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论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浅析
【论文关键词】新兴的媒体 公交移动电视 传播效果 
  【论文摘要】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公交移动电视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移动电视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传媒市场,促进了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并拉动传媒经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传播优势,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一、公交移动电视的产生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①诚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移动电视的诞生和应用正是由于一种“新的尺度”的产生,从而实现了人们在移动中看电视的愿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公交移动电视它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方式,是一个重大变革。“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这是公交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公交移动电视最早出现在新加坡。2001年,新加坡率先在1500辆公交车上使用移动电视,随后迅速普及到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作为内地第一个移动电视频道,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区150余条公交线路、近40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机,其中90%的线路贯穿中心城区,日受众达700万人次。www.11665.CoM自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北京、武汉、长春、南京等十多个城市,也相继开始在公交车上开播移动电视。短短几年时间内,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群 
   
  与传统媒体不同,公交移动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观众”。 
  首先,公交移动电视受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数量庞大。据统计,杭州公交每天平均接载乘客300多万人次,按现在安装的移动电视机推算,每天约有220多万人次收看移动电视,已形成家居之外不可小视的庞大收视群落。 
  其次,受众组成成分复杂,一般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构成了接收公交移动电视的主力军。从杭州公交车的乘客来看,杭州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为杭州市当地的主流消费人群,多为上班、上学、旅游和购物人群,其中学生、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以及党政机关普通职员占到了74%。从月收入情况分析,公交人群3000元到5999元中等收入家庭占到27.4%,6000元以上中高收入家庭占17.3%,总体平均家庭月收入为4731元。从学历方面分析,高等学历人群占公交人群的45.6%。而最有价值的是,公交人群是日常消费的主要决策者。其中37%的被访者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67%的被访者是日常消费品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具有一定的购买力,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也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广告投放目标。(以上数据源自ctr市场研究机构和央视索福瑞) 
  第三,受众被动地接收电视节目。在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中,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这一传播理念的转变,可以看出受众作为传播过程中几个大环节之一,其地位已经日益凸显。过去由于电视频道匮乏,受众基本上处于“你播我看”的被动接收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频道的增多,受众可以拿着遥控器自主选择自己想看的频道和电视节目。然而,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受众又一次成了被动的接收者。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只要置身车内,就一定能接收到播出的声音和图像信息,除非“闭眼不看,堵耳不听”。 
   
  三、公交移动电视播放的内容 
   
  大众传播的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媒体而言,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公交移动电视播出的节目,主要包括新闻、休闲、资讯三大类。如何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风格来吸引移动人群的眼球,是移动电视生存的基本法则。由于其目标受众是“移动过程中短暂停留的观众”,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编排就必须考虑其不同于传统电视的特点 
  (1)公交移动电视的内容应该在电视新闻基础上提炼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在其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风趣幽默的软新闻为主。同时,受众对市政服务类信息需求量大,作为地域性强的媒体,移动电视可制作向市民提供市政服务方面的内容,如便民服务、文化教育等实用、短小的新闻节目。在资讯类节目的内容选择上,应将受众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作为考虑因素,从受众的兴趣出发制作节目。据日本博报堂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人们对资讯的需求依次是趣味资讯、运动资讯和时尚资讯。而在对移动频道节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其频道的节目内容相对单调,在广泛的受众需求和兴趣方面仍有开阔的拓展余地。 
  (2)公交移动电视的内容适应传播环境。幽默短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短小简洁、易理解、无需画外音解释的内容构成,十分符合在传播环境复杂、受众多元化和媒体接触时间短的移动电视上播放。以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诙谐的表演给观众带去了欢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树立了亲和的媒体形象。 

  (3)公交移动电视媒体是一种商业性媒体,广告是移动电视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南卫视与联合利华推出的植入式广告的手法可以被公交移动电视所借鉴,在娱乐中向受众潜移默化的灌输品牌信息,最终实现了受众和广告主的双赢。同时,作为与受众一路相随的媒体,应该适时将“机器—人”的传播方式柔化为“人—人”的传播方式,增加公益广告的播出量。②比如在气温变化、或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临时插播短小温暖的字幕“小贴士”,体现对受众的关怀。同时,作为地域性媒体的移动电视频道应增加播放相关的城市宣传片,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做出贡献。
  
