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性策略

    摘要: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学情,可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信息也可以优化为学生设计教学,从而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情;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社会现状
  1、教育观念狭隘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里,语文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被列入基础课的范畴,课时偏少,关注程度低,学生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其他专业课程上,语文课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加之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广泛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无效和低效。体现在教学中,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特点;二是紧抓语文的人文性作不必要的架空分析,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2、教学模式僵化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而忽视了“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致使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无法进行情感的体验,评价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往往是评科学性、系统性,讲课的艺术性、教学的基本功等等,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引导,学习过程的调节。再则,在语文教学中,其实用性也脱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学生只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库”,根本谈不上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仅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除此以外,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www.11665.cOm例如,篇目的选择不够严谨,内容不够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大部分中职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区分使用,降低教材的针对性。
  (二)学生现状
  1、认识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中职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是国语不学也会,不学也可以考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语文,视上语文课简直为“受罪”或“煎熬”。
  2、语文知识结构零乱,基础较差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乱,对于基本的文学知识都是“一问三不知”。课堂提问回答不出来或者不愿回答,教学缺乏互动性。布置的作业更是应付了事,有一些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一片记叙文的写作。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
  当前中职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这一优点,较少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的这一优点强化、突出,因而学生学得疲惫,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思维呆滞、缺乏学习热情,教师处境尴尬、苦不堪言。失去了引导学生创新的可能。
  二、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策略
  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的设计者。
  (一)教材选取“面向职业”,突出职教特色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对教材的灵活应用。在选择材料时,要贴近实际,注重实用性,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
  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择要注重职教特色,即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除了重视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加强课程的人文性,加强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和职业活动中必备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属于“学习的弱势群体”,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敢说、不会写。而在中职生走向社会舞台及今后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是决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洽谈业务,恰恰需要这样的职业技能。由此可见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可编写口语表达方面的校本教材,以完善传统语文教材中口语训练的缺失。还可以引进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培养、提高、展示表达能力搭建平台,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口语表达的锻炼机会。
  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帮助学生掌握自荐信、求职信、请假条、通知、计划、总结、合同等常用应用文的写作。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做一些体现专业特性练习。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如何操作数控车床”、“某某试验的操作过程”等说明文的写作。这将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二)巧妙开篇引题,吸引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引题”,是指教师大授课开始时启发性地引出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走进所学习的课文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说明了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吸引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讲授篇课文时,设置一些问题或导语来开篇引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思考,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恰当运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学生们喜欢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提问,正是教学适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而进行问答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门非凡的语言艺术。
  课堂上,有老师的提问,也有学生的提问。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简洁准确,幽默含蓄而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有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就不至于在课堂上呈现“一潭死水”。但因为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和较低的心理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学生不会答或者不愿意答,而学生有疑问也不愿意提的尴尬场面。因此,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这样才能更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完善科学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处理好课堂提问,诱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班的课堂纪律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环境也不那么好。这就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精心设计课题的导人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还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都可以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除了教师以饱满情绪生动幽默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选择适合的教材,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蒙承陆.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8.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星 [标签: 高中 语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中英语——统筹兼顾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提高蓝色经济区对联动区辐射带动能力的若干…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探讨
    构建中职语文人性化课堂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