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其它管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基于3PL-HUB的船舶供应链协同运作的探讨
[摘要] 供应链系统的合作既有效益也有风险,而协同机制是降低风险、实现系统增值的关键。供应链协同理论的研究对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船舶供应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3pl-hub的船舶供应链协同模式,为船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船舶供应链 3pl-hub 供应链协同
  
  一、引言
  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scc )是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协同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企业竞争战略和管理模式,它强调以协同技术为支持,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始终从全局观点出发,采取一种“共赢”的原则,使整个供应链中的个体更加亲密、相互信任、同步和团结,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和实现整个供应链价值的最优。 因此,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体系,对于认清供应链协同的本质,探索隐藏在企业成本收益背后的合作动机与协同运作机制,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国防科工委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中指出,要在2015年形成开发、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达到2800万载重吨,年产量2000万载重吨,年销售收入1800亿(其中出口1500万载重吨,出口值160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总装造船模式和高效的管理方法。船舶供应链的出现加快了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步伐,但也暴露出种种弊端。本文以船舶供应链的特征为出发点,并针对船舶行业的实际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舶供应链协同机制,为船舶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wwW.11665.COm
  二、我国船舶产业供应链分析
  造船行业是典型的大型单件小批制造行业,占用流动资金大,造船周期长,产品结构复杂,原材料、外购件、机电设备的采购占船舶制造成本的60%~70%,有时要根据船东和船级社的要求对船舶的核心或辅助部分使用指定进口国家生产的部件,一般只能按订单生产,造船企业根据订单要求进行船舶设计、生产、交付使用。这些特点有别于一般的制造行业,船舶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1.船舶供应链实质上是由船东拉动的需求链。船舶供应链的运作属于“拉”的模式,船厂和其他节点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围绕满足船东的需求而展开,以满足订单式生产的需要。
  2.船舶供应链是“短”链。船舶供应链与其他一般消费品供应链相比,少有代理环节,没有零售环节,产品一般由制造企业直接交给客户——船东。因此,以船厂为核心的船舶供应链前后网链都较短,整个供应链呈现“短”的特点。
  3.船舶供应链是跨国界的供应链。中国两大造船集团的订单 90%从国外市场获得。同时,外国船东对主机等关键设备也常常要求造船企业从国外购得,一些高强度的钢板和配套产品也需从国外进口。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循许多国际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此外,由于船舶制造属于装配性的生产活动,采购和仓储占了船舶供应链运作的大部分环节,其物流活动主要是进向生产物流。所以,要想优化船舶供应链必须首先对造船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和存储活动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船舶供应链整体高效最优的目的。
  三、基于3pl-hub的供应链协同机制
  1.供应链协同管理
  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scc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竞争战略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全球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为商业运作模式,以核心企业为盟主,通过运用现代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协同商务战略联盟。船舶供应链协同就是基于船舶供应链成员之间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设计适当的协调激励机制,有效地控制系统的整体,使之从无序转换为有序,达到协同状态,从而在船舶供应链成员之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合理分配利润,共同分担风险,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减少库存,降低总成本,最终实现系统的整体效益大于各部分子系统的效益之和。
  2.供应链协同的3pl-hub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 )是供应链协同运作的一种较新的策略,它以系统、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系统的同步优化,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但是vmi的实施过程中,并非所有的vmi项目都是成功的;而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 )虽然能解决vmi实施中的一些不足,但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及时准确的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使销售商和供应商能做好准备,赢得主动,而对于支持核心制造企业jit生产和采购,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方面作用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3pl-hub),这种模式不仅能将分散在供应商和制造商环节的库存集中控制,而且通过vmi的整合,将不同供应商的库存集中控制;另外该模式主要从供应链上游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原材料零部件的jit供应或同步化供应,从而实现供应商与供应商、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二维协同。因此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成为促进供应链协同的新策略。
  第三方物流企业 (3pl)直送工位一般指在位于产品制造商附近,设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集配中心 (简称3pl-hub),用于储存来自上游供应商的所有或部分供应物料,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制造商的日装配计划将物料分拣出来后直接送往制造商的生产工位。平时存储在集配中心的物料仍属于供应商所有,只有当生产商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受理后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它主要关注的是供应链中产品制造商 (通常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进向生产物流(inbound logistics) [4]。其主要的活动包括第三方物流集配商对核心制造企业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集中入库和管理活动,以及按照核心制造企业物料需求计划的直送工位活动。
  3pl-hub直送工位不仅仅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于整个供应链jit生产模式的实施和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供应链协同运作的新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采用3pl-hub直送工位模式,采用3pl-hub直送工位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
  (1)生产或者供应的规模经济。当生产厂商所需要的原材料供应规模较大时,通过3pl-hub进行集中的库存管理、jit配送以及直送工位的成本才会有所降低,这样才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2)至少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在地理上远离制造厂商。如果供应商离制造厂商较近,供应商自己可以将原材料直送工位,从而有效地支持jit生产;当制造厂商全部或至少部分的供应商远离制造厂商时,如果还是采用供应商直送工位供应,供应商每天多次的直送工位活动很难以较低的成本运作,但是供应商直接将原材料、零部件送达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由其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工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3)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工位过程中,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制造商之间要求及时共享信息,需要edi、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实施供应链的同步运作。
