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呼啸的爱恨情仇中人性的升华

  【摘要】《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结构;主题意蕴;人性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成书于1847年,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天才之作,是“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 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该书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呼啸山庄》是一部奇书,一部情与爱的鸿篇巨制,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它正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内容上讲,它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它向读者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如何演变成绝望的爱情的。也只有爱情,只有那种绝望的爱情才能产生压倒一切的、摧毁一切的力量。作品虽以又一代新人的结合而告终,但悲剧气愤始终笼罩全文。这种悲剧效应,也只有这种悲剧效应,才能深深的震撼广大读者,给人以心灵的启迪。wWW.11665.CoM阅读这部作品,读者一定会被其中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爱和撕心裂肺的恨所感染。  
  一、超长深度与力度的艺术构思和多角度叙事手法
  从情节上看,《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1757~1803),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大家族两代人的情感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充满爱情与复仇的故事。作者没有使用传统的叙述手法将故事从头说起,而是借用了一位陌生的局外人洛克伍德先生的观察作为切入点,首先展现了呼啸山庄的荒凉败落、阴深恐怖的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冷漠紧张的气氛,接着以他在暴风雨中夜宿山庄的充满诡秘与恐怖的见闻和梦魇来造成种种悬念,使读者跟洛克伍德先生一起急切地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物的未来命运。
  而这个用事实的钥匙打开读者心锁的人主要就是艾伦·丁恩,她于1757年亨德利出生那年随母亲到呼啸山庄当帮工,随后活动在山庄和田庄之间。从宏观上讲,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纷争中,她属于冷静的旁观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微弱作用,很多事情都通过她的回忆用她的口吻和评价标准娓娓道来。这种叙述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在文章的细节描写和语言应用上同样别出心裁。”“所用的语言口语话,质朴、生动、明快、流畅、不事雕琢,但又遒劲、凝练、简洁、惜墨如金,从而使作品大大地加强了真实感人的生活气息渲染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观想象。再加上梦幻、象征、预兆、隐喻的运用以及神秘、怪诞哥特式手法,使作品富有诗意,加强了深度和力度”。字里行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无怪乎作品被视为“荒谬绝伦”和“充满阴深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的怪书。
  二、疯狂且恐怖的爱恨情仇
  《呼啸山庄》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它的故事背景选择在碧绿广袤的英格兰北部狂风呼啸的平原,是一个“与尘嚣这般隔绝的地方”。“这是个厌世者的理想天堂”。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率直、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解读围绕“三角恋爱”的三个主人公的性格是理解这篇作品的关键。
  1~6章是故事的序幕,情感萌芽的阶段。希思克立夫是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肖先生收养的来历不明的吉普赛小孩,他“夺取”了主人本该赋予小主人亨德利和凯瑟琳的宠爱。因此大受亨德利的嫉妒,而凯瑟琳却和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他们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7~16章是故事的高潮,以凯瑟琳的背叛和和希思克利夫的出走为线索。主人死后,亨德利为报复把希思克利夫贬为奴隶,并百般迫害。凯瑟琳却因为虚荣和无知嫁给自己根本不爱的画眉田庄的埃德加。她的初衷是if i marry linton, i can aid heathcliff to rise, and place him out of my brother's power.(“嫁给林敦,我就可以帮助希思克利夫站起来,安排他摆脱我哥哥的逼迫和欺压”。她虽然口口声声说:“he's more myself than i am(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他和我是完全一样的)”,但就是不明白,自己一旦成了林敦的太太,“那么希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爱,失去了一切”。这一次重大选择,不仅葬送了她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深爱自己的希思克利夫,甚至使悲剧延续到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既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批判;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17~31 章是故事的转折点,在报复中希思克利夫人性出现裂变。1784年亨德利死后,幼子哈里顿落入了希思克利夫的魔掌。他想在孩子身上进一步实施报复,把他培养成一个野蛮的人,让他经受自己童年的遭遇。1797年希思克利夫接回流离在外的儿子。因为他酷似他的舅舅,风度文雅,自私自利,希思克利夫特别讨厌他。1800年小凯瑟琳16岁生日那天遇到了希思克利夫。当希思克利夫看到眼前的少女就是自己心上人和仇人的“孽种”时,爱与恨又在他的脑海里翻腾,交织成一幅新的复仇图案:让她草草与自己处于病危弥留之际的儿子成婚,以便名正言顺地独占林敦家的产业。