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马街书会产业化的困境与建议

 摘要:宝丰马街书会传承了近700年,是一笔宝贵的民间文化资源。近年来它正步步走入产业化,但其产业化的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笔者将解读马街书会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如何克服这些困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马街书会产业化困境建议
  
  宝丰县地处豫西南,山环水绕,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马街村则位于县城南约7公里的杨庄镇。从元延祐二年起,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汇聚于此,说书亮艺,会友竞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说唱集会,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这就是“马街书会”。前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现为名誉主席)曾说过,要想了解中国的民间曲艺,宝丰“马街书会”不可不去。
  一、 马街书会的概况
  (一) 书会的起源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各异,有“穰灾说、颂德说、悼师说、还愿说、会艺说、除恶说”等等,各说其词,各有其理。马街书会的具体成会时间,正史亦无记载,但村里火神庙的石碑上刻有“古刹大会起于宋延祐二年(即公元1314年),盛于明清”,我们知道宋代是没有延祐年的,只有元代有此年号,故后人推测,马街书会应该是形成于元代延祐年间。现在人们也都默认马街书会成会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
  (二) 书会的魅力
  马街书会历经700年历史的考验,展现了其持久的生命力。《马街书会》一书显示,马街书会最兴旺是在清同治二年,据记载当年“到会的艺人有2700人之多”,后来虽然再没有出现过如此高的记录,但是马街书会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即便是战乱或者文革,都没有间断过。WWw.11665.cOM鉴于马街书会的影响,1995 年宝丰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曲艺之乡”;1996年马街书会被列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4年8月马街书会被列入河南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每年正月十三,各地说书艺人自发聚集在应河之滨、火神庙附近的空旷麦地,没有专门的舞台,艺人们随便找个空地支个棚子,就架鼓拉弦开唱了。为了扩大自己艺术之声的影响范围,艺人们大都会自备一个扩音喇叭。马街书会有“亮书”和“写书”两个重要环节:“亮书”是指艺人说唱,说书艺人在书棚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拿手曲目,以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写书”则是指观众邀请艺人演出,观众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说唱,或是为了庆丰收,或是为了贺婚嫁。观众相中艺人后要商议书价,决定书价的是艺人的水平还有去年的收成,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2008年的最高书价为19500元。在书会上唱的最好、书价最高的艺人,就会当选为当年马街书会的“书状元”,这对艺人来说是名利双收的事,当然这样的民间评选方式恐怕也非马街书会莫属了吧。
  除了普通民间艺人,马街书会也吸引了不少曲艺名家。1981年中国曲协主席陶钝来参加书会,1987年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参加书会并演出,1995年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来书会登台演奏。还有一个书会的常客,那就是刘兰芳。名家的到来既显示了马街书会的魅力,也为马街书会发展贴上了名人标签,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广告宣传作用。
  (三) 新时期书会的发展趋势
  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国家和当地政府都加大了对马街书会保护力度。除了针对文化资源本身的保护以外,政府也在不断引领着马街书会向文化产业发展。首先,书会的活动更加丰富了,以2011年为例,书会期间主要活动有:(1)对戏;(2)举办书画联展;(3)举办河南省民间优秀鼓曲唱曲展演;(4)举办《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新闻发布会;(5)举办摄影采风暨作品评奖活动;(6)曲艺擂台赛;(7)开展廉政文化宣传;(8)举办“迎新春、话宝丰、我为家乡献良策”联谊活动;(9)开展写书送书下乡活动;(10)曲艺擂台赛颁奖晚会。书会活动的增多一方面提高了马街书会的知名度,另一面也为当地引进了更多外来投资机会。其次,书会的宣传力度很大,到会的媒体有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河南卫视、香港《大公报》、河南《大河报》等,媒体的宣传几乎覆盖全国,这样有利于提高马街书会的知名度,形成一个文化品牌。最后,马街书会

作为一种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正在进行。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5亿元,在马街书会原址进行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建造一个集游、购、吃、住、玩为一体的旅游园区,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特色民俗文化园区。目前已经投入资金400万元,对书会的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马街书会牌楼、书会桥、文化碑廊已经修建完工,中国曲艺展览馆正在建设中。
  二、 马街书会产业化面临的困境
  (一) 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不高,缺乏稳定的市场需求
  马街书会的市场太单一太狭隘,主要是当地的农村市场。马街书会存在的实用价值就是作为当地庆丰收贺婚嫁的一种助兴演出,形式简单,内容单一,适合生存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而现在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民众的这种需求不断减少,市场需求的降低,就会导致产品无路可销。当下,宝丰政府在把马街书会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同时并没有了解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没有把其艺术价值真正与市场相结合。近年来,宝丰政府开始鼓励企业参加马街书会的“写书”活动,书会的最高书价都是由企业竞拍得到,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的娱乐。由此可知,马街书会的新市场正在形成,但这个市场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因此马街书会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继续发掘市场。
  (二) 专业艺人的缺失,使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不足
  马街书会的艺人主体是民间艺人,半农半艺,每年自发自费参加马街书会,这些艺人大多在50岁以上,经济能力偏低,如果在书会上写不出去书,甚至连路费都难以支付。随着近些年农村传统曲艺市场的萧条,很多马街书会的艺人很难将其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于是在面临生活的选择时放弃说书另谋生路。除此之外,艺人的后继乏人也是很严峻的问题。如今,参加马街书会的艺人呈现老龄化的趋势,2008年的马街书会艺人登记表显示将近70%的艺人都在50岁以上。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些古老的民间曲艺,2010年的“书状元”刘瑞莲说:“现在培养一个曲艺后人确实特别难,1998年招了60多个学生,有山东省内的也有省外的,现在只剩下两个徒弟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老艺人技艺无人继承,随着老艺人的去世,就出现了人亡艺绝的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保证有源源不断的艺人资源,而且是专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精尖型艺人,没有艺人,空有市场也无法成为产业。
  (三) 政府的着力点不合理,往往重形式轻本质
  首先表现在政府不关注艺人群体。艺人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力量,艺人的生存现状直接影响马街书会的发展。马街书会的特色就是民间流浪艺人自发形成的盛会,从宝丰政府开始着力将其发展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后,民间艺人的生活困境也越来越明显。在一篇名为《马街书会上的流浪艺人》的文章中记述了2007年书会上出现的一些流浪艺人:“豫东第一大鼓”李万臣在80年代的时候通过说书亮艺,一个月能挣1000多斤红薯干,养活全家数口人。如今在会场一人独奏,没有扩音器,鼓点很快淹没在各种唱腔中,已经几年没有写出去书,因为现在他的鼓几乎无人听懂……这样的例子很多,透过艺人困窘的现状,我们不免会怀疑马街书会发展下去的力量还够吗?政府把作为主体的艺人都忽略了,这个产业还如何真正发展?其次表现在没有为书会艺人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已有的资源没能充分利用。宝丰政府在发展马街书会这一文化产业的时候,不仅将企业的力量注入,而且在书会期间举办大型的全国赛事,这是很好的举措。可是在书会期间,政府建造的大型舞台严重资源浪费。2013年书会现场共有5个大型舞台,每个利用率都仅有半天,剩余时间都在闲置。而来参加书会的民间艺人们在舞台的周边自搭“舞台”,没有音响没有麦克风的只能任由自己的说唱淹没在嘈杂的环境中。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艺人充分展现其才艺的重要条件,不求精良的舞台,至少要为艺人提供适当的扩音设备。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偏于形式化,忽视了书会的主体,一方面重视一方面却也在忽视。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河南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外语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