  (4)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物流运作能力。因为从需求计划的发布,到原材料的入库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全程跟踪,确保零部件及时入库,维持低库存的运作,保证不缺货,同时根据生产企业的日需求计划将品类繁杂的零部件适时送达生产工位,整个运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协同或同步化运作过程,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很强的整体运作能力。
  3.船舶供应链的3pl-hub模式
  通过以上对船舶供应链特征的分析,结合供应链协同的3pl-hub模式理论,笔者提出建立船舶供应链的3pl-hub协同模式,以期对船舶供应链协同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船舶供应链协同的3pl-hub模式就是一种基于3pl-hub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它一般指在位于造船厂附近设立第三方物流集配供应中心,用于储存所有或部分供应材料,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船厂物料的需求计划将物料直送船台,按照相关协议只有当物料被消耗时才支付相应的费用给供应商。它是整合供方资源,促进供应链协同的一种先进物流组织形式,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在简化运作情况下快速、准确、及时响应船厂的材料需求,另一方面使船厂采用此模式后成本降低显著,而且能更好的响应船东需求,使整个船舶供应链系统的柔性及响应性增加,而供应不确定性等风险降低。
  合理的物流和信息流模型是造船企业顺利开展3pl-hub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集配商以及造船企业在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中的分工与合作,以及供应链上游协同运作,因此其模式的建立和功能的设定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可采用不同的物流和信息流模型。图1是一种常见的物流和信息流模型。企业的生产和装配,造船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周将需求预测发送给供应商;而物料实际需求由造船企业的造船进度所消耗的材料拉动,造船企业将需求信息如一周的生产计划排程或电子看板等经由edi/internet等直接传送到物流信息平台,后者产生必要的拣选信息以及直送工位的配送计划,将原材料、零部件直送工位。同时适时更新库存水平,并每间隔一段时间如每天为供应商提供库存报告同时也向造船企业提供可视化库存。当有意外需求时,第三方物流集配商将会跟催供应商补货。

  
  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船舶供应链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必须依托战略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结合电子商务的功能和策略,凭借船舶制造配套企业间的真诚协作,从战略、商务、技术以及基础设施4个层面入手。
  (1)选择战略性协作伙伴
  建立船舶供应链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要选择合适的协作伙伴,这一点应纳入船舶制造企业经营战略层面考虑。例如: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等协作伙伴之间建立协同关系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力。此外,该模式可能会影响轿车生产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收益、成本和风险,在选择协作伙伴时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
  (2)优化重组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
  建立船舶供应链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必须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及一体化为行动纲领。另外,供应链协同商务直接关系着商务模式的创新、重组,不仅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商业利益、责任和风险的重构,也包括正常运转状态下各协作企业的责任、义务和利益的重新规划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最后,供应链协同商务的推进过程本身就是船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供应链协同运作的业务流程重组过程。
  (3)构建船舶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船舶生产有它的特殊性,一艘船由数千个总成、上万个零件构成,且采购地域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又不能有太大的库存,没有完善的供应链信息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需要及时反映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资金状况,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同步。为了达到企业内外部供应链集成的目标,船舶企业必须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部供应链节点各战略协作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建立无缝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达到相互操作一致性。
  (4)配备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管理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设备还需要通过应用条码技术、edi技术、移动通讯等物流信息技术,做到船舶供应链节点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需求信息并及时响应。对船舶企业来说,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系统物流等。船舶供应链协同需要对整个船舶供应链的物流进行整合,通过船舶物流的功能整合、过程整合和资源整合全面实现供应链协才能实现增强船舶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之目的。
  四、结论
  基于3pl-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在国内外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应用,但该模式理论的研究却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在其他行业的成功实施,为基于3pl-hub的船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总而言之,供应链协同商务的成功在信息技术之外。船舶制造企业只有在理解其核心思想和成功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并解决信息技术之外的难题之后,才能够依托信息技术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
  参考文献:
  [1]陆杉高阳:供应链协同理论体系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30):23,15
  [2]蒋樟生: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船舶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金达仁:推行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j].信息系统工程, 2005,(03):10
  [4]janat shah, mark goh. setting operating policies for supply hu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 (2): 239-252.
  [5]earl barnes, jim dai, shijie deng. on the strategy of supply hubs for cost reduction and responsiveness[r].tli-ap white paper on electron-ics supply chai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0
  [6]龚凤美马士华:基于supply hub的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模式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8):124-127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孙玲芳 赵宁 张婧 [标签: 供应 协同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项目化设计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基于价值的管理理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启示
    基于PHP语言的MySQL数据库的多种输出方案
    基于SaaS多租户的中小学运动会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发展与思
    基于OneSearch统一检索系统的统一检索平台评
    基于客户需求的移动终端新营销模式设计
    基于公民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
    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的企业知识共享研究
    基于贝叶斯肤色检测算法的色情图像识别研究
    基于ATMEGA128和GM8125多路异步串行通信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利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