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工商管理理论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企业研究论文
试析青海藏医药产业开发模式及其问题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青藏高原上,具有民族特性和资源特色的藏医药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开发模式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产业开发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明显成为制约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本文依据调研资料,就青海藏医药产业的开发模式和经验作一简要分析,并对产业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民族医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藏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医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方法,成为我国民族医药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青藏高原,具有民族特性和资源特色的藏医药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当前,充分发挥中藏药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较为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此,2009 年夏,本课题组赴青海,深入到部分藏医药企业和相关部门,对青海省藏医药资源的开发经营模式、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文依据调研资料,就青海藏医药产业的开发模式和经验做一简要分析,并对产业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民族医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藏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青海藏医药产业主要开发模式。Www.11665.coM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与疾病斗争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近年来,随着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及鼓励引导藏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青海藏药在更加广阔的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应用。青海省依托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兴起的金诃藏药、晶珠藏药、大地药业等藏药生产企业,利用冬虫夏草、大黄、红景天、藏茵陈、麻黄、花锚草、麝香、塞龙骨、牛羊骨等高原动植物资源,研 发 出 一 批 藏 药 产 品,打 造 出 “金诃”、“晶珠”、 “三江源”等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完成 gmp①改造后,青海制药行业生产能力已达到 100 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目前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开发运营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 一) 企业产权重组的集团化发展模式。

  为了适应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青海省对藏药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藏药龙头企业。目前,金诃藏药集团、晶珠藏药集团等都已成功改制,进 行 了 产 权 重 组,形 成 了 产、学、研、医四位一体的龙头企业。

  个案 1. 金诃藏医药集团。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宁市生物科技园区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1999 年 7月,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产权重组,整合了青海省藏医院、青海省制药厂、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和青海省藏医学院 4 家机构现有资产,成为集藏医药产、学、研、医四位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它的成员单位还包括青海 6 个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一个只有 20 名职工,仅有 140 万元固定资产的事业单位,迅速成长为资产总额达 5 亿元的大型民族医药企业。

  金诃藏药集团依靠体制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青海藏医药业主体和产业龙头企业。

  金诃藏药成功运作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新科技成为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诃藏药集团公司把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和传统的藏医药生产工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藏药的炮制、生产工艺、剂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药品从生产、检测到最后包装已全面采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该公司的药品生产全部通过国家 gmp、gsp 和 iso9001三大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有 74 个国药准字号藏药产品,其中 25 个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独家产品,12 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率先完成了传统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制药科技的标志性融合。其中,藏药阿如拉炮制技艺、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获得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第二,培养藏医学人才,是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的关键。集团下属的青海藏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两个藏医学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拥有研究生、本科、专科、留学生教育、普通教育的多个办学层次新格局,十几年来已累计培养了 2000 余名高等藏医药人才。由金诃集团投资 400 多万元组织的我国第一套藏医学专业本科 ( 五年制) 教材 ( 26 种) ,现已编纂完成并出版发行,填补了全国统一藏医学专业本科教材的空白。

  第三,整理藏医药文献资料。金诃集团下属机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藏医药文献抢救整理,集团董事长艾措千曾亲自带队,先后带领 20 余位藏医药专家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藏区行程 4 万余公里,先后搜集、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濒临灭绝的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 900 余部,整理和出版古籍文献 100 余部。2007 年,青海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藏医药》杂志创刊,促进了藏医药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四,文化营销策略———藏医药文化内涵的符号化。藏医药的营销过程,实际上也是藏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提高大众对藏医药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培育藏医药市场、巩固扩大消费群体的必要条件。金诃藏药集团公司的文化营销策略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做法是建立规模宏大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增加消费者的切身体验。2007 年,他们推出以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中心的藏医药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旅客在旅游过程中,观看藏药的现代化生产过程,亲身感受藏医诊治和药浴,购买藏药,成为藏医药的消费者,扩大了对藏医药文化的宣传。

