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提供的安全隐私和安全策略
 “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创造了两岸总投票数超过437万的新纪录。“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微”字被选中,显然由于2011年在海峡两岸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起始于“微”媒体、新媒体的力量。据统计,从1994年到2010年这16年间,中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6.6%,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跃居全国之首。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近几年,信息产业的主要增长点集中在新媒体上。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展和繁荣的同时,随着信息的交流的几何级增长,人们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也受到威胁。其担忧主要来自于近年来不断升级、发展的搜索引擎、社会化平台等参与度较高的互联网使用模式。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社会化平台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互联网平台。其核心在于好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社会化平台的基本特征是:用户自发参与、人人都是媒体;信息公开、自由分享;企业用户自然用户平等交流、双向对话;基于兴趣的社区化关系网络、相互连通。典型的社会化平台,比如,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豆瓣、天涯社区等,国外比较着名的如facebook。WWW.11665.COM
    艾字节时代
    信息时代,顾名思义,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生产速度非常迅速,远超出了人类的接受能力。在数字时代之前,信息受限于我们的获取能力,出版受限于纸张和运输成本,广播受限于能够得到的频率和广播时间。网络却拥有接近零成本的无限能力。现在全球大约有7000多万个博客和1.5亿个网站,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小时近1万个的速度增加。全世界每天发送2100亿个电子邮件。我们即将进入艾字节时代,5个艾字节(exabyte)相当于3.7万个国会图书馆的信息量。2006全年,全世界就生产了160艾字节的数字数据,是已有全部书籍信息量的300万倍。到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至988艾字节。随着艾字节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加。
    据cnnic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3.86亿,较2010年底增长1153万人,半年增长率3.1%,使用率79.6%。用户层面,自2010年搜索引擎超过网络音乐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互联网服务以来,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的增长,首先是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庞大且保持高速增长,网民需要一种有效的工具获取信息;第二,音乐搜索、视频搜索、位置搜索等服务在搜索引擎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网民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和使用黏性;最后,搜索引擎不仅是信息搜集工具,其对于新闻、博客、sns等服务引入以及平台的开放,已经使其成为一种与传统门户网站类似的互联网入口应用。根据正望咨询《2006年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比较高,而新媒体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网民对于信息的需求。
    另外,网络新闻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3.62亿人,使用率74.7%,较2010年底下跌2.5个百分点。半年内用户人数增长926万人,增长率为2.6%。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庞大,但使用率有所下降。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之一,会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而上升。此外,网络新闻在及时性、交互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之视频等内容的引入,有效地扩大了网络新闻的受众。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提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影响了网民对于传统网络新闻渠道的使用;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逐步向低学历高年龄群体渗透,这部分人对于网络新闻的需求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新闻整体渗透率提升难度加大。
    作为社会化平台主体的社交网站日益成为融合性社交平台和媒介平台。社交网站将成为会集所有网络社交工具,为人们提供网上沟通和交往的融合性社交平台。2011年9月15日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在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交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70%。的确,社交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优势,有利于社交网络内信息的流动,从而满足网络内成员的信息需求。近年来,从社交网络的兴起可以看出,网民通过使用社交媒体,能够获得与自己相关相近的各类信息。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近2.3亿,使用率为47.4%。随着社交网络热潮的退去,国内主要社交网站寄希望通过改进一系列功能来提升用户的社交体验和移动体验,继续深化开放平台,例如: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拓展盈利渠道;尝试将网站建设成能够融合用户现实生活中社交、商务等行为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网站。在2010年,虽然专门的sns网站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但是sns这一概念被业界广泛接受,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微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家尝试将sns的基因置入到现有产品中,实现产品的“sns化”。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近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从自媒体或全民媒体的角度来看,社交网站的重要意义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多媒体的接收和发送平台。社交网站的用户通常会抛弃掉原先获取信息进行搜索的网站,而倾向从社交网站上获得一切他所需要的服务。从trendstream and lightspeed research 2009年6月的调研数据中发现,在各类内容分享服务中,美国网民首选的是社交网站。在通过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平台接收信息的同时,受众也主动地制作信息、发送信息。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是由于用户互动地制作信息和发布信息而声名鹊起的案例。
    youtube从刚创立开始借由flash video来播放各式各样由上传者制成的影片内容,包括电影剪辑、电视短片、音乐录像带等,以及其他上传者自制的业余影片,如vlog、原创的影片等。大部分youtube的上传者仅是个人用户自行上传。
    现在,随着上传拥护者和影片观看者的增多,youtube的系统每天要处理上千万个视频片段,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2009年4月29日,一个英国男子在其怀孕的妻子突然腹部不适时,在youtube上搜索分娩教程的视频,4小时后顺利帮其妻子完成接生。
    “你浏览网络,网络也浏览你。”

