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客观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局限,积极探索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并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实例进行研究,为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科学课堂教学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网络环境 科学教学 合作意识

  一、引言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集体教学活动时难以实施;发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又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等。随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来说,如何从传统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利用网络来处理、利用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将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如何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为科学教学营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并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乃是摆在科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指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利用网络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和信息交流平台,将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课时或环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使网络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而积极利用网络进行科学课堂的辅助教学不愧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二、实施策略

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择一个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大气的压强》,根据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从理论上构思两者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执行,并观察和反思两者整合的教学效果。Www.11665.COm

    实施过程分4个阶段:(1)专题学习资源库的开发;(2)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3)交流协作系统的建立;(4)检测评价系统的建立。在这4个阶段中,不仅拓展了课程资源,还指导了学生如何在网络上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将两个课时(第三节和第四节)调到了一起,连堂上课。

    (一)专题学习资源库的开发

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材附录3中列出了不少科学信息的网站:如中国科技在线、科学园地等,这些网站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由于存在着大量冗余或非真实的信息,学生直接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课堂教学效率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了一个符合教学需要的小型的专题网站。在该专题网站中,笔者设计了8个模板:情景导入、自学引导、学习资料、教学资源、选学内容、相关链接、师生互动、在线测试。

    (二)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

网络化课堂学习环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量很大,在设置了智能导航(如资源库的信息网络结构图、学习路径、电子书签、模拟演示等)和人工导航(如直接对话、广播等)后,及时向学生提供了提示、辅导、启发、反馈、纠错等有关导航航标,基本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学习导航系统的设置并不是为了通过几个航标简单地把学生“牵”到东或“牵”到西,而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开展合作探究,真正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导航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导入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性“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遇到问题引起的,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认为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在本堂课中,笔者在“情景导入”这一模板里插入了一段动画《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及仔细的讲解,慢慢地进入了情境,不少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下面地自主学习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地高涨。

    2.要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展这一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首先学生要在“自学引导”这一模板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掌握如何利用这个网站和因特网的方法。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资源”这一模板里利用数字化的资源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地掌握这些科学家们所做的著名实验。不少学习能力较强地学生还可以利用“选学内容”这一模板来掌握科学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相关链接”了解更多的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飞机为什么会上升。就这样学生们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慢慢地脑子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3.要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4.交流协作系统的建立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我国科学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自主交流协作是这样开展的:(1)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2~3分钟)。“自学导入”模板提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以及这个专题网站和因特网的使用方法和建议,带着学习目标和任务。

    (2)自主学习(15~20分钟)。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中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3)自主讨论。经过上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之后进入到这一模板后,学生来到了“讨论专区”。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要控制好全局,不能让学生随意地发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帖子,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带动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于是我在“师生互动”里准备了8个讨论主题: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两船为什么会相撞、乒乓球为什么吹不下来、飞机为什么会上升、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高山上煮饭为什么不易熟。

    (4)学生论证过程(3、4两部分共25~30分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通过去网上查证、与和自己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讨论、给出相应的原理、实例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有个学生认为,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变化的原因。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海拔高温度降低的缘故;与前者有相同观点的人就引用了海拔与气压、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还展示了一个说明气压与液体沸点关系的实验,这样终于确立了自己的正确观点。这样在本堂课中,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的能力。

    5.检测评价系统的建立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笔者留出了课堂的最后8分钟,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的评价,即让学生通过“在线测试”模板里的练习来达到知识的巩固,同时来检测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出得分,再根据定量的得分给出定性的评价:优秀、良好、马马虎虎、你还需努力等。定性评价还有两方面,一方面,结合学生在论坛内的帖子(数量和质量)和“在线测试”的答题情况,在“老师评价”中给学生作出一个综合的学习能力和情感的评价,如你的观点很具独特性、你的实例非常有说服力、你结论简练而精辟等;另一方面,在“人气指数”一栏中由学生投票,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这两个评价方法并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了学习的效果,也保证学习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要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实践效果

通过这次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我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这一堂课上,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借助于因特网及“师生互动”、论坛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信息,并且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受到传统课堂上的种种限制,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慢慢地建立了起来,也确实能开放而有方向地进行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建构、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因为网络集中了各方面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与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从而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加显得重要。

    3.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且,这样的学习评价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论坛内用户等级的功能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有人说,在网络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别人的眼球。那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尤其是在一个有着长期固定的学习团体的学习环境中,只有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深刻的思想、更有新意的观点或者提供更新的材料,才能有效地吸引别人的眼球,而学习的深入所带来的收获更能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

    然而,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挑战,压力增大。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并加强教师间的群体协作。同时也要注意,网络终究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切不可把科学教学变成网络教学,也不能削弱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将更具生命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找到网络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模式,让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课堂教学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27):2.[2]郑剑非.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3]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李淑萍 [标签: 初探 语文 初中 语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兴媒体环境下网络执政能力的研究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空间创意思维培养的…
    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
    湖南品牌服装网络定制服务分析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少儿阅览室工作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融合困境的突破
    微博时代的网络口碑营销
    协调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对策…
    珲春铁路改造技术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环境理解与艺术表达
    环境设计中的适宜技术手段研究
    网络小说流行性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