  第五,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保证藏医药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金诃集团以协议的方式与互助北山等地建立藏药材保护区,实行有组织的药材采集、收购及种植试验。金诃集团在青海省内药材主要分布区建立了黄南麦秀林区、互助北山林区、湟中群加林区、海北达坂山林区四个藏药材自然保护区。还投资 400 多万元,在青海湟中县购地 100 多亩,作为重点优势药材人工种植研究繁育基地,为藏医药业的发展和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人工种植研究繁育基地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二) 实验基地 + 连锁门诊模式。

  青海民营藏医药企业也在成长壮大。青海省政府支持开发的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吸纳了不少民营藏药企业。位于西宁市科技生物园区的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私营股份制企业。该公司的经营模式为临床试验基地加连锁门诊模式。

  个案 2. 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人久美彭措早年出家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寺,在隆务寺闻思院获得了藏医药学最高学位———本然巴。1999 年 4 月,久美彭措投资创办了“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

  2002 年 6 月,该公司在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建了符合 gmp 要求的现代化藏药生产基地,下设有制药厂、藏医药研究所、藏医门诊部,年产值 1. 6 亿元,年销售收入达 3 亿元,在藏药生产企业队伍中一枝独秀。2008 年初,久美药业提出了 “生产基地 + 藏医药临床试验基地 + 连锁门诊” 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在西宁生物科技园新建青海久美藏药临床实验基地( 久美藏医院) ,总面积 4260 平方米。有综合楼1 栋,设置 100 张床位,诊疗科目有藏医肝胆科、心脑血管科、消化科、妇科和相应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基地诊所已在 2009 年 5 月正式开业运营。公司在青海、西藏、陕西、内蒙、四川、云南、甘肃等西北五省藏区开始建设久美藏医院诊所。目前已有 103 家藏医院门诊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公司已逐步形成了 “产—销—研”

  的整体发展体系,藏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2008 年公司销售额 1037 万元,实现利润 65万元。公司还依托久美藏药研究所的研发能力,积极开发新药。开发了治疗艾滋病的新药 “久美抗艾胶囊”和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久美消渴胶囊”两种新药,总投资达 9000 多万元。该公司目前正在争取政府支持,将部分治疗用药范围纳入公费医疗项目。实验基地 + 连锁式门诊的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公司 + 农户”综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随着藏医药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中藏药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有些药材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一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和有种植愿望的农牧民,已逐步开始种植中藏药材。目前,青海省药材种植面积大约 11 万亩,品种较多。

  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大黄、柴胡、甘草、黄芪、防风、牛蒡子、枸杞、党参、当归、板蓝根,种植面积达 8. 13 万 亩,占总种 植面积 的73% ,其中 大 黄 3. 92 万 亩,占 总 种 植 面 积 的35. 6% ,占前十位种植面积的 48% 。 由中藏药产业延伸的种植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已初显成效。中藏药种植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所签订的销售合同大都规定了中藏药材最低保护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种植中藏药材的市场风险,解除了广大农民种植药材的后顾之忧。农牧民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过去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变成今日的精细药材种植。一些中小企业也看准了商机,纷纷投入这一产业。

  个案 3. 青海正源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正源有限责任公司 1992 年成立。2000年企业转型进入中藏药产业,主要从事中藏药种植和初加工。2006—2009 年,该公司实施了国家扶持的重大项目 “青海地道中藏药材规范化科技示范种植基地” 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4170 万元。 项目建设规模为 15000 亩。 品种主要以大黄为主,秦艽、羌活、甘草等为辅。公司采取 “公司 + 农户” 的中藏药材经营模式,建立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该公司联合省内外的一些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并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规范化技术要求,种植收购中藏药材。

  公司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采取的 “公司 + 农户”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实 现 了 经 济、生 态 和 社 会 的 “三赢”。2008 年,采 收 大 黄 1460 吨,实 现 产 值1170 万元。 从社会效益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收入,比原来种植粮油类作物平均每亩每年可增收 100—300 元。柴胡、黄芪、大黄等药材种植每亩纯收入在 400—800 元左右; 两年生党参每亩纯收入在 2000—2400 元左右,是种植小麦收入的 10 倍。从生态效益看,青海正源公司利用成熟的技术,通过对大黄、秦艽、甘草、黄芪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的方法,进行规模化种植,是快速恢复及扩大大黄、秦艽、羌活等自然资源并保持其优良经济性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公司还计划在西宁南山生态区规划建设占地 300 亩的高原生态观光园。把这里建成具有青藏高原药材生态展览、科研示范、信息交流、引种繁育、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多重功能的生态观光基地。