    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保障。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在中国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占总网民数量的44.7%。与2010年底相比,这一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但是遇到病毒或者木马攻击的网民数在这半年增加735万人,达到了2.17亿。2011年上半年,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半年增加2107万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4.9%,较2010年底增加3.1个百分点。美国it机构crn在2010年初公布了2010年十大安全趋势中,黑客将攻击社交网站榜上有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各大搜索引擎公司也基于各自的搜索原理和定律,不断研制高效、智能的搜索工具。目前,搜索引擎巨头google的市值已经超过ibm,而百度在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股价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此外,新浪、雅虎、搜狐、中国搜索纷纷进入搜索引擎市场。搜索引擎公司的发展和搜索引擎市场的繁荣其实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担忧。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的整合和购买,越来越多私人化的数据和信息将越来越容易通过搜索引擎被检索到。人们每在网站上发布一条信息都要再三衡量其风险性高低。社交网站巨头myspace在2007年曾经计划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能够了解孩子在网站上干了什么的软件。该软件可以追踪那些使用myspace的孩子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年龄以及位置等信息,同样它也可以追踪和保存这些数据的改动。虽然其动机可能被认可,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技术会使得被作用者的隐私受到侵犯。而根据insites consulting的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12%智能手机用户正在使用地理位置服务,那么一旦这些服务提供商泄露或者不能够保护用户的信息,那么这些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隐私将荡然无存。
    在帮助用户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社交网站基于其特性,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的保护随着社交网站用户数量的增多以及活跃程度的高涨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前,网络空间几乎等同于“虚拟空间”,个人的隐私由于网络的距离性得到保护。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私人生活空间和网络公共空间交叠,人们生活在现实的私人空间中,并且将其与网络上的公共空间进行互动。以人人网为例,在注册用户时一些必填的基本信息、受教育信息、工作信息如果泄露,被不法之徒利用,将使得用户面临极大的危险,“人肉搜索”就是其极端的例子。在2010年“李刚门”发生的24小时之内,网民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肇事者李启铭的qq空间、百度贴吧、人人网主页等一系列半私人的网络空间公开化,甚至公开了其私密的手机号码、qq密码等等信息。虽然其当时的身份为一起肇事案件的嫌疑人,但是这样无视和侵犯他人隐私值得商榷。
    撇开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基于社交网络的发展方式——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用户原本只愿意展示给其熟悉的朋友看的有关其个人的一些信息,例如:照片、文章等等,由于社交网站的转载功能,这些信息会被一些完全陌生的人看到,也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一种伤害。2009年3月30日,瑞星公司发布《网民隐私与社交网站(sns)安全报告(2009)》,针对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些安全层面上的质疑。根据瑞星的调查分析,通过“查找朋友”和“游戏邀请”等方式引诱用户填写隐私资料、对其好友进行频繁骚扰并不是某个网站的单独行为,而已经成为很多sns借以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网站都在采用,几乎成为社交网站最为重要的“潜规则”。而正是这些“潜规则”,对用户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保护网络隐私
    “就像所有事物的进化,以及所有事物的技术一样——并不是没有缺陷。窗户大大地提高了从内向外感知的舒适程度,同时也增加了从外向内感知的方便程度。窗户逐渐成了一个爱偷看者。它增加了我们对墙外气候的防御能力,与此同时却减少了我们对墙外的人的防御能力。至少增加了他们了解屋内情况的途径。”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所带来的信息便捷性和网络隐私安全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信息的几何数级增长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时,它也使得人们自身的信息更容易被暴露在新媒体这一公共空间。但是,和所有的产业一样,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阵痛”。在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中,网络隐私安全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
    首先,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2003年5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进入了国务院的立法程序。2008年9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呈交至国务院。该草案规定了拥有个人信息的企业与团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除犯罪、税收记录及媒体调查外,禁止任何团体在未经个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201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与用户相关、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随着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条文的正式颁布和发挥效力,能从外在上有效规范新媒体上的信息获取行为,保护网民私人信息安全。
    另外,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保护网民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软件制作商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研发一些保护软件来保护网民的信息安全。一些软件可以让用户采用匿名来浏览网站。如anonymizer是着名的网络匿名工具,用户用anonymizer的名义而非自己的名义向网站发送请求,这就使得用户的身份不会暴露给网站,从而维护了用户个人隐私的安全。
    最后,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至关重要。网民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其媒体使用经验也在不断地丰富。经验的增长使得其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增加,从而网民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避免制作和发布可能有损于自身隐私的信息。
    综上,新媒体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会面临着网络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不能够缓解或者解决的问题,伴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技术的进步以及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能够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相对于个人隐私的被侵犯,新媒体带给网民的新鲜信息和巨大的外部世界才是“硬币的正面”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未知 [标签: 媒体 信息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东南卫视的新闻传播格局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古代文学研究中计量分析的应用与限度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浅析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
    新媒体传播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
    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
    新媒体传播不仅仅是娱乐
    浅析湖北佛教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简论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互联网信息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