  四、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直接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移动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对其传播效果的分析无疑是必要的。
  (1)从传播对象看
  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即“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③。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然后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结果有两种: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改变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期待。因此公交乘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影响到受众对公交移动电视的印象及其今后的传播效果。
  受众在乘车时由于无聊自然会对信息、娱乐等信息产生一种需求心理,这种需求心理让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能够有效地吸引乘客的注意,当节目正好符合受众的预期心理需求时,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然而不同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收视需求心理。对于公交移动电视这种免费送上门的服务,尽管有许多乘客在看、在听,想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获得一些新闻资讯,或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乘客,并不想受到移动电视的声音干扰,希望在车上得到安静的空间去看报或休息。由于电视的传播方式是音画共存的,乘客可以选择不看,却不得不听。电视上的这种声音并不同于车辆等的噪声,电视的声音是含有大量信息的,它持续不断地调动着人们的思维,许多乘客的大脑也会因此被动地响应而疲劳不堪,这无疑是一种折磨。这种“被动性地消费”导致公交移动电视呈现“非人性化”的使用效果。这里的“被动”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公交移动电视缺乏互动的弱点,这影响了其信息的传播效果。
  (2)从传播环境看
  公交移动电视处在一个封闭的收视收听环境中,能够最大化地将电视节目传达到受众群中,实现传播到达的第一步。然而,从另一个方面说,公交移动电视又是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传播环境中,其收视时间和空间都很局促:一是乘客在公交车上的停留时间短暂、随机性大;二是公交车里拥挤狭小,电视屏幕常常会被站在那里的乘客给遮住,尤其是遇到高峰时段,一些乘客站在移动电视前面,使得后面或坐在远处的乘客看不到电视画面,也无法听清电视声音;三是公交车的传播环境比较嘈杂,各种声音交汇,车厢里的报站声、谈话声、乘客在上下车时的声响,以及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等都会影响到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受众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具有家居环境下收看电视的休闲与安逸,往往有烦躁厌倦、紧张戒备等负面情绪。
  (3)从传播技术看
  公交移动电视能够在时速120公里左右的运动状态下接收并播放出稳定、清晰的电视画面,而且通过数字电视的无线传输方式已经基本消除了模拟电视时代因传输问题产生的屏幕雪花、重影等现象,这些都使公交移动电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五、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所受的影响
  
  首先,在一个相对比较混乱的环境里,移动电视的“有效到达率”不容乐观。车厢里的报站声、谈话声,乘客在上下车时的声响,以及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等都会影响到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而且在拥挤的车厢里,电视屏幕常常会被站在那里的乘客遮住,使得后面或坐在那里的乘客看不到电视,也无法听清楚,而节目内容听不清楚,是影响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的最大症结所在。
  其次,也许有些乘客在上下班的路上想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及时获得一些新闻资讯,或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也有一些乘客并不想受到移动电视的声音干扰,希望在车上得到安静的空间,因此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移动电视符合现代文明规范吗?公交移动电视虽然为乘客提供了电视节目,但也必须保护乘客的公共利益。由于不同的受众具有这样一些复杂的收视心理,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从传播的技术方面来看,尽管从理论上说移动电视能够在时速120公里左右的运动状态下接收并做到图像稳定、画面清晰,但实际上目前在经过高层建筑物的时候,接收信号会受到影响,经常会出现信号屏蔽的情况,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今后移动电视进一步扩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②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7
  ③e·卡兹:《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1974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鄢法孺 [标签: 电视 传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国际新闻传播特征
    试论影响新闻传播的话语理论体系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之当代生命力
    试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试论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试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描写
    试论唐代体育文学的发展与审美内容
    试论韩国高丽朝文学对苏轼诗文的消融
    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试论五十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嬗变的影响因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