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主体性
  论文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采纳,并在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必要性以及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进行了探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小学课程中,各个学科由于各自的学科特点,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这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本身所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简单模仿,盲目套用国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的合作技能研究不够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出在新的形式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新的课程改革。wWW.11665.com新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方面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吸收了当代教育理论中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新的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创新,要改变过去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为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这样就使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关键学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技巧的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是传统授受式教学无法达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成为达成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学习中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探索和反思等需要,具有主动地关注和要求自己向上发展的需要。但在传统教学上,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造成课堂效益低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合作性活动的主体,每个成员之间互助合作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转变。至今,在我们很多的小学的教学中还是以教师向学生授业解惑,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以模仿、记忆、机械训练为主。其实,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例题,学生记忆结论,做多道机械模仿性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听练过程,对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结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有学习成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目标中,小学数学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数学素养,其中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乐学、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实现从被动的学会到主动的会学,数学素养才能够提高。 
  最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种积极态度的体验,学习态度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程度,忽视了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了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为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创造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和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开发智能、学会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即学会做人,并且培养了合作协作精神。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当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合作学习就是作为主体教育的教育策略之一提出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关于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成为合作学习研究的重点,也是合作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基础性、阶段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这一学科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特殊要求,在其学科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一般所采用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讲——小组合作活动——测验或竞赛——小组评价、反馈。在教学模式的四大环节中,小组合作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是为小组合作学习服务的。这与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讲原理、公式——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是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学,是将教学的重点倒置,从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而合作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开始首先要设立小组目标,这样将小组全体成员调动到一起,并产生积极的依赖关系,形成了组内互教互助、组间公平竞争的动力系统。为了要完成小组目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大家共同策划,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样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摆脱了以往教师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学习成为学生自己控制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得以发展。 
  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活动主体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主体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主体的形成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是主体内在的特性,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由于我们传统教育对教育主体的错误理解导致实践中的教学主体倒置,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主体教育观念的深入,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问题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问题。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小组。“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必须是由两名以上学生根据性别、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通过这种分组原则使得各小组达到合理培植,从而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各个小组大体处于均衡的水平,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所以说,小组在这里不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应该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平台。 
  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目标结构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和同质分组的方式,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以考试分数为主要奖励依据,从而导致了竞争型的课堂目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学生常处于一种嫉妒的焦虑之中,由于只可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有研究资料显示,小学生由于在考试或平时测验时成绩不好而厌恶学习的占很大比例。而在数学课上实施合作学习是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也就是说把传统教学中每个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以此来降低每个个体间竞争的压力,但在小组之间每个个体又都是互助合作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焦虑程度,保护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说,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的,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伍宁.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3]顾徐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学科教育,2003(4).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林钧 [标签: 小学 数学 合作 学习 主体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探析民用建筑防渗漏施工监理
    探析我国民主行政的有效运行
    从收藏角度探析漆器的修复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怎样贯彻新课标精神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