  二、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藏医药文化产业蓬勃兴起的过程中,一些问 题 也 逐 渐 表 现 出 来。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个方面:

  ( 一) 药材资源与藏药产业化发展的矛盾突出。

  青海藏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近几年出现了50 多家藏药生产企业,原料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青海藏医药产业发展的 “瓶颈” 之一,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青海藏药材年需求量 在 2000—2500 吨 之 间,但 年 收 购 量 不 足1000 吨。有的药材,如藏茵陈,因产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从省外收购,有些甚至要进口。青海藏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 11万亩。仅是邻省甘肃药材种植面积的 1 /10,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的 gap 种植基地,药材资源种植远不能满足规模开发需要,藏药生产链上没有藏药材供应的主渠道,没有专业采收的机构。

  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 二) 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知名品牌稀少。

  目前,全省共取得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藏药品种近 710 个,其中,藏药品种 437 种,占 62% 。

  现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 “金诃”、 “晶珠”、 “三江源”等藏药商标为中国 “驰名商标”。多数藏药产品还未被市场认可,不能进入 《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不能列入公费医疗用药和非处方药目录,直接影响了藏药在医院主流渠道的用药,阻碍了企业产品市场空间的拓展。目前,市场销售也缺乏有效的现代化营销网络支撑,多数企业缺乏与省外大企业联合,利用知名品牌发展自己的 理 念,经 营 观 念 落 后,限 制 了 企 业 的发展。

  ( 三) 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研发受阻。

  藏药产业作为医药工业的一部分,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特征。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 15% 以上,而青海省多数藏医药企业仍采用民间传统的生产方法,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青海省三分之一的藏药企业无科研机构,具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大多也严重缺乏科技人才、流动资金和技术开发费用。企业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药学专业人员,新产品研究开发迟缓,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多数产品剂型落后,多为传统剂型、地方标准或仿制产品。全省中藏药生产企业拥有的 437 个品种中,进入 《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的仅有 109个,非处方药品种 166 个,企业长期生产的品种有 130 余种,真正有市场有销路的药品只有 50余种。另外,藏药准入门槛较高。目前申报一个准字号的藏药,需要费用 300—400 万。一般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往往无力申报,也影响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 四) 藏药产业总量未形成规模优势。

  由于缺乏对现有的药品品种资源有效、合理、科学的利用,造成投资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徘徊不前的现象。虽然,近几年中藏药生产企业得到较大发展,有 2 户企业销售过亿,14 户企业达到 500 万元以上,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销售总额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位。2008 年全省中藏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1 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2% 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只占本行业总户数的 30%左右,而 70% 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医药企业要通过国家 gmp 认证,仅在资金上就需要3000—5000 万元的投资。 青海藏药企业投资能力有限,亟待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整合,培育以产权为纽带,产销与科研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以提高中藏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五) 藏医药消费市场培育不足, “青海藏药”缺乏影响力。

  影响青海藏医药消费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文 化 隔 膜,二 是 对 “青 海 藏 药” 的 宣 传不够。

  传统藏医药是青藏高原区域性特征的文化,消费群体主要是藏族群体。由于在宗教、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内地的广大消费者、医务工作者,甚至医学专家对藏医药、藏文化基本不了解。藏药对于内地大多数消费者来讲也有陌生感和神秘感。加之企业不够重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营销体系管理松散,一些藏药厂家在药品宣传中急功近利,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一味夸大藏药的神奇疗效,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也损坏了企业的形象,影响了藏药生产和销售。另外,在长期宣传和推广过程中,由于缺乏对 “青海藏药” 的宣传,众多消费者认为藏药就是产在西藏。

  三、发展青海藏医药产业的对策建议。

  当前,青海藏医药产业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很大,涌现出若干像金诃藏药集团的龙头企业和众多民营企业,在产业开发模式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为了使青海藏医药产业有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用现代经营理念开辟市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一) 加强资源保护,建设生态基地。