不久,小林敦和小希思克利夫死去,希思克利夫又成了画眉田庄的主人。于是一幕幕残忍、野蛮的剧幕不断上演。这种看似疯狂的包袱,看似不合常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惊世骇俗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性格对不公命运所做出的激烈的反抗。32~34章是故事的尾声,希人性的回归与圆满。长大的哈里顿酷似年轻的希思克利夫,老实厚道、举止幽雅、招人喜欢。小凯瑟琳渐渐喜欢上他,这与希思克利夫的愿望背道而驰。他一心想报复拆散这一对有情人。但却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和凯瑟琳年轻时候的身影。不知不觉中,爱战胜了恨,他认识到他的报复仅仅是他精神上的胜利,而实质却一直失败时,他放弃了报仇,于是他绝食而死,终于可以与恋人在地下相逢了。人类的死亡宣告了一切的结束,爱与恨皆归于尘土。作者在这里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本真善的人道主义的理想。

  总的来说,《呼啸山庄》设计了两个爱情的三角模式:希思克利夫、凯瑟琳、埃德加,一个是小希思克利夫、小凯瑟琳、小林敦。分别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范式。如果说前者是“原始爱”的话,那么后者就是“文明爱”;如果说前者是“悲剧”的话,那么后者就是“正剧”。第二代人身上总有着祖辈的影子,但相对来说缺乏他 们的那种灵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只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而存在,特别是末尾的“幸福结局”也许是作家故意给作品增加的“一个花环”,为的是在阴深的氛围中营造“一点亮色”。《呼啸山庄》早期的译名叫做《呼号山庄》,但是梁实秋妙笔生花改了,赋予这篇小说以一种极具压迫感的生命力。闪电,飓风,雷鸣似的咆哮,唤醒沉睡在意志中的狂乱,这压抑人类性格深处的苦痛,残酷以及对爱的着魔都随着那些呼啸苏醒了。事实上,这篇小说正是希思克利夫在对凯瑟琳思念的呼啸中进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是他们的陪衬。
  三、夹缝中抗争不屈的魔鬼化身
  在小说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中,这个被称作“魔鬼”、“撒旦”的希思克利夫凝聚着作者的全部心血,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同情、愤慨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这个饱偿人间炎凉的弃儿在残酷的生活中养成了强烈的爱与憎,与悲苦的命运做不屈的抗争,尽管到头来还是以悲剧告终,但魔鬼的心灵却得到了净化。在整个故事环境中,他始终处于一种夹缝中的生活状态,尽管他也一度由被压迫者翻身成为压迫者。这从整个故事人物关系的框架中可以略知一二。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大家族中,他的介入掀起了轩然大波,努力想获取两者的财产,但如同一个匆匆过客,他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说“i get levers and mattocks to demolish the two houses, and train myself to be capable of working like hercules, and when everything is ready and in my power, i find the will to lift a slate off either roof has vanished!”(“我拿了撬杠和鹤嘴锄,想要毁掉这两户人家,而且想把自己锻炼得像赫克勒斯那样能干坚强。可是等到一切安排妥帖之后,全在我的掌握中,却发现自己连掀掉一片瓦片的意志都没有了”。希思克利夫在自己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并没有尝到胜利的喜悦,反而是深深的无奈和空虚。以致最后在凯瑟琳灵魂的招引下,自己不吃不喝安然死去,并且买通教会的执事,待他死后把他的棺材的一侧橇开和凯瑟琳的相连。因为他们的灵魂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肉体有两个罢了。
  表面看来,希思克利夫是一个残酷无情、难以平息个性、堕落的、桀骜不逊的、充满病态的魔鬼形象,其实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敢于直接正视自己本性与欲望的真男子。“为了摆脱生存困境,保持人性的尊严,获得心灵的自由”,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不息的对抗,这种精神,哪里是“洋娃娃”埃德加和残暴的亨德利所能匹敌。读着希思克利夫的叙述,在跟他的心灵沟通中,不难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苍凉和悲壮。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类为何总是难以挣脱情网呢?这恐怕是一个千古难题。艾米莉用自己的哲学基础解释了这一切。人与人的冲突很多时候并非简单的善与恶的较量,而是社会标准的冲突,每个人总想维持自己所属的社会标准进行反抗。一旦野蛮的成分参与,反抗的正义就使野蛮的标准上升到有人性的高度。所以《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晓燕.仇恨与爱情[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方平.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童庆柄主编.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伍厚恺主编.外国文学名著快读[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
  [5]张厚得.西方文论精解[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严 魁 [标签: 升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
    浅谈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 咏史怀古诗中的爱…
    浅谈感悟 橘颂 的爱国情怀
    浅析 呼啸山庄 的叙事特色
    浅析 呼啸山庄 
    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简论
    论蔡丽双的诗集《火把》中的爱情王国
    论鲁迅的爱情与鲁迅的小说
    简述走下圣坛的爱情——试论池莉和方方作品…
    《呼啸山庄》与龚氏文论思想
    浅谈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