参没有生存条件了,故已绝迹。今所用者皆辽参。古代所谓的人参是指野生品而言。野山参生长年限不等,而以年久者质优。我国的人参栽培始于西晋,盛行于唐、宋、元,成熟于明、清。《晋书·石勒传》记载:“勒居武乡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铁骑之象。家园中生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唐代已有人在药圃中移栽种植,元代“农桑通诀”记载“耕参地”条,明代《本草纲目》论人参栽培曰“人参亦可收籽。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说明人参栽培不单是移栽,而且也开始用种子繁殖,人参的大面积栽培技术已经突破。
1  野山参纯货
 野山参纯货系种子繁殖,其种子靠风吹、水冲、或鸟兽所带,落在何处无选择余地,喜生深山密林阴凉气候中,由于受到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且生长年限特长,所以各部位都形成独特形态。品质以横灵体,腿八字分开,五形全美(芦、艼、体、纹、须)相衬为优,要正确鉴别,必须综合考察其来源和各种性状,其中“芦”、“艼”、“纹”、“须”四个方面是鉴别要点。
1.1  三节芦
 野山参最标准的芦,也是构成野山参五形全美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它由三部分组成,“马牙芦”、“堆花芦”和“圆芦”。一株野山参无论其大小,能长出三节芦者,它的生长年龄至少应在五十年以上。WWw.11665.coM
1.1.1  马牙芦
 顶端的一段具新脱落的地上茎痕,边缘棱较平齐,中心凹陷(芦碗),形如马牙齿面,即称“马牙芦”。
1.1.2  堆花芦
 沿中上段近10 年脱落的茎基,芦碗紧密,左右交错,层叠而生,芦碗边缘有明显的棱背,呈缝隙状,层层堆叠,堆积如花状,习称“堆花芦”。
1.1.3  圆芦
 下部由于参龄年久,芦碗逐渐消失,形成圆柱形,俗称“圆芦”。圆芦上有紧密的环形棱皱,一般可认为每一棱皱是生长一年的标记。
1.2  山参艼
 是指从“堆花芦”或“马牙芦”上长出的不定根(圆芦不长艼)。
1.2.1  枣核艼
 野山参的典型特征之一,参艼形状两端细,中间膨大,形如枣核,习称“枣核艼”。生长五十年以上的野山参,主根须逐渐衰退,吸收功能下降,激发艼须快速生长,吸收养分迅速膨胀,待艼须的吸收功能也衰退了,原有的蒜瓣艼会逐渐演变成两头尖,中间膨胀的枣核状艼,只有生长八十年的老山参才会有典型的枣核艼,标志其内在品质优异。
1.2.2  蒜瓣艼
 生长三、四十年的野山参,芦头上的“顺长艼”稍显颓势,畸形变态,缓慢膨大逐渐嬗变成蒜瓣艼,它是野山参中期生长信息的表达,经验认为,具有四、五十年参龄的野山参可有此形态,在目前野山参中很常见,多是30∼50 年的货品。
1.2.3  顺长艼
 野山参艼因遇到适宜的土壤、养分故长得快,有时比主根还长、大,这是野山参初期生长信息的表达。这种山参质量较差,通常二、三十年左右的野山参多为顺长艼,目前野山参市场上此类货品非常多。
1.2.4  下顺
 野山参艼自然下垂称为“下顺”。而移山参或趴货移栽时取平卧或斜卧,艼的方向是朝天上翘或平伸。
1.3.1  铁线纹
 在主根上端有紧密环纹,纹深而细,皱纹略显上兜,沟纹留有微量的黑色泥土,习称“铁线纹”。

1.3.2  皮细似锦
 野山参整个立根起伏不平,整体不光洁,但就任意一个局部却都是整洁光润,老而不粗,而趴货的任一局部都是粗糙不平,无一处光滑细致。
 一般皮嫩纹浅者,参龄约三、四十年,紧皮细纹者,参龄约五、六十年,皮老纹深的,参龄在七、八十年以上。
1.4.1  皮条须
 野山参腿上长出的细长、柔韧性强,珍珠疙瘩明显的须根,是老山参的标志,参龄起码也得有七、八十年以上,野山参主须明显,侧须2∼3条,清疏而长,珍珠点较明显,参龄约五六十年。主须粗壮、光滑、柔润不脆,清疏不乱,珍珠点明显突出,点大,质实不松泡的,参龄约百年左右。
2  移山参
 移山参由于基源(种子)来源于野山参,虽经移栽,体形有变,但还应属于野山参类。移栽后能生长30年再做货,其性状特征、药用功效和野山参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本品近年来极为少见,市场上所谓移山参多为趴货冒充。
2.1  毛毛艼
 弯曲细小的不定根,说明生长年限很短,还不具备野山参的基本特征。
2.2  跑纹
 参体横纹断续稀疏,分布于主根中下部。
3  类山参
 类山参是指其基源为栽培人参,其种子或种栽来源于园参,但生长环境是在深山老林中。其形态有别于栽培人参,与野山参既有差别又有些近似。
3.1  林下参
 把栽培人参的种子撒播在深山老林的土壤里,任其自然生长发育,经10∼20 年后采挖,也称“籽趴”。但大多长在二茬林,树龄不老,树径不大,树冠亦小,透光量大,光合作用充分,长得比野山参快得多。15 年左右的林下参重达15 克,17 年的林下参可长出五品叶。而30年的野山参鲜重才5 克左右,中期30∼100 年,每年增重1∼2 克,一株生长百年的野山参也不过50 多克重。野山参增加一个复叶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长到五品叶的野山参约有80∼100 年参龄,称“一堆”,放眼看去能找到大大小小的野山参,有六、七十年的儿女辈,也有三、四十年的孙子辈。市场上流通的长白山野山参已逐年减少,纯货多以小货为主,很难见到20 克以上的大货,50 克以上的就更罕见了。
3.2  趴货
 选择圆膀、圆芦等长脖类型5∼6 年生的栽培人参,把它移植到深山密林里,令其生长10∼20 年后采挖加工。芦长、芦碗稀疏,艼较粗大,旁伸或上翘,毛毛艼多。皮较粗,横纹肤浅,纵皱纹较多。须较多而散,整体似扇形,须根有珍珠点,但分布不均匀。
3.3  硬底参
 选育长脖型园参种子,采用一次性种植或移栽在特定的硬底砂砾土壤环境中的特殊栽培方法,不再动土,不浇水,不施肥,一直趴着不动,模拟野生环境自然缓慢生长,性状酷似野山参。 
参考文献
[1]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韦德龙 [标签: 鉴别 术语 释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园参、野山参、西洋参中水溶性蛋白成分的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