  加快青海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藏药材资源的种植和人工繁育的发展。要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加快 gap 规范化药材基地建设,特别是地道药材的基地建设,利用成熟技术和现有中藏药品种资源,加快特色植物如沙棘、白刺、枸杞等封育繁殖基地建设,培育藏茵陈、大黄、黄芪、秦艽、贝母、麻黄、红景天等地道药材 gap 生产基地,实现青海主流中藏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才能保证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结合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中藏药保护区和种植繁育基地。在中藏药保护区和种植繁育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采取繁殖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定点采集,定时收购,保证中藏药材资源的正常生长。要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型联合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州地市以及县、乡、农 ( 牧) 户扩大中藏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公司加农户等订单药材业生产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金诃藏药集团以及青海正源有限公司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 二)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可以继续通过上市、兼并、联合、引资嫁接改造等多种形式,集中运用政策调控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医药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步伐,培育具有特色的骨干企业,支持有特色产品的医药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大医药、大市场,提高青海中藏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目前,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青海金诃藏药、青海三普药业、青海晶珠藏药等为骨干的中藏药产业群体。尤其是金诃药业,从药材的种植到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具备了龙头企业的条件。西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已聚集了数个中藏药企业,在规模上也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加快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向产业集群转型,完善园区内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基础设施、人才流动、信息共享、金融服务、物流保障等多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撑。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细化企业分工,在原材料种植、深度加工、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多方面延伸产业价值链,充分发挥产业的集群效应。

  ( 三) 注重研发,打造藏医药文化品牌。

  要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传统藏药的二次开发步伐,生产符合当代消费趋势和习惯的新剂型和产品。政府应当在创新资金投入、税收减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也有企业提出,希望政府鼓励企业申报准字号药品,给予相应的补贴。

  青海藏药产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因此,要积极宣传藏医药文化,努力打造 “青海藏药” 品牌,阐释其文化内涵、价值和意义,突出其个性特征。要在宣传推介青海的同时,大力宣传藏医药文化,带动藏药的生产销售。在企业和市场、消费者之间建立多元的沟通渠道。可以运用博物馆、各类媒体扩大宣传。

  例如,像金诃藏药集团,建立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创立 《中国藏医药》 学术期刊、创建丰富的网络资源等方式。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包括工厂建筑外观和内部装修都突出藏族文化的风格,也是在公众中树立品牌形象、传播藏医药文化的直接方式。

  另外,企业的文化活动和善举也是传播藏医药文化价观和文化内涵的极好方式,往往也会给社会极大的影响,提高藏医药在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例如,企业在抗震救灾、服务社会等方面为社会贡献力量。当然,藏医药文化的传播仅仅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政府应该力争对藏医药的资源、科技、产业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宣传和推介。

  ( 四) 坚持市场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与实施标准化生产并行不悖。

  企业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地方资源特点和传统藏医药优势品种,细分市场,突出产品特色。

  如金诃藏药集团的主打产品就是治疗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风湿病类的药物以及特色保健类药品。同时,也要打破技术垄断,准许不同藏药企业生产标准化藏药。在实施标准化进程中增强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还要注重保护中藏药知识产权,应对国际专利竞争。

  ( 五) 培养中藏药技术人才。

  充分利用省现有的中藏药教学、科研、生产等机构的技术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对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中藏药研究开发工作,建立科技协作联合体。逐步在集团和企业内部建立各类研究开发中心和信息研究与质量管理部门,培育和发展科技主导型企业。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懂藏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懂管理的企业家来管理企业。切实加大企业人才培养投入,营造良好的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政策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人员从事科技开发和企业生产的激励机制。

  四、 小结。

  藏医药文化产业作为青海省独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藏医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注重科技创新,培养藏医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打造藏医药民族文化品牌,广泛传播藏医药文化,使青海藏医药文化产业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李丽 [标签: 青海 青海 青海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策略
    试析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大学生的素质教
    试析县供电企业支部党员教育创新探究
    试析现代化电力营销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试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思考
    试析完善职教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若干
    试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思考
    试析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原则
    试析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原则
    试析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试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素质队伍建设
    试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素